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小说影视化改编热现象的探析

2021-12-02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网络小说影视剧原著

张 航

(吉林艺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1)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各类文学网站应运而生,文学网站的不断壮大,催生了网络小说的繁荣。不仅丰富与拓宽了网络小说自身的结构体系,也促成了网络小说与影视艺术的结合。近些年,由网络小说改编而成的影视作品呈现出霸屏之势,其发展之迅速,改编之成功,已然受到业界与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将这股由网络小说引发的影视剧改编浪潮定义为“文学影视改编的第二次浪潮”[1]。

一、网络小说改编影视剧的发展概述

1. 起步期(2002—2003年)

网络小说与影视艺术的结合最早可以追溯2000年电影《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的出现。这部影片是根据当时热门网络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改编而成,但是电影版本却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其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由于小说中塑造的形象具有典型性——非美即帅,但是放在具象化的、需要依托影像来叙事的影视艺术之中,什么是美?什么是帅?是没有绝对的标准。那么,在对小说中人物形象影像化的再现时,就引发了许多受众的不认可。第二,小说当中的一些设定给改编带来了困难。例如,小说中的主要场景是网聊场面,这种单一、固定的场景不利用电影中的多场景切换。这就要求在电影创作中需要对场景进行延展,如此便破坏了小说所营造的场景氛围。虽然电影《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没有取得成功,但是影视化的改编之路却并未停止。如2001年,根据网络小说《北京故事》改编而成的电影《蓝宇》取得不俗的成绩,斩获第38届中国台湾地区电影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第8届法国费索尔亚洲电影影展最佳影片“金环奖”,并作为参展影片涉足戛纳电影节。电影《蓝宇》取得成功对当时的电影创作者给予了极大鼓舞,让编剧创作者看见了面前的曙光,同时也为网改影视作品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提供了有效的引导。但是,由于电影《蓝宇》题材敏感,情节内容也过于大胆,使得这部影片没能在大陆上映。总体来看,《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和《蓝宇》体现出的不足之处仍较为明显,此时期的网络小说影视剧改编之路有所放缓[2]。

2. 发展期(2004—2009年)

随着改编作品的数量增多,网络小说影视剧改编之路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出现了《双面胶》《亮剑》等一大批优秀的影视作品,不仅数量上得到了显著提升,题材方面也变得更加多样化,有家庭伦理剧、都市生活剧、悬疑剧、军事题材剧等等。在此时期,网络小说改编剧之所以能一改上一个时期的颓势,除了创作观念的不断进步,改编技巧逐渐娴熟,还包含以下两个原因:第一,网络小说的成本优势。在此期间,业界普遍认为网络小说在价格上具备显著优势,购买一部网络小说的版权费用要远低于编剧创作的一部影视剧本,这对于以投入与产出作为重要参考标准的电影和电视剧而言实属一大“幸事”;第二,网络小说自身体系的不断扩充。在这一时期,网络小说自身得到了飞速发展,不仅题材变得更为宽泛、更多元化,作品质量也有所保障,出现了《地狱的第十九层》《双面胶》等一批优秀的小说,让网络小说的面貌焕然一新。正是这些原因,使得这一时期由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无论数量与题材还是质量与艺术性,都异于以往,网络小说影视剧改编之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3. 成熟期(2010年至今)

2010年以来,网络小说改编剧愈发成熟,数量持续扩大,不仅改编的题材选择越来越精准,而且在不断积累改编经验的加持之下,作品所表现出的艺术性与观赏性也获得了极大提升。此时期的网络小说整体水平与质量的提升,让其跻身于主流的文学市场之中。这无疑为网络小说改编剧提供了更多的契机,还吸引了一批主流影视创作者们的关注,成为他们创作的动因。例如,张艺谋将同名网络小说《山楂树之恋》搬上荧幕,其原著小说本就拥有极高的人气,加之张艺谋的影响力,让其关注度在原基础上更进一步,创下了极佳的票房;陈凯歌将网络小说《网逝》(又名《请你原谅我》)改编成电影《搜索》,其所反映的网络暴力问题引发了观众的热议[3];张一白将九夜茴同名小说《匆匆那年》搬上荧幕,击败当时被寄予厚望的《一步之遥》和《智取威虎山》,成为当月票房冠军,等等。而电视剧更加强势,出现了《美人心计》《步步惊心》《甄嬛传》《琅琊榜》等大批优秀之作,还有些作品输出海外,同样好评连连。其中,电视剧《美人心计》在20多个国家热映;《步步惊心》获得韩国海外剧第一;郑晓龙执导的根据流潋紫网络小说改编而成的《甄嬛传》,不仅在国内引发了收视热潮,在各大卫视轮番播出,剧中人物特有的“甄嬛体”说话方式更是被观众所效仿,还成功进军美国影视市场,同样颇受好评。由此可见,此阶段的网络小说改编剧已步入主流视野之中,引发了多方关注,其强劲的势头造就了这一阶段影视市场百花齐放的局面。近些年,这股势头依然十分强劲,出现了《庆余年》《隐秘的角落》《冰糖炖雪梨》《赘婿》等一批优质影视剧作。

