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重要论述的形成逻辑

2021-12-02王文峰李厚燃

临沂大学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公平正义正义公平

王文峰 李厚燃

(临沂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临沂 276005)

社会公平正义是人类不断追求的理想和目标,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从某种意义上讲,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社会追求公平正义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建党伊始就为推翻不合理、不公正的社会制度而奋斗,其宗旨与使命更蕴涵着公平正义的价值诉求。习近平尤为关注并极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进行了较为系统地阐述,彰显了他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哲思与追求。梳理习近平关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重要论述的形成逻辑,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和贯彻这一重要论述具有重要意义。

一、时代逻辑:基于全球问题的回应

当今世界变化日新月异,但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仍为时代主旋律。随着全球资本市场的深入发展,全球化出现了新秩序、新规则和新逻辑。“一种新的主权形式正在出现。帝国是一个政治对象,它有效地控制着这些全球交流,它是统治世界的最高权力。”[1]1“帝国”作为一种新的主权形式统治着全球化所带来的政治秩序,“它不仅统治着人类的相互交往,而且直接寻求统治人性”[1]4。当前资本主义世界,人们的生存境遇较从前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反而因资本“帝国”的强盛而遭受其规则统治。

资本主义生产凭借其强大的资本逻辑,不断越出国界拓展疆域,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资本和雇佣劳动之间进行着激烈博弈,形成了复杂的权力结构和利益冲突。资本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一方面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推动力,另一方面又因其内在固有的矛盾而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导致社会发展陷入种种危机。因此,资本主义生产正义只是所谓的“资本正义”而非“劳动正义”。而资本主义制度下每一次经济危机的爆发,都把其存在的种种不合理、不公正的社会问题暴露无遗。当代资本主义制度日益加重了国与国之间以及一国内部存在的种种不公正的社会问题。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再次证明了资本逻辑所造成的严峻后果。它深刻暴露出美国国内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财富分布不均、民众贫富差距悬殊的现实状况,再次揭示出资本的扩张必然会引起社会财富分配不公的残酷事实,也再次打破了西方国家所鼓吹的“自由、平等、博爱”的人权神话。而人权的根本在于人们拥有真实的生存权与发展权。在随后发生的“占领华尔街”运动中,美国草根民众渴望用自由、民主的形式来改变自己在社会财富分配中不公正的境遇,但无济于事。这次危机对整个世界秩序与国际关系带来了长期的不良影响,并促使人们更加关注社会发展中的公平正义问题。世界秩序需重新构建,全球正义也需重新考量。

对此,习近平高度关注,并多次阐明自己的见解与主张,极力促进国际社会公平正义。2015年在联合国大会上,面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习近平深刻指出,放任资本逐利必然会引发新的危机,缺乏道德的市场不利于世界繁荣发展,“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局面不仅难以持续,也有违公平正义”[2]524。为此,在诸多国际事务中习近平多次呼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努力实现全球良性治理与全球正义。

当今世界,经济仍旧持续疲软、复苏乏力,发展失衡、公平赤字等问题愈发突出;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愈发严重,各国人民呼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关系和国际社会的愿望日益强烈。同时,日益严重的全球资源危机、生态危机也亟需全人类共同建立体现充满国际正义和代际正义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因此,如何更好地使经济全球化更具有包容性、互惠性和共享性,是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和共同责任。在2017年亚太经合组织第25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习近平就热切呼吁各国和国际社会,要更加重视包容性发展,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等关系,重视新技术对增加新就业的提升作用,让更多人共享发展成果。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向全世界庄重表达了对维护国际社会公平正义的关切与希望,他指出,中国“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3]59。

在国际形势曲折发展的境域下,我国屹立于世界东方,在国际事务中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中也日益承担着更多责任。习近平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是促进全球正义的中国方案,有益于推进国际社会公平正义。这既充分显现了习近平从更宽视野、更深层次上对人类社会公平正义的思考和追求,也极大促进了习近平社会公平正义观的形成与发展。

二、实践逻辑:对中国现实社会发展的思考

公平正义是任何社会的人们都十分关注的社会问题。追求公平正义是渗透在人们内心的一种权利意识和精神动力,是社会发展的内在推动力。历史上的阶级斗争,虽然表现为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等形式,但其存在是被剥削者和被压迫者深感自己处于不公平、非正义的待遇而进行抗争所造成的。即使在和平时期,一个社会之所以存在诸多矛盾,其根源也在于社会公平正义的缺失或不足。正是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追求,不断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思想意识也愈加进步,他们在关注社会中存在着的“自由与平等”“财富与收入分配”等问题时,更加理性地进行思考,能够从表面现象看到问题本质,不断追问“谁之正义、何种合理性”等问题。罗尔斯《正义论》的发表之所以能够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并引起热烈讨论和持久研究,不仅仅在于他提出了诸多创新性概念,更因为他触及到现实社会中关于正义的诸多见解,引起了人们心灵深处的共鸣。罗尔斯高度赞扬正义的意义与作用,他开门见山地指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德性,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德性一样。”[4]4他认为,正义如同真理一样无比重要,无真理便无思想体系,无正义便无政治制度的德性与善治。因此,一个社会制度只有厚植制度正义,才能增加制度的合理性、正义性和认同性,实现最大的善。

