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品德纠正教育
2021-12-02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思贤实验小学沈勤芳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思贤实验小学 沈勤芳
上学期我碰到了一件令我觉得很棘手的事,也正因为这件事让我深深地感到做一个小学班主任真的不简单,同时也让我进一步认识到了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尤其让我感受到了对学生品德发展的重大作用。
一、教育事件回放
豪和阳都是我班学生,四年级时俩人都购买了一个同品牌的学习机,他俩都很珍爱这个学习机。
一个烈日炎炎的中午,突然有学生报告说这俩人吵起来了。我到教室询问后才知道他俩是在夺那个属于自己的学习机。我当时有点纳闷了:他俩各有自己的学习机,有什么好争的呢?再通过一番询问,我了解到他俩中间有一个人的学习机不见了,这两人都认为眼前的机器是自己的,而且态度坚决。我犯难了,原本两人所拥有的学习机是一模一样的,眼前的这台学习机到底是谁的呢?
破案历程开始了。开始我并没感觉到破案之难,我先找来班上同学了解情况,可无任何破案线索。我就分别找他们谈话,希望从他俩的言谈举止或者表情上找到蛛丝马迹——找到破案的突破口。我甚至分别叫他俩把自己保存在机器里的东西的名称写下来,比如歌曲或游戏的名称等。可还是一无所获,因为两人的表情冷静,态度坚决,写出来的材料也是一模一样的,我认为是破案的好途径却又成了肥皂泡。
我面临的问题好像越大越难了,但我却越发肯定这两人中必定有一人犯了错误,而且正越陷越深。万一解决不妥,对孩子的成长就会极为不利。于是,我重新考虑解决问题的办法,希望其中一个孩子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更希望犯错的孩子能尽快从错误中走出来。当我意识到这不再是件小事时,我强烈地鼓励自己去认真解决这件事,一定要攻破那个犯错同学的心理防线,让他自己走出来承认错误。
我又一次分别将这两人叫到跟前,很严肃地告知他俩,这件事情我是没有办法解决了,想请派出所的警察叔叔帮忙。在我请警察叔叔之前请他俩慎重考虑一下,这机器到底是谁的,假如自己现在说出真相还来得及,能解决了就不请派出所帮忙了。可这两个孩子的态度依然很坚决,谁都不肯让步,这是我预料之中的。
于是,我拿出两张白纸分别叫他们立下“军令状”,写明“一切后果自己负责”的字样,并按下手指印。两个人都这样做了,但到这时其中犯错的那个同学肯定是到了高度紧张的时刻,虽然表现得仍旧坦然。见他俩写好后,我又开始了新一轮攻势。跟他俩作了以下的谈话:你们实在不肯说实话,那我只能联系派出所的叔叔了,(边说边摸出手机)只要一个电话过去他们就会开着警车过来,同时他们会带来一个测谎仪。警察叔叔会找你们单独谈话,边谈话边用测谎仪测试,到时就能判别是谁说了假话,就如同假钞放进验钞机时,机器会说“这是假币”一样……孩子毕竟是孩子,从老师的严肃的表情中,已经读不到这还只是老师的教育手段,只意识到自己犯下的错造成的后果相当严重,他不想被警察当成“坏人”抓走,因为他还想保持一个“好人”的尊严,他一直抵赖就是想证明自己是个好人!他最后的心理防线在这个时候瓦解了,他必须在警察被老师叫来之间解决问题。
学生阳拿回了属于自己的学习机,学生豪向我认错并写下了悔过书。
事后我教育他要懂得是与非、对与错,同时我悄悄告诉他这件事老师会尽量为他在同学们面前做解释。因为我知道,孩子同样需要面子和尊严,也同样需要被大家认同是“好人”的形象。
二、学生品德诊断
作为学生,现在是这个班级中或者这个学校中的一分子,长大后就是社会的一分子,所以我们现在所培养的孩子应该是维护社会利益并造福社会的人才。孩子是不一样的,在他们的成长里程中肯定有着很多动听的旋律,但也必定有过不想被人知晓的“坏事”,要成长,必然要有波折。
上面案件中的豪同学,是一个普通的小男孩,案件中的表现也只是一个孩子一时犯错的固执,只要正确引导、巧妙处理,就能及时纠正他的偏差行为和意识,过后他仍然可以是个优秀的孩子。
三、品德纠正教育策略
所以,面对身边的孩子,我们作为班主任以及其他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思考,巧妙介入,因势利导,做好以下几点:
