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决幼儿家庭教育中超前教育的策略研究

2021-12-02江苏省丹阳市正则幼儿园陈红艳

青年心理 2021年15期
关键词:共育家园亲子

江苏省丹阳市正则幼儿园 陈红艳

一、问题提出

我园地处市中心,办园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我园有着丰富的家长资源。我们对我园的家庭资源和家庭教育现状进行了一次摸底调查,发现全园1145个家庭,家长文凭达大专率以上的家庭90%以上,其中有研究生学历家庭达4%,本科生学历家庭42%,家长都有较高的文化基础。同时,幼儿园周围的省丹中、第六中学、第九中学、正则小学等教师子女在我园就读,我园教师子女家庭达8%,医生家庭达6%,公务员家庭达7%,全职妈妈家庭12%,平时支持老师工作的家庭达95%以上,80%左右的家长在外面不同程度为孩子报了兴趣班、辅导班,盲目追求“提前学习”“超前教育”,唯恐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二、造成家长盲目追求超前教育现象的主要原因

(一)家长自身的原因

这样一支“高知”的家长队伍,他们学习能力强,很有主见,有自己的想法和教育孩子的方法:一方面他们不太了解幼儿学习的特点,认为孩子小的时候是吸收知识最快的阶段,孩子的成长就是学习各种知识,将来取得好成绩,甚至所有的基础阶段的努力都是为了能为将来的高考做好准备,没有太去考虑孩子将来整个人生的问题。另一方面,受自己成长经历的影响,一部分家长自己当年就是通过学习考取学校有了好工作,才有今天的成就,所以他们坚信孩子从小多学点东西是对的;还有一部分家长认为,自己当年吃过的亏,一定不能让孩子再吃一次。自己当时没能满足的愿望,现在都要满足孩子,却不考虑适不适合孩子,孩子需不需要。

(二)周围环境的影响

首先是一些教育机构的误导:当前很多学前教育机构基于商业化运作的目的,介入了学前教育市场,他们充分抓住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理,利用商业广告等模式不断吹嘘灌输一套所谓赢在起跑线的超前教育模式,甚至利用很多所谓学前教育成果、学前神童来吸引家长。

其次,在培养孩子的问题上,家长受身边其他家长的影响,存在跟风攀比现象,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报了这个班,唯恐自己的孩子不报亏了什么,加上经济条件现在也比较好,于是纷纷跟风,把孩子的时间安排的满满的。一来安抚了自己内心的焦虑,二来也减少了陪伴孩子过程中的种种不愉快。

总之,独生子女时代的家长,对孩子倾注了大量的教育心思,对于孩子寄予很大的期望,希望孩子能赢在起跑线上,不惜牺牲了孩子快乐的童年生活,盲目跟风,本想赢在起跑线上,没想到却让幼儿“伤”在了起跑线上。有研究显示:超前教育的优势最多持续到小学中年级,这些抢跑的孩子却不一定有后劲。往往付出的代价是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不能专心学习,丧失兴趣和信心,失去孩子本有的童真。

三、研究目标与措施

(一)研究目标

1.引导家长学习和了解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转变家庭的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2.与家长共同践行《指南》,提高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参与度,通过相互支持、相互合作、家园互动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3.在《指南》的引领下,以科研为先导,以发展为动力,加强家庭教育指导目标管理和指导实效性管理,切实提高教师的家园共育能力。

(二)研究措施

1.依托《指南》家长学校,促进家长理念更新

家长学校是家园共育的重要场地,要做好家园共育,首先就要转变家长的观念,因为风信子是我们的园花,所以我们将家长学校取名为《风信子家长学校》,围绕“健全组织,完善制度,更新观念,改进方法,提高素质,促进协作”这一工作思路,使家长学校真正成为家园共育的加油站。

(1)《指南》学习

班级成立家长委员会,让《指南》学习成为一种常态化的行为。如我们每个月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指南》精神,设计并印刷了《指南》口袋书,家长人手一份;每周一次线上或线下组织家长读《指南》、悟《指南》、用《指南》,让家长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制定《指南》宣传小报,通过系列学《指南》的活动,改进家长育儿理念,促进家园共育。

