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移动UGC社区的城乡文化共同体构建研究——以“快手”为例

2021-12-02陶霖姗铄

现代农业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共同体城乡社区

陶霖姗铄

(江西财经大学 江西,南昌 330000)

我国互联网整体程度较高,同时以短视频应用为代表的移动UGC社区已被越来越多的城乡网民所了解和使用,在我国网民中整体普及率极高。可见,拥有如此大体量城乡用户规模的虚拟社群是进一步促进城乡数字鸿沟弥合、建构城乡文化共同体的载体。因此,移动虚拟社群在建构城乡文化共同体的过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后续该如何更好的促进城乡文化融合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1 移动UGC社区对城乡文化共同体的建构现状

1.1 技术赋权促进城乡数字鸿沟的弥合

在我国,由于农村在经济等方面的落后,导致了对信息技术的占用与使用较城市而言存在劣势,城乡“数字鸿沟”因此诞生。这种诞生于城乡二元体制的“数字鸿沟”反过来又会对城乡关系产生负面影响:乡村长期处于封闭状态而导致与现代文明脱节,城乡之间的文化隔阂更为严重。由此可知,城乡数字鸿沟的弥合与城乡文化共同体的构建息息相关。弥合城乡数字鸿沟的重点在于研发适合农村特点的新技术,使得乡村网络用户使用合适媒介来提升获取、利用网络信息的能力。

“赋权”(empowerment)意指赋予或充实特定个体或群体的权力,以使社会边缘人脱离“无权”(powerlessness)的窘境。在以往的网络空间中,农村用户往往是沉默的大多数。究其原因,过去文字类媒介有着天然的缺陷,阅读文字需要“富有逻辑的复杂思维,高度的理性和秩序”,因此文字的表达与传播需要一定的门槛。而如今短视频应用在除了拥有更为直观、便捷、刺激的表达特性之外,被简化的制作与上传视频的操作也无疑降低了应用使用难度。这一类低门槛、高参与的移动UGC社区通过技术赋予了农村网络用户获取、利用网络信息的能力,让农村网民拥有与城市中产们平等发声的权利。可见,通过改进媒介特性,以短视频为代表的UGC社区更适合于农村用户的使用特点,有助于城乡数字鸿沟的弥合。

1.2 提供重新部落化的城乡网络空间

麦克卢汉提出的部落化理论曾阐释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三个步骤,即“部落化——去部落化——重新部落化”。最早的部落存在于原始社会中,第一时期的“部落化”为人们由于血缘、地缘、种族而聚集在一起所形成的集体,这种集体有着固定的名称、宗教、习俗等。“去部落化”时期发生在工业革命后,基于印刷技术的诞生与文字大工业生产的发展,“重新部落化”则始于电子传播形式的兴起,它让人们去感知这个媒介所塑造的环境,它的去中心化特质使得人类社会又开始重新部落化。

与此同时,人们发现,“重新部落化”经由电视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而演变为不争的现实。尤其在网络空间中,人们基于相同的兴趣爱好、价值和意义等构建着不同的小部落,即虚拟社区。去中心化、表达结构扁平化的移动UGC社区是“重新部落化”的深度体现,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城乡之间地理空间视角下的隔阂,有助于弱势的乡村群体摆脱现实世界中城乡二元体制的制约,使原有的社会结构在网络空间得以重塑。实际上,这与滕尼斯提出的基于文化因素的共同体、吉登斯提出的脱离时空关联的共同体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同属于基于共同的文化因素,同时打破血缘地缘限制的集体。

2 快手社区构建城乡文化共同体的可行性分析

2.1 快手社区用户分析

从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全年在快手发布作品的用户数高达3亿,拥有如此大用户量的快手在虚拟社区中非常具有代表性。同时,根据快手官方统计数据显示,95%的用户都处于非一线城市,且学历在大专及以下的用户占到87%左右。由此可知,快手APP的受众群体偏向二线以下的城市以及小镇青年。

快手社区中的用户群体呈现以上的特点的原因在于中国人口中只有百分之七在一线城市,百分之九十三的人口在二三线城市,所以‘社会平均人’就落在了二三线城市。可见,“快手”社区呈现的用户分布符合真实的中国社会形态。此外,从平台理念来看,快手社区“简单、平等、普惠”的理念使得其成为城乡用户兼容并包的场域,并从内容生产者的角度来强调多元化、平民化和去中心化,深度满足了农村用户的文化记录和创作需求。快手让这个被“主流社会”“抛弃”的群体有了容身之所,不论是视频的制作者还是观众,都终于找到了同类人。可见,随着传播技术的普及,快手APP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乡村人为主要活跃群体、传播乡村影像与展现乡村文化的重要线上场域。

