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学徒制刍议中职信息技术类专业实训基地的构建模式与运行实践
2021-12-02陈文涛
陈文涛
(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职业教育中心,甘肃 平凉 744200)
0 引言
实训基地构建主要是以提升中职信息技术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的,将课堂中的所学理论知识等融入到实际运作中,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学的意义。现代学徒制是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上开展的新时代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可以为企业培养输送定向的人才,并且能够使得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培养,自身竞争力不断提升,学校的教育更具成效性。本文就通过现代学徒制的相关概述、实训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基于学徒制建设和完善中职信息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的具体策略进行论述和分析。
1 实行现代学徒制的必要性
一般而言,现代学徒制是企业和学校共同推进的新型教育模式,主要是为企业培养定向型的专业人才。信息技术作为现阶段较为热门的专业,学习过程中仅仅是掌握理论知识是远不够市场的实际需要的,以往的信息技术缺乏实践的训练,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难以快速地掌握和深入开展工作。企业缺乏相应的技术型人才,但是学生在进入企业后,企业还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金,以此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如此一来企业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增加,无形中降低了经济效益,导致部分企业人才需求的方向转移。实行现代学徒制,是在以往的学徒制上通过结合现代化社会发展的趋势特性进行改良,注重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体会和加强自身的专业能力,通过学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企业资深技术人员和学校专业教师进行联合,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理论知识与动手实训内容的练习,使得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不仅快速的提升,还能在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1]。
2 中职信息技术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校企合作指导实训过于“浅表”
开展学校与企业的结合旨在达成学校、学生以及企业三方之间的共赢模式,能够为企业输送专业性人才,并且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以及展现学校教学成果,是符合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的。但是在此模式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很多企业和学校的结合并没有真正意义上认识到这一发展模式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在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会发现,部分企业不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机会,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的学习经验较少,见习成果不明显,致使学生的体验度低下。长此以往,学生对就业前景和发展方向产生迷茫的心理,后期开展的课程中不能融入,产生非常消极的心理,非常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2]。
2.2 理论知识与实训课程不能有效的衔接
中职教育的专业多是以培养学生的技能为主,但是受到学生自身的特性以及以往教学观念的影响,导致很多的专业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等不能及时与时代接轨,久而久之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学习偏离。再加上在现代化学徒制背景下,企业和学校共同培养学生,企业的培养主要还是根据自身的运作规律、市场需求进行实践活动的安排,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与学校进行了融合和交流,但是还是与学校的理论知识存在一定的出入,导致二者之间不能很好地融合、衔接,造成学生对专业学习、就业方向等更加迷茫。基于此,学校应当要积极认识到这一不足,对教学的方式进行改良,使得教学理论知识与市场发展的趋势进行结合、衔接,从而保障人才培养符合社会的实际需要[3]。
2.3 实训资源缺乏共享机制,产生资源浪费
在提出并实行了现代化学徒机制后,部分中职院校开始逐渐忽略了校内开展专业的实训课程,将实训的重心都寄托于企业的见习过程中,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来说,针对部分具有难度的信息技术专业课程来说,部分学习内容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际的运作过程中才能够很好的理解和掌握,而且部分实训内容很难在企业进行。针对此,学校应当要重视和完善,加强学生信息技术的实践能力,使得教学更具影响力。
3 现代化学徒制视角下中职信息技术类专业建设实训基地的举措
3.1 建设方面
3.1.1 加强市场调研,保障实训基地先进性
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相关专业的具体内容、工作方向以及日后的就业发展趋势,所以在进行实训基地的建设时,首先要结合市场调研的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使得学生对自身学生的专业有清晰的认知。其次,了解行业的发展方向、人才需要情况以及标准等,保障实训基地建设的有效性。最后,可以向其他国家或者高校借鉴成功案例,为实训基地的建设与改革提供信息。
3.1.2 校企合作,加深产教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是我国近几年较为热门的产业技术,其中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对技术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升。为保障学生的自身竞争力,学校可以将实训基地作为与企业合作的交流纽带,加强二者之间的统筹合作。信息技术专业等是中职学校的重点学习科目,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围绕地方经济的发展趋势和技术性人才的培养要求,学校依据此不断进行教学的优化和升级,通过以现代化学徒机制作为基础,完善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实现中职信息技术类专业学生与社会就业的有效衔接。一方面,使得学生的就业前景更加广阔,能够提升学生的竞争优势,掌握更多的实践操作技能。另一方面,结合企业的发展情况,结合企业的发展项目,与企业的技术人员共同探讨合作,学校的学生和企业的技术人员能够相互渗透,通过学校与企业的联合,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同时还能有效地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企业的经济活力不断的增强和提升,为二者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促进学校和企业的快速、高质量发展[4]。
3.1.3 融入具体工作,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在以往学校输送至企业的学生多会出现离职、不负责任以及缺乏职业素养等现象,导致企业的培养成本加大,对学生的工作印象较差。究其原因,很多学生觉得在学校中所学的内容与实际的工作内容存在差异,使得学生无法有效的改变观念,工作过程中体验感较差,没有成就感,逐渐滋生消极负面的影响,出现较为的不良行为。针对此,在实训基地的过程中,必须要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建立是响应的实训标准,发挥实训基地的真正效用。举个例子,学校应当将部分实践性的内容融入到教学中,在实训学习中模拟具体的工作流程、标准等,使得学生对此项工作有了实质性的认识,在毕业后进入到企业时才能更好地融入。
3.2 运行实践方面
3.2.1 探索建立独立的实践课程体系
面对这样的人才需要变化,学校也要加强教育的创新和改革,实训教学开展应当从岗位职业素质的培养为主,包含学生的职业基础技能、职业素质以及职业专业技术技能等。学生在经过实训基地培养后,能够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和理论基础知识,不断地通过在实训基地进行练习,提升精炼程度和熟练程度,使得学生在进入实际的工作总能够利用综合学习的知识独立解决实际的问题,发挥自身的优势,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5]。
3.2.2 重视中职教师的专业队伍建设
想要提升实训基地的运用成效,加强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工作内容。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教师了解相关专业的生产第一线,参加企业的运作管理,了解相关的标准和要求。第二,重视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升,定期开展培训等。第三,加强企业、各个专业高校之间的交流,派遣有资历、有责任意识的教师进修学习,保障教学的先进性[6]。
3.2.3 健全和完善实训基地的管理机制
为使得实践教学能够有序、高效、顺利地开展,必须要对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进行合理化、科学化的规范,使得学生和教师在教学期间都能够严格地按照制度进行学习和教学,保障教学的质量。例如针对实训基地的管理要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保障各项器材的完整等,设备的使用、监测、维护等都需要重视,而且对实训基地的使用制度和耗材使用制度都要进行规范,不能造成浪费等。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现代化学徒制下的中职信息技术类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运行实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以往教学中存在的诸多不足,使得产教融合的程度不断加深,从而发挥出实训基地的最大优势。所以,现阶段中职学校应当重视这一问题,不断的进行优化和完善实训基地的建设,改变以往教学中的弊端,使得中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快速提升,满足新时代教学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