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古老的非遗遇到新潮的年轻人
2021-12-02文格物
文 格 物
这一代新青年,用自己的方式跟古老非遗对话,用青春力量唤醒传统文化之美,找到了非遗传承的新方式。
“95 后”、北大研究生、文艺体育爱好者、演过话剧、剪过片子……看上去和流行文化更为靠近的郎佳子彧,颠覆了人们对非遗传承人“年纪大”“传统”的刻板印象。
郎佳子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面人郎”的第三代传承人,他的爷爷是冰心先生在《面人郎》中提到的郎绍安。“关于面人这项非遗,大家谈得比较多的是它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可我觉得,它的价值首先是能给人带来快乐。”这位5 岁起就跟随父亲学习捏面人的大男孩跟他的父辈的确有些不一样,他说:“面人技艺只有带给人欢乐,大家才愿意去接触、了解、传承。如果我们老是强调非遗的价值,可人们对此无感,那非遗传承只能是一句空话。”
传到郎佳子彧这代,面人已成为他认知社会、思考当下的载体。因此,郎佳子彧对面人的专注已不仅仅停留在技法本身,比起如何让作品栩栩如生,他更希望通过作品表达的观点被关注。
音乐创作达人王小潮凭借一双善烹佳肴的巧手和极具个人特色的声线收获无数粉丝。王小潮标志性的双髻国风装束,总能让人轻而易举地记住她,哪怕是第一次看她的短视频作品的人。她的短视频,不单单教大家怎样做美味又好看的食物,还融入音乐、手工等元素,巧妙地将创意与国风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混搭的“高级感”,这让她在众多网络达人中独具一格。
2020 年春节期间,王小潮根据“寻找年味”的主题,发布了传统糖画题材原创短视频。视频以趣味十足的拍摄方式和通俗易懂的原创歌曲科普了糖画的制作工艺,用“混搭”的作品风格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创造了一种新颖的非遗传播方式。
王小潮介绍,每次制作传统文化题材的短视频,她都要提前做大量功课,先请教有经验的前辈,然后自己多次练习打磨,直到技术成熟才会在视频中展示,以避免出现失误误导观众。“既让人记住食品的制作方法,又让人耳目一新,那样才能形成带有个人特色的作品,进而让传统文化的传播突破圈层。”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