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和平视角描绘战争
——读骠骑长篇小说《硝烟散尽》

2021-12-02

大连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战俘营战俘志愿军

马 季

《硝烟散尽》是一部依据抗美援朝战争真实的历史创作的一部军事小说。作品采用平行视角,以战争过程中,中、苏、朝三国领袖和高级指挥员之间的电报来往,以及中美战地指挥员对战场的实况报告作为引线,对整个章节篇目布局。作品构架宏大,入笔细腻、真切,注重细节描述和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由于作者具备充足的军旅生活经验和文学表达能力,对军营体制、战场、装备、军营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等描述得都十分专业,作品画面感上,动作感鲜明、强烈,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作品没有刻意丑化联合国军的形象,而是以人性化的手法描绘了战斗中各自的表现,展现出中国志愿军的大义凛然。作品通过真实的细节描述产生叙事张力,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产生审美力量,达到了军事文学的新的高度,是军事文学叙事的一次重要突破。

小说可以分为四大部分:第一是关于战争场面的描述,第二是关于联合国军战俘营生活的描述,第三是关于朝鲜战争的停战谈判和所谓的越狱计划流产,第四是中国战俘营在碧潼举行战俘“奥运会”。作者从以下四种角度构建了这部小说的主体:

一、采用战争史诗的叙事方式,也就是冷叙事手法,一改写战争就是写热血的方法,笔法冷静、从容,没有过分夸张和渲染敌我双方在战争中的表现。

战争当然是残酷的,但作家笔下的战争不应该只反映死亡和恐怖,也要表达人的精神和意志。志愿军在进入朝鲜作战后遇到了一系列困难,高尚、余德亮、徐大壮、邱主任、牛满仓、艾兰和杨淑华为代表的志愿军干部和战士人物形象鲜活生动。他们有的牺牲在战场,有的身负重伤,但每个人在精神上都战胜了这场战争。作品也不乏机智幽默的描写,比如,当麦克阿瑟心满意足地返回东京第一生命大厦的时候,一群贵妇人已经等候在那里,其中包括罗伯特的母亲。没有鲜花和香槟,这群贵妇人把麦克阿瑟团团围住向他索要自己的丈夫、孩子。麦克阿瑟显然没有精神准备,面对女人们愤怒、刻薄的质问,五星上将含糊其辞的搪塞愈发地火上浇油。“远东君王”从未如此狼狈,随行的记者们幸灾乐祸地向全世界报道这戏剧性的一幕。

二、选材新颖独特,对碧潼战俘营的描述详尽,以全新视角解读中国志愿军抗美援朝历史,着力于志愿军指挥员与普通战士的群像塑造,以及对全新历史环境、人文环境下人的生命状态的细致描述,使这部作品成为军事文学中难得的佳作。

在战争处在拉锯的状态下,高尚被任命为联合国军战俘营俘管处政治部主任,必须马上离开战斗一线,率领部队押送战俘撤退到鸭绿江。志愿军的前进与战俘的后撤,两支队伍反方向的行走,成为作品叙事的另一个视角,既是真实历史的还原,同时也包含着作者对战争的别样思考。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在朝鲜战争中也得到了很好诠释:战俘营没有围墙铁丝网,甚至连篱笆也不筑;至于武装看守部队,有一些,人数不多,基本安排在战俘营外围。

新来的战友们面面相觑,这怎么能看得住?三千多战俘,来自十三个国家,其中为数不少的人自被俘开始就很不老实,万一他们逃跑或者暴动杀人怎么办?

