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文创设计服务湖州丝绸文化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2021-12-02孙梦婕

纺织报告 2021年12期
关键词:湖州丝绸文创

孙梦婕

(湖州师范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2015年,由新华社等组成的专家评审委员会审定,中国湖州钱山漾遗址因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绸片,被正式命名为“世界丝绸之源”。高校作为“智库”和人才聚集地,为丝绸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资源、科技支撑以及文化引领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还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丝绸文化产业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是丝绸文化产业得以不断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使湖州丝绸文化产业发展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已受到多方关注。本研究主要利用分析框架对高校设计文化资源推动湖州丝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切入点进行理论分析及归纳,深入研究具体路径与对策[1-2]。

1 高校文创设计服务湖州丝绸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湖州作为世界丝绸之源具有一定的历史,但其丝绸文化产业衰微的原因和其他传统文化一样,缺乏创新意识,销售模式较为僵化,经济增长较为缓慢,且现有大部分企业的经营观念较为保守,丝绸本身的特性也导致丝绸产业难以摆脱传统模式[3]。

1.1 湖州丝绸文化产业现状

传统的湖州丝绸文化产业较为死板,丝绸产品开发过程与设计创意联系不够紧密,过去的开发形式已经无法满足现有行业的发展需求,丝绸产品设计往往停留在图案设计上,容易忽视湖州地方的丝绸文化,缺乏设计的宏观性。

明末清初,江南的“心脏”恰好与位于浙江和江苏两省的太湖流域地区重叠。在行政区规划上,苏州、松江、常州、嘉兴和湖州等涵盖了江南的核心地区,相邻的镇江偶尔也会被包括在内。但正是其经济生产模式,赋予了这一地区明显的富足和城市化。湖州丝绸在古时便有着“衣被天下”的美誉,作为湖州名片已有4 000余年历史,在国内外声誉和知名度至今不衰。明清时期,江南湖熟平原蚕桑丝织业迅速发展,太湖沿岸(如盛泽、震泽、王江泾、濮院、双林等偏僻的小乡村)迅速发展成人口集中的丝织业大镇,丝绸织绣技艺空前提高,可见湖州丝绸的历史地位。1949年之后,由于种种原因,湖州丝绸产业的规划导向不明确,丝绸产品的表现形式较为混乱,无法体现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说明急需深入调研,并加以整合及引导。

近年来,我国丝绸文化产业发展进入拐点,湖州丝绸文化产业也面临严峻的形势和转型期。湖州丝绸文化产业规模依旧无法扩大,地方文化还有待挖掘,产业经济的转型还需不断探索前行。湖州丝绸文化产业的升级发展不仅是经济领域的问题,更涉及深层次的文化传承转化问题,湖州地域文化急需在经济产业中自我发声、对外交流[4]。

1.2 湖州丝绸特色创意产业的人才偏离市场需求

目前,湖州丝绸产业创意的缺乏多因校企沟通不畅,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内容不符合产业需求,企业项目与高校教学科研脱节。随着湖州丝绸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求对湖州丝绸文化有独立见解、对丝绸创意产品实践应用能力强的综合性设计人才。本地本科院校文创设计教育有待完善艺术校企合作模式,整合高校多学科、多专业资源优势,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水平。应用型高校服装与服饰设计教育作为文化传承、艺术创新、人才培养的强大动力源,将为湖州和区域经济发展起到强大的助推作用[5]。

2 高校文创设计服务湖州丝绸文化产业的意义

近年来,在文化产业发展浪潮中,品牌影响力的作用巨大,而品牌影响力源于品牌文化的创新意识及多元化媒体的宣传新模式。高校是丝绸产业的“智库”,充分发挥其文创设计的优势,加以多平台端进行宣传,可以协助湖州丝绸这一传统手工制造业的发展。

2.1 强化高校优势,彰显丝绸文化创意潜能

由于湖州丝绸文化产品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以上问题,如何发挥高校文创设计的优势、协助提升湖州丝绸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湖州丝绸文化产业持续科学发展的关键。

