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工作的思考与探索
——以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为例
2021-12-02冯学会
冯学会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北京 102442)
一、 引言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教党〔2017〕62 号)提出高校要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要求(以下简称“三全育人”)[1]。党的十九大以来,“三全育人”教育理念被赋予了更深的内涵,并在高等教育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完善。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2]。2019年2月,国务院正式下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第十九条明确提出,在职业教育领域开展“三全育人”改革试点,使各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保持同向同行,将学生职业技能的养成和职业精神的培育有机融合起来[3]。2020年教师节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慰问广大教师时指出:“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在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认识、对待和贯彻实施“三全育人”的目标,不仅关系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贯彻落实,而且对于职业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学生培育以及教育教学质量等都有重要影响。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教思政厅函〔2018〕15 号)文件精神,本文在对“三全育人”内涵及其内在联系进行阐述的基础上,重点探索北京农业职业学院践行“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落地生根的实现路径。
二、“三全育人”的内涵及其内在联系
“三全育人”是指“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育人”是核心,“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分别是指育人队伍、育人时间和育人空间三个方面。“全员育人”是指学校全体教职工都要参与到育人工作中,强化育人意识和育人责任,自觉将育人要求落实到各群体、各岗位上去,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方法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里的“全员”既包括党员领导干部,也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就业指导教师和直接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的所有专业课教师,还包括间接对学生产生价值影响的管理教辅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等[4]36。“全过程育人”是指将立德树人的要求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建立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就业的全过程、可持续、贯穿式的育人链条。“全方位育人”是指打通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等通道,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和社会实践等各个方面,实现育人工作的协同效应[4]37。
从这三者的逻辑关系来看,“全员育人”是“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全员动员和参与,才能切实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育人理念推进落实到办学治校的各个方面,尤其是人才培养的全链条之中。“全过程育人”是“全员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载体和依托,“全员育人”理念需要落实到校园治理、课程建设、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等各个环节,校外育人力量的发挥和育人资源的整合,也需要在教育教学环节中予以落实。“全方位育人”是“全员育人”和“全过程育人”的延伸、拓展和保障,只有全社会形成共同参与育人的共识和氛围,才能确保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本任务的最终实现[4]37。因此,“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一个有机统一体,既给出了育人的实施者,又给出了育人的时间和空间,因而提升了育人的思维空间。育人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内容较多,只有在育人过程中将这些内容有机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之中,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
“三全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出发点是培养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
“三全育人”是党的教育理论的重大创新,新时期“三全育人”的总体目标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提升人才培养能力为目标,以“六个下功夫”为着力点,即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推进知识体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向各学科有机渗透,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全面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向善的人性和高尚的人品,让他们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同时成为知行合一、具有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三全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立足首都,面向全国,服务‘三农’”的国家示范性高等农业职业院校,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等文件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引导农业院校学生知农、爱农,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崇尚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知行合一,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构建“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并取得一定成效。与此同时,学院在将“三全育人”教育理念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过程中也凸显出一些问题,这也是目前很多高校遇到的现实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
(一)“全员育人”尚未形成合力
首先,少数教职工育人意识不强,育人队伍合力不足。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引导和教育是高校各部门教职员工的共同任务,但高职院校中的思想政治任务普遍向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管干部倾斜,其余教职工对“三全育人”理念认识不深刻,没有形成与工作主动融合的意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参与度不足。专业课教师重专业课教学和技能传授,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点不够;部分行政人员、教辅人员认为自己的本职工作只是日常行政事务;后勤人员忙于提供基本的后勤服务,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和融入不够。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教职工综合素质不高,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低等现象,对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
其次,“三全育人”队伍育人能力有待提高。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学生日常行为的自我约束问题、心理问题、诚信问题,亟需用专业、科学的方式加以解决。辅导员日常事务繁忙,频发的学生情况以及各部门交付的事务性工作使他们疲于应付管理工作,无法开展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综合素质也难以做到与时俱进。专业课程如何融入思政教育,“课程思政”如何成为学生思想教育管理的主战场,需要精心探索与打磨。另外,高校行政部门、教辅部门及后勤部门人员也存在非专业化、非职业化的现象,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能力有待提高。
(二)“全程育人”尚有空白
“全程育人”即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每一个过程都要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现育人为本理念,让学生得到教育和关怀,指导学生知行合一。但是在实际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教育空白,导致育人过程不完整,“全程育人”无法真正实现。
例如对学生入学前的调查、毕业后的回访还缺乏系统的规划,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育人过程;国家法定节假日和较长的寒暑假,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所放松,甚至断档;部分自制力差、日常行为规范差的学生,对于课后的时间没有充分利用,参与集体活动、提升综合素质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对这部分学生在勉强完成日常课程之后的大量课余时间存在教育空白,导致对其的思想政治教育难以持续和延伸,不利于“三全育人”工作的推进。
(三)“全方位育人”还不全面
首先,校内各种平台资源利用不充分。例如,对校园文化活动平台、新媒体平台、创新创业平台等的功能发挥不足。第二课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不够紧密,学生参与度不足,思想引领作用不显著。
