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四场域”,构建班主任“互助共生体”
2021-12-02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吴中实验小学吴美珍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吴中实验小学 吴美珍
班主任是中小学的重要岗位,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是学生成长的教育者,是联系各任课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与家长、社区的桥梁。多重的角色身份,注定了其工作的忙碌与琐碎。于是在日常的“鸡毛蒜皮”中,一些班主任开始疲于应付工作,浑然忘了自己该承担的道德教育等职责,为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工作中缺乏艺术性,更缺乏专业性。引领班主任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成为学校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华东师范大学李家成教授指出:“班主任的专业性具体表现在班主任个体与群体的实践中;而从群体的角度看待专业发展水平,更具有普遍意义。”学校班主任队伍中,不乏治班有方、能力突出的佼佼者,但确也存在观念落后、教育和管理能力欠缺的待改进提升者。如何促进班主任群体的专业发展?我们认为,只有通过相关渠道把所有成员联系在一起,辅以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实践操练,才能达成“互助共生”的理想效果。
“共 生 体(symbioticsystem)”是一个生物学名词,即几种生物在有机联系的共生条件下互相得益的关系。日本学者尾观周二着重强调共生体中的“异质素质”,将“共生”解释为“向异质者开放的社会结合方式”。从教育学的视角审视,教育应面向生命,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个人的发展必须依赖于群的存在。因此,我们将班主任的“共生体”定位为“群”与“我”的互动关系,并通过“互助”实现“共赢”。
为此,我们根据全校老师所填写“个人发展目标书”,了解每位班主任的基本情况以及自我发展的意向,遴选有较强自我发展意愿的培养对象组建团队,依托“四场域”,精心构建班主任“互助共生体”。
一、“技能培训场”:定制培训内容,在学习中更新
“共生”含有“生长”之意,一个观念不能更新的班主任犹如干枯的花朵,会失去向上生长的力量。学习是班主任实现自我更新的第一步。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成长取决于他的教育学知识的深度。教师的进修提高,首先意味着他对于某一教育真理的看法今天已胜于昨天。一个在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师,他总是不断地在处理着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一面在总结自己所积累的丰富的经验,一面在用理论的光芒照亮自己前进的道路。他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
基于此,我们首先成立校级 “慧风班主任工作室”,以区班主任带头人为导师,将遴选出来的班主任分为三类:职初班主任、胜任型班主任、成熟型班主任,由此组合成一个“共生体”。随后对团队中不同类型的老师定制培训内容,提供平台。职初班主任的区级初任班主任培训、校级新上岗班主任培训、墨涯系统培训等活动帮助其尽快熟悉教育教学常规工作,做好学校安排的各项工作,达到对教师职业的认同;胜任型班主任的导师结对、市区级的骨干班主任培训、苏州市心理健康教师以及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培训等使其达到学科专业知识扎实,能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指导教育的目的;成熟型班主任则依托省市级名优班主任工作室,在项目引领下学习,撰写论文,参与课题,进行分享活动,从而快速成长,达到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能主持开展课题研究的目的。
“学,觉悟也。”(《说文.教部》)通过不断地学习,让每一个班主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认识到自己与发展的差距,理解了一些新理念、新思想,整个群体呈现一种生长的萌芽样态。
二、“教育演练场”:提供锻炼平台,在行动中研究
在日常工作中,班主任会遇到大量的教育事件,需要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问题,并通过行动研究去解决问题。浙江省特级教师李国娟认为,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行动研究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在研究过程中,班主任是行动的主体,由此焕发出蓬勃的生命活力。
1.导师引领。导师作为“共生体”的一员,身先士卒,带头上示范课、做讲座,以最贴近教育实际的方式,对班主任工作中碰到的各类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剖析与解读,使团队成员豁然开朗。
2.情景应对。把一个个真实的问题情景呈现在成员们面前,组织大家从“情景判断与分析”“做出回应及依据”等方面进行辩论,这是“教育演练场”的重点内容。从以往情况看,对于呈现的问题情境,班主任观念老、方法旧,往往使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但通过这样的练习,使大家在碰撞中找到理论支撑,寻得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3.实践操练。鼓励班主任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特点,探索独具特色的班级文化,制定丰富多彩的班本课程,在班级管理的实践中遇到问题,不断调整、完善、改进。班与班之间互相借鉴,又互相促进,呈现“百花齐放”之态。与此同时,学校的“道德大讲堂”“法律大讲堂”“班会、心理展示课”等给班主任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平台,工作室组织成员参加主持、展示、互动、分享等工作,在过程中完成学习、实践、反思、累积和创新。在过程中实现能力、技能和教育管理艺术的提升,充分发挥不同学科的优势素养,发挥每位教师的教学个性,创新教师的教育思维与见解。
三、“竞赛提升场”:组织各类竞赛,在团队中共长
组织各类竞赛,凝聚团队的智慧,促进个体的提升,是构建班主任“互助共生体”的重要手段。苏霍姆林斯基说:“人道精神、同情心、真诚和严格要求是师生关系的基础,这既是道德思想,也是教育思想。但这种思想在十个教育能手身上就会有十种完全不同的表现。”他在重视教师集体建设的同时,也鼓励教师个人的探索创新。
工作室每年都组织各级各类的班主任竞赛活动,在“互助共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团队互助:通过校级班主任基本功竞赛,遴选优秀种子选手参加区班主任基本功竞赛、班会课设计比赛、心理课堂教学评比、《道德与法治》评课选优等,组织团队骨干成员进行系统辅导和演练,让参赛教师汲取众家之长,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及特长,在竞赛中历练、成长,实现突破和飞跃。
2.助人自助:在对参赛教师进行团队辅导的过程中,成员们碰撞出了智慧,获得了启发,体验到了自我的价值和人生的乐趣。工作室成立三年多来,涌现出一个又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团队的凝聚力也由此日益增强。利用“竞赛提升场”,我们积极探讨同伴互助的有效形式,更好地指引班主任们进行平等对话,精诚协作,相互促进,在团队中共同成长。
四、“沙龙反思场”:定期沙龙研讨,在反思中觉醒
波斯纳曾经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如果教师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他的专业成长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反思是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及优化班级管理的手段。反思在班主任工作中以“寻找问题,发现遗憾”—“分析问题,全面反思”—“调整策略,优化尝试”—“寻找发现新的问题”的循环方式展开。
工作室按照计划每月定期举行沙龙,分线上线下两类,针对班级常规管理及班主任专业发展中的问题,组织成员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例如开学初就“如何合理安排班级事务”召开沙龙活动,加强教师间的互助学习与交流探究,激发教师们的内在发展需求。在此基础上,请校内外的专家导师莅临指导,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应时应景的各类沙龙活动,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引领着班主任探究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在反省中进行调整、改进和提升。
班主任“互助共生体”是一个由一群志同道合者所构成的学习型自组织形态,其建设的重要意义在于推动班主任在理论与实践中互相影响,共同提升。“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就是一个教育专家”,一群“教育专家”所汇聚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必然会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