应用型高校的服装与服饰设计教育是丝绸文化产业创意人才培养的摇篮,汇集着艺术学院、美术创作、文创政策研究等设计人才。高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教育应聚焦湖州丝绸文化产业的发展需求,多维建构丝绸相关文创产品设计的项目群、课题群,统筹兼顾丝绸周边产品设计的推广,提出具有高校优势的新兴战略性方案,为湖州丝绸产业输送创新创意人才与管理人才[6]。

丝绸文化产业是新兴战略性产业,涵盖内容繁杂,实则是各个学科的相互作用,这对于应用型高校服装与服饰设计教育,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2.2 完善校企合作模式,加快科研成果转化

应用型高校的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应全力完善校企合作模式,深入、多元地挖掘湖州地域丝绸文化内涵,注重强化湖州地域丝绸文化特色,提炼、创新湖州地域文化符号,将湖州文化传承并创新应用于文化产业发展。丝绸产业承载着湖州的文化意识与追求,发展丝绸产业是提升湖州城市软实力、推动城市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高校在服务丝绸文化产业中,从精神和文化层面助力产业发展,以提升湖州城市软实力。

3 高校文创设计服务湖州丝绸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

高校文创设计服务湖州丝绸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首先依托产业链的延伸,在品牌建设与产品开发时提高产品的文化含量及附加值,通过契合现代社会活动的推广路径,以“丝绸之传统—优质”和“丝绸之现代—新意”为手段,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1 积极促进产业链延伸,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完善产业链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湖州当地丝绸文化资源。首先,在开发湖州丝绸文创产品时,不能局限于产品织造的前期环节,如养蚕及丝绸加工等,更需要在服装与服饰设计方面创新设计,并且延伸其消费体验端,最终完善产业链,实现湖州丝绸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可以改善丝绸文化产业的产业规划,将重心放在产业的高端化、艺术化、创新化上,通过政策扶持、产业规划、资金引导、人才培育、文化塑造等方式,提升湖州丝绸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2 做好品牌建设与产品设计,将湖州定位为“丝绸创意之都”

城市功能定位,对城市发展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从丝绸文化产业的角度来看,湖州应定位为“丝绸创意 之都”。对湖州知名丝绸品牌进行创意建设,带动相应的含有较高专业素养的丝绸文化领域专业管理人才进行产品的品牌策划。专业设计人才对产品进行创意设计,从开发到终端实现高文化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销售,有助于湖州丝绸产业打造具有湖州特色的丝绸产品[7]。

3.3 契合社会活动、社会热点,注重丝绸产业文化的挖掘

诸葛铠[1]认为:“对襟、盘扣、立领加缎面的传统服装所抒发的古典情怀只要融入了时代的精神,传统意味的服装仍然有广阔的市场,并且能成为人民所喜爱的时装化的服饰。”对于湖州丝绸这一传统文化,首先需要加强对传统丝绸品类的维护与发掘,深入了解传统丝绸,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下的热点信息,通过契合现代社会活动的推广路径,以“丝绸之传统—优质”和“丝绸之现代—新意”为出发点,将相互独立和冲突的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起来,定期举办相对大众化的传统技艺体验活动,加强消费者与湖州传统丝绸文化的共鸣。

4 结语

丝绸文化作为传统文化,有深厚的时代意义。湖州作为世界丝绸之源,其丝绸文化的活化与丝绸文化产业的复兴转型迫在眉睫,在利用高校设计创意优势的基础上,结合多元化新兴的推广手段,以“丝绸之传统—优质”和“丝绸之现代—新意”为出发点,结合传统与现代,必然能使丝绸这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

猜你喜欢

湖州丝绸文创
陶溪川文创街区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遥望“丝绸路”
路上丝绸
湖州出土郡国五铢钱
湖州特色小镇的“特”与“色”
丝绸情调
湖州练市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