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塬村保护与发展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2021-12-02杨蒙蒙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年2期
关键词:药王村落中药

杨蒙蒙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

1 铜川市孙塬村的概况和历史文化价值

1.1 铜川市孙塬村概况

孙塬村坐落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西北处,是我国著名的医药学家及养生学家孙思邈的故里。孙塬村北侧有董家河,东邻贺咀,西邻孝雷,宝剑村位于南侧,周围山体环绕,道路交通便利,景致资源丰富。距离耀州区中心5 km,经过城区与210 国道相连。村官路边有千年历史的古槐树,在古代是运瓷器的商贩歇脚的地方。孙塬村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而有记载的建制改革、隶属统辖,从宋朝开始。2012年12 月,孙塬村被评为第一批国家级传统村落。孙塬村周边环境较为复杂,地处台塬与谷地的交汇处,形成了“背山面水、负阴抱阳”的风水格局和地理防御优势。孙塬村的周边主要用地是以农业和村民居住为主,村落西南方向的地势较平坦,适宜耕作。

1.2 历史文化价值

1.2.1 中药文化

孙塬村中药文化内容丰富深厚,通过从孙塬村村史、耀州区县志等文献和书籍中提炼,深入孙塬村进行实地调研、走访,采取分类归纳的方法,整理提炼出孙塬村中药文化的构成要素。中药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独特文化,是在村落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共同发展之下所形成的一种文化习俗。按照中药文化构成概念以及性质,将其可分为物质文化元素和非物质文化元素。因此,孙塬村中药物质文化包含药王诞生地、药王幼读遗址、药王祠、药王庙、戏台等,非物质文化包括艺术文学、民间习俗等。

1.2.2 文物建筑

(1)村民李日红宅被列为耀州区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初建于清朝。孙塬村现存多为明清民居,院落格局多为“I”字型,砖木混筑,厢房对称,民居砖墙之上多浮雕有砖雕,线条流畅,人物生动,属于比较典型的关中民居风格[1]。

(2)药王幼读遗址位于村北一个幽静的小巷里,此处旧称“鱼儿岭”,是孙氏幼年读书的地方。院内有一棵“千年古槐”,旁有三孔窑洞相连,天长地久,窑洞变为红色,后人称之为“红土窑”,里面摆几设桌,还有两间厦房,为私塾先生居住烧水之所。孙氏幼时刻苦,少怀抱负,当时西魏大将军独孤信赞他为“圣童”,后来唐太宗颂他为“巍巍堂堂,百代之师”。

(3)药王祠坐落于孙塬村老村的村口和孙塬镇的核心位置。药王祠是历代人民纪念药王、进行祭祀活动的中心。药王祠始建于宋代,历代多次修葺但建筑结构未变。从大门进入,分别爬升2个平台之后,来到药王祠的主要建筑药王大殿前,大殿前古树参天,绿树成荫,大殿为五开间歇山顶建筑,建筑整体高大华美,建筑细节丰富出彩,是关中传统村落、传统公共建筑中极为优秀的一个建筑单体;大殿之后是圣母殿,规模较之药王大殿小了很多,但建筑细节也依然很到位;大殿西边的游廊是当代建筑,材料比较新,但建筑形式跟药王大殿相类似,很好地烘托了大殿在药王祠中的中心地位;后花园整齐种植了几排大树,环境优雅清净[2]。

(4)药王墓在药王祠的南边,沿着一条通道往南即到。院内静谧,小径洁净。墓前立一通碑,上写“孙思邈之墓”。旁书供奉立碑单位之名。坟冢呈圆形,青砖围成。略左上方有“药王仙红墓群”,为孙氏祖先之墓地,从侧面体现药王之光辉业绩和人格魅力。西院为碑林,有大小10 余通石碑,其中有座镌刻现代中西医数百位之名的碑亭,有承先启后,数典念祖之意。

(5)孙塬村的戏楼是耀州区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老村南边城墙外的入口处,始建于清代,是目前保存比较完好的一个。戏台前有一个中型文化广场,满足村民的休闲活动。戏楼原为夯土实筑,木砖混筑,经过后人的修复,建筑基本保持原有的特色和形式。