2.2 “快手”社区文化内容分析

2.2.1 村民个人的才艺表演 大多数村民们通过录制歌舞表演的短视频在“快手”社区中来展示个人才艺,视频中的背景多为田野、河溪、山头、乡间小路等乡村场景。在唱歌表演方面,村民们演唱的歌曲类型较为多样,除了乡野民歌外也有热门的流行歌曲;在乐器演奏方面,多数村民使用唢呐、笛子等传统器乐吹奏曲子,也有村民创造性的将铁桶、铁锅等改造成新乐器,并组成乐队进行演奏;在舞蹈表演方面,不仅有农村当地的民俗舞蹈,还有伴随强节奏流行歌曲编排、改编的现代舞蹈。

2.2.2 村民自制的搞笑短剧 农村短剧类视频中的场景以乡村院落、田间小路、室内民居为主,剧中人物身着农民服装,操着一口方言或是带着口音的普通话,道具多为锄头、三轮车、家禽等乡村生活中的工具,角色表演夸张。这类短剧的重点在于表现乡村文化的精神内核。由于短视频时间限制,视频情节简单,多为家常琐事,配合真实的表演,充分表达了乡村的生活、伦理、行为方式,反映了农村世代相传的习俗和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展示了乡村文化语境下的幽默感。

2.2.3 对乡村传统技艺的展示 快手用户以录制短视频的方式记录、宣传多种多样的传统技艺以及其制作工序,例如酿酒、竹制品编制、剪纸、刺绣等,让这些或将濒临失传的技艺以影像的方式保留下来,并引起人们的重视。民俗文化在快手社群中通常以传统礼节、节庆表演、习俗等相关影像来呈现,让人们了解乡村当地的民俗歌舞、民间故事、戏剧表演等。

2.2.4 对农村日常生活的记录 乡村生活类的短视频内容包括做饭、农耕、放牧等日常生活片段,例如婚丧嫁娶、插秧播种、喂养鸡鸭、一日三餐等都是最朴实的视频内容。这类视频记录了村民的真实琐碎生活,向观众展示了平凡农村人的形象,所呈现出来的田园牧歌的生活更容易引起共鸣。同时,这一类无实际意义的乡村日常生活视频通过在快手上录制和上传,表达着他们渴望被注视、关注、认同的心理需求。

2.3 “快手”社区自媒体环境分析

2.3.1 自媒体从业者分析 快手社区中的自媒体从业者类型多样,不仅包括文化信息传播的权威机构、输出文化内容的草根意见领袖,还包括各类企业主导的营销账号等。其中,随着内容生产、消费、传播等环节的下沉,以农村、农民等乡村文化为主要传播内容的自媒体在快手社区中占据一席之地,成为受众了解乡土文化的新窗口。这一类自媒体人多为农民,他们在通过输出乡村文化内容,吸引粉丝成为网络大V,具备一定的号召力。

2.3.2 平台对自媒体的扶持 快手平台开创“短视频+直播”的模式,丰富了平台的内容生态,使越来越多农村自媒体人入驻,并使更多农村自媒体人的创作内容被看见。报告中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快手上有超过1万的三农创作者日活跃率为90%,超过10万创作者开播率达到73%。此外,快手还精心策划了多项线上参与活动与直播活动,引导并助力农村自媒体创作者产出更多贴合乡村生活、展现农村魅力的作品内容,从而也吸引更多兴趣用户的关注。

2.3.3 相关政策对自媒体的规范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快手社区因为各种挑战人类认知的视频而饱受诟病,视频的背景多为农村,内容有表演吃灯泡、生吃蛇、病死猪等。这一类不良内容的短视频严重抹黑了农村形象。《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的发布,使网络平台的文化内容得以规范,自媒体环境不断净化。快手社区改进了内容审核机制,清理了大量的违规内容、账号、直播间等。通过相关政策规范快手社区中低俗、出位、猎奇等博眼球的内容,健康的平台生态环境利于城乡文化共同体的建构。