根据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2019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显示:2019年,网络文学IP改编作品数量接近1万部。说明网络小说改编剧已成为当下影视创作的重要途径之一,这种途径将网络小说与影视艺术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得网络小说改编剧成为如今影视市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地位与影响将会愈发凸显。

二、网络小说影视剧改编热因分析

1. 网络小说内在的自身优势

网络小说之所以能够与影视艺术广泛结合,与其自身的优势有着密切的关联,而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其内容上。与传统意义的文学小说相比,网络小说在内容层面具备以下优势:

其一,通俗性。网络小说的内容呈现出通俗化的特质,主要体现在其内容浅显易懂、主题思想具有平民化倾向。网络小说作为互联网技术发展过程中衍生出的附属产物,其出身就异于传统的文学小说。由于网络是一个相对自由、包容性很强的空间,那么在此空间下所发布的内容就相对随性,不会受到过多的规则限制;而传统文学小说的发表,不仅要求作品内容十分严谨,还要兼具审美价值与教育意义,以彰显文学作品的文化属性和文学性。就这一方面而言,网络小说在审美价值与教育意义上要弱于传统文学小说,但使其具有更加通俗化的特质。通俗化意味着网络小说所对应的受众群体更加宽泛,而不是只对应大众中的“小众”,这对于看重票房和收视率的影视艺术而言,是极大的契机,使影视作品能够在自带一定票房的基础上,寻求更多票房的突破。

其二,娱乐性。网络小说所依托的是互联网平台,任何形式的语言都能够在此平台上进行编辑和发布,不会受到过多的限制,进而造就了幽默诙谐的网络语言特征,而这种语言形式也是网民们所乐于看见的,甚至有些网络语言成为流行词,如躺平、凡尔赛、内卷等等,不仅让网民津津乐道,而且还被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之中。这种特征的建立与形成主要源于互联网是一个自由平等的创作空间,多数网络写手皆出生草根,没有接受系统的理论学习与训练,这就让网络语言具有随意性和不规范性,不仅言辞幽默,甚至还可以使用字母来代替,如YYDS(永远的神)等,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异于传统文化的气息,也让网络小说具有了娱乐性的色彩,提升了受众的阅读兴趣。对于影视受众而言,当这些诙谐的网络语言被转成影视艺术的视听语言时,其娱乐性的内容就被形象化的影像直观地表现出来,特别是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新型的技术也逐渐应用于影视作品之中。如VR技术所带来的沉浸式观影体验,将内容的娱乐性进一步放大,从而极大地提升观众的兴趣,调动观众的情绪,多维度刺激观众的感官,为观众带来极致的观影享受,实现娱乐观众的目的。

其三,接地气。网络小说接地气的特质主要体现在其话题能够迎合受众的兴趣点,如知名网络写手唐家三少的《斗罗大陆》、我吃西红柿的《星辰变》等,这类玄幻小说极大迎合了年轻受众的兴趣,而网民年轻化恰恰是互联网的特征之一,这让网络小说具有庞大的受众基础;或者其话题聚焦于一些热点的、社会性现实问题,如网络作家六六的《双面胶》,这部小说所反映的婆媳之间的矛盾,正是现实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任何一个家庭之中都会面临如何处理婆媳之间的关系,具有很高的话题性和关注度。同时,网络小说的“接地气”属性在一些已经改编而成的影视作品中也有所体现。如根据唐欣恬的小说《裸婚——80后的新结婚时代》改编而成的电视剧《裸婚时代》,就直击了青年一代的裸婚生活,探讨了爱情观与婚姻观,表现出对现实社会的关照,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创下了很高的收视率,而这与网络小说所表现的“接地气”属性是有着紧密关联的。