这是志愿军的战俘政策,我们不把战俘视为敌人,所以不会用日寇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手段来对待他们。至于武装看守,俘管处采取的策略是内松外紧,在战俘营外围的交通要点设置警戒哨所。出了战俘营区域,周围都是朝鲜老百姓居住的地方,这些战俘想要躲过他们的眼睛可不容易,别忘了,“联合国军”在朝鲜烧杀掳掠,朝鲜百姓早就恨透了他们,战俘要是被抓住,不被朝鲜百姓打死都算运气。

作品善于用细节说话,但并没有因为志愿军的和平诚意而简化故事的矛盾冲突。这种外松内紧的描述,令读者产生的阅读好奇远远大于对战争现场的血腥描写。

战俘营出现了战俘内部的“种族歧视”,这一幕出乎志愿军管理人员的预料,给战俘管理带来了很大麻烦,但却是必须面对的现实。高尚有他的担心,他能揣摩到战俘中类似迈特维和卡思这样的刺头的所思所想。这些人信奉的是白人至上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只崇拜强权力量,骨子里是极端种族主义者。对于这样的人,高尚不知道该如何去教育和改造。

开城谈判讹诈失败,神通广大的派克上校被李奇微叫进了指挥部,在之前的对外宣传中,美军伤亡失踪人员的统计一直被压缩在一个微不足道的数字上,现在突然出现五千名俘虏,无论如何都必须尽快拿出危机公关的方案,决不能让国际社会知道真相。

派克上校的建议是两手准备,一边派出特工找到战俘们关押的具体地点,然后组织大规模轰炸灭口;与此同时,悄悄调整战场失踪人员统计数据,在适当的时候把战俘死亡的责任推卸给中国人和朝鲜人。

年轻的翻译干部显然没注意到战俘们的反应,第二天他继续上课,讲进化论。中方的翻译干部刚讲了几句,下面的战俘们就面面相觑。进化论,人类是从猿猴演化而来的?那上帝算什么?不同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得矛盾进一步升级。

格罗斯特团的随军牧师站了起来,他抗议中方的授课亵渎了英国人的宗教信仰。中方担任教员的年轻干部满脸通红,他和牧师你一言我一句地辩论起来。周围的英国人开始哄笑、吹口哨。

很明显没法继续上课了,虽然双方都非常克制,甚至非常礼貌,但这种辩论注定没有结果。中国人信仰马克思主义,是无神论者,而英国战俘要么是新教教徒要么是天主教徒。第一天的授课就这么不欢而散。

这些课程和内容老同志们给日本战俘和国民党俘虏讲过,尤其是国民党俘虏,阶级斗争一抓就灵,经常是头天晚上开大会,第二天就有大把的俘虏主动要求加入解放军。由此可见,志愿军在战俘营遇到的麻烦一点也不比战场少。

战俘们赌博、甚至吸毒,最后还在南朝鲜间谍的帮助下打算大规模越狱逃亡。迈特维和他的同伙们并不知道,所谓的越狱计划只是一个骗局,第8集团军并不打算为他们冒险,所谓的空降伞兵和海军舰队接应都不存在。只有轰炸战俘营是真的,而且轰炸规模比朴永奎说的要大好几倍,目标是连同所有战俘一起消灭。

碧潼战俘营来了几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同志,因为停战谈判进展缓慢,师政治部决定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窗口开设《战俘空中呼叫》节目,替战俘们联络国内的亲人们。几名幸运儿得以在港式录音机前朗读录制自己写给家人的家书。录制节目勾起很多战俘的思乡情。

战俘营创办了自己的广播电台和杂志《走向真理与和平》,成立了乐队和篮球队。战俘们和中方营管干部的关系与以前大不一样了。比如徐大壮,以前在战俘营里凶名赫赫,胆小的战俘见他都绕道走,自从俘管处推行新政策,徐大壮整天忙着给战俘们修整各种文娱设施,从上海采买大批体育用品、乐器、服装后,徐大壮成了受战俘们欢迎的干部之一,走过路过的战俘们都会热情地喊一声徐同志。徐大壮真的不想跟那帮黑人战俘们打篮球,要说上了战场,这帮美国佬有一个算一个都入不了徐大壮的法眼,可在篮球场上徐大壮跟营管干部们组成的球队被那帮黑人小伙子虐得死去活来,每场球少说都要输个四五十分。罗姆特与《走向真理与和平》的成功着实刺激到一大批心高气傲的战俘们,《和平鸽》《火炬》《时代》《新生活》《向着未来》《迎接明天》……每一个战俘中队的俱乐部都开始认真对待各自的油印小报,责任编辑们想方设法鼓动周围的同伴们创作文稿。

