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部湾地区革命斗争的精神内涵及当代价值研究
2021-12-02
(北部湾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西 钦州535011)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广西北部湾地区的革命斗争历史,概括提炼其中蕴含的革命精神,揭示其时代价值,经过多方搜集并认真研读有关历史资料,我们深刻了解到,在中共钦廉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广西北部湾地区各地各级党组织及其成员,紧紧团结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为使命,发动广大人民起来抗争,争取革命胜利和人民解放,彰显了初心不改、忠诚不变,不怕牺牲、视死如归,不屈不挠、勇于拼搏,有错必纠、有过必改,义无反顾、忍辱负重,团结一致、和谐共事,联系群众、依靠群众等革命精神。 这些革命精神在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展现了重要的时代价值。
一、 党组织的坚强领导是广西北部湾地区革命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党的力量来自组织。”[1]从1926 年成立第一个党组织到1949年这20 多年来,广西北部湾地区的革命工作和斗争实践充分证明:党中央和各地各级党组织是领导我们革命事业获得胜利的核心力量,党组织强大的领导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在革命事业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广西北部湾地区沿海沿边,在旧中国曾属于国民党反动统治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后方。 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剥削压迫下,各地各级党组织能够不断发展壮大,要归功于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的坚强领导。 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注重加强及改善党组织建设,注重发挥各级党组织在革命斗争中的核心作用,在各个历史时期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和对敌策略,为军事上不断取得胜利赢得有利局面铸造和淬炼了一大批忠诚为民、敢拼敢闯的中共党员和先锋战士,他们在艰难时期发挥了骨干带头作用。中共党员和先锋战士与来自不同地方的革命同志团结协作,开展了有力有效的统战工作和对敌工作,在他们的带领下,广大人民群众甘冒杀头毁家的危险支持革命。 在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广西北部湾地区的革命事业取得了最终胜利。
党组织的坚强领导是革命事业、建设大业和复兴伟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是历史留给我们的重要经验和宝贵财富,因此,在新时代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的建设与领导。
二、 广西北部湾地区革命斗争精神的丰富内涵
广西北部湾地区的革命斗争精神可概括为以下七种。 我们要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精神财富。
(一) 初心不改、忠诚不变的精神
在广西北部湾地区20 多年(1926—1949 年)的革命斗争过程中,一大批英雄群体涌现。 他们在物质条件极端艰苦、生活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冒着敌人突然袭击甚至被捕杀头的危险,到各地张贴和散发传单,宣传教育、团结动员人民群众;他们积极争取中间人士,组织武装斗争,为打破敌人的“围剿”“清剿”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9 年初至1944 年12 月,为了贯彻执行当时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的“隐蔽埋伏”方针,广西北部湾地区各地各级党组织转移撤退干部、调整组织结构、改变领导方式,审查党员、巩固组织;同时,广西北部湾地区各地各级党组织注重发展党员、壮大党组织,特别是注重加强党内教育。 为了巩固党的组织,提高党员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防止突发事变,广西北部湾地区各地各级党组织利用隐蔽埋伏相对安全的有利条件,根据斗争形势和实际工作需要加强党员教育。 党员学习教育的内容比较广泛,有形势与政策学习教育、中国革命问题学习教育、阶级斗争与阶级问题学习教育、党的基本知识学习教育、党的秘密工作和相关知识学习教育、革命气节学习教育、整风文件和工作作风学习教育等。 学习教育读物有“八路军通电”、《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评〈中国之命运〉》等一批通俗简明、比较符合农民党员实际的材料。 同时,广西北部湾地区各地各级党组织为了及时获取党中央信息,千方百计订阅《新华日报》,在各级各类学校里发动进步学生秘密订阅《新华日报》《群众》等报刊。
通过一段时间的党内集中学习教育以及后来利用斗争间隙不放松的学习,党员的革命理想和信仰更加坚定,党员的质量和党组织的战斗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大多数党员达到了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要求。 在历史上,广西北部湾地区的党组织没有出现因为混入奸细特务而遭受敌人破坏的情况,这是难能可贵的。 正因为有这样的政治环境,1945 年,革命斗争形势趋于成熟,在从隐蔽埋伏、积蓄力量转到公开亮相、武装起义之时,广西北部湾地区的全体党员才能在党组织的号召下义无反顾地拿起武器投身武装起义,经历后续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考验。期间虽然也有少数人背叛革命,但是,绝大多数革命者信仰坚定、坚守理想、初心不改,为党和革命事业不懈奋斗,坚持战斗到革命胜利,可以说与这段时间的集中学习教育密不可分[3]8。
