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不吼不叫”的父母
2021-12-02■张温
■张 温
基本每一个父母都有过对孩子大吼大叫的经历,但仔细回想一下,父母的吼叫对孩子真的有效吗?有的吼叫在当时确实遏制住了孩子的行为,但之后你会发现孩子其实未必理解自己为什么做错了,只是当时被吼叫吓住而已,等到下次再犯时就又会受到责骂。而父母也会陷入吼叫的怪圈,但凡孩子有一点不合自己的意,就开始变颜变色。长此以往,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会越来越恶劣。
父母为何要吼叫
从外部原因来说,父母吼叫是因为让他们生气的机关被触发到了。比如孩子该吃饭时却在看电视,该睡觉时却一直玩手机,这些情景让他们一点就着。这也是许多父母对自己吼叫原因的认识:孩子太不听话了。
可是从内部原因来说,父母吼叫有时不只是孩子的过错:
1.父母从小经历了吼叫式教育,代代相传。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也会潜意识默认这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
2.迁怒于人。父母在外面受了气,回到家中正好遇到比自己弱小的孩子触发了自己生气的机关,于是便借题发挥,大吼大叫。
3.健康状况。父母健康出了问题,精力不足,就容易情绪烦躁,与孩子做了什么其实没有关系。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老人带孩子爱大喊大叫的原因,因为他们的精力明显跟不上孩子的节奏。
为何要努力做到不吼不叫
青春期的孩子经常会出现两种问题,一是成瘾性人格,比如上网,吸烟,酗酒,打游戏;二是叛逆型人格。这两类问题的出现大都和父母有关。如果父亲对孩子关爱不够,或者很凶,孩子容易成瘾;如果母亲容易焦虑,经常大喊大叫,那孩子就容易叛逆。
同时,在吼叫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他们遇到问题时也会陷入吼叫的恶性循环中。在与父母的交往中,他耳濡目染学会了用这种极端方式解决问题,当他有机会走出去面对外人时,也会用这种方式来对待其他人。研究表明,家庭中累积的愤怒对孩子成长的每个重要时期都有影响。愤怒会投下长长的阴影,不仅有即时的杀伤力,还会损伤孩子的情商和社会性。心理学家默娜·舒尔认为:“如果父母的管教方式是呵斥和命令,孩子容易在心理和言辞上表现出攻击性。”
孩子在成长中有不同的敏感期,父母被孩子激怒很正常,但是孩子并不能从被吼叫、恐吓中获得任何好处。父母的吼叫如果能起到作用,那也只是孩子出于恐惧而作出的妥协。所以做不吼不叫的父母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做到不吼不叫
有些家长在管教孩子时,总会认为控制好过放任自流。其实,很多时候控制非但不能改变孩子的不恰当行为,还会因此激起孩子的逆反情绪,破坏亲子关系。
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博士在他的“P.E.T.父母效能训练”中,详细介绍了除控制骄纵以外,能够有效影响和改变孩子不恰当行为,同时又保护父母和孩子双方在人际关系中各自满足各自需求的方法。
方法一:找到孩子的真正需求 当孩子的行为让家长无法接纳时,家长要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比如当责备孩子沉溺于网游、网聊的时候,家长是否想过孩子确实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缺乏交流和沟通,缺少倾诉的对象和机会?家长可以通过孩子的行为找到他们真正的需求,解决现实问题。
方法二:家长与孩子“做个交换” 当孩子的行为让家长无法接纳时,家长可尝试用孩子能够接纳的行为来代替。比如孩子只想着玩游戏,不愿意写作业,家长可以让孩子用户外活动的方式来代替玩游戏。
方法三:调整环境 如果你给一个正在哭闹的孩子拿来橡皮泥、绘本等,孩子就会安静下来开始玩耍,这叫作丰富环境。有时也需要反过来操作,比如,当孩子迟迟不肯写作业、迟迟不肯入睡时,也可以转移走影响他们专注力的玩具、童话书等。调整环境的原则是限制环境,而不是限制孩子。
方法四:发送面质性“我—信息”面质性“我—信息”是一种没有责备、没有评价的方式,家长告诉孩子他们的行为所带来的困扰。比如爸爸对上学磨蹭的儿子说:“如果上学前我要等你这么久,我就会迟到,我的老板就会对我发火。”当孩子们听到这种信息时,会意识到他们的行为给家长带来麻烦,这时孩子会更愿意调整他们的行为来配合家长。
方法五:使用预防性“我—信息” 如果家长希望将来在发生一些事情时,能够得到孩子的帮助和支持,可以使用预防性“我—信息”,提前告诉孩子们“我的需求是什么”,并允许孩子参与到计划当中。比如家长可以对孩子说:“我们现在就来想一想明天早上需要带什么,省得到时候紧张而有什么遗漏。”
方法六:通过“换挡”来减少“阻抗” 当家长发送完“我—信息”之后,孩子们可能会给家长有效的帮助,也可能出现抵抗防御。当家长发现孩子开始抵抗时,需要从发送信息的姿态转换为倾听理解的姿态,这种转换会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已经明白刚才的话让他们感到不舒服,因此先不解决自己的需求而是先听孩子的需求。这样做,孩子们会发现大人理解他们改变行为并不容易,这时候他们反而更容易改变自己的行为。
家长要认识到吼叫是没有作用的,只有沟通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也许对年幼的孩子来说吼叫有震慑力,但是你会发现这个工具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会越来越不管用。所以,聪明的家长第一件事就是学会控制情绪,用温柔而坚定的正面管教方法来促使孩子不断地进步,养成健康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