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宝中的STEM”校本教材开发策略
2021-12-02江苏省宜兴市新庄小学
江苏省宜兴市新庄小学 闵 欣 杨 燕
文化是一种力量,是学校之魂。每所学校都是独特的,都有各自独特的文化表达。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以校本课程为载体,校本教材则是校本课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校本课程的物化形式,能更好地传递学校的办学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谈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根”之“魂”,对于文化的传承有着独特作用与宝贵价值,尤其是在激发和培养文化自信中有不可或缺的独特效应。我所在学校是一所中国书法特色学校,随着对书法课程的深入研究,发现现有的书法教材更多的是侧重于书法技能和文化的传承,而作为书法必不可少的用品,有关文房四宝的介绍虽然不少,但对其系统的介绍与认识却不多,对其蕴含的科学元素的挖掘更是不曾留意。文房四宝作为书法传承的重要载体,蕴含着无数先人的智慧,其中也必然包含着STEM,即科学(Science)、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技 术(Technology)这四门学科的相关元素,本文结合“文房四宝中的STEM”校本教材的开发,探讨如何有效地开发高质量传统文化校本教材。
一、本一种方法——学习与实践
教师作为学校课程的管理者、实施者,自然而然作为主体参与到校本教材开发中,通过不断地学习与实践,整个开发的过程必然能够促进其专业发展。
(一)专家引领,头脑风暴
要编印一本校本教材,该从哪里下手呢?作为一线的小学教师,对于校本教材有需求,但真要动手编写却也是无从下手,闭门造车绝对造不出高质量的校本教材,而请教专家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学校教材编写组的核心成员与专家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大家共同探讨,专家能纵览目前校本教材的现状,用前沿的理论指引,指明可以努力的方向,核心成员结合平时书法教学中的实践和困惑,也各抒己见,在探讨与交流中,思维的火花不断闪现。通过专家引领,掀起头脑风暴,更容易理清思路。
(二)实践考察,行动研究
要想真正写出不一样的东西来,光靠纸上谈兵是不行的,亲自实践取得第一手资料是必不可少的途径。就文房四宝而言,湖笔、徽墨、宣纸、歙砚绝对是具有代表性的。于是,利用假期,学校编写组分三次探访湖州善琏笔厂、宣城红星宣纸博物馆、徽墨工艺坊、歙砚文化园等,采访一位位古法传承人,观摩详细的制作过程,亲自体验制作。在考察之前,编写组就已经明确了具体的任务,在各自的采访过程中,就有的放矢,不是泛泛而谈。如宣纸为什么会千年不腐,有什么特别之处……通过实践考察访问才知道工匠主要以当地特有的檀树皮为原材料,在其中加入了杨桃汁等。大家的感受更深了,编写教材时底气也更足了。
(三)查阅资料,丰富学识
通过实地考察,大家积累了大量的图片和资料,但是仅仅靠这些还是不够的,课题组的老师们上网、上图书馆、拜访书法爱好者等,查阅了许多相关的资料,对于文房四宝的了解也越来越深。比如甘肃的洮河砚、安徽的歙砚、广东的端砚、山西的澄泥砚等中国四大名砚,通过资料查阅,深入了解它们的特点,色泽、下墨、发墨等的差异,知道可以通过看、摸、敲、掂等方式选择一方好砚等。编写教材的同时,教师的书法文化素养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四)分工合作,相互促进
一本教材仅仅依靠一两个人是特别困难的,需要群策群力,分工合作。学校建立了一个责任明确的管理系统,每个人都各司其职,又通力合作,教师的主体作用明显。在最初,教师们两人一组,从文房四宝的历史演变、制作过程、种类到未来的发展等,各自负责一块。美术老师、信息技术老师提供插图、电子稿编辑信息技术的支撑。但这样编出来的章节版面设计、思考角度、编写水平各不相同,甚至还有重复。所以需要有核心成员,负责通篇审核,这样编印的校本教材整体性、系统性更强了。
二、循一条主线——文化与科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材开发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文房四宝的内容网上到处都有,耗费心血编印的校本教材怎样才能体现独特性?书法的文房四宝怎么和STEM完美结合,给予学生较强的可读性呢?老师们找到了一条主线:探寻文化之源,践古人之行,析科技内涵,观后续发展,从古到今,由表及里,希望书法教育和STEM教育的融合培养,让文化与科技美好相遇,重塑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有创造力的思考者、问题解决者和创新发明者,构建创新人才培养的生态场。
