APP下载

小麦穗期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控

2021-12-02崔李慧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年2期
关键词:赤霉病白粉病麦穗

崔李慧

(闻喜县郭家庄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山西 闻喜 043800)

小麦是闻喜县主要农业作物之一,种植面积4×104hm2,是山西省小麦面积第一大县,做好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尤其是小麦穗期病虫害防治工作,对保证小麦稳产增产、提高当地农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小麦穗期常见病害的特征及其防治措施

小麦穗期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更是虫害的高发期,随着气温转暖,光照充沛,田间小麦蚜虫、白粉病等病虫害呈现出速度快、范围广的多发态势,此期作为争足穗、攻大穗的关键时期,病虫害的防治最为重要。了解小麦穗期的病虫害特征及防治措施,确保小麦增产增收。

1.1 赤霉病的特征及其防治

1.1.1 发病特征及条件

小麦赤霉病的病原是多种镰刀菌,感染赤霉病的小麦主要表现为籽粒干瘪、出粉率低,进而影响小麦品质。产生赤霉病的病菌在抵御外界影响时,会产生危害人体健康的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被这些毒素侵染的小麦及其产品进入人或动物的体内,会引起腹泻、呕吐、流产等问题。

小麦赤霉病属于典型的温湿气候性病害。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的影响,小麦播种推迟,在穗期遇到长时间阴雨天气的概率增加。此外,小麦栽植密度与赤霉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这是因为密度较高会使得田地空间密闭、日照减少,环境适宜镰刀菌的生长。同时,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秸秆还田措施,其虽然有增加土壤营养丰富度、改善土质的作用,但由于小麦赤霉病病菌可以在农作物秸秆上大量留存、生长繁殖,进而增加田间的病菌数量,所以秸秆还田也加重了赤霉病发生和流行的风险。

1.1.2 防治措施

①重视田间湿度及小麦品种差异。小麦赤霉病防控与治理要充分考虑天气和小麦品种等因素。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重要药剂之一是多菌灵等苯并咪唑类杀菌剂,但由于使用时间较长,导致部分小麦品种对该类药剂产生了较强的抗药性。因此,在防治赤霉病的过程中,首先要判断所种小麦是否对此种药剂具有抗性。若产生抗性,则可以混合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达到防治赤霉病产生以及蔓延的功效。此外,近年来,市场也出现了戊唑醇·咪鲜胺、氰烯菌酯等一些新药剂品种,据相关研究机构报道,其防治效果较好且价格适中、性价比高。因此,目前多菌灵、戊唑醇、氰烯菌酯等药剂是防治赤霉病的主要药剂。在小麦扬花初期喷雾防治。②关注天气情况。小麦赤霉病主要发生在4 月中下旬,在对其进行防治时要注意天气的影响。若小麦穗期温度较高、少雨,小麦抽穗和扬花基本同时进行,则可以在小麦齐穗期喷洒药剂;若小麦抽穗期光照较少、温度不高,且小麦先抽穗后扬花,则使用药剂的最佳时期是始花期;若小麦抽穗期雨水较多,则要尽早喷洒药剂进行防控,为保证效果可以喷洒多次。③喷洒药剂细节。在喷洒药剂时,要保证药液量充足,若喷洒6 h 内经历下雨,则需要重新施药。若在施药期间,气候条件十分适宜赤霉病病菌的生长,为保证防治效果,在第1次施药后的5 d左右,再次喷洒药剂。

1.2 白粉病的特征及其防治

1.2.1 发病特征及条件

小麦白粉病的产生主要是由小麦白粉菌侵染小麦造成的。发病特征:①在初级阶段,叶子表面会出现白色斑点,病斑点大约1~2 mm 大小;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变为椭圆形斑点,同时在斑点上覆盖一层粉末状的菌丝;在白粉病后期,斑点颜色逐渐加深直至变为褐色,同时病斑上会产生小黑点。②影响因素。影响小麦白粉病产生的因素众多,包括温度、小麦品种、光照、施肥、气候等,其中气候最为关键,小麦穗期气温较高、阴雨天气较多的年份,往往会引起小麦白粉病的发生和蔓延。小麦白粉菌适合在15℃~20℃的环境生存,相对湿度大于70%、温度低于10℃时,不易诱发白粉病;小麦品种不同,白粉病发病概率和程度也不同,抗病能力较强的小麦品种,往往发病率较低,若田地里长时间种植同一品种小麦,也易发生病害,因此应该定期更换小麦种植品种;小麦种植密度大,光照较少,透光透气性不佳等都会引发白粉病的产生;种植者施氮肥过多,会造成植株贪青、加重白粉病发病程度,施肥较少,植株养分不足、抗病性降低也易产生白粉病,因此要保证适时适量施肥。

