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声乐表演中有效的运用肢体语言
2021-12-02朱勇
朱勇
肢体语言是通过运用人体的面部表情、手势等动作表达情绪和思想的一种无声语言,在声乐表演中配合相应的肢体语言能够将抽象静态的歌曲作品生动形象地呈现在观众面前,给观众带来视觉、听觉上的震撼体验,使广大观众能够对表演者的表演产生情感共鸣。肢体语言也是一种用于人际交往的方式,俗话说“好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在进行声乐表演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声情并茂,也就是做好形神兼备,依据歌曲作品的节奏旋律配合相应的肢体语言,能够增强声乐表演的感染力和驱动力。
一、声乐表演中肢体语言的功能分析
在声乐表演中运用肢体语言能够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进行声乐表演的时候配合相应的肢体语言,能够增强声乐表演的感染力,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声乐表演是演员对声乐作品进行深度创作和加工的一种艺术形态,也是一种具备旋律美的语言,当表演者在进行演唱和表演的时候会充分表达出作品的思想感情,以及能够使观众深入体会到词曲作者赋予作品的中心思想和情感。由此可见歌唱表演是对思想情绪和主题情感的一种表达。
通过肢体语言能够对风格各异的音乐作品进行合理、生动的诠释,比如随着音乐节奏而自由的摆动,实现音乐节奏和身体动作和谐配合,能够给观众带来视觉、听觉上的美好感受,使观众能够充分理解音乐作品的艺术内涵和核心思想。
第二,在声乐表演中通过肢体语言能够实现表演者与观众之间的情感沟通,声乐表演的主要目的是表演者通过歌唱和肢体动作向观众传达歌曲作品的情感思想,以及表演者对其赋予的情感内涵,能够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在声乐表演中表演者通过运用各种肢体动作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歌曲作品中蕴含的思想和意境,如恰到好处的手势和见微知著的眼神,都充分体现出表演者自身的特点,如此能够提高观众对声乐表演的认同感和满意度。
第三,有助于塑造具有个人特色的形象。同一首歌曲由不用的演唱者进行演绎,所呈现的表演效果也是不同的,甚至给观众带来的体验和感受也是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作为表演者需要根据自身的能力和特长塑造独一无二的表演形象,并明确规划自身的表演风格。
另外在声乐表演中表演者需要塑造个人魅力,才能有效引起观众的共鸣,以及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和赞赏,而通过运用丰富的肢体语言能够体现出表演者的个人魅力。
二、声乐表演中运用肢体语言的基本原则
(一)充分体现出现当代主流的特点
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当代声乐表演设计风格的多元化发展,但是不管是哪种风格都需要充分考虑到广大观众的审美需求,对于肢体语言也是如此。关于肢体语言表演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动态和观众的审美需求进行创新,尤其需要及时突破传统表演形式的桎梏和约束。例如在样板戏表演过程中所运用的肢体动作,在特定的年代背景下能够起到鼓舞人心的效果,但是在现代社会中依旧使用传统的样板戏表演动作只会让观众产生一种很尴尬的感觉。作为优秀的声乐表演者应当根据现代群众的审美需求和当代主流的音乐旋律表现出相应的肢体语言,其肢体语言应当充分体现出积极向上和健康乐观的精神,使观众能够与声乐表演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实现观众和表演者之间良好的情感沟通。
(二)充分体现歌曲作品的核心内涵
首先表演者需要对歌曲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主题思想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研究,其中主要针对创作时间、背景进行深入分析,接着详细剖析歌曲作用是否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在分析歌曲作品创作背景的同时全面研究和掌握歌曲的演绎方法与表达技巧。比如说宋祖英是一名非常优秀的歌唱家,其代表作有《小河淌水》《龙船调》《大地飞歌》等,作为一名著名歌唱家在演唱不同的歌曲作品时演绎出了不同的演唱效果,在演唱《小河淌水》的时候其旋律悠扬婉转,带有一种缠绵悱恻的感觉;对于《龙船调》这首歌曲作品具有较强的抒情性,但是被歌唱家演绎出的是一种俏皮活泼的感觉;在演唱《大地飞歌》这首歌曲作品的时候,充分体现出了表演者欢欣愉悦的心情。在进行声乐表演之前,表演者需要根据歌曲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地方民族特色等情况合理设计肢体语言,在实际表演中需要保持清晰的表演思路,并在此基础上依据歌曲作品的情感思想进行临时发挥,不断增强声乐表演的感染力和生动性。
