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实现路径探析

2021-12-02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思政师生思想

祁 鑫

(内蒙古科技大学 党委宣传部,内蒙古 包头 014010)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发挥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阵地”、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全面推进高校思政课程高质量建设,将思政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全过程,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进而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师生之间入脑入心、落地生根,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需要高校思政课教师付出持续不断的探索和努力。

一、高校思政课教学开展情况

为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目前很多高校通过选拔一批思想政治素质好、具有良好的教育实践经验、良好的沟通能力、相关专业知识背景、熟悉掌握前言理论的思政课教师,组建思政课教师队伍,在教学活动中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理论渊源、丰富内涵及科学体系,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结合制度规定、经费保障、集体备课、强化考核等方式,逐步建立起相对健全的思政课程教学管理机制,并通过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理论宣讲、组建思政名师工作室、设立党建与思想政治理论方向课题、推进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等方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思政课程建设体系。

二、存在的问题剖析

高校的思政教师队伍逐渐壮大、管理制度逐渐完善,教学形式不断革新。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很多高校的思政课堂依然存在着学生参与度不高,思政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缺乏热情,课程思政的开展疲于应对教学任务等情况。而依靠扩充专职思政课教师队伍、开展思政课教学技能大赛、扩大课程思政覆盖面和推广力度等传统策略,越来越难以从根本上提升思政课课堂教学质量。

三、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实现路径

(一)挖掘思政课内容亮点,提升课堂吸引力

1.从师生最关切的现实问题出发贴近课程主题

转变师生思想,提高师生思想觉悟,是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目前的大中专学生普遍是00后,甚至是10后,这一代人的成长伴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信息大爆炸令知识搜索变得易如反掌,因此相对来说,实体课堂对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讲授内容有着更高的要求。但“台上讲得天花乱坠,台下听得昏昏欲睡”的现实情况,让一场课程的讲授双方都苦不堪言。根据内蒙古科技大学2020年师生思想政治课状况调查问卷显示,90%左右的被调查师生最关注的问题依次是时事热点、考核评价、社会实践、就业创业。这就要求广大思政课教师要学会把高高在上的思想政治理论与师生最关切的现实问题相结合,通过一堂思政课,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近年来,不少高校将搜集到的师生关切的问题,总结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学典型案例,将思想政治教育“无痕”地融入教学全过程,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达到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深度融合。有助于高校思政课教师进一步总结凝练、推广课程思政教学方面的典型经验,进一步积累课程思政素材,搭建课程思政建设交流平台,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

2.结合时事热点提高课程热度

思政课要迎热而上,回应热点问题。疫情期间,全国各大学校延期开学,纷纷发起不得提前返校的倡议,老师们变身网络主播开展线上思政课教学。随着开学日期的一再推迟,“什么时候开学”“没有任何时候比现在还想上学”等相似留言,刷爆了学校微信公众号的留言后台。许多高校面临着如何引导学生科学看待疫情,如何告诉大家学会“宅家战疫”,如何回应大家什么时候开学等一系列问题。结合疫情防控形势,内蒙古农业大学微信公众号推出“辅导员说”专栏,武汉大学在抖音中推出“战疫微宣讲”系列栏目、天津大学法学院在bilibili推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理论宣讲课程”……各学校以线上思政课的形式,向广大师生宣讲党和国家的抗疫政策和学校的疫情防控工作,积极回应师生关切的问题,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更好地引导师生树立爱党爱国的思想情感,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疫情防控背景下的重要作用。

3.挖掘典型故事夯实课程底气

引导青年学子坚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需要挖掘师生身边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以一个个最美人物、一桩桩感人故事、一件件凡人善举为切入点,将理想信念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植广大师生心底,埋下真善美和正能量的种子,使之生根发芽,枝繁叶茂,不断滋养广大师生心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一场由各行各业先进典型组成的思政讲师团走进各大高校,吸引了广大师生的注意,宣讲员们通过讲述自己的消防员丈夫冲入火海、逆火而行的感人故事;大学生环卫工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环卫精神;青年女教师带着全家去乡村支教,用三年时光护送学生一路成长的亲身经历,激励广大学生从他们的经历中汲取力量,做到以信仰坚守初心,以实际行动践行使命,用一件件真实的典型故事让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底气十足。

(二)创新思政课教学形式,延伸教学效果

1.结合校园文化活动,讲授最新思政理论

思政课程要根植校园生活,适应当代大学生话语体系。与举办传统宣讲会、报告会相比,将思政课理论融入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以排演话剧、小品、相声、歌曲等文艺节目的形式,讲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最新理论成果,能够更容易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和欢迎。为充分挖掘和选树优秀大学生典型,发挥优秀大学生的榜样师范和导向作用,从全校品学兼优的学生中遴选优秀学生代表组建大学生思政宣讲团,在新生军训、开学和毕业典礼等场合开展专题思政课,讲授的学生以青春化时代化的表达方式和话语体系[1],生动描述个人学习成长过程的亲身经历、感人事迹和心灵感悟,在学生群体之间产生了强烈的感召力,并将现场情况在网站、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广泛转载,更容易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在组建大学生思政宣讲团基础上,高校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社团作用,如组织相声社将思政理论改编成相声段子,组织话剧社将思政理论融入小品包袱和台词歌词,真正做到将思政理论融入校园文化生活。