1.2.3 民俗文化

孙塬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二月二古庙会、秧歌《十对花》等。

2 孙塬村保护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文化空间功能缺失

村落中的景观节点属于村落开敞的公共空间,作为村民情感沟通以及活动空间,但节点景观在设计时缺乏合理规划,村落文化广场位于村落的入口,作为村落对外形象展示窗口,具有文化、形象等特点。但是,目前广场中只有一处药王雕塑,并未形成景观效果,广场内铺装也未具有文化内涵。孙塬村中心广场虽然面积较大,能够满足村民的集会活动和相互交流,但功能单一,基础设施以及景观小品数量稀少,只是简单地运用雕塑、景墙以及利用景观小品进行点缀,无法形成村民生活文化的交往空间。

2.2 人文要素保护不足

长时间以来,村民对传统村落的不可再生性认识不足,导致村落生态环境、格局风貌、人文要素不断遭到荒废和破环。如药王幼读遗址院落、药王祠下院等,如今已处于荒废状态,导致对原有人文元素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2.3 处于“老龄化、空巢化”状态

村落目前的生产收入无法满足生活质量需求,部分年轻村民离家外出打工,造成村落的传统技艺、乡土风俗逐渐消失,旧村居住人口逐渐减少,村落内部的人文古迹被闲置,常年缺乏管理和维护,逐渐荒废,形成恶性循环,并且渐渐出现人口空心化转变为人口、土地、产业和基础设施整体空心化的局面。现代便捷的生活方式对传统落的居住环境的冲击,导致多数村民想改善不理想的居住环境和基础设施,引进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造成农耕经济的逐渐瓦解,进一步造成传统民居建筑的破坏。

3 孙塬村保护和发展的措施

3.1 融入中药文化,更新公共空间

村落公共空间是村落中重要的景观节点空间。结合现状设计要求和整体格局,重新对孙塬村公共空间进行功能性质定位。以孙塬村自身文化特色为设计依据,从空间节点的塑造、基础设施的完善、公共艺术的提升3 个方面入手,挖掘中药文化元素,将中药文化作为要素贯穿村落整个公共空间景观,满足多种需求,突出村落中药文化主题特色,营造不同功能且具有文化内涵的中药文化景观空间。

3.2 增强人文特质,注重文化规划

村落景观的保护涉及村落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层面。传统村落的传承和发展应该始终以村民为基本主体。村民是村落发展中最为积极的资源之一[3],是村落保护中的基石和灵魂,与他们建立共赢合作机制,合理利用宝贵的文化遗产进行开发,使得传统文化有价值,促进村落长远发展。中药文化是孙塬村精神领域的一个方面,要使村落景观延续下去,就需要加强村落文化保护意识,主要是指恢复传统村落的历史记忆,唤起原住民的主动保护意识并留下来继续居住[4],增强对中药文化的价值认同,将中药文化与村落规划合一,优化空间布局,整合资源优势,注重传统村落文化建设。

3.3 注入康养功能,加强基础设施

正确处理传统村落保护和村民改善生活意愿之间的关系,优先安排传统村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合理调整人口布局,增加绿地面积,优化生态环境。孙塬村作为铜川市中药文化旅游体验中心。在村落内部规划可设置康养区域,建设相应的服务建筑以及人文环境,提供康体健身场地及养生体验馆,为游客和周边居民提供康体健身服务,形成适合现代康养文旅需求的传统村落,惠及全体居民提升收入水平,改善贫困状况。

4 结语

通过对孙塬村传统村落的分析发现,孙塬村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承载着深厚的中药文化历史,中药文化价值对当地村民生活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对中药文化的科教娱乐、养生休闲有很重要的实用价值。传统村落物质文化资源系统完整性的保护,需要结合村落自然的生态环境、地域特色、民间习俗,保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村落未来的保护发展,应注重村落整体环境空间,促成传统村落的再生利用,保持并延续其独特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药王村落中药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中药零食”怎么吃
药王孙思邈
药王孙思邈
药王与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