1.2.2 防治措施

①选择具有抗病性的小麦品种。小麦品种是白粉病的影响因素之一,因此应该结合本地区气候特点和小麦生长特性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品种。小麦品种的抗病性能够遗传且维持5年左右,因此选择高抗病性的小麦品种,不仅可以节省成本,保证小麦的产量和质量,还可以降低农业中的药剂污染,保护环境。②栽培管理措施。保证小麦施肥的适时和适量,采取科学的施肥措施,把握好氮磷钾的使用量,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小麦种植密度要合理,太小会降低小麦产量,太大会加重白粉病的蔓延。③药剂防治。小麦白粉病的防治应在未发病时进行预防,或发病初期,用药剂防治效果较为理想。防治白粉病的主要药剂有唑类杀菌剂、甲氧基丙烯酸酯类以及其他杀菌剂或混合剂等。防治方法是,每0.067 hm2用质量分数为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4~6 g兑水喷雾,或每0.067 hm2用15%三唑酮水乳剂9~12 g 兑水喷雾,或每0.067 hm2用4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2~14 g 兑水喷雾。喷雾时注意打透植株下部叶片。在发病初期,结合喷药喷施1%尿素溶液、0.3%磷酸二氢钾液,可起到防病增产的作用。在使用药剂进行防治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应该轮流使用不同类型的药剂,从而避免小麦白粉菌产生抗药性,且要严格按照用量和配比说明使用。

2 小麦穗期常见虫害的特征及其防治措施

2.1 小麦穗蚜的特征及其防治

2.1.1 小麦穗蚜的发病特征及条件

①麦蚜虫存在于小麦的多个生长阶段。其中小麦穗期是蚜虫危害最严重的时期。小麦被麦蚜虫侵染处,叶片会产生淡黄色斑点。随着蚜虫的增多,叶片的黄色加深,严重时小麦植株会死亡。同时,小麦穗蚜的存在还会产生小麦灌浆不足、籽粒饱满度下降、千粒质量降低等现象,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质量。②小麦穗蚜的产生与气候和用药有关。雨量较少、气温偏高的天气,有利于小麦穗蚜的繁殖和扩散。种植户在喷洒农药时若加水量较少,药液喷洒不均,会大大降低药剂的效果,无法有效防治小麦穗蚜;同时长期使用高毒性农药如氧化乐果,会使小麦穗蚜的天敌大量死亡,从而使蚜虫得以快速繁殖。

2.1.2 小麦穗蚜的防治措施

①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杂草,加强对田地小麦穗蚜发生情况观查。施用有机肥,增加小麦营养,进而提高小麦的抗病性。②保护并利用小麦穗蚜的自然天敌。七星瓢虫、龟纹瓢虫、蚜茧蜂、食蚜蝇等对麦蚜都有较强的控制作用,因此种植户可以使田地里这些天敌保持在适当的数量。③化学防治。每0.067 hm2小麦选用有效成分吡蚜酮20 g,或啶虫脒20 g,或吡虫啉40 g,或抗蚜·吡虫啉3.6~4.8 g。按上述用药量,每0.067 hm2机动喷雾器兑水15 L,手动喷雾器兑水30 L对准小麦穗部进行均匀喷洒。

2.2 小麦吸浆虫的防治

2.2.1 小麦吸浆虫的特征

小麦吸浆虫又名麦蛆,是小麦生产上的一种危害性较大的害虫。在小麦穗期,吸浆虫的幼虫会钻进麦穗壳内,咬破麦粒表皮,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浆液,形成秕粒、空壳,造成小麦产量下降。小麦吸浆虫的产生与繁殖受温度、湿度、土壤等因素的影响。

2.2.2 防治方法

小麦吸浆虫对小麦的危害时间段为小麦穗期,造成穗粒秕粒、空壳;在小麦抽穗前,小麦吸浆虫的幼虫、蛹和成虫会集中在土壤表层活动。因此,防治吸浆虫的方法有2种:①撒施毒土:每0.067 hm2用2~2.5 kg 的3%辛硫磷颗粒剂,拌细砂土20 kg,将其撒在地表并进行适当的灌水。②药剂喷雾:40%辛硫磷200 mL,兑水均匀喷雾防治。

3 结语

小麦穗期是影响小麦产量的关键时期,小麦种植户应密切关注小麦的生长情况并及时对常见病虫害进行预测和防治,从而降低其对小麦的负面影响,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保障高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赤霉病白粉病麦穗
小麦赤霉病农药专利资源评析
200 g/L氟酰羟·苯甲唑悬浮剂防治草莓白粉病效果示范分析
枯草芽孢杆菌对宜良大棚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芮城县:科学预防小麦赤霉病
一到春季就流行 蔬菜白粉病该咋防
农业农村部部署小麦赤霉病防控
彩虹色的雨
最大的麦穗
最大的麦穗
黄瓜为什么易感白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