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山与周城扎染在工艺技法上的异同研究*
2021-12-02张明晖龙泓伊
张明晖 龙泓伊
大理扎染以自己独特的工艺技法,为民间手工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添上浓重的一笔。在当今这个信息全球化的时代,扎染不仅在大理地区家喻户晓,甚至在日本韩国等环太平洋地区声名显著。但大理地区极具代表性的巍山扎染与周城扎染,它们在工艺技法上仍存在许多差别。
一、在印花工艺上的异同
在染色开始前的布料选用阶段,一般以舒适透气细腻的纯棉白布或用棉麻混纺白布作为材料。它们不但价格低廉,又舒适安全。在扎染制作开始前,需要对其进行退浆处理,通常是利用酸、碱、酶等除去布料制造时留在布面上的浆料。退完浆后需要用热水洗净,否则会导致后续染色不均匀等相关问题。周城居住者多为白族,巍山多为彝族,民族信仰和风俗的差异使两地的扎染艺术呈现出不同的面貌。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图案和色彩上的不同,图案的丰富性主要通过印花工艺的多样性表现出来。
据前人所述,大理白族扎染在传统印花工艺上主要有两种制作方法:一是,将棉白布在桌面上铺平,用刷子在布面上刷上小粉,并盖上塑料布,用笔沾碘酒在塑料布上绘制图案,再用小针把塑料布扎透,使碘水渗下。碘水发生化学反应后呈现蓝色,布料上自然会显示花纹;二是,先制作蓝靛水,方法是将以板蓝根为原料制成的蓝靛加入水和洗衣粉搅拌。然后制成塑料图样,将其与布料对应,随后将布料刷上事前制好的蓝靛水,这样一来,布料吸收蓝靛水后即可呈现印花图样。这两种方式都是较为常用的,既容易清洗,且上色较快。由于两地民族结构不同,从而导致两地在扎染的工艺技法上稍有不同。
(一)周城扎染的印花工艺及代表图样
周城有98%以上的居民都是白族,其在对自然现象和先民祖先的崇拜中形成了其独特的原始图腾崇拜,扎染也成为周城居民精神世界转化为物质实在的产物之一。这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在图案上,白族的本主崇拜有“众生都是佛”的观念。同时,白族人民有爱花的习惯,因此像菊花、玫瑰、梅花等花卉元素也会出现在周城的扎染作品中。再者,代表大理的苍山、洱海、三塔等景观,也成为扎染图案设计的典型素材。
②在色彩上,白族人民最喜爱的是白色,代表纯洁和忠贞。而蓝色主要反映在农事活动中,代表水的重要性。由此,蓝白色调被看作是吉祥的象征。在一些重要的仪式活动中,如婚嫁活动、传统习俗和农事活动中都可以看到扎染工艺的身影,从中可深切地感受到扎染在周城人民心中的重要性。
(二)巍山扎染的印花工艺及代表图样
巍山是白族、彝族和汉族居民混杂组成,火把节是彝族的传统节日。本来的含义是用火来驱除虫害或是邪祟,保护庄稼的生长,扎染作品中也有体现。由于彝族有黑色崇拜,所以与周城相比,在图案的设计上会考虑到不同颜色适配的图案风格。民族崇拜反映在服饰和民间手工艺品的设计和制作中,将民族独特的审美意识和精神世界视觉化。
由于巍山和周城都有外销订单,产品需定时定量,故两地在印花工艺上也有一定相似性。一般采取统一印花的模式,以保证图案的准确性和生产效率,缺点在于降低了扎染手工操作的偶然性和灵动感。另一方面,巍山和周城的扎染作品也同样采用白族独特的“视觉符号”。
二、在扎花技法上的异同
扎花是扎染技术的核心技艺之一,大致可分为四种方式:
①“缝绞法”是用针线穿缝和绞扎之后染色;
②“夹板法”是将布料以特殊方式折叠后,以几何夹板捆束起来后染色。
③“打结法”指的是将织物以特定的方式折叠,然后打结,继而进行染色。折叠和打结方式根据图案设计而定。
④“绑扎法”是折叠或不折叠布料进行绑扎,绑扎的部位防止染色。当然,多种扎花技法可以灵活运用,也可同时使用。
扎花作为扎染工序中最为费时费工的一步,需要工人一针一线准确无误地完成。这个过程是在扎花工匠耗费的心力以及有温度的双手下制作完成,也是自然与人工的完美结合。总的来说,周城和巍山两地在扎花技法上的不同主要是由于图案不同从而采用不同的针法,以此达到想要的不同效果。
(一)周城扎染的扎花方式
周城作为“扎染之乡”,在扎花技法上普遍采用手工扎花:在选好的棉布上,按照设计好的花纹进行缝制,然后再把布料进行撮皱、翻卷、揪紧等处理。蝴蝶泉的传说作为周城代表性的传说之一,有着美好爱情和生殖崇拜的双重含义。“蝴蝶花针法”也成为周城扎花的代表针法之一,此外,典型性的针法还有“梅花针法”和“毛虫针法”。