改革开放40多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斐然,赢得世人高度赞誉。但也不可否认,我国社会发展自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正如十八大报告指出的那样,我国还存在着诸如人们收入有较大差距、教育有失公平等问题。这些问题是我国社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其形成原因错综复杂。但是,这些问题的存在毕竟会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到他们的获得感、公平感。马克思指出:“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5]187因此,对于一种社会秩序和社会问题的分析,我们既需要从物质利益方面去考虑,也要从意识形态方面去考虑。而一个社会的物质利益的分配如果不够公平,则会使人们内心产生不满,降低他们的制度认同、社会认同,更容易产生各种社会矛盾。因此,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既是人民群众内心的强烈渴求,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对于彰显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十八大以来,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诸多期许,习近平审时度势,不断阐述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看法与要求。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使我国取得巨大成就,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有利条件,但“社会上还存在大量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6]95,尤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富裕,人民群众的公平正义意识日益强增,“对社会不公问题反映越来越强烈”[6]95。这是习近平对社会公平正义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和重要阐述,是对民情与民意的深刻洞察。如前所述,违悖社会公平正义极易招致人们的不满情绪。基于此,习近平高度重视社会公平正义,并从思想教育、制度建设、政策落实等方面大力推进,不断增强人民的公平感、获得感和认同感。

十九大报告中,面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新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需要,习近平特别指出,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需要有了更高诉求,除了物质文化生活外,“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3]11这一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应用与发展,是对人民群众需求规律的深刻把握,为我们深刻领悟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了理论指导。

总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愿景,离不开全体人民的踔厉奋发,这需要有一个充满公平正义的社会来凝心铸魂。习近平关于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论述,正是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态势不断进行深刻思考的结果。

三、历史逻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借重

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格外追求社会公平正义,并在长期生活中形成了丰富的公平正义思想,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中华文明绵亘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毛泽东曾指出,作为历史唯物主义者,我们要继承我国历史中“珍贵的遗产”[7]534。“毛泽东领导方法是对中国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扬。”[8]15作为我国传统文化重要内容的公平正义思想,对习近平社会公平正义观的形成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我国传统文化中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社会均平心理;“政者,正也”“公平者,职之衡也”的执法公正思想;“天下为公”的社会正义论;“兼相爱”“爱无差等”的社会平等仁爱理想以及近代以来洪秀全天下一家的设想、康有为“大同”的社会理想等。这些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人民对公平正义、人人平等、共建共享的渴望与追求。

习近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怀有浓厚兴趣,并深受其熏陶与滋养。无论是七年知青岁月,还是主政一方,工作之余他都痴迷于读书、写文章,除了读马列著作、西方名著外,还饱读我国古代诸多经典,如《诗经》《春秋》《礼记》《道德经》《论语》《荀子》《智囊》《文心雕龙》《古诗源》《中国古典文心》《宋词选》等。他借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古语诗词、名言警句,深入浅出地阐述治国理政思想,为民众所喜闻乐道。他也常常引用诸多古典词句阐述对公平正义的看法和主张。他引用“为政以德、正己修身”“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公生明,廉生威”等表达对执政公平的渴望;用“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要求党员干部正身倡廉;用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反对不公平社会现象;还用“做大蛋糕”“分好蛋糕”来强调分配正义。

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公平正义思想,激励着人们为之不懈奋斗,并深深熔铸在人们内心,积淀为中华文明发展进步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习近平关于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论述,既是对我国传统文化中公平正义思想的借重,又是在新的实践中对其转化与应用,不但极大契合了人们对正义的认知和诉求,而且深化了对社会公平正义的理解与追求。

四、理论逻辑:对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习近平关于社会公平正义重要论述的形成,其理论逻辑还来自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思想。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正义思想意涵深刻,内容丰富。其一,阐明了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目标。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以及解放,是马克思、恩格斯终生从事的正义事业的价值追求,也是他们公平正义思想的价值目标。其二,阐明了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特点。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任何社会都没有所谓的永恒正义和普世正义,正义只不过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与特定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特定范畴与理念。不同社会、不同领域,公平正义具体意涵不尽相同,具有历史性和具体性。其三,指出了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阐明,资产阶级用抽象的自由、平等观念蒙蔽人民大众,用表面上的自由和平等掩盖事实中的不自由、不平等。而真实的正义只有在真正共同体即共产主义社会才能成为现实。其四,明确了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途径。通过对资本逻辑的批判与廓清,马克思认为,消除资产阶级社会的非正义性,需要在共产主义社会“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9]874。那里的人们在生产资料共同占有的基础上协作劳动,这样的社会是已经实现了正义并超越了正义的共同体社会。总之,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正义思想是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制度深刻批判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事实逻辑和价值逻辑的统一,是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思想,也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了理论指导。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初衷和使命,就是为消灭不合理、不公正的社会制度,建立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此后,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勇担使命,在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道路上砥砺奋进,不断铸就辉煌。