2.挖掘思政课程成果,探索课程思政新形式

通过定期举办思政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学技能大赛可以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年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和掌握现代教学方法的热情,引导广大教师深度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在知识传授中注重价值引领。除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所开设的专业思政课外,“形势与政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等公选课,甚至各学院各专业的专业课都能运用比赛中的典型案例和教学技巧,充分分享教学成果。同时,通过在校内定期举办思政课程优秀教学成果和课程思政改革经验分享交流会,有助于全面推广教学研究和改革工作取得的成果,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育人主渠道作用,挖掘和丰富专业课程育人内涵,提升教师教学设计水平,搭建教学经验交流和教学风采展示平台。

3.组建思政名师工作室,打造思政名师响亮品牌

思政名师工作室的作用不同于思政课堂,思政名师工作室的成立,旨在开展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更好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做好热点问题的舆论引导,帮助大学生做好心理问题咨询,推出更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成果,强化思政教育的实践功能。充分发挥思政名师工作室的作用,需要思政名师力求通过“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时代”,制作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政名师精品,推广一批品牌栏目,打造思政名师的响亮品牌。依托思政名师工作室平台,做到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就学生关注的热点、疑惑的难点、成长的困惑,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让思想政治工作更加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聚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责主业,培养打造优秀思想政治工作团队,加强理论研究,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提质增效。更加注重实践育人,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义务劳动、理论宣讲、乡村支教等社会实践活动,将鲜活的实践与理论融入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在实践中探索,在创新中提高。

(三)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延伸教学效果

1.利用“雨课堂”等媒体技术,增强课堂互动性

互联网时代,各种新媒体的出现给思政课教师的课堂教学形式带来一定冲击,传统黑板加课本的教学模式很难满足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学习诉求。包括思政课教师在内的很多各领域教师,开始利用PPT制作课件,在课件中插入图片、音频、视频,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但互联网时代的课堂不应仅仅侧重于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更应注重讲授双方的互动性。近年来,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很多高校教师特别是思政课教师间逐步推广使用由清华大学研发的“雨课堂”开展线上教学,不仅帮助教师线上直播授课,还融入了灵活的课前学习,制作手机版PPT随时随地推送到学生微信供学生课前预习;带来快捷的课上测验,一键发送融入PPT的习题,做到随时讲,随时测;加入创新的师生互动,弹幕、投稿、课堂红包、随机点名,大班教学的学生也能随时发言;呈现全景式数据互动,定期提供学生课堂出勤、提问、答题情况等数据分析,充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水平。但新媒体只是教学的工具,广大思政课教师要教育引导学生利用新媒体促进学习,而不是沉迷其中,甚至迷失了方向,要学会在海量信息中做出正确的思考和判断。

2.全面推广“云课堂”,打造网络思政课阵地

“云课堂”是将一次教学与二次传播相结合,实现一次制作,多次传播。二次传播是指新媒体传播的信息,在被受众接受后,其传播过程并未结束,它常常又以别的舆论形态继续传播下去,是对教学效果深度和广度的扩展。值得注意的是,全媒体时代,二次传播也已不能完全涵盖如今的传播生态,利用互联网、手机以及微博、微信、抖音、快手、“雨课堂”等新媒体平台的互相传播,使二次传播能够迅速发展为三次甚至N次传播,也令一场思政课的教学形式更加多样、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互动交流更加便捷。疫情期间人们不便于聚集,线上思政课通过录制上课视频,以“云课堂”的形式打通课堂的“最后一公里”,发挥多级传播效应。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高校,如疫情期间武汉大学博士生宣讲团录制的“战疫微课堂”系列微视频,在抖音、快手及各大网站开设课程专栏,来自不同学院的博士生以“云”课堂的方式,回应社会各界对武汉大学生和武汉人民的关切,获得了200多万的点击率,赢得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这种利用新媒体,将一次制作的内容,改编成适应不同媒体特点的不同传播形式,经过多次传播,成功打造了一片网上课堂主阵地。

3.利用新媒体技术,制作融媒体理论产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要善于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使思想政治工作联网上线,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2]。充分利用各类网络平台,构建网、微、端、屏融合的思政课网络矩阵,运用易于传播的微镜头、短视频,打造更多兼具说服力和吸引力的融媒体理论产品,成为当前高校甚至其他各领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议题。全媒体时代,高校可以结合H5、VR技术,以录制思政课系列微视频、打造思政课专辑等方式,将课堂讲授与事件现场、学生访谈等不同画面自由切换,同时依托微博、微信、抖音、快手和班级微信群、易班网、“雨课堂”等平台,将制作完成的融媒体理论产品发布于学校各个党支部的党课微学习平台。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现场思政课容易产生的审美疲劳感,充分实现网上网下共享课程内容,扩大受众覆盖面,更加即时、新颖、灵活地宣介阐释思政理论,进一步提高课堂实效。

四、结语

高校作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社会主义时代新人的重大任务。高校思政课作为面向广大师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形势政策教育的重要窗口,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课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通过从师生最关切的现实问题出发贴近课程主题,结合时事热点提高课程热度,挖掘典型故事夯实课程底气,进一步丰富思政课授课内容,提升课程吸引力;通过结合校园文化活动,挖掘思政课程成果,探索课程思政新形式,组建思政名师工作室,打造思政名师响亮品牌等形式,丰富授课形式手段;利用“雨课堂”等媒体技术,增强课堂互动性,录制思政课微视频,制作理论专辑,打造网上思政课阵地,不断创新思政课形式,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进一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力走,从而提升广大学生的学习本领和理论武装水平。

猜你喜欢

思政师生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师生讨论改病句
思政课“需求侧”
师生过招,你敢接吗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