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孕期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2021-12-02罗英善
罗英善
(防城港市上思县人民医院,广西 防城港,535599)
世界卫生组织(WHO)资料表明>50%以上的孕妇合并贫血,国内孕妇贫血患病率报道为20-60%,由此可见孕产妇缺铁普遍存在,妊娠各期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均可能危害母婴安全,如果IDA长期状态可能降低孕妇抵抗力,增加感染风险,病情严重者可能导致心血管病变,威胁胎儿生长发育,甚至可能导致死胎与早产,因此积极应用药物治疗十分重要[1-2]。文章就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孕期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报道如下:
1 药物治疗方案
1.1 口服给药 孕妇补铁首选口服给药,只有出现孕晚期、依从性差、2周内血红蛋白升高<10g/L、血红蛋白<90g/L、口服药胃肠道反应等情况时才考虑其他治疗方式[3]。
1.2 静脉给药 临床认为以下情况可考虑采取静脉给药治疗:1.治疗2周后血红蛋白值依然未升高;2.血红蛋白<90g/L;3.妊娠晚期出现的IDA。有研究提出补铁总剂量计算公式=体质量(kg)×血红蛋白差值(目标血红蛋白值-当前血红蛋白值)×0.24+500mg[4]。
1.3 药物配伍 硫酸亚铁与乳铁蛋白:重塑血液学参数与乳铁蛋白关系密切,分析发现乳铁蛋白可改善白细胞介素6与铁调素的关键环节,2种物质均会影响铁环境,积极防治IDA,在该项研究中,观察到孕妇口服乳铁蛋白后血红蛋白浓度与血清铁蛋白(SF)水平上升,由此可推断相较于硫酸亚铁,乳铁蛋白治疗妊娠期IDA效果更优[5-6]。
1.4 非血基质铁与血基质铁 近期发现铁调素是一种新型小分子肽类激素,是由肝脏合成,贫血孕妇的血清铁调素水平会影响非血基质铁的生物利用度,但铁储备量不影响血基质铁含量,生物利用度依然较好,但临床针对铁调素的作用机制有待继续研究[7-8]。
2 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诊断
妊娠期缺铁会引起贫血,占据妊娠期贫血的95%以上,临床诊断依据包括实验室检查、症状、病史等,病史包括长期慢性失血性疾病、营养不良[9],如病情轻微则患者可不出现症状,但病情严重者可出现气短、皮肤苍白、乏力、心慌等,而实验室检测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总铁结合力等可辅助诊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血涂片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10]。缺铁性贫血按照缺铁程度可划分为3期,期中1期早期重要表现包括体内铁储存量下降、血清铁蛋白<20μg/L,但血清铁量下降、血红蛋白与转铁蛋白饱和度正常[11]。2期是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期,体内血清铁蛋白<20μg/L、铁储存量下降、血红蛋白值正常、转铁蛋白饱和度<15%;3期:明显降低红细胞内铁含量、血清铁蛋白<20μg/L,血红蛋白<110g/L、转铁蛋白饱和度<15%[12]。临床处理手段:IDA的关键在于积极防治,推荐妊娠期女性自18-20周开始补充铁剂,积极预防IDA发病风险,剂量为铁剂30-60mg/d,由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饮食疗法:普通成年人每日需从食物中摄入8mg的元素铁,而妊娠期与哺乳期铁需求总量约1000mg,因此孕期需要每日从膳食中摄取27mg的元素铁,哺乳期则每日需要摄入10mg元素铁,护士为患者提供饮食指导,提高摄入与吸收元素铁,指导孕妇增加鱼类、肉类、内脏等摄入量,适当补充维生素C加速吸收铁的速度,如水果与胡萝卜等。
3 小结
我国《妇女发展纲要》中将孕产妇的IDA被列为控制指标之一,并提出计划实施的具体目标。IDA是体内缺乏贮存铁,影响合成血红蛋白,导致贫血,疾病特点是脾、骨髓、肝等器官组织中可染色铁缺乏,降低血清铁蛋白、血清铁浓度、运铁蛋白饱和度,典型的呈小细胞低色素型贫血。IDA的原因包括3种:1.摄入铁不足、增加铁的需求量;2.慢性失血;3.吸收铁不良;这3种因素均会影响合成血红蛋白、生成红细胞,导致机体贫血。临床常用补铁治疗:机体铁储存量已经耗尽,仅通过摄入食物难以完全补充,因此需要增加补充铁剂,包括口服药物或注射铁剂,临床明确IDA诊断时,临床建议口服元素铁100-200mg/d,2周后监测血红蛋白指标值变化,可增加至10g/L,如治疗2周后无效则需要进行疾病鉴别,如地中海贫血等。临床常用的口服铁剂包括硫酸亚铁、琥珀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等。临床对口服铁剂效果不佳者可给予注射铁剂,尽快恢复机体铁储存量,临床常用注射铁剂包括山梨醇铁、蔗糖铁、右旋糖酐铁等,目前临床认为蔗糖铁较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