(二) 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精神
广西北部湾地区20 多年(1926—1949 年)的革命斗争,最震撼人心的是渗透其中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牺牲精神,涌现出的英雄个人、英雄群体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执着和果敢,前仆后继、英勇抗争。 英雄个人如:为了掩护群众撤退而壮烈牺牲的共产党员张世柏同志[2]94;勇敢抱着敌人跳入张黄江而壮烈牺牲的白石水区委组织委员、共产党员钟应廷同志[2]99;在敌人威逼利诱、严刑拷打下,仍然坚贞不屈、宁死不暴露党组织半点秘密而被敌人杀害的共产党员朱恒山同志[2]101;智勇双全、英勇善战的白石水革命根据地创建者之一,曾任白石水武装大队大队长、南路抗日解放军第三支队(钦廉四属部队)队长兼政委、钦廉四属党组织联络员兼军事特派员,在大窝山与反动武装的战斗中壮烈牺牲的张世聪同志[2]187;还有在张世聪同志牺牲后接任钦廉四属党组织联络员兼军事特派员、钦廉武装起义总指挥,曾任合浦公馆区委书记、灵山县特派员的阮明同志及其爱人杜振蓉同志[2]184等,英雄个人及其事迹不胜枚举。 英雄群体如:1944 年冬参加小董起义被敌人杀害的13名革命同志。 当时日军打通大陆交通线后,中共南路特委根据党中央和上级指示精神,决定于春节前后在南路各县举行抗日武装起义,发动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中共南路特委先后在白石水、小江龙门、灵山县、钦县小董等地举行多次武装起义。 在钦县小董起义中,先后有13 名革命同志被捕并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严刑拷打,但他们坚贞不屈,在反动派面前严词驳斥,表现出崇高的革命气节,后来他们都被秘密杀害于钦州镇牛圩坡[2]180。 在这些革命同志身上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敌人只能砍断我的头颅,却不能改变我的信仰”的英雄气概及受党教育多年铸就而成的大无畏献身精神,他们的事迹激励着其他同志和后人继承他们的遗志奋勇前进。 小董起义点燃了钦县革命武装起义的火种,书写了钦县中共党组织及其领导下的革命斗争的历史篇章。 在英雄群体中,还有于1946 年5 月在灵山“白木事件”中牺牲的英雄群体[2]210。 当时,灵山部队有10 名成员(其中有7 名共产党员)被敌人包围,英雄们与敌激战,弹尽被捕后受到严刑审讯,但他们坚贞不屈、视死如归,最后英勇就义。 这是灵山革命斗争史上牺牲骨干最多、损失最惨重的一次。
据不完全统计,广西北部湾地区(钦县、灵山、浦北、防城、合浦)在20 多年(1926—1949 年)的革命斗争中,先后有100 多名共产党员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2]368。 他们有的同志当时还很年轻,但他们无愧于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用生命和鲜血践行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怀念。
(三) 不屈不挠、勇于拼搏的精神
在敌强我弱、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广西北部湾地区各地各级党组织及其成员凭着不向任何敌人屈服、不被任何敌人吓倒、不被任何困难阻挠的坚强意志,不管敌人如何凶残、条件如何艰苦、环境如何恶劣,共产党人依然坚持革命斗争,高扬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1946 年12 月,钦防武工队被敌人围剿、封锁围困在大山里,敌人妄图把武工队困死、饿死。 但是武工队队员意志坚定、精神高昂、热情高涨,坚信革命必定胜利,不屈服于艰苦匮乏的物质条件。 武工队队员利用隐蔽时间加强政治文化与军事知识学习,在搞好军事训练的同时,还常派队员穿越敌人的封锁线到山外做群众工作、筹集粮食与草药等,空闲时大家就讲革命故事、唱革命歌曲,整个队伍不但人心不散、思想不乱,而且士气旺盛、精神愉快[2]220。
(四) 有错必纠、有过必改的精神
广西北部湾地区地处南海之滨,交通不便、信息较为闭塞。 党组织从建立之日起,虽然注意传达上级文件精神,尽可能认真学习领会通过各种渠道得到的书刊文件,坚决执行中央和上级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指示决定,但由于远离党中央,中央文件精神在层层传达时造成不少损耗,导致当地党组织干部有时对中央制定的方针政策领会不透、思想认识不到位。 所以在革命年代的各个时期,广西北部湾地区的党组织在执行中央方针政策时出现过不同程度的偏向偏差。 如有的领导干部对上级文件和中央精神“合则用、不合则弃”,在作风上存在游击主义思想以及其他缺点,不重视根据地建设,有农民起义的流寇习气等。这些由于思想觉悟不高、认识水平低下以及当时斗争环境复杂造成的不足和缺点,经过党中央和上级领导指出并批评后,领导干部们都能够以坚强毅力、坚定决心、坚决态度及时检讨并立即改正[2]368,做到不遮掩、不粉饰、不诿过,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知错能改、光明磊落的崇高精神,这也是革命事业能够取得最后胜利的政治保障。
(五) 义无反顾、忍辱负重的精神