(一)版块清晰,注重能力培养
一本好的校本教材,首先应是板块清晰,但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应该能给予学生能力方面的培养。我们设计的校本教材,分别以笔墨纸砚为不同的章节,每个章节分探文化之源、践古人之行、析科技内涵、观后续发展这样四个板块,分别收录了多个有趣的主题探究活动,留心文房四宝的前世今生、制作应用,更关注发展,涉及到科学、技术、数学、工程、艺术和写作等领域内容,比如造纸过程中的矿物、纳米技术、使用纸的过程中纸的毛细现象以及保存过程中的时间、颜色变化等,激发了学生学习STEM的内在动力。书中丰富的图片资料、有意思的实例探究等,很好地体现了STEM教育与书法教育的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在玩中学,激发求知欲;鼓励提问,培养主动探究、合作分享的习惯;激发想象,享受体验学习的每一份精彩,学会深度学习;让学生爱上书法的同时,也爱上STEM(科学、工程、技术和数学)。
(二)图文并茂,注重智慧积淀
小学生因为年龄的特点,对他们来说,直观形象的画面比枯燥的文字更有可读性,有些抽象的原理也可以用浅显的画面来表达。教材开发时可以通过通俗易懂的文字配上色彩鲜艳的画面,用一种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来表达。比如:在展示油烟墨的制作过程时,如何将碗盏扣在油灯上,用小刷刷下碗底的烟尘,利用我们实地拍摄到的照片一一展示,学生一目了然,同时又引发学生的思考:炼烟选择的油必须是桐油、猪油和胡麻油各占3:2:1,因为桐油在燃烧过程中形成的黑度最浓,猪油有助于烟尘的细度,而胡麻油保证了烟尘的油分,给学生智慧的积淀。我们不是为了培养科学家,而是让孩子在简单有趣的探究活动中感受到中华艺术的独特,感受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感受科学技术的无穷魅力,更展望未来之发展,对教材读起来有味,学起来有得。
(三)设计实验,注重技能提升
校本教材最终都是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也可以参与到教材的开发中来。编写校本教材的过程中,我们组织学生参加了多次实践活动,配合设计探索实验的可行性。例如:尝试让学生了解和尝试古法造纸的流程,在此基础上创新思考,用废纸重新造纸;尝试准备羊毫、兼毫、紫毫、狼毫等不同材料的毛笔,让同学们在多次的尝试中比较毛质材料的弹性。我们发现同学们在这些活动中,合作和团队意识有了明显提升。尤其在一些体验式活动中,同学们通过参观、考察、访问等形式,不但获得了一些课堂上难以理解的知识,也增强了社会实践能力。
三、承一个理念——传承与创新
教育不只是为了传授知识,更是为了培养能力,培养终身的学习力和创新力。因此,校本教材的编写不仅仅是学科知识的拓展,课外知识的补充,还是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是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塑造。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最经典的民族符号,是中华文华的瑰宝,更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我们编写校本教材的目的也是为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发展,促使学生把文房四宝这一中国人的智慧结晶进一步传承与弘扬。因此,在编写教材中我们把目光放在文房四宝现代的发展前景中,让学生了解文房四宝不仅作为我国的瑰宝,走出国门冲向世界,也顺应时代的变化,不断地改良,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性、观赏性,也有很强的实用性、多功能性。
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传统文化校本教材的开发对文化自信的培养,对中华文化的传承担负着相对重要的使命,学校要充分发挥本校的优势,因地制宜、因校制宜,选准突破口,找准创生点,以五育并举、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文化传承为宗旨,以培养文化自信为己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