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母猪繁殖力的技术要点

2021-12-02孙云娟

中国畜禽种业 2021年5期
关键词:膘情体况哺乳期

孙云娟

(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服务中心 266700)

1 选育后备母猪

在母猪配种前1 个月进行选育,首先根据遗传育种选择繁殖性能良好的家系,然后选留奶头多、阴门大、后腿开阔、两排奶头间隔大且脐前有3 对奶头等性状的母猪。选留下来的母猪应根据不同生长阶段进行限饲,确保母猪体况处于2.5~3 级的良好状态,避免体况过肥或过瘦情况发生,影响母猪适时配种时间,降低母猪繁殖能力。

2 控制胎龄结构

母猪生产3~6 胎后处于繁殖性能最佳时期,为了确保母猪群体的繁殖能力,需要这一胎龄的母猪占群体母猪的60%左右,另外,生产头胎和2 胎后的母猪占30%~35%,生产7 胎以上的母猪占5%~10%。这样可以保证整个猪场繁殖力均衡,为整个猪群的健康有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1]。

3 适时配种

3.1 确保配种成功

在配种前通过母猪之间鼻与鼻的接触,或者压背反射等情况来鉴定母猪是否发情,每天最好鉴定两次,以便及时掌握配种时间。确定母猪发情的表现是接受公猪爬跨行为。为了提高配种效率,建议采取一次发情两次配种,这样可以确保母猪配种成功。

3.2 使用激素调节技术

为了促使母猪适时配种,可以使用激素调节技术,这样母猪在激素作用时能尽快发情和配种。虽然试验证明使用激素调节技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但不能只单纯依靠使用激素来调节性器官发育,因为仅依靠性激素不能维持较高的繁殖能力,而且对母猪的使用寿命不利。在生产中需要以饲养管理为主,根据母猪膘情或体况随时调整饲喂量或饲料营养水平,促使母猪体况维持在中等水平,避免体况过差,容易感染病原微生物而发生疾病,或者体况过于肥胖,影响受精率和繁殖能力。

生产中常用的几种激素类药物有促排卵2 号和促排卵3号,具有促性腺释放激素的作用,能促使母猪适时发情和排卵,一般给每头母猪注射25ug 即可起到很好的作用。如果给每头母猪注射1000 单位的孕马血清,等到母猪发情后再注射25ug 促排卵2 号和促排卵3 号,使用效果更佳。有时可以直接使用雌激素来促进母猪发情,不过一般第一个发情周期配种后不能正常受孕,需要在第二个发情周期才能顺利配种受孕,实际生产中应根据母猪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催情方式,有利于提高母猪繁殖能力。

4 各时期饲养技术

4.1 后备期饲养

小于6 月龄的母猪需要饲喂全价颗粒膨化饲料和搭配饲喂青饲料,一般按照1:1 的配比来饲喂母猪,并促使其自由采食。在6 月龄配种前,需要饲喂空怀期全价料,并于青饲料按照1:1 搭配饲喂即可。此阶段需要切忌饲喂发霉变质饲料,或者饲料中含有菜籽饼和棉籽饼等,因为这些原料对母猪的生殖系统具有危害作用,容易引起母猪发情异常、甚至不能受孕等现象[1]。

为了提高母猪适时发情、排卵和受孕,需要进行适当地限饲,避免母猪体况过于肥胖,抑制机体发情和排卵。建议在母猪配种前2 周开始增加饲喂量,一般每天每头饲喂以2.0~2.5kg为宜,饲料营养水平为蛋白质16%,同时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等含量充足。

4.2 怀孕前期饲养

母猪从配种后到怀孕80d 为怀孕前期。因为母猪大部分采用重复配种方式,所以,应从第二次配种后计算。配种完成后前20d 需要供给蛋白质和能量含量较低的饲料,一般要求蛋白含量为14%左右、代谢能为3.1Mcal/kg 即可,因为此时胚胎处于分化状态,生长速度缓慢,需要的营养物质较少,如果营养含量过多反而影响胚胎着床,容易引起流产现象。在日常饲喂中需要制定合理饲喂程序,定时、定点、定量限制饲喂,一般每天每头饲喂1.8kg 为宜,不仅维持良好的母猪体况和减少应激反应,还可以促使母猪健康状况和胚胎生长发育。否则营养含量过高会抑制机体分泌孕激素,致使死胚率增加,从而减少产仔数量和母猪繁殖能力。应在饲料中增加青饲料的饲喂量,3 周后再逐渐恢复母猪饲喂量。同时应选择优质的全价配合饲料,保证营养丰富和平衡,切忌饲喂发霉变质和冰冻类的刺激性饲料,防止引起母猪流产现象[1]。