2. 迎合大众的需求

当下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出行追求速度快、工作追求效率快、做事追求结果快。可以说,凡事都在求快,都在追求高效率,这样必然会带来高强度的生活状态,让每个人所背负的压力、所承受的负担变得越来越大。面对这种艰难的局面,许多人就会选择观看一场电影或一部电视剧来缓解生活赋予的“重担”,以此来获取难得的放松,让紧绷的状态得到适当的松弛,这就为网络小说与影视艺术的联结提供了机会。网络小说所具有的通俗性、娱乐性的特点恰恰契合了大众想要寻求一种轻松的状态,通俗易懂的情节内容、形象化的娱乐性传递,不仅为受众带来了丰富的视觉享受,同时也带来了心理的愉悦,极大消解了巨大压力所产生的负面情绪和消极影响,在放松自身的同时,也能够让受众以更加饱满的状态迎接新的挑战。

此外,除了能够迎合大众寻求轻松状态的需求外,由网络小说改编成的影视作品还能够迎合情感上的共鸣[4]。网络小说所具有的“接地气”性质使得它的话题点往往聚焦在一些热门问题上,作品中讲述的故事,所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也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找寻得到,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如上文提到的唐欣恬网络小说《裸婚——80后的新结婚时代》,作品所反映的裸婚现象,其实就是年轻的80后一代所面临的实际情况,作品中人物的爱情观念、婚姻观念同样映射了现实生活中青年一代对于爱情、对于婚姻的态度。那么,这样的网络小说被改编成影视剧后,通过影像以更加直观、更加逼真的形式展现后,也一定会引发与之对应的那部分人群的共鸣,成为热议的话题,引发更多人的关注,从而有效提升影视作品的关注度。

3. 促进媒介的融合

如今,不仅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还是一个“媒介融合”的时代,所有事物都在求“融”。网络小说与影视艺术的结合不但顺应了时代需求,更是媒介融合的先行者。网络小说从属于网络媒介,影视艺术从属于传统媒介,而网络小说改编剧就促成了一新一旧的融合。不仅可以利用网络媒介的高效性促进影视作品的推广,如电影《人潮汹涌》曾利用网络售票的方式,5秒售出20万张电影票,全场共售出66万张电影票,创下全网直播售票的新纪录,还可以依托影视作品实现对网络小说读者的增容。网络小说所对应的读者与影视艺术所对应的观众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共性:以年轻人为主,而年轻人之间的兴趣点又具有很高的共通性。当观众看完某部网改作品之后,可能会引发观众阅读原著小说的兴趣,进而实现了身份的转换:由“观众”变成“读者”。

另外,受众的增容不仅体现在小说读者的增加或者电影观众的增多,还体现在游戏方面,如2021年,根据顾漫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热播影视剧《你是我的荣耀》。在这部作品中,有一个重要的情节点:手游《王者荣耀》,正是它的存在,才串联起主人公于途与乔晶晶的爱情故事。随着影视作品的热映,对手游《王者荣耀》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既可以让观众变成手游的游戏用户,还能够吸引游戏用户成为影视作品的忠实粉丝。可见,网络小说与影视艺术的结合不仅有利于双方互惠共赢,还能够促进影视艺术与其他媒介的联结。

三、网络小说影视剧改编热现象的冷思考

1. 热现象背后隐藏的问题

(1)题材雷同

纵观现有的由网络小说改编而成的影视作品呈现出一种明显的创作倾向:题材雷同[5]。常常是一部影视作品热映之后,必然会引发众多影视创作者的争相效仿,极大地削弱了观众对此题材的关注度与兴趣度。而这些人所看重的并非是这种题材本身多么优秀,多么具有可塑性,完全是因为这种题材爆火后所带来的商业利益,致使同题材的影视作品经常扎堆出现,使影视市场出现不平衡的情况,造成题材单一、内容雷同的问题,极容易出现当年抗日题材剧泛滥的现象。长此以往,不仅让网络小说影视剧改编之路陷入泥泞之中,而且还不利于影视行业的发展。

