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异步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2021-12-02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燕子矶中心小学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燕子矶中心小学 陈 林
由于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能力、性格特点等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对于数学这门思维严谨、知识多变的学科,在接受程度上必然会存在高低之分。有些学生数感较强,在数学学习中如鱼得水,也有的学生反应较慢,迟迟不能掌握知识要点。考虑到小学生学情的不同,如果教师从中庸的角度开展平均化教学,很容易出现学优生“吃不饱”、学差生“吃不动”的尴尬场面。因此,开展分层异步教学模式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意义重大。本文从备课分层、教学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分层四个角度进行分析,浅谈分层异步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实施策略。
一、备课阶段的分层异步应用
教师想要用好分层异步教学模式,必须要先进行良好的规划。在备课阶段,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调整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为每个学习层次的学生量身定制学习方案,让学生确定自己接下来应当向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努力。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整数”的教学为例,在备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由低到高将教学目标分成以下几个层次:(1)让学生透彻理解、熟练掌握小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检验方法,了解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领域会应用到小数乘法。这是最基本的教学层次,要求全体学生都能完成这个学习要求。(2)熟练应用小数与整数相乘的算理,并能准确解答计算题与应用题。该教学层次需要学优生和中等生尽力掌握,如果学差生能力有限,可以先追求计算题的准确度,再逐渐熟悉应用题的解析方法。(3)拓展练习,实现知识内容的迁移类推。拓展练习的题目应当有一定难度,针对有能力实现拔高、提升的学生可以实现知识类推,锻炼发散思维能力。由此,从备课环节的三个层次,确定循序渐进的教学思路,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在明确的道路中平稳进步。
二、课堂教学的分层异步应用
数学课堂是应用分层异步教学模式的主要“战场”,教师需要将前期准备有条不紊地展示出来,有效地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如果提前规划好课堂教学的层次,那么教师就可以根据问题的难度来选择合适的人回答。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为例,对于数学学差生,教师的课堂教学问题可以为“25×4=?12×5=?81÷9=?”等简单的运算题,对于数学能力中等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布置“32×47=?16×52=?64÷25=?”等运算题,让学生在黑板上尝试进行笔算。对于学优生,课堂教学的内容需要达到思维拓展的层次,采用应用题教学比较适宜。比如:某家超市开展了面包促销活动,每个面包卖3.5元,买三赠一,如果小芳想要买30个面包,那么请问她至少需要花费多少钱?这三个问题难度不一,针对不同学情的小学生精心设计。教师在为学生布置适宜的学习问题的同时,也要让学生对高层次题目的解答思路有所了解,以避免学生局限在低层次的学习框架之中。
三、课后作业的分层异步应用
除了备课与授课以外,小学生需要在复习环节巩固学习成果。教师应当让作业内容更具有弹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来自由选择。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作业环节设置分数、调整题量,将课后作业固定为10分。比如:说一说小数的性质是什么。这属于简单的概念题,分值为1分。9.3+6.98=?24+9.7=?这属于比较复杂的计算题,分值为2分。一根铁丝长6.45米,剪下其中长为1.71米的一段,剩下的一段比剪下的那段长多少米?这道题需要学生进行综合性的思考,分值为5分。教师每天为学生提供类似以上例题的作业内容,要求学生任选题目,完成10分的分值即可,那么数学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概念题、计算题,虽然做的作业量较多,但有效夯实了数学基础,而数学能力优秀的学生只需要做两道应用题即可,既减轻了学优生的数学学习压力,也达到了思维训练的效果。
四、教学评价的分层异步应用
在教学之后,不仅学生要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也要回顾教学过程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因此,需要通过教学评价环节进行总结。每当一个单元的教学告一段落,教师都可以抽出一些课堂时间与学生相互交流,通过自评、互评、师评等方式谈一谈彼此的成长收获。比如,教师评价某个学优生,提及该生思维敏捷,能迅速找到习题的突破口,这是学生的优点,值得大家表扬、学习,随后再指出该生在做分数综合运算时经常忘记将最后的结果约分成最简形式,应当在这方面做好检查。以此类推,一针见血地为每名学生找出提高自己数学能力的突破口。
总之 ,通过备课分层,可以为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规划好学习目标。四种分层异步教学实施策略环环相扣、互助互补,从数学思维、学习习惯、课后练习等多元化角度全面覆盖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有效帮助小学生突破学习障碍,提高数学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