(一)正确分析学生实情,教育要切准学生的心理脉搏
走近学生,才能知道学生的一切。班主任是学生最亲近的一个老师,深受学生信赖。作为班主任,借用自己的优势走在学生中间,就能了解到很多真实的东西。首先要通过细致的观察了解学生的言语变化,从言语中可以洞察到学生的成长细胞,因为学生的语言用词显示了他成长的信号,比如网络语言和QQ语言的融入就代表了孩子的世界从真实走向了虚拟,再比如孩子口中脏话粗话的出现就表明了孩子交往世界的扩张……再者要认真审视学生的行为端倪,有什么思想就会有什么行为,学生的行为表现能直接暴露学生的是非观和价值观。上面案件中豪同学一开始的行为就足以表达了他对整个事情的错误认识,随着事件的继续,他表现出来的行为又说明了他对价值观的偏差理解。第三要细心关注学生的心理变迁,上面的案件同样很清楚地演绎了豪的心理变化过程,买了新的学习机,喜爱并为学习所用,这是健康的心理表现,遗失后把人家的占为己有,发现后坚持霸占,这就表现了他心理的扭曲,并抱侥幸心理继续固执,到最后对面子的保护最终逃不过对“做坏人”的害怕心理等等。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做好班主任的教育工作,尤其是面对不良事件的出现,教师就能因人而异地采用恰当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去圆满处理。
学生的种种表现,就是学生的成长脉搏。老师很好地掌握了学生的各种信息,就找准了教育的方向,也就能寻找到合理、科学的教学途径和方法。
(二)巧妙针对学生的弱势,教育要对准学生的心理病痛
每个人都有优势,也都有弱势,小学生也不例外。
小学生尽管年龄小,但意识成人化现象在当今已经非常普遍,这都是网络、电影电视和各种不良社会现象影响的后果。现在发生在小学生世界里的故事很多,有很多是我们成年人不能理解和接受的,也就是在我们成年人看来,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简单了。然而,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尽管过早“窃取”原本应该属于成人的东西,但这些还不能成为他们内在的一部分,因此孩子还为我们教育者保留着很多教育的机会和空间。
小学生知道老师不能体罚,所以减少了对老师的敬畏。但他们知道公安的厉害(那是影视的作用),知道破案中过程中测谎仪的厉害,但不知道测谎仪的原理,他们知道现在法律中的漏洞“坦白从宽,牢底坐穿”“抗拒从严,回家过年”的个别现象,但他们还不具备成熟的心理承受能力,因此他们内在的弱势十分明显,这也为教师能“对症下药”找到好机会,他们不会想到老师是不需要采用体罚这样的手段来“攻克”他的。
学生犯错之后态度强硬,这是表面的“强势”,背后肯定有轻而易举攻破的弱处存在。这就需要老师去仔细分析和研究,找到突破口,直指学生的问题。
(三)诚恳对待学生的愿望,教育要迎准学生的心理需要
案件中的豪同学坚持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就是要证明自己没有犯错,这是他在表明自己正面的愿望。老师要知道这是孩子的心理需求,他不想沾上被批判的非正面形象。
当他承认错误之后,害怕自己的错误被公布于众,害怕自己的错误被夸大,更害怕自己从此在同学老师心目中成了“坏人”。作为班主任要及早关注到学生的心理变化,帮助他实现这个跨越。所以班主任适当保护和掩盖也是有必要的,或者帮助他把事情说清楚,把犯下的错误缩小化。那样就能舒缓他的另一种心理压力,事态平息后他会感激你,你育人的形象必将会更高大,会帮助他建立健康的心理素质。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愿望,教师要善于透彻分析他们内心的需求,去帮助他们实现这样的愿望,让他们在实现自己愿望的过程中构建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这样也就达到了教师解决处理问题的目标。
教育人的工作是最难的工作,但只要有心、用心、细心,任何难都将不难,因为我们身边到处都是好的教育资源。只要教师巧妙运用有效的手段去教育自己的孩子,相信真心的付出,必将会收获学生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