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本位理念下的幼儿美术活动评价策略
2021-12-02文严樱
文 严 樱
评价是美术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儿童在美术方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往往容易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以儿童掌握的美术技巧和作品最终呈现出的效果进行单一地评判,而忽略了儿童在评价环节的主体性地位。儿童本位理念是以儿童为中心,其他人或事物必须服务于儿童利益的理念。当前,课程游戏化理念下的儿童美术活动,强调一切活动的开展须以儿童为中心,凸显儿童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本文探寻美术活动评价环节的有效策略,通过诊断问题、寻找对策,把理念逐步转化成教学实践,充分发挥评价的内在激励机制,促进儿童成长。
一、立足儿童主体,评价美术活动中的表现
立足儿童主体进行评价,凸显儿童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在教师对儿童在美术活动中的表现观察仔细的基础上。例如,在一次绘画“秋天的树林”的活动中,大多数儿童都画了高高的、有树叶的大树,但是教师观察到有一名儿童画的是些矮矮的、光秃秃的树干。原来是这名儿童看见小区里的树木被砍断了。“树木被砍了,小鸟都没有家了。”他又在树干旁画上了树苗,对教师说,“小树苗长大就会变成大树,小鸟就会回来了。”可见,教师需要在美术活动中观察到每位儿童的活动表现,善于倾听并理解每名儿童的创作动机,与儿童积极互动。同时,教师不要忽略同伴之间互相观察、交流的环节。例如,在绘画“表情娃娃”美术活动中,一名儿童对同伴画的“生气娃娃”进行评价:“这个生气的表情真有意思。”说完,他又模仿同伴,画了同样的表情图,既体验到了乐趣,又创作出生动形象的作品。
二、运用儿童语言,评价美术活动中的情感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评价语言是一门艺术。儿童会把教师对自己的评价作为自我认识的重要依据,年纪越小的儿童对教师越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依赖。教师的一句批评性话语或许会无意间伤害到儿童幼小的心灵,在自尊心受挫的情况下,儿童会选择逃避问题。因此,在语言评价幼儿作品时,教师要委婉地批评儿童,要注重肯定其优点。如“你画得小鸡真可爱,可是它太孤独啦。如果再画上它的好朋友,那就热闹了,它肯定会很开心。”这种先扬后抑的方法更易于被儿童所接受。教师也可根据儿童不同的年龄特点,采取拟人化、情境化的语言评价。例如,教师提问:“看来这个风很大呀,小树叶最终翻了几个跟斗才落到地上。风是不是把小朋友的头发也吹起来了呢?”这样的提问能够调动他们多感官参与活动。教师通过语言的引导,将评价的主体转换成儿童,激发儿童的创作情感。
三、根据儿童差异,贯穿多元化评价方法
单一的评价方法往往容易使儿童觉得乏味,导致其丧失主体性,失去学习兴趣。美术活动的评价不是教师一个人发言的状态,要多给儿童提供表达的机会。教师应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运用多种评价方法与评价工具,综合评价儿童的表现。例如,在创意美术活动中,教师通过评比“创意之星”“色彩之星”等激励儿童。教师还可以采用儿童喜爱的游戏方式组织评价环节,在民主的氛围下鼓励儿童自评、互评,让他们都能参与其中。例如,将儿童作品布置成展览,先组织儿童自我介绍,然后给每人发一个小贴纸,鼓励他们贴在自己喜爱的作品上并说出理由,从而实现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的结合。
儿童美术活动的观察与评价要以儿童发展为中心,以促进儿童发展为根本目的。因此,教师要淡化儿童之间的横向比较,注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挖掘他们的潜能,发展他们的能力。
儿童本位下的美术活动评价,强调儿童本位的意识,凸显儿童在教育评价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尊重每位幼儿独特的创作思维表达方式,重视儿童愉悦的情感体验,积极尝试多种评价方式,结合不同的教育场景灵活运用评价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