(2)真实性的缺位

对于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历史题材改编的作品之中。如2018年,根据某部网络小说改编的穿越剧,原著小说拥有超高的人气,因而大家对这部影视剧也抱有极高的期待。但是,这部影视作品开播之后,却引来小说读者的“声讨”,该剧集在豆瓣评分仅有4.3。大家热议的焦点在于这部影视作品对于历史的还原问题,根据史料记载,明朝一直秉承着“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后宫外戚不得干政”的原则,但这部影视作品却颠覆了史料的记载,不仅出现君臣和亲的提议,还出现皇后干政的情节。这种对于历史的曲解,对于史实的不真实再现,不仅会伤害作品本身,被冠以“不尊重历史”的烂俗之作,同时,这种错误的历史再现对于不了解这段历史的人而言,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也不利于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3)对原著的深度弱化

由于网络小说与影视艺术所依托的载体是不同的,网络小说所依托的是文字,对于情节的讲述,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对于心理状态的描写,都只能依靠文字。虽然内容呈现的方式很单一,但是却相对自由,所有的想法、所有的幻想、所有不切实际的“灵光乍现”,都可以依托文字表现出来。而影视艺术是依托视听语言来进行叙事的,它需要依靠形象化的影像与富有魅力的声音共同表现作品。在这两种语言转换的过程中,有些文字内容对于影视艺术而言是不易展现的,或者是现阶段所无法实现的,而且影视作品比较看重戏剧性的冲突,来强化作品的观赏性。在对网络小说进行改编的时候,是可以适度再创作的,但是有些作品将原著小说改编得“面目全非”。如影视剧《莽荒纪》,这部作品改编自知名网络作家我吃西红柿的同名小说,原著小说的点击率超高,读者众多,但是这样一部有着高点击率、高受众基础的影视剧,在豆瓣评分仅有3.1。究其原因,这部影视作品对原著小说深度的弱化,与原著小说设定的剧情差距过大[6];同样,这部影视作品对于角色的选择与原著小说的角色设定相差甚远,从而导致此剧评分过低。

2. 网络小说改编剧的创作策略

(1)不应盲目跟从,应推陈出新

要想网络小说影视剧改编之路长久发展下去,我们不应该把目光只聚焦于那些火爆银幕、能够创造丰厚利益的题材之上,这样势必会让这条路越走越窄。只有我们将眼光放宽,就能越过某一题材爆火所构筑的障碍,如网改剧《心理罪》与《暗黑者》,这两部作品就是在宫斗题材、仙侠题材爆火时突出重围,引发了观众对于悬疑推理题材的关注,而后才迎来了《黑夜追凶》《隐秘的角落》的热映和广泛关注。因而,不断地推陈出新,才能持续促进网络小说影视剧改编创作的发展,才能让影视市场不受制于题材单一,做到多样化发展。

(2)以原著为基准,适度再创作

虽然改编意味着要进行第二次创作,但是我们也应该坚守以原著作为基础的底线。改编是为了让网络小说的文字文本变成更适合影视剧表现的影视剧本,将一些不易用镜头去表现的内容进行转换,对于其他内容应该适度再创作,再发挥,而对于一些主线内容,是不能随意篡改的。改编应该是修其外表,而不应伤其筋骨,如果伤到了筋骨,那么网络小说影视剧改编就变成网络小说影视剧“改造”了。

(3)提升原著作者的参与度

对于任何一部网络小说而言,没有人比原著作者更了解。因此,提升原著作者的参与度,让其能够参与整个改编的过程[7],从而保证改编之路不偏航,最大程度地尊重原著、尊重作者。另外,在进行影视剧角色选择时,应该让原著作者全程参与其中,这样能够有效保证影视剧的角色与小说所塑造的角色贴合,防止根据影视作品制作方的“私念”造成角色形象的差异,引发读者的不满。

网络小说影视剧改编之路从2000年开始,一路走来,虽未遇到太大的阻碍,但也并非一帆风顺。近些年,这股热潮依旧十分强势,但是,我们不应该被它的强势所迷惑,对它所引发的热现象而痴迷,其背后隐藏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待这股热潮,我们应该冷静思考、客观审视,只有这样才能有益于它的发展,影视市场才能有序运行,朝着良性发展的方向不断前进。

猜你喜欢

网络小说影视剧原著
影视剧“烟雾缭绕”就该取消评优
大学生网络小说成瘾的干预策略浅析
跟着影视剧学育儿
当网络小说逆袭之后……
水家乡
琵琶记
50 SHADES OF ONLINE LIT
绿牡丹(下)
翻拍影视剧是一种文化
标 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