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1-12-02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民族青少年

包 伟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 阜新 123000)

通常情况下,民族观是指人们对民族及其相关问题的看法、观点和态度,以及处理民族问题的政策和方针,是人们世界观在民族问题上的集中反映。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内容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深入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与看法,这对于无产阶级政党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有利于帮助他们制定更完善的政策与方针,从而妥善解决民族问题。[1]从深层的角度来理解其含义,对我国青少年正确认识民族问题、树立正确的民族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2]

一、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与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在联系

对于国家而言,民族问题至关重要,能否顺利解决这一问题和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提出:“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是关系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的大事,是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大事。”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我们处理好民族问题的正确理论武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各族人民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出一系列符合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推动我国民族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对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有利于我国未来发展目标的实现

对于我国而言,要打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其根本要求在于强化我国广大青少年的民族观。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阶段。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增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强化对广大青少年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既符合社会稳定大局和民族发展政策,又益于文化教育的价值统一,促进我国逐步实现未来发展目标。

(二)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有利于青少年自身的成长与发展

针对青少年开展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内涵、马克思恩格斯民族理论、新时期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以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使青少年在理论认知和情感认同上达到更高的层次,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作为行动指南,并自觉地指导个人实践。就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内容来看,其提倡的理念为共同繁荣、团结、民族平等和发展,这些理念有利于引导青少年形成并健全良好的人格和品质。通过持续开展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增强青少年的“五个认同”,养成青少年的爱国意识和其他优秀品质,促进他们全面成长与发展,助力我国各民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发展。

三、开展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一)青少年个人民族思想意识淡薄

首先,多数青少年对国家少数民族的相关理论和政策了解较少或认知不清,大多数青少年并不了解国家对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其次,由于当今社会信息越来越多元化,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某些青少年的思想观念悄无声息地受到一些负面的影响。他们往往忽略自身社会价值的实现,而优先考虑如何实现自身的个人价值或利益得失。甚至有少部分青少年认为民族团结教育和自己相关度不高,仅仅是被动学习相关理论。再次,部分青少年对民族观教育的参与和实践程度不高,参与民族观教育活动的主动性不强,“凑人头”现象时有出现。部分青少年参与基层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较低,社会责任感淡薄。从个人规划角度来看,他们过于重视自己的利益,缺乏大局意识,忽略关注整个民族和国家的危亡与发展。在就业过程中,他们也更加倾向于选择一线城市,选择待遇更优的单位,对服务基层的热情不高,缺乏大局意识和吃苦精神,造成我国青年人才的分布失衡。

(二)需要改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首先,部分学校面向青少年开展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方法单一,主要依赖课堂理论的单向讲授,缺乏创新性。青少年正处于思想开阔、好奇心强的阶段,他们对于新事物具有非常浓厚的兴趣以及好奇心。要想获得良好的教育成效,就必须采取丰富多样的教育方式,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工作。其次,在学校教育中,学校有必要发挥其合力作用。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学校并未真正地发挥出党团组织的作用。

(三)民族观思想在社会主流文化中缺乏存在感

首先,在民族观教育方面,我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法律和制度。对于民族自治区域来说,在立法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民族性”和“地方性”两方面的特征,否则会导致青少年对于民族法律法规实用性和认同感的降低。其次,政府在民族观教育的宣传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对于协同育人体系而言,政府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主体。通过政府的领导作用,能够将多元化的社会资源融合在一起并进行广泛宣传,从而逐步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民族观。虽然近几年民族观的宣传确实取得了一些成效,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重视学习我国的民族文化,但还存在个别青少年仍然存在理想信念弱、忽视国家获得的历史成就等现象。

四、新时代加强我国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的建议

(一)明确我国青少年民族观教育的原则

第一,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思想,进一步增强青少年民族观教育的科学性和引导性。对于我国的青少年来说,在加强对他们的民族观教育过程中,必须考虑当前人民群众的生活现状,同时要结合各个民族的发展情况,通过科学的、引导性的社会关系引导青少年以正确的观念看待和处理民族问题。

第二,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民族团结方面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以此为核心,建立和加强我国的所有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3]与此同时,对教育部门来说,也要及时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安排,服从国家的指挥,使得整个社会的凝聚力更强,从而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向心力,建立人与人相互帮助,和谐友爱的社会。相反,如果忽视青少年民族观的思想状况,就会导致他们容易受到错误思想的引导,特别是错误的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影响,甚至会受到“三股势力”蛊惑,从而走上危害社会、危害国家安全的道路。因此,在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时要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构建新时代民族精神,造就更多适应我国各民族地区发展需要的人才。

第三,结合我国发展目标,突出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的价值性。在教育过程中,要紧跟社会发展,引导广大青少年充分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激励他们今后积极参加国家各项事业、服务国家未来发展整体目标的理想信念。青少年是未来国家各行业发展的重要主体,加强对他们的培育,有利于增强国家发展的活力,为实现预期目标提供良好的保障。[4]因此学校和社会要进一步丰富教育内容,拓宽教育渠道。[5]