1941 年10 月,上级党组织要求停止白石水地区的武装斗争,分批撤退队伍人员和已暴露党员,党组织转入完全隐秘的状态。 白石水区委成员得知这个决定后,因不能很好地理解上级党组织的决定,存在过严重的抵触情绪,但是他们并没有正面反对省委、特委、县委三级党委的决定[2]115,而是坚决执行上级党组织的决定,做到在执行过程中增强理解、在增强理解上加强执行力度。 这些同志均坚持党性原则,有坚强的组织纪律性,当个人看法与上级决定不一致时,个人能够无条件服从党组织的决定和安排,成为在革命艰难条件下执行党组织决定的楷模,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1939 年7 月,灵山早期进步分子梁中光为了到陕北寻找中共组织,报名参加了国民党组织,他到过陕西西部和甘肃宝鸡等地,后因没有去成延安而离队去了重庆,并到重庆八路军办事处面见我党早期领导人董必武先生。 党组织审查了他陕甘之行的真实情况,在考量他的前后言行没有发现问题后,便一边给他布置工作、一边继续审查,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发展他入党[2]131-132。 从梁中光同志的革命实践和历史表现来看,他一贯忠于党,是一个久经考验的忠诚的革命战士,后来成长为共产党的优秀战士。 1941 年冬,在灵山特支审查党员和整顿组织的过程中,参加过南路特委举办的党员训练班、担任钦州西场区委宣传委员的陈铭金(又名陈荣正),因其曾两次被捕,党组织通过严谨细致的审查调查,确认他没有政治问题后才给他分配工作[2]131。 由此可见,这些同志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一方面为证明清白、自觉接受党组织的审查和考验,另一方面始终追求真理,勤勤恳恳、毫无怨言地为党工作,充分体现了忍辱负重、淡泊名利的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六) 团结一致、和谐共事的精神
广西北部湾地区各地各级党组织的党员大多来自我国不同的省份、不同的民族,出身于不同的阶层,属于不同的队伍,说着不同的方言。 但大家为了共同的革命理想、革命事业而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团结一致共同对敌。 虽然主要领导人之间在某些地方也曾出现过严重的意见分歧和矛盾,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形成宗派。 战友们生活在同一条战壕里,一致服从上级党组织的决定,听从党组织的指挥,六万山有党员、队伍在十万山战斗而牺牲,十万山也有党员、队伍在六万山作战而牺牲。 为粉碎中法反动派的联合“围剿”,当时还有同志和队伍入越协同作战而牺牲,越南也有队伍到钦廉地区协同作战。 如1949 年3 月,粤桂边区第三支队奇袭越南芒街,沉重打击了中越边境的反动势力[2]309。 这次袭击我方也牺牲了不少同志,这也说明当时钦廉地区的党组织和革命队伍具有鲜明的国际主义色彩[2]367。
(七) 联系群众、依靠群众的精神
革命为了人民,革命依靠人民,革命成果由人民共享。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主要力量,是真正的英雄。 革命要取得成功,只靠少数骨干、先进分子不畏艰苦、流血牺牲是不够的也是不可能的。 任何革命要取得胜利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真诚支持和无私帮助。 中国广大人民群众舍家为国,为中国革命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大贡献。
广西北部湾地区各地各级党组织之所以能够长期坚持革命斗争、党员队伍和武装力量不断壮大并伴随全国革命形势不断向前发展,得益于绝大多数同志牢记党的宗旨、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这些同志密切联系群众,在工作中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注意保护群众,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因而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 在这些同志中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代表人物:如深受群众爱戴、享誉很高的群众领袖张世聪同志;农民出身,深入群众、艰苦奋斗的领导干部陈明景同志[2]369。 这些同志经常深入农村与群众拉家常,教育农民、团结农民、组织农会、恢复发展农村工作,促使农民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开拓农村革命斗争新天地。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同志,使党组织在敌强我弱的极端困难条件下,能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帮助和支持渡过难关,最后取得革命的胜利。 当然,也有少数干部脱离群众,甚至损害或侵害群众利益,这样的干部一经发现,就会受到党组织的严肃批评和处理。
三、 广西北部湾地区革命斗争精神的当代价值
在新时代重温革命历史、回顾革命征程,一定要学习革命先辈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团结奉献、一心为民的精神,传承好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珍视革命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一定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多从中国革命历史、优良传统和精神中汲取养分,坚持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一) 坚定的革命信仰是支撑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的硬核力量
纵观广西北部湾地区20 多年的革命斗争史可以发现,信仰坚定的革命者大部分坚持了下来,一些革命者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而一些信仰不坚定的革命者,在革命处于低潮、生命受到威胁时,在对敌斗争尖锐的严重关头,其信仰常常动摇,经不起斗争的锻炼和考验。 有的因为害怕而脱党、退党,向敌人自首变节;有的甚至叛变革命,出卖同志以换取升官发财的投名状。 如曾任中共小江区委书记的李秋,在反动政府出兵镇压反对运米资敌的小江群众运动时,因害怕被抓捕杀头、作为独子不能继承家族香火而要求退党[2]81;1941 年6月,原中共白石水区委成员邱成绩在国民党反动派对钦廉党组织和革命群众进行第一次围剿进攻的艰难时刻,思想产生动摇,借口患病休养不做工作、自行脱离革命队伍[2]95;1941 年11 月,灵山丰塘大湴村共产党员谭承裕态度消极、违背誓言、背离初心,自行跑到桂林读书,后来被取消党籍[2]126。