此外需要对每一句乐句的调式调性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思考,然后在实际表演中到达歌曲的某部分配合相应的肢体语言,生动完美地表达出每一句乐句蕴含中的情感。
(三)不同的歌曲类别配合相应的肢体语言
声乐演唱其实是对声乐作品进行深度加工和二次创作,通过表演者的演绎能够将声乐作品的思想、情感和意境传递给观众,因此作为表演者应当做到“感作者心中所感,唱作者心中所唱”,也就是需要通过演唱充分抒发歌曲作品的情感,并全面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声乐表演者需要坚持在作者原有思想和情感的基础上合理设计和配合相应的肢体动作,如此能够更好地诠释歌曲。民族歌曲风格较为丰富多样,为了让广大观众感受到丰富多彩的地域风情,不仅需要保持丰富细致的表演情绪,还需要搭配恰到好处的肢体语言给观众传递更加细腻生动的情感。随着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歌曲类型和风格越发丰富,其中军旅歌曲的节奏和旋律非常慷慨激昂和热情高涨,能够充分体现出军人的舍己为人精神和大无畏精神,也有如《军中绿花》《军港之夜》这种柔情似水的军旅歌曲,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军旅歌曲都需要体现出军人的精神风范和美好品格,不宜运用复杂多样的肢体语言,确保军旅歌曲作品的庄重性和威严性。
三、声乐表演中肢体语言的运用措施
(一)合理运用身势语言
肢体语言一般指的是声乐演唱着在实际演唱中所呈现出的仪表仪态,在实际表演过程中都应当保持“站如松,坐如钟”的状态,尤其需要保持抬头挺胸的姿态,并实现合理设计各种身势语言,在表演中与演唱技巧进行合理准确的配合。例如保持夸张挺咬的姿态能够起到用腰支持声音的效果,在叹息的时候能够放松身体使气息沉底,挺胸直背能够呈现出提拔的身体姿态,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同时还能够完美诠释歌曲作品的热情奔放。在进行声乐训练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手势对僧声音问题进行良好的解决。
例如在训练高音的时候可以将双手伸张,随着音高的增加逐渐升高双手,能够使表演者的高音发挥地更好,还有当演绎《送给妈妈的茉莉花》这一首歌的时候,其中有句唱到“无论我走到海角天涯,永远也忘不了你唱的那只茉莉花”,这时候可以将手放至胸前并跟着节奏逐渐将手向远方延伸,想想妈妈就在指尖所指的地方,并将手中的茉莉花送给亲爱的妈妈,通过运用手势能够声情并茂地演绎出歌曲的真情实感,能够引起广大观众的情感共鸣和思想体验。
(二)合理应用面部表情
在实际声乐表演过程中表演者的面部表情能够直观形象地体现出歌曲作品的情感和思想,而表演者的面部表情若是产生细微变化对整体声乐表演的实际效果会产生直接性的影响。因此作为表演者应当清楚地知道面部表情对声乐表演以及歌曲作品表达效果的重要性,并加强面部表情的合理控制和有效训练,全面体现出面部表情的感染性和表现力,以此调动声乐表演的现场氛围。在声乐表演进行的过程中,表演者的表情若是表现出忧伤或愉悦的情绪能够带动观众的情绪起伏,甚至对观众的听觉和视觉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促使观众会产生悲伤或快乐的情绪。
例如在演唱《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歌曲的时候,需要依据歌曲作品的节奏和旋律充分表达出积极热情的情绪,这时候表演者的面部表情应当充满激情和高兴;而在演唱《孟姜女》这类歌曲的时候需要表现出悲伤和哀婉的面部情绪,才能起到渲染歌曲气氛的重要作用。
(三)加强眼神的有效沟通
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神是表达情绪和心理的核心,通过眼神能够看出一个人的心理变化和情绪转换,而且通过眼睛表达出来的情感更具有真实性和生命力。在实际声乐表演中需要根据其他肢体语言配合相应的眼神,也就是需要真正做到“手到眼到,眼随手转”,通过眼波流转则能够表达出表演者的真情实感和表演情绪,其中需要避免出现为了表演而表演的现象,刻意使用眼神表达情感只会起到事与愿违的演绎效果,需要真正做到从内心表达出真情实感和深切情感,才能使观众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
如当表演者在演唱《望月》的过程中,通过演绎出缥缈而遥远的眼神,使观众能够从表演者的眼神中感受到浓厚的思念之情;在演唱《牧羊姑娘》的时候,该歌曲作者主要表达了对牧羊姑娘的一种怜悯之情,表演者应根据歌曲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流露出淡淡忧伤的眼神,使观众能够产生感同身受的情绪和心理。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对声乐艺术的追求和青睐之情也愈发强烈,使得声乐表演中的肢体语言的重要性越发凸显,通过合理运用肢体语言,不仅能够体现出表演者的个人魅力和形象,同时还能增强歌曲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因此表演者需要加强肢体语言有效训练,不断提升自身的戏肢体表达能力以及肢体语言表现能力,进而有助于保障声乐表演能够取得优秀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