周城扎染扎花通常是撕好白布,发放到个人手里进行手工扎花。在“扎”的技术要求很高,不仅需要分行距与株距,而且每一种蝴蝶和花朵都不尽相同。但同时,周城的传统针法也面临着危机:原本周城的扎染产品外销兴盛,但由于外汇汇率的变动以及周城民族扎染厂的倒闭,使整体形势发生剧变。随后林立而起的私营扎染作坊相互竞争,许多传统手工扎花技法被忽视。在“创新”的同时,如何传承传统技艺,这是值得深思的。
(二)巍山扎染的扎花方式
在巍山扎染中,扎花布又称作“疙瘩布”。其每一道工序都很细致讲究,从布面大小分可分为“布面小处理针法”和“布面大处理针法”。
周城和巍山在扎花工艺上又有着一定的相同之处,这源于两地都位于大理自治州,其地理环境相似,周围又都有秀丽的苍山洱海和纯朴自然的少数民族风情。所以,除了外销订单,在两地内销品的扎花样式上可发现扎花素材的来源大多为自然元素,如花鸟鱼虫、彩云苍山等。
三、在染色工艺上的异同
使用植物染料染色,是大理地区扎染技术的另一核心技艺,这一步骤包括染料、浸布、洗晒和压布四个工序。两地染色工艺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为染色品种、染色原料和染色方法的差异。同时,染色品种的不同也影响到其生产规模和销售范围。
(一)巍山与周城在染色工艺上的“小异”
在周城民族扎染厂倒闭之后,周城出现的大多染坊生产时掺入化学染料。原因在于:一是板蓝根生长周期长,种植、收割的人工费用高;二是经济效益低,被当地其他作物如蚕豆、大蒜冲击。而巍山扎染仍保持使用纯植物染料进行染色,如彝族传统服饰黑色“包头布”以植物染料染色。彝族人认为黑色代表大地,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这一独特的染色工艺说明巍山人民虔诚的民族信仰。
探析植物染与化学染的区别,可从“热染法”与“冷染法”来看。“热染法”作为植物染色技术,在《本草纲目》等医用书籍中可见到,如染青布时,需将加染的布放到染料中煮半小时即可,且“热染法”染出色彩的固定性更强。而化学染的“冷染法”具有使用方便、周期短、上色快的优势。“冷染法”是用缸在染布的前一天加入染料调匀,然后将扎好的布浸泡到缸内,约十五分钟左右后拿出揉干,再次放入缸中浸泡15 分钟左右,即可加染成为浅蓝色布,如想加深颜色,可进行多次加染。使用化学染料的弊端也很明显,即在生产、使用的过程中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故配备相应的污水处理系统是必要的。相比之下,植物染无论从环保还是在对人体的影响上来看,都比化学染更优。
(二)巍山与周城在染色工艺上的“大同”
巍山和周城扎染在染色工艺上的相同之处有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在染色上都有采用植物染料染色技术。这种植物染色技术历史悠久,早在东周时期已使用,流传至今。区别于化学染料,使用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部位进行染色,如黑、青、蓝来自于黑头草和板蓝根,红色来自于滇红花,黄色则用黄栗树皮等等,对人体还有天然的消炎保健、舒缓神经的作用。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疾病的发生越来越年轻化,因此各个年龄段的人都会更加关注身体健康。而服饰是贴身的东西,对人体影响很大,天然的染布原料正与人们养生的观念相契合,发展趋势向好。
其二,在染色技法上,周城和巍山居民都已掌握“套染”技术,其指织物漂洗后,在染料溶液中多次浸染,呈现出多种颜色的中间色。这样一来,扎染作品呈现到观者眼前的除蓝白二色,也增加了色彩丰富和谐的新配色,不仅愉悦了人们的眼睛,扩大了受众范围,也使当地民艺工作者也获得更多资金来源。
四、结语
巍山与周城扎染都属于大理白族扎染的范畴,但两者各自融合其地区特色后产生了特有的艺术风格。正是每个地区、民族的独特性构成了我国丰富的物质文化。另外,不难发现,无论在印花工艺、扎花工艺还是染色工艺上,巍山与周城都存在相同之处,除了地理位置和民族构成上的原因,我们也可从中看到两地扎染工艺技术的交流。如何将地区的艺术特色创新性地保留,而不被“同化”,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艺术风格往往需要通过工艺技法来呈现。同时,从两地扎染工艺技法上的异同也可窥见民族民间手工艺在新时代面临的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