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林场营造林管理技术与创新措施探讨

2021-12-02张鸿雁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年2期
关键词:林场树种营造

张鸿雁

(融水苗族自治县国营贝江河林场,广西壮族自治区 柳州 545300)

国有林场是我国木材的主要培育基地,其营造林管理技术能够直观地体现出我国林业的发展水平和对森林资源的管护能力。近些年来国有林场营造林工作的不断创新和完善,让我国森林覆盖面积也呈现出直线上涨的趋势,水土流失情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在实际造林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 国有林场营造林技术

1.1 适地造林

要想全面提升国有林场的造林技术和造林质量,需要因地制宜进行造林,要对造林地的土壤条件和环境情况等进行全面地了解。目前使用频率最大的是植树造林、分殖造林与播种造林这3 种造林技术。其中,植树造林的整体成活率最高,并且树木生长速度快,整体移植操作也较为便捷,是我国植树造林过程中使用率最高的造林方式[1]。这种造林方式多应用于大面积造林,并且能够有效改善区域的水土流失问题。分殖造林则是利用树木的枝干等进行种植,这种造林方式对种植人员专业技术要求较高,并且分殖造林对造林环境有着较高的要求,只有气候和土壤湿润程度符合标准,才能保证树木成活率。播种造林则是借助机械、人工等方式将种子散落在林地中,让种子自然生长。这类造林方式对种植人员的技术水平没有太高的要求,也更加适合大面积造林,但是发芽率和后期树木的成活率与种植地的环境、土壤、气候等方面的因素有着较大的关系。

融水苗族自治县国营贝江河林场位于广西省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内,林场为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林场内全年温和、雨量充沛。由于融水县独特的地形情况和气候条件,林场内的降雨量充沛,也是广西暴雨中心区之一,暴雨频繁、强度大,年均降雨在1 500 mm以上。暴雨时节主要集中在每年的4月—8月,降雨量占据了全年的72.7%左右。年均蒸发量为1 561.2 mm,降雨量大于蒸发量,年均相对湿度79%。年均日照为1 379.7 h,无霜期为320 d。年平均气温山外是19.3℃,山区是18.4℃。适宜种植杉木、闽楠、枫香等树种。

1.2 树种选择

在营造林过程中需要根据种植林地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树种,一方面要求树种满足造林的目的,另一方面则要求所选择的树种能够适应造林地的立地条件。要求所选择的树种在适地适树的原则上,选择产量高、经济效益高、适合种植地生长的树种为造林地的主要使用树种[2],将营造林的整体生态效益发挥到最佳状态。

1.3 整地

整地的规格和整地质量的高低,对于营造林的成活率、苗木的生长情况也有着一定的影响。整地的方式有误,不利于林地的水土保持,会造成土壤的肥力下降,造成树木缺肥而长势较弱,易受到病虫害侵扰。

整地应当在正式造林前1个月左右的时候进行,在林地清理的同时重新进行规划,要将杂草、灌木丛等距离地面10 cm处全部砍断并进行修枝,还需要将林地内的石块全部清理干净。另外,还需要在造林地外设立炼山防火线,防火线的宽度需要在10 m以上,并将周围的易燃物全部处理干净。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炼山和看守工作,避免出现炼山火复燃等情况。在挖坎的时候,需要全部沿着等高线“品”字型来进行配置。先挖出坎内的表土,土层放在坎边,坎底与坎面的大小保持一致,禁止形成锅底形的坎。挖好坎之后需要施基肥,每个坎内放置0.5 kg的复合肥作为基肥。基肥需要与表土拌匀之后再放入坎底,将表土中将石块、树根等全部清除干净,再回填到明坎中,回填的土略高出坎面即可。

1.4 新造林抚育管理

新造林的抚育管理时期通常是指植株移植后生长到幼林期的一段时间,主要通过除草、施肥、灌溉等对营造林进行全方位管理。通常是从造林后的第3 年开始,包含了除草、扩坎、施肥等。在营造闽楠纯林、杉木和闽楠混交林、杉木和枫香混交林、改培混交林、杉木速生丰产林时,展开除草、扩坎、施肥的频率为每年两次全面除草、扩坎和施肥,时间在每年的4月—5月和9月—10月,每株树木需要施用复合肥0.25 kg。

2 国有林场营造林管理技术创新措施

2.1 完善营造林管理机制

我国虽然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营造林质量管理体系,设置了相应的管理部门,但仍然存在工作职责不明确、分工混淆等情况,导致不同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较为混乱,一旦出现营造林质量失误,各个部门、工作单位之间互相推卸责任,严重影响了国有林场营造林管理的质量[3]。因此,对现有的营造林管理机制进行优化和完善就成了保证营造林质量的主攻方向。通过制定明确的管理机制、明确工作职责、细化工作内容等方式,加强营造林的管理力度,改善相关人员的工作态度有效提高营造林的整体质量。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设置奖惩机制来提高工作人员积极性,对工作积极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而对未能完成工作任务的人员给予处罚,激发出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管理力度,为我国营造林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2.2 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

造林工作者专业技术水平以及对待工作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树木的成活率和后期营造林的整体质量。目前造林人员整体年龄偏大,多是依靠自身的种植经验来完成营造林管理工作,导致整体工作效率和质量并不乐观[4]。只有大力引进专业人才才能改善这一现象。通过校园招聘、社会招聘等方式,吸引更多专业人才加入到营造林的建设中,让国有林场的营造林管理工作注入更多新鲜的血液。除此之外,还应当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通过定期开展培训和学习活动,提高造林人员的力度技术水平与管理技能,为了确保培训的效果,建议在培训之后进行能力考核,对考核成绩优异的人员给予奖励,没有过关的人则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从而提高国有林场营造林管理水平。

2.3 加大成本投入

国有林场在展开营造林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其的财政支持,既要增加资金投入又要确保资金的合理利用,有效改善国有林场运营经费紧缺的问题,提高国有林场的营造林技术与管理水平,保证我国营造林质量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2.4 提高林间管理力度

在国有林场营造林过程中,苗木培育是营造林建设的基础条件,苗木的培育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营造林的整体品质。要想提升国有林场的营造林管理技术,在前期必须加强对林地的管理力度,并且做好树木的选育工作。要加强对种植栽培技术的研究,通过优化、完善育苗方案提高苗木的生长质量。通过精细化的管理和监测树木生长状态,推动国有林场营造林管理技术水平的提升。

3 结语

综上所述,营造林管理工作能够为我国营造林建设提供诸多帮助,在对国有林场营造林管理技术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必须从科学、合理的角度进行营造林管理,通过不断创新造林技术、优化营造林管理体系、加强对优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营造林管理能力,提高国有林场的营造林工作质量,确保我国林业资源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林场树种营造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不同地理尺度下中国城市绿化树种多样性的均质化特征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加强国有林场党建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田园养生景观营造探讨
The Last Lumberjacks
林场起火了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树种的志向
湖北3家林场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