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谱写了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的新篇章。中国共产党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的核心内容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社会平等。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严重的男女不平等的社会问题,毛泽东就特别强调:“妇女要同男子一样,有自由,有平等。”[10]169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从制度上保证了人民享有自由、民主、平等的基本权利。毛泽东始终坚持党的宗旨,竭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反对贫富分化以及社会财富分配不公;极力反对干部的特权待遇和腐败行为;重视性别平等并维护妇女基本权利;特别重视人人受教育权利,极力扫除文盲,在农村办小学,在全国办夜校等,普及识字教育,反对特权教育和贵族学校,实现人民享有公平教育权。简言之,毛泽东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直面旧社会所造成的民众身处卑微、思想蒙昧的境遇,秉持人民是国家主人的情怀,开启了我国历史上人民当家、人人平等、社会公正的新篇章。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更加重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并为此作出诸多努力。他提出了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的精辟论断,要求从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关注弱势群体教育权利诸方面努力实现教育公平;提出全面从严治党,努力消除党员干部“四风”行为及特权思想,有力地扭转了不良党风之沉疴;要求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有力地促进了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了重要的政治保障。这些都是习近平对毛泽东公平正义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及时汲取我国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深化改革,努力消除社会不公现象,特别强调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需要制度的保证。他反对搞平均主义,强调按劳分配,彰显出分配正义;重视制度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作用,体现出制度正义;提出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彰显出生产正义和分配正义。总之,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邓小平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新局面。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更加重视制度正义问题,强调“不论处在什么发展水平上,制度都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6]97。还特别强调要不断实现共享发展,不断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这些都体现了他关于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深化了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认识。

新世纪之交,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权利意识等不断增强,而他们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烈。只有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才能使社会更加和谐、更加稳定。为此,我党更加关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丰富了党的社会公平正义理论与实践。高度关注社会分配公平,既反对平均主义,也反对收入差距过大。先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再提出初次分配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最后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重视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与格局,大力维护分配正义。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强调民主法治、公平正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重要理念,不断促进政治正义、经济正义和生态正义。还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既维护了人的主体地位,又敬畏人的存在价值和尊严。

党的十八大上,党提出要逐步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从而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纳入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政策,具有深远影响。这次会议上,习近平代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明确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6]4这是对党的宗旨任务的进一步深化与阐释,充分体现了对人民价值主体地位的尊重和维护,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努力奋斗的价值旨归。之后,习近平多次阐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深远意义及根本要求,越发彰显了他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强烈追求。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着重阐明并提出要求:“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6]96这一论述,进一步明确了习近平关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新理念、新要求。总之,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思想的基础上,习近平关于社会公平正义的系列重要讲话,阐明了诸多富有时代特色的新论断、新要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思想。

综上,习近平关于社会公平正义重要论述的形成是时代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的有机统一。这些重要论述有着丰富内涵,需要我们不断领悟和践行。

结语

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外更加复杂多变的社会形势,习近平更加关注并极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发表了一系列讲话,回答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缘起、内涵、内容、路径以及价值旨归等一系列问题,擘画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宏伟蓝图。他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视为中国共产党所有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不断采取有效措施来保证实施,并取得斐然成效。

习近平既遥接历史,又揆之当下;既洞察世界,又思察中国;镜鉴历史、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挈其领而握其枢;既有顶层设计的战略思维,又有精准施策的战术谋略。他强调并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让真正有困难的群众脱贫;高度重视全面从严治党,强调抓关键少数,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毅力治理腐败,让政治生态清朗;努力实现司法公正,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这些措施极大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集中彰显了习近平的正义理念和价值追求。

习近平关于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论述是全方位的,涉及国际公平、国内公平、代际公平;是宽领域的,涉及教育公平、医疗公平、就业公平、分配公平、司法公正、生态正义等。这些重要论述内容丰富、意义深远。

总之,习近平关于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论述,其形成有着极强的逻辑,是辩证的、历史的,体现了事实与价值、规律与目的、党性和人民性的有机统一。深刻领会这些重要论述的形成逻辑,对于我们自觉践行这些重要论述具有重大意义。

猜你喜欢

公平正义正义公平
公平对抗
用正义书写文化自信
审判执行不停摆 公平正义不止步
笨柴兄弟
选任好人民陪审员 让群众感受更多公平正义
坚持公平正义 增强裁判效果
让公平正义在“最后一公里”提速
必须公平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