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探究

2021-12-02福建省福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刘姁姁

家长 2021年27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生活化

福建省福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刘姁姁

在如今素质教育被不断强调的前提下,不同教学思想逐渐显现,这让教育教学实践有了更多可能性。而在所有的教学思想及其所引导下的实践尝试中,生活化教学显然同小学阶段各学科,尤其与生活联系紧密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这方面的探究可以拉近理论和实践的距离,并让学生从惯性思维中解脱出来,有效优化学生对重点难点、时事热点和身边资源的理解程度。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优势

(一)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在中学阶段,学科核心素养议题受到普遍关注,但这并不排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指向核心素养的理论与实践,应当明确二者的递进关系。小学阶段课程既会涉及基本的学科内容,同时也会有表现价值判断的议题融入其中,因此学生在教师关注与引导下,进行的生活视角的学习,所做的活动设计、情境融合、主题探究、表达解释等各项工作,都可以增强其对教学内容的认同感和熟悉程度,并对科学精神素养以及法治意识素养等多个方面产生巨大帮助。

(二)增进课程内容理解

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虽然简单,但是却有较大的拓展空间与较强的拓展可能性,问题在于教师如何深挖这种可能性。考虑到小学和中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难度划分等方面的区别,小学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要意识清晰地增加生活化教学方法,这将给学生提供更多生活主题视角下的思考机会,为增进课程内容理解提供便利条件。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选取角度

可供广大师生选取并应用的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角度有很多,总结起来可包括下述三个类别。

(一)重点和难点角度

从教材重点和难点引申出的角度比较常见,对于教材来讲,作为重要的,有时甚至是唯一的教学参考依据,其中所涉及的大量重点和难点问题,同时也是学生学习时的易错点与易混点。教师要将其设计为生活化教学主题,并由此开展对应的活动,这样能使学生从更深层次理解教材重点与难点,自觉突破认知理解局限,在少出错或者不出错的同时,形成必要的学科思维,并以学科知识应对现实生活的能力。

(二)热点和时事角度

时事问题与热点问题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必不可少的助力资源,无论何种形式的教法,均可以引入这些资源内容,生活化教学形式自然也不例外。热点和时事主题的介入,能让学科课堂显现出强烈的时代气息与生活气息,而让学科逻辑和具体事件相结合,又是帮助学生了解时代,走近生活的有效策略。

(三)身边资源主题

来源于小学生现实生活的主题,由于涉及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环节,所了解的生活经验以及所感受的生活百态,所以是生活化教学比较直接的介入角度,同时也比较容易让学生快速接受,使之成为激发学生兴趣点,而且能从此引申,给学生提升处理现实问题水平提供条件,所以教师开展生活化教学可格外注意课堂引入此类内容的可能性。

三、生活化教学实施策略建议

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可供操作的实施策略包括如下几种,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选择应用。

(一)教材资源的重视

小学生认知能力尚不是很强,他们无法自主关联教材内容和生活实际,所以需要教师给出巧妙的引导。故教师一方面要重视教材资源,一方面要活用教材资源。例如当涉及“学习伴我成长”的主题时,为了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价值,教师可以引入根据教材插图,创编对应的“成长故事”,使故事内容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保证学生得以顺利完成任务。

(二)生活场景的重现

纵观道德与法治学科内容,可发现其中蕴含了比较强的活动性,且综合性也很突出。因此教师可将其同一般性书本学习内容区别开来,以学生的社会生活,特别是上面所提及的几个侧重点为基础,让学生从特定生活场景下审视生活、思考社会。例如在小学一年级教学时,教师在教室中安排模拟马路情境是可行的,让学生在“交警叔叔(由学生扮演)”的指挥下,完成安全上学的任务。在此富于生活味道的场景之下,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被吸引,课堂氛围非常活跃。当活动完成之后,教师对活动做出总结,再讲解从情境中引申出的理论知识,可以让学生牢记知识,并逐渐养成重视交通规则与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

(三)参与体验的升华

上面提及了生活场景的重现策略,事实上,为了保证实际教学效果,教师在该策略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优化,从参与体验的角度升华,让全部学生都能得到感受课堂还原生活的机会,并保证的学生感受的深度与强度。例如当接触到“我的责任”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为使小学生明确自身在社会中的定位,以及需要承担的责任,先使学生思考:当我是小游客、小观众、小顾客时,我们需要如何做,才能更好地扮演这个角色,并要求学生在独立思考或者彼此交流后得到答案,再用模拟的形式把答案表现出来。事实证明,针对不同内容,这种做法有与上述做法不同的优势。

(四)生活场景的回归

最后,教师应当意识到,生活化教学的最终归宿是生活,因此组织生活实践是有必要的,回归真实的生活场景,是教师进行生命教学时一定要探讨的努力方向。在教学“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这一主题时,教师可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有意识地启发学生思考怎样才会使学校变得更美,然后与学生共同确定生活实践内容,接下来和学生来到课堂之外,完成教学楼内碎纸屑的捡拾工作,或者把花园中的杂草清理干净看以简单的生活情境。这种活动会因为其真实性,而产生课堂模拟无法取代的教育影响效果。

四、生活化教学的评价支持

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需要关注生活化导向问题,从而使学生对于生活的思考、生活中的表现行为等得到关注,并给予确切的定位,这是清晰审视生活化教学效果,便于后续纠错和调整的必然选择。常规性教学评价,倾向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课程内容方面,缺少对于学生与生活关联度的探索。而教学评价的生活化转变,正是致力于这一问题的改善,比转变前的教学评价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历程与生活体验。教师在具体实施时,应当注意评价主体、评价内容以及评价形式等几个方面,以更加主动的姿态靠拢于生活化方向。

五、结语

在小学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需要这种教学理念的两个天然优势,即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和增进课程内容理解。基于此前提,教师则应在教学视角,具体实施环节,以及最后的生活化评价方面做出努力,从而让道德与法治教学真正贴近于现实生活,并从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引导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强化认知能力。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生活化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中班幼儿生活化美术活动的实践探索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