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引善问,提高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2021-12-02福州第十九中学黄慧霞

数学大世界 2021年11期
关键词:正数负数等腰三角

福州第十九中学 黄慧霞

“巧引善问”在数学教学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对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起着积极影响。在此背景下,中学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适当地设计课堂问题,将课堂提问巧妙地引入数学教学当中,以此开拓学生思维,使其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一、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与问题设计有着密切联系。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需要紧抓教学重点内容,提出具有科学性、趣味性的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轻松地学习数学中的重难点,提高学生解答问题的准确率。

例如,在学习初中数学《正数和负数》这一课程内容时,首先,教师需要理清这一节课的教学重点“正数、负数以及零”。其次,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出温度变化“10摄氏度,零下10摄氏度”“收入500,支出500”等内容,让学生观察其中的特点,此时,有位学生回答道:“它们都正好相反!”这时,教师可以导入新课说道:“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是正负数,正与负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果我将支出500元表示为负500,同学们知道收入500元能表示成什么吗?”这时,学生会机智地回答道:“正500!”当学生能够理解正负数表示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后,教师可以适当地提高问题难度,在黑板上写出“5,+7,-6,1.3,-4.5”,让学生进行分类,有很多学生会把5、+7、1.3归为一类,把-6、-4.5归为另一类,这就需要教师明确告诉学生正数前的“+”可以省略,而负数前的“-”是不能省略的。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当中的重难点知识,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

二、适当控制课堂提问的难度,增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从心理的角度出发,人的认知由未知、发展以及已知这三部分组成。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需要合理控制课堂提问的难易程度,将问题设置把控在学生未知到已知区域范围内,在教学内容中适当地引入悬念,使学生能够从发展区更好地向已知区过渡,提高其数学学习水平。

例如,在学习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引入“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知识点。随后,教师需要适当地把握提问的难度性,对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特征吗?那你们想想全等三角形又有什么特征呢?”当学生正确回答出等腰和等边三角形的特征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并将全等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异同性说出来。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让学生轻松学习新的知识点,而且还能使其巩固旧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师提问需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数学教学当中,教师不能只因为个别学生的学习情况而改变整个教学进度,提问需要面向全体学生,确保教学的整体水平。部分教师在教学时会选择一竖排或一横排的学生提问,这种提问方式很难了解到大体学生的学习状况,还会影响到教学质量。课堂提问的最终目的是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当中,将好的问题平均分配给每位学生,为其提供思考问题的机会。在此背景下,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问题,巧妙地向学生进行提问,以此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素养。

在教育行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教育理念已不能满足现阶段初中生的教育需求。因此,中学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将课堂提问的方式引入数学教学当中,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开拓其数学思维,为其数学学习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正数负数等腰三角
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
学好乘方四注意
内容丰富的数字0
历经艰辛的“负数”
非负数|a|、a2帮你轻松解题
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联手解中考题
正数与负数(小相声)
一个基本模型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