第四,加强教育模式的创新,进一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在教育过程中,要及时把握青少年的思想动态,结合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他们的实际生活,并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例,培养青少年建立独立思考、分析判断、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对于其关心的热门、疑点问题应进行答疑解惑,努力提高青少年的认知实践水平,完善丰富他们的理论素养,使得民族团结教育实效性更强。要破解当前不合理的教育方式和内容,确保教育与时俱进。推动教育创新,开展实践教育,激发青少年的爱国热情,才是提高他们民族自豪感的有效途径。

(二)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第一,要进一步深化学校关于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的教学改革。学校必需严格执行我国的各项制度和要求,在制定教育规划的过程中,要全面把握相关文件中的重点要素、整体目标、指导思想及主要任务等。

第二,学校要进一步搭建民族团结教育的载体和平台。一是要丰富第二课堂的教育活动。第二课堂是教育活动的重要一环,青少年通过在第二课堂进行亲身参与,体验真实感受,以此更好地认知各个民族。二是要拓展网络教育形式。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为我国教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能丰富民族观教育的内容,拓宽民族团结教育的途径,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威胁和冲击。网络环境纷繁复杂,充斥着各种不良的信息,会对青少年正确认知民族团结问题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因此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要有“阵地意识”,要充分把握“供给侧”原理,努力建设、完善互联网教育体系,实施多元化的方式。同时加强网络舆情的引导,摒除不良的信息,抢占民族团结教育的至高点。

第三,学校要进一步加强相关师资队伍的建设,进一步推动民族教育事业方面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进一步坚定政治信仰,加强思想政治素质。在开展民族观教育和实践过程中,教师自身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彰显爱国主义的思想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等。教师自身必需及时了解、学习先进的知识和文化,掌握先进的技术。除了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理论,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掌握与之相关的文化以及学科知识之外,还要将这些内容融合起来,并科学合理地应用到实践中去。同时学校也要将自身的纽带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促进教师和社会的联系,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到特色民族村寨进行实地考察学习,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民族工作会议,帮助教师及时了解最新的资料和信息。这样教师才能进一步丰富课堂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强化政府顶层设计

首先,要建立保障机制。作为政府,必须密切关注广大青少年的民族团结教育情况,结合实际,给教育提供更充分的保障,提供更多元化的资源,适当地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与此同时,还要结合社会的发展状况,通过发挥其他社会组织的作用来筹集更多的教育资源。政府也有必要加强协调管理有关机构,并对开展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给予表彰,在物质和精神层面上进行鼓励、宣传。带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政府还可通过税收政策的倾斜,激发大中企业投资教育事业,提供教学实践基地,构建教学网络资源库。

其次,国家也要及时改进并优化相应的法律和制度。从法律角度来引导教育事业的发展,让民族制度变得更加明确,进一步提高其实效性。首先,要健全当前的民族法律制度,让这些制度变得更加明确清晰。其次,要采取合理的方式解决目前最为突出的民族问题。对于部分教育部门而言,同样有必要针对相关科研项目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加强对工作者的激励和引导,支持他们的科研事业。

再次,建立健全教育体制,进一步完善行为规范保障。要及时改革民族观教育体制,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在青少年教育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要坚定理想信念;第二,要站稳政治立场;第三,要增强道德情操。我们还要保证教育管理方式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因为教育双方是和谐平等的双向主体。

(四)打造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体系

第一,要整合社会力量。民族观教育是一个整体项目,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学校教育应该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发挥整体联动作用。要发挥社区和村委会作用,扩大民族观相关知识宣传。学校应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借助社会力量,加强与企业及政府相关部门合作,共同建立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实践基地,为广大青少年提供社会实践平台。与此同时,还要重视促进教育的公平和公正性,推动其可持续发展。要认真落实我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各项资助政策和途径,扩大受资助的少数民族青少年比例,提高资助水平,使得教育结构变得更加健全和完整。

第二,要重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家庭教育对于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培养广大青少年正确看待不同民族的习俗,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父母需要积极引导孩子热爱祖国,发挥主观能动性,为祖国做贡献,为人民谋幸福。

(五)营造良好的社会教育氛围

第一,应多举办丰富的民族活动,激发青少年积极努力参与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兴趣。要高度重视传统节日,尤其是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节日,在这些节日中宣传民族特色和相关思想理念,使青少年充分掌握不同民族的文化,引导他们将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融合在一起,提高他们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基本函数的认同感。[6]

第二,要营造良好的舆论宣传氛围。首先,在开展这方面教育的过程中,政府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各层级宣传部门、文化部门在开展工作时要时刻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思想理念,坚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其次,还要打造更优秀的文化环境氛围。要结合国家的发展现状,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加快民族文化的创新。要充分发挥红色基因的作用,有效传播民族历史文化,打造各民族相互尊重、共同努力的社会气氛。

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加强青少年民族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新时代青少年民族观教育中,除了引导广大青少年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拓展他们的中华文化视野之外,更要进一步将多民族大一统的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贯穿到社会、学校、家庭等各个层面,增强民族团结融合、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维护国家统一安定。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民族青少年
·杨宁出席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现场推进会时强调·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
关爱青少年的胡耀邦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民族团结之歌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民族团结教育融于数学教学的思考
民族团结的内蒙古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