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要从革命先辈的斗争史中汲取信仰伟力,争做有坚定信仰的共产党员。 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不忘入党誓言,树牢入党初心,坚定崇高信仰,不为物欲所蔽,不为任何困难所吓倒。
(二) 超越时代的牺牲精神是走好新征程与创造新业绩的制胜法宝
广西北部湾地区大部分革命者牺牲时正处于最好的年华,他们壮怀激烈、大义凛然、从容自若、视死如归,以大无畏的精神、以青春和热血铸就了民族精神的伟大丰碑。 革命先辈英勇献身,为中国革命付出了重大牺牲、作出了重要贡献,红色江山来之不易,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永远珍惜、永远铭记革命先辈的光辉历史。 当前,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时,回顾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们要学习革命先辈不怕牺牲、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不负伟大时代、不负人民,勇于担负民族复兴伟业,努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
(三) 依靠人民群众夺取革命胜利是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价值根基
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才能取得胜利,这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坚持群众观点、实践群众路线的制胜优势和传家宝,也是广西北部湾地区革命斗争取得最终胜利的宝贵经验。
上思东安乡是革命根据地,1948 年2 月,由于敌人大规模“清剿”,很多革命群众被杀害,房屋被烧光,财物被抢走,根据地遭到严重破坏。 粤桂边区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团到东安乡后,即着手进行根据地的恢复工作。 一方面派政工人员深入到各村宣传发动群众,组织农会、组建民兵,加强放哨、传递情报,武装保卫春耕和收割,维护群众利益。 另一方面,动员吸收一批农民参加农会、一批农民参加民兵组织、部分青年参军。 在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和做好群众工作的双重努力下,粤桂边区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团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使东安乡一带的大部分革命根据地得到恢复和巩固[2]263。 相反,在六万山革命根据地中心地区,由于我军在执行政策上出现了偏差,扩大了打击面,不注意做部队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损害了一些群众的利益,使得一些地区的群众疏远我们部队,导致部队活动地区缩小,队伍开展活动困难[2]265。
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党的血脉在人民。 我们必须牢记,人民群众的支持才是最大、最有效的支持。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和思想,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只有这样,我们的事业才能取得最终胜利。
(四) 团结合作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可靠基础,是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
我们的事业是在党领导下的千百万人民群众的伟大事业,为了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必须搞好党内团结,只有党内团结搞好了,才能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强大作用。 二是必须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党的事业不懈奋斗。 我们的敌人极其强大、凶残,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极其艰巨复杂,我们必须把团队力量拧成一股绳,为了共同目标不懈奋斗。 三是必须学会团结。 能团结是大本事,会团结是大智慧。 团结出生产力,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影响力。 只要我们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勠力同心,集众人之长、聚众人之力,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就没有克服不了的艰难险阻,就没有攻克不了的“娄山关”和“腊子口”,就没有蹚不过的“大草地”,就没有爬不过的“大雪山”。
深入学习中国革命史和中共党史、回顾北部湾地区的革命斗争史,就是要深刻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就是要用革命先辈的奉献精神激励我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勇前行,要用他们的精神滋心淬魂、启智润心、守正创新、培根铸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新长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