其次,育人模式相对单一。目前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00后”,他们更要求个性化发展,对新技术、新兴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传统教育方式很难契合他们个性化发展的需求,还往往因为育人的“全方位”性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重心的偏移和弱化,教育内容全但思想不够深入。
最后,社会育人资源尚未充分利用。问题主要集中在“请进来、走出去”不充分,没有充分利用校外丰富的社会资源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开展大国工匠及学术名家讲座、引进优秀文化文艺作品进校展演等活动力度不足,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深入新农村实地参观,开展学术调研的深度不够、范围不广。
四、进一步推进“三全育人”工作的思考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学院“三全育人”工作情况,构建了一套具有农职特色的“三全育人”一体化育人体系,通过凝聚共识、统筹联动,打好整体战和组合拳,形成立德树人强大合力。
(一)深化顶层设计,完善“三全育人”机制
首先,加强领导和统筹规划,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是知识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与综合,搭建了由学院党委领导牵头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将思想政治工作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国际交流等工作同时部署、同时检查、同时评估,实现协同协作、同向同行、互联互通。学院常年设置“校领导接待日”,不定期举办“师生座谈会”,让党政领导充分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为更好地推进育人工作搭建平台。
其次,出台了《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三全育人”实施方案》,完善“三全育人”协同工作机制。由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共同担任“三全育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建立组织保障组、服务保障组、教育教学组、学生管理组、思政育人组、科研育人组、双创育人组、信息保障组八大工作组,充分发挥组织、课程、管理、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服务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充分挖掘各群体、各岗位的育人元素,形成学院各部门常态协作和分工负责机制,使各部门、各系思想政治工作责任明确、思路明确、措施明确、落实明确,为“三全育人”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和工作机制。
(二)强化育人主体,发挥“全员育人”优势
首先,开展“共识”行动,强化“全员育人”意识。提高全校教职工对“三全育人”工作的重视程度,要求全体教职员工都要成为“育人者”,学校的每一个干部、每一位教师、每一位职工都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树立育人意识,履行育人职责,产生育人效果。充分挖掘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管理干部、教务教辅人员、后勤职工等不同岗位的育人要素,明确各岗位育人职责、规范和标准;建立教职工分类考核评价机制,构建“三全育人”工作荣誉体系。与社会各界、家庭以及学生做好沟通,保证全员参与到育人过程中,真正发挥“全员育人”的优势。
其次,建设一支“全员育人”的优秀师资队伍,包括专业过硬、素质精良的专业教师队伍,政治过硬、甘于奉献的辅导员队伍,责任过硬、管理优异的行政队伍,能力过硬、服务优良的后勤队伍等。针对不同岗位的教师继续加强培训,帮助教师加强自身专业素质,更新教育理念,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从而使他们在“三全育人”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作用。
(三)细化育人过程,完善“全程育人”路径
首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必须充分重视其功能。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扎实推进思政课改革,完善“课上课下联动,校内校外互补”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推动思政课教师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并在师资队伍建设、经费投入、培训学习、课时安排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在图书馆开辟思想政治研学空间,指导学生组建“红色社团”,通过开展学雷锋、法治宣传、组织红色观影、主题征文、专题活动等活动,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驻学生头脑,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同时填补学生课下教育空白。
其次,启动“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堂”的教育改革工作尝试,将德育贯穿学生在校教育教学的始终。一是提升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二是深入挖掘思政教育与专业契合点,结合国际形势、工匠大师、劳模精神等内容,让思政内容自然融入专业教学中,激发学生爱国情怀;三是鼓励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加强探讨交流,将思政教育延伸至课下、融入到生活这个更大的课堂,将思政育人落到实处。通过将专业课堂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做到各类各门课程都能“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最后,抓住学生受教育的关键时期,并把“功夫下在平时”。一是继续扎实做好学生的入学教育,在入学教育中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指导,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学风道德教育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其中;二是完善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的针对性和授课教师的专业性,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就业指导,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助力;三是充分利用学生学习的业余时间,利用微博、微信、短视频、蓝墨云课程等新媒体资源填补思想政治教育的空白。
(四)优化和创新育人平台,夯实“全方位育人”效果
首先,优化院系党团组织、学院科技文化体育艺术节,创新“耕读传家、文明和谐宿舍、国旗下的晨课”等文化育人平台,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加强校园文化阵地建设。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继续组织开展涵盖人文教育、职业教育、社会科学、专业技能、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的“文化赋能”系列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寓教于乐地融入到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之中,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北京农业职业学院还打造了健美操、插花和压花等多个精品艺术社团,社团多次在省部级及以上比赛中披荆斩棘,荣获多个奖项,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提高了学生的获得感、价值感。
其次,优化技能大赛、双创教育和第二课堂建设,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发展。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推行“系级、校级、市级、国家级”四级技能竞赛机制,开拓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提升学生自信心,锤炼职业精神,凝聚“匠心”。把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三全育人”的重要环节,打造精品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推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品牌化、长效化,探索推行“双向实践”模式,尝试推行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双休日志愿服务,使社会实践活动常态化,通过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丰富人生阅历,点亮“公心”。
最后,优化公寓、后勤育人平台,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服务保障是学院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充分挖掘和利用好公寓、后勤这部分德育资源,形成具有农职特色的服务育人氛围。例如学院开展的“文明和谐宿舍”创建工作,坚持以学生公寓为突破口,打造退伍军人标杆宿舍进行推广,要求叠被褥、物品摆放有序、团结和谐,大力培育宿舍文化,创造美好环境。为每一个宿舍配备一盆绿萝,优秀的宿舍再奖励一盆兰花,让“兰花文化”走进公寓。在学生公寓内悬挂“德”“学”“礼”“情”“雅”“立”“馨”“美”“和”“洁”等文化标语,在公寓电子屏播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好人好事等内容,营造文化育人氛围。
“三全育人”是对我国人才培养、教育育人的一种归纳总结,不仅反映了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不断充实的内在要求。在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思想政治工作是关键环节。高校要把立德树人任务延展到学校各领域,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大力依托和结合校园文化,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形成线上和线下平台相结合、共性引导和个性关注相结合、显性引领和隐性引领相结合的育人模式,切实绘好“三全育人”施工图,紧扣青年学生的思想和成长需求,不断创新思政工作方法和载体平台,努力构建以立德树人为根基的“三全育人”新平台[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