(2)专家讲座

定期聘请专家进行讲座,如《幼小衔接家长注意事项》《爱的五种语言》《家长情绪对孩子的影响》《合理儿童的自由生活》《亲子活动的重要意义》等专家讲座拓展了家长视野,更新了家长理念。

(3)家长沙龙

组织家长共同讨论《指南》,开展“家长教育辩论会”“体验式的经验交流”等,利用案例,帮助家长解读幼儿学习与发展,促使家长获得心灵成长。我们还针对家长们的疑难困惑,如孩子在幼儿园被打了怎么办?如何陪伴孩子等进行现场沙龙活动,家长们通过辩论各抒己见,专家进行深入浅出的解答,让家长更加明确我园“学习《指南》,践行《指南》”的目标和价值,树立正确的育儿观。

2.开展《指南》亲子活动, 支持家长有效陪伴

《指南》的家园共育不能光靠说教和给家长布置任务,还必须以多种形式调动家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激发家长参与的积极性。为此,我们组织了各类与《指南》精神相吻合的亲子互动活动,让广大家长参与其中,进一步更新他们的教育理念,强化家长的责任感,增进亲子、师幼及家园的情感, 改变家长的教育行为,支持幼儿的发展。

(1)预约式家长半日活动

家长都有自己的工作,我园打破了从前集体家长半日活动的模式,为家长提供便利,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跟班级老师预约,随时参与半日活动。在活动中,教师为家长提供观察记录表,观察、记录幼儿的行为,有效陪伴幼儿。

(2)亲子远足活动

亲子远足活动是一项富有健身价值和教育意义的活动,能有效增强幼儿体质、磨炼幼儿意志、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增进亲子感情。

如春天,我们带着我们的任务卡和爸妈一起去田野寻找春天;秋天我们和爸妈一起去野炊。

(3)亲子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它让幼儿走出园门,在广泛接触社会的同时,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在活动中体验,使幼儿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如家长带着孩子体验乘公交、帮助环保工人捡垃圾、自己买菜购物、采访不同职业的人,等等。

(4)亲子环保小制作

亲子制作能进一步增强亲子间的互动性和合作性,培养孩子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的同时,激发幼儿制作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如亲子制作花灯活动,每个家庭参与其中,与孩子一起制作花灯,欣赏花灯,到底是制作精美的好,还是材料新颖的好?通过系列活动,家长感悟到了这次活动的意义,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看到孩子的发展。

3.创新家教指导模式,推动三方和谐互动

家长俱乐部是一种新型的模式,它能使家长掌握系统的、科学的教育策略和教育方法,并为孩子提供具体的行为矫正训练计划,使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少走弯路,是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我们开办《指南》“家长俱乐部”,打造一个孩子、家长与老师、专家朋友交流互动的平台。我们准备借助网站、家长论坛、家长博客、家长QQ群、微信等工具,为家长传达《指南》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建议,提供各种家庭教育资源,育儿经验共享,进行幼儿行为习惯以及学习课程指导,跟踪观察与解忧。还可以聘请专家加入,为家长进行《指南》理论的培训和育儿指导,定制育儿教育方案,针对育儿的问题,专家进行点评和指导等,实现家长、幼儿园、专家三方双向互动交流,完美的三组合奏出和谐的音符。

在课题实施的一年来,我们开展了32次线上读书活动、8次线下读书活动、7次专家讲座、2次沙龙活动,2次家长半日活动、2次远足、1次社会实践活动,随着一次次活动的开展,老师、家长、家园合作正悄悄发生着变化。

教育观念的改变必定带来行为的改变,从孩子、老师、家长……最终,我们可以看到,家长的行为正在一点点变化。爱孩子,是本能,而教育孩子,是一场漫长的自我修行。让我们家园携手,从爱出发,学习《指南》,践行《指南》,走近孩子,走进孩子的世界,用专业之心激发孩子的力量,共育快乐童年。

猜你喜欢

共育家园亲子
学校携手 共育共进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寻找失落的家园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绿家园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