这帮英美战俘的文化程度本来就很高,一旦他们加入到“军备竞赛”的攀比运动中,报刊内容的档次立刻水涨船高。国际新闻、前线战况和社论是大路货,家乡通讯、体育消息、读书心得、电影评论、科学技术、小说连载、回忆录、小故事、杂文、漫画、歌曲、桥牌和棋艺、问答比赛、友谊信箱、谜语、乐器讲座……

炎热夏日的夜晚时间漫长,某位战俘又挑起《白毛女》的话题,但是支持喜儿和杨白劳的战俘们明显处于弱势。战俘们的争论引起了俘管处关注,于是俘管处让中方翻译干部们找了个时间在俱乐部专门就《白毛女》中杨白劳和黄世仁的矛盾进行科普,详细地介绍中国旧社会“人吃人”的现象。

著名爱国华侨陈志昆,世界和平运动理事会理事、斯大林奖金获得者、英国的费尔顿夫人等国际友人访问战俘营,将战俘营的真实情况公之于众,让全世界看到了这场战争背后发生的故事。战俘营其实就是个小联合国,中国人在人道主义上的表现和作为,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人平等,英国政府做不到,美国政府也做不到。

三、作品首次以文学形式描写中国战俘营在碧潼举行战俘“奥运会”,有十三个国家的战俘运动员参加比赛,表现了丰富的人文情怀。

在朝鲜战争的最后阶段,“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人民军俘管处秋季运动大会”的举办将作品推向了高潮。所有参赛人员行进结束在主席台前排好队列,戴维斯作为“奥运会”主持人宣布向敌我双方全体阵亡将士致哀。志愿军军乐队演奏致哀乐曲,全体与会人员向敌我双方阵亡将士三鞠躬,并静默三分钟。

比赛最后一天的焦点属于黑人战俘们,因为第一战俘营代表队获得篮球比赛冠军,大部分球员都是黑人战俘选手,晚上的文艺演出中,黑人战俘还登台演唱了两首歌曲,台下数量众多的黑人战俘观众跟着一起大声合唱《故乡的亲人》《老黑奴》。没人注意到黑人飞行员罗姆特一个人站在舞台旁边的上场区暗自流泪,那是民族自豪的泪水。以罗姆特为代表的一批人,后来成了强烈反战的战俘。

四、这是一部呼吁人类和平的作品,而不是一部颂扬战争胜利的作品,在当下的国际环境语态下,应该说这是具有国际视野叙事策略的作品。作品中大量关于战俘营生活和国际新闻图片关注朝鲜战争的描述,展现了作品开阔的文化视野。从另一个角度很好地再现了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对待战争的态度,进而用历史发展的眼光证明: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其目的不是为了战争,而是为了保家卫国,为了维护东北亚地区和平。中国的这个态度,在70年后的今天,仍未改变。作品语言轻松活泼,具有现代感,易于年轻读者接受。除了战争场面的叙写,作品还沿着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主题思想脉络,作出时事政治分析,反映出战争对政治经济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

猜你喜欢

战俘营战俘志愿军
志愿军六天三炸“水门桥”
一封志愿军战士的“表情包”家书
匍匐在污泥中的和平天使,你恐惧什么?
战俘请假
抗美援朝,美军阵亡人数为何比志愿军的低
什么是战俘?(答读者问)
永恒的历史
用鲜血浇铸的战地日记——追记志愿军张子丰的革命烽火岁月
日军设置的上海盟军战俘营
也门交战方两天内交换224名战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