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化:破茧成蝶前的努力
2021-12-02■王萌
■王 萌
熟悉又陌生的内卷化
内卷化,是社会学术语。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
思来想去,觉得社会或文化模式的内卷化,其实就是人类合力作用的一种泛化、外化的变相表达。
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的一切都是由个体人的一切活动组成的。因此,可以说社会或文化模式的内卷化就是某个区域人类共同的内卷化,也是代表社会或文化模式的团体的内卷化,最根本来源就是作为社会最小组成单位——个体“人”的思维活动的内卷化。
如此看来,只要活动主体是“人”的领域,都会出现内卷化,存在内卷化。包括人自己本身。
同样,如果一个人或一个领域打破内卷化,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人、一系列的领域打破内卷化。
细品内卷化的内涵,大家有没有觉得和以前熟知的“发展瓶颈”雷同呢?
也许内卷化是“发展瓶颈”说法内卷化后的一种理论和说法。
为什么会产生内卷化呢?
1.自然界的法则: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不仅不同物种与物种之间有竞争关系,同一物种之间也有竞争关系,竞争的目的为了能比别人活得更长久些,能最终生存下来,繁衍后代。人类也不例外。
人类和其它动物之间有竞争关系,人与人之间也充满了竞争关系。虽然不可否认的是人与人之间也需要合作关系。
不同于其它动物的是,人类有了语言和文字,人类不再仅满足于生存需要,会追求更多的需要,这些需要会推动社会发展。
2.人的群居属性和社会属性决定了人不仅自己内卷化,也会受别人和社会的影响而内卷化。反过来,也影响别人和社会内卷化
这种影响既有助于个体融入社会、融入集体,与外界同呼吸、共命运,也有助于推动一件事情的发展,并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把它发展到极致。
不可否认的是,在越来越多的人“卷入”时,个体的一部分自有特质可能被同化,或者因为与现实不符而受到压制或部分抑制。
如果个体不对自有的与多数人不同的部分进行压制或部分抑制,意味着对已有的否定和背叛。否定和背叛,意味着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和危险。这会让个体和沉溺在“内卷化”中的人都感到不安和防御。
某些公权力部门的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团伙受贿等,背后就是这些因素在起作用。
3.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一方面“逼迫”着人加入“内卷”队伍,另一方面又“逼迫”着人想方设法抵制“内卷”,突破“内卷”
“内卷”化有可能面临着被孤立、被抛弃,能否生存下去。而不抵制“内卷”,也同样面临着能量消耗,被拖进自己无法控制的“黑暗深渊”。
双十一活动的兴起、推广,双十一活动牵扯到的商家、买家,作为身处任一角色的你,有没有感觉到想“内卷”,又想突破“内卷”呢?
4.内卷化也是所有事物发展都遵循的规律
生存带来竞争,竞争带来资源争夺,双方经过反复争夺,一方占得上风后会引来他人的跟随、推动、发展。
发展到极致,为了生存,又产生新的竞争。如此周而复始,每一周期的终点,同时又是下一周期的开端。一个周期接着一个周期……
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人从猿成为了现今的“人”;代步工具从马、牛、驴,到了今天的汽车、飞机、宇宙飞船。
由此说来,作为群居动物的人,作为社会化的人,或由人组成的社会、国家,以及由人主导的事务、领域,遭遇“内卷化”几乎是必定无疑的了。
如何突破内卷化
由内卷化的成因可看出,内卷化对人类来说是件好事,当一件新生事物兴起时,我们渴望得到大家、社会的认可,卷入,共同推动发展。
由内卷化的成因可看出,内卷化对人类来说也是一件不那么好的事,某种程度上它无疑会同化人们的特质,固化人们的思维,让人们对突破它心生畏惧。
比起如何避免内卷化,我们可能更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内卷化带来的消极影响。以下几点供大家探讨:
1.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内卷化
从内卷化的定义可以看出,内卷化是我们实现更高、更好发展的必经阶段。出现内卷化,说明我们已经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前提条件,已经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实力,已经来到了下一步发展的门前,就等着找到钥匙,打开那扇门而已。
可以说,内卷化其实是对我们过去一个阶段做得还不错的肯定。
2.保持平和的心态
站在门前找不到钥匙,打不开门,对急于进门的人来说,确实很让人焦心。但此时的焦心可能会让我们意识范围变得狭窄,反而影响我们看问题的视角,对问题的客观判断,妨碍我们尽快找到钥匙。
3.个人层面
多学习,多了解自己,觉察自己;多接触外界,包括人、事、物等。增加个体的客体经验,避免自己陷入内卷化中而不觉知;接触外界,可能会让你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说不定哪天就会有个苹果砸到你头上,就像牛顿被苹果砸中,发现万有引力一样。
4.社会层面
从教育入手,舆论引导、营造一个包容性的、评价标准多元化的社会环境氛围和社会文化,对另类、异类给予一定的时间包容和空间包容。有可能另类、异类是打破内卷化的攻坚力量。
从心理学角度讲,问题是成长的邀请。对个人、社会、国家,以及各行各业来说,内卷化何尝不是发展的邀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