3 基于快手社区的虚拟型城乡文化共同体构建路径

3.1 多元的文化构建主体

城乡文化共同体的建构离不开多元化的主体,快手社区中的文化建构主体分别是文化创作主体,文化消费主体以及文化监管主体。文化创作主体包括生产和发布城乡文化内容的用户,其中小镇青年是文化创作的主力;文化消费主体包括平台中的观看、分享城乡文化内容的的用户;文化监管主体则包括对城乡文化内容进行监督、把控的快手平台及政府机构。因此,各方文化建构主体需要在各自的角色位置上发挥着自身的作用,充分发挥各参与主体的优势与积极性。以小镇青年为代表的文化创作主体应当承担城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责任,做文化振兴的推动者。文化消费主体应提升自身素养,自觉抵制不良内容短视频,并提高对文化内容的欣赏能力,促使自媒体人提高城乡文化内容的创作质量。作为文化监管主体的快手平台和政府机构应当加大对文化内容的监督力度。同时,政府机构应当发挥扶持和引导的作用,鼓励文化创作者生产符合优秀价值观的文化内容。

3.2 城乡共享的内容生产与传播模式

快手平台可通过改进文化内容生产及传播模式来调动城乡用户协同进行内容生产和传播的积极性。基于城乡用户价值共创的文化内容生产模式,可通过事件营销、话题、活动等来引导不同价值观、文化环境的城乡文化内容生产主体协同进行差异化的内容生产,并促进城乡用户进行积极的互动,共同发展。例如快手发布的宣传片《看见》,引起了城乡用户的广泛讨论,进而在快手社区进行内容的生产与发布等。在城乡文化内容的传播方面,快手平台可建立城乡协同传播模式来引导用户参与传播行为,与用户互动互惠来增强传播的意愿。例如,快手社区可定期筛选出一批优质城乡文化内容的视频,用户通过评论、转发相关视频,参与话题讨论,可获得平台服务特权、小额红包等。通过内容生产与传播模式的改变,使城乡用户协同参与文化内容的生产与传播,从而创建开放、协作、沟通的话语空间。

3.3 多维度的内容评价指标

在如今融合传播时代,单一的内容评价指标无法判断视频内容的好坏,若以流量高低为单一内容评价指标,将会纵容各种毫无技术含量却为博眼球而无下限的视频,对城乡文化共同体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快手社区需要引入新的评价维度,对视频内容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制定“流量+质量”的短视频多维度内容评价体系。在内容生产方面,可通过视频是否原创,以及视频的题材、主题、素材等维度进行评价;在内容组织方面,可从是否带有城乡类话题标签、是否进行主题策划进行评价;在内容传播方面,从是否与平台、同类快手账号和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联动进行评价;在内容消费方面,从视频的用户观看、关注、点赞、转发、评论量等数据来评价;在内容运营方面,从账号主体是否有明确的定位及功能方面进行评价,即账号界面有无定位和功能介绍,是否有上线视频等。通过制定多维度的评价体系,以提升快手社区中城乡文化内容视频的整体质量。

3.4 文化共同体的用户维护机制

维护快手社区中现有的用户,即满足用户对平台的期望,让用户有兴趣在文化共同体继续体验下去。快手社区的城乡文化共同体用户维护机制主要体现在服务的升级,即在现有的服务基础上,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以满足城乡用户多样化的需求。例如,许多乡村用户并没有视频拍摄的相关技能,尽管他们的作品文化内涵丰富,但形式往往较为简单,未能在第一时间吸引人的眼球而被淹没,对其产生消极反馈。快手平台可以举办相关的培训班,教授视频拍摄技巧并引导用户正确的运营自媒体,同时,可从技术方面赋能生产者,降低生产高质量内容视频的生产门槛,调动用户内容创作的积极性,使用户提高视频质量而获得正面反馈。因此,维护文化共同体中的用户群体,需要通过挖掘用户需求来主动对服务进行升级。

4 结语

在城乡网络普及差异缩小,短视频应用中用户规模爆发性增长的背景下,对于城乡用户而言,以短视频为代表的移动UGC社区为其提供一个全新的互动交流的空间。通过对快手社区的个案研究,认为拥有良好城乡群众基础、受众面广的快手社区适合于城乡文化共同体的建构。此外,激发城乡居民的身份认同及对集体的归属感,更好的发挥城乡文化共同体的协同作用,这也是建构虚拟型与实体型城乡文化共同体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猜你喜欢

共同体城乡社区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共同体的战斗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城乡涌动创业潮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