母猪从怀孕4 周后到80d,照样需要维持母猪合适的膘情和体况,如果没有经验控制体况,可以适当限制饲喂,宁可体况稍微偏低一些也不要过于肥胖,因为饲喂量过高会引起母猪在哺乳期采食量下降,影响母猪泌乳量和以后的繁殖能力。建议此时继续使用低能量和低蛋白饲料,饲喂量可以比空怀期高0.4kg,达到每天每头2kg 左右即可。

4.3 怀孕后期饲养

母猪从怀孕80d 后到分娩这段时间为怀孕后期。此时腹中胎儿生长速度加快,仔猪出生重的70%以上均在这个阶段完成。为提高仔猪出生重和成活率,不仅需要及时增加饲料营养水平,提高蛋白质和能量的含量,还需要增加母猪饲喂量,一般每天每头饲喂量为2.5kg 左右[2]。

如果此时饲料营养不良,母猪储备能量不足,在分娩后容易发生瘫痪症状,并且生产的仔猪出生重低、个体小、体质和免疫力差,容易感染病原微生物而发生疾病,最终引起仔猪成活率下降,断奶体重低的后果。由此可见,母猪怀孕后期的饲养管理至关重要,在提高饲料营养的前提下,逐渐更换为哺乳期饲料,有条件的可以在饲料中添加豆油或骨头汤,有利于提高母猪泌乳量和仔猪出生重。饲喂方式还应定时定量,每天每头饲喂2.7kg 左右,根据母猪膘情适时调整饲喂量,保证母猪维持在最佳体况[2]。

为保证仔猪健康状况,母猪在分娩前2 周需要清理肠道和驱虫,杀灭消化道内存活的病菌,并驱虫体内和体外寄生虫,避免这些病原体与仔猪接触,降低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同时怀孕母猪在分娩前1 周,对于膘情较好的母猪需要适当降低饲喂量,避免发生便秘或乳房炎症状。因为采食量过高,增加肠胃负担,子宫压迫直肠致使粪便在体内存留时间延长,水分被机体吸收后形成便秘,影响母猪顺利分娩,同时饲喂过多时容易引起乳汁过多过浓,因仔猪吮吸不全而引起乳房炎,诱发仔猪感染病菌发生疾病。对于膘情较差的母猪需要适当增加饲喂量,促使母猪尽量增加泌乳量,满足仔猪健康生长发育的需要。另外,在母猪分娩前需要转入产仔舍,将产仔舍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杀灭环境中存活的病原微生物,减少仔猪接触病菌的机会,降低仔猪死亡率[3]。

4.4 哺乳期饲养

母猪从分娩到仔猪断奶为哺乳期。在母猪分娩不要饲喂,避免发生便秘和乳房肿胀现象,为顺利分娩和提高仔猪成活率做好准备工作。在母猪分娩后可以在温水中添加一些麸皮和红糖饲喂给母猪,不仅有利于防止便秘和乳房肿胀,还可帮助母猪尽快恢复体力,促进恶露排出,使其迅速恢复体力。在母猪分娩后第2 天,将饲喂量增加到1kg 左右,以后每天每头增加0.5kg,在生产后5d 可以恢复到正常饲喂量,有利于促使母猪分泌更多的母乳,保证仔猪生长发育需要,提高母猪繁殖能力。

在仔猪断奶前1 周,可以逐渐减少母猪饲喂量,并将哺乳料逐渐更换为空怀期饲料,以便减少母猪泌乳量,防止发生乳房炎。在仔猪断奶时母猪的饲喂量维持在2.5kg 左右。整个哺乳期内饲料营养应保持在16%蛋白质和3.1Mcal/kg 的能量水平,同时适当增加青绿饲料的饲喂量,并按照1:1 的合理搭配饲喂母猪[3]。

5 小结

总之,为了提高养猪场经济效益和母猪繁殖能力,需要选择优质的后备母猪,根据母猪不同生长阶段,采取限制饲喂和适当增加饲喂量,维持母猪合适的体况,促使其适时发情、配种和受孕,同时提高怀孕后的饲养水平,确保母猪生产出更多、更优的仔猪。

猜你喜欢

膘情体况哺乳期
奶牛产后不同体况对产奶量和亚临床酮病的影响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哺乳期乳房也有脾气
不同膘情对母牛同期发情效果的影响
养猪人的四点“秘籍”
哺乳期乳房也有脾气
断奶母猪的饲养和管理技术
奶牛优质高产与膘情控制
哺乳期乳房一个大,一个小怎么办
母猪体况卡尺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