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班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2021-12-02文曹洁
文 曹 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健全人格、提高素质、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对人一生的学习、生活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这种习惯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小班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
为此,教师要抓住教育契机,科学灵活施教,注重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习惯,为幼儿的成长提供必备条件,为幼儿的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一、环境营造,满足发展需要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幼儿主要是通过在实际生活中积累有关的经验和体验而学习的,其发展是与周围环境主动积极地相互作用的结果。幼儿通过与环境的积极互动,主动获取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丰富经验。幼儿园的教育环境既包括外在的物质环境,也包括内在的心理环境。
二、游戏活动,培养良好习惯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就是幼儿的学习,在游戏中幼儿心情愉悦,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会按照一定的要求,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品质。例如,班上有一名幼儿挑食,教师想了很多办法都不见效。教师与家长沟通时发现,该幼儿特别爱看动画片《大力水手》。为此,教师创编游戏《大力水手勇闯关》,请该幼儿当队长带领大家克服种种困难,到达终点。其中一个环节是,一定要添加大力水手的菠菜,否则不能到达终点。在游戏中,该幼儿勇于担当,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增强了自信。后来,该幼儿遇到不爱吃的饭菜,总会一边说“大力水手的菠菜”,一边把饭菜吃完,渐渐改掉挑食的坏习惯。在“娃娃家”,洋洋总是把食品随手乱放。教师特地扮成监督员来餐厅检查,指出洋洋的不当做法。在教师一次次提醒与示范下,洋洋逐步建立了新的规则意识,能够按要求摆放食品。
三、一日活动,渗透生活教育
幼儿年龄小,对于许多行为习惯的正确与否没有准确的概念。因此,对于幼儿的不良行为,教师不能粗暴地指责、阻止,而要进行正确地讲解、示范,使幼儿形成正向概念,有一个可效仿的榜样。
例如,刚开学时,很多幼儿都不会轻拿轻放小椅子,拖着小椅子到处跑的现象也处处可见。他们坐的时候也常常把小椅子翘起来或不停地摇晃。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对幼儿说:“中午睡觉的时候,老师听到教室里有哭声,老师找啊找,原来是小椅子。小椅子为什么哭呢?它告诉我,小朋友不爱护它,用一只手拖着它跑,坐的时候翘起它的两条腿,还晃来晃去的,把它弄疼了它。小椅子都不愿和小朋友做好朋友,怎么办呀?”幼儿纷纷说:“我再也不拖小椅子了。”“我不翘椅子了。”……接着,教师给幼儿做出示范,详细讲解了拿椅子、放椅子、坐椅子的注意点。此后,幼儿这方面的不良行为逐步得到纠正。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午餐是一日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用餐时,有的幼儿双手不动,等着保育员喂;有的幼儿自己动手,但桌上撒满了米粒和菜等。对于小班幼儿,教师不能一味地批评和指责。教师要从幼儿感兴趣的故事入手,利用午餐前的一段时间,给幼儿讲《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幼儿听得津津有味,懂得了吃饭时不能掉米粒了。小班幼儿很喜欢听故事、念儿歌,教师在教育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可以巧妙地运用这一形式。
例如,洗手时,让幼儿边洗边念:“洗手前,先卷袖……”这样,幼儿会在不知不觉中根据儿歌的引导完成洗手的任务。
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追求的好习惯。”3~4 岁幼儿正是人生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不仅使幼儿掌握一些生活技能,而且劳动观念、集体观念明显增强,塑造幼儿的个性品质,为幼儿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