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菜区南美斑潜蝇发生规律及防治药剂筛选

2021-12-18周宇航李凤良金剑雪李文红

农技服务 2021年10期
关键词:菜豆南美贵阳

周宇航, 程 英, 李凤良, 金剑雪, 李文红

(贵州省植物保护研究所, 贵州 贵阳 550006)

南美斑潜蝇(Liriomyzahuidobrensis)是一类危害蔬菜、瓜类、花卉的主要害虫,被很多国家列为检疫对象[1]。其幼虫潜食寄主叶片形成潜道,破坏叶绿素及叶肉细胞,可明显降低植物的光合作用,导致植物叶片枯萎脱落、幼苗枯死,严重影响作物产量和观赏植物经济价值[2],甚至造成绝收。南美斑潜蝇自1994年入侵贵州以来,问锦曾等[3-4]系统调查了在贵州的发生规律及寄主种类。随着贵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蔬菜种植面积不断增大,加上贵州气候环境适宜,给南美斑潜蝇提供了舒适的生存环境[3-4],成为蔬菜生产的潜在威胁。为了解目前南美斑潜蝇在贵州的危害状况,选择在5个地区的5科10种寄主上调查南美斑潜蝇的危害状况,定点监测南美斑潜蝇的发生动态,开展7种药剂的田间药效试验,以期为南美斑潜蝇的科学防治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南美斑潜蝇的发生动态调查

2019年选择2个试验点(贵阳市花溪区金竹镇金欣社区N26.30°、E106.39°、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高田村N26.36°、E106.09°)进行调查,调查时间从2月持续至11月。通过采集菜豆种植地叶片,置于不同的透明塑料袋内,带回室内记录南美斑潜蝇危害的潜道数。在每个试验点按照5点取样法采集叶片,每点调查10株,从植株上、中、下部位取4张叶片,共计调查200张叶片,每隔15 d调查1次。以平均每叶潜道数监测南美斑潜蝇的发生动态。

1.2 贵州不同地区寄主南美斑潜蝇危害程度调查

1.2.1 田间调查方法 于2018—2019年南美斑潜蝇的发生高峰期,选择在贵阳乌当、安顺平坝、遵义播州、毕节大方、黔南都匀5个地区开展调查。调查寄主种类根据各地区耕作实际以及南美斑潜蝇的主要危害种类[5]来选定,寄主包含5科10种。每个调查点采取5点取样法,每点调查50株叶片,记录南美斑潜蝇的危害叶片数。

1.2.2 危害程度分级 按叶片受害程度分级,标准参照韩靖玲等[6]的方法:叶片上无虫道为 0级、叶片被害面积占叶片总面积的1%~10%为1级、占11%~20%为2级、占21%~30%为3级、占31%~40%为4级、占41%以上为5级,分别记作―、+、++、+++、++++、+++++。

1.3 不同药剂对南美斑潜蝇的防治试验

1.3.1 试验田基本情况 试验设在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高田村菜豆田内,品种为杰丰3号,2019年3月16日播种,菜豆行株距为 70 cm×30 cm。试验田内水肥、栽培措施及菜豆长势等基本一致。

1.3.2 供试药剂 试验共设8个处理,供试药剂信息见表1。

表1 供试药剂信息

1.3.3 调查及施药方法 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GB/T 17980.66—2004)执行。每处理设置4个重复,每小区面积30 m2,共32个小区。每小区定株调查20株,每株调查中、上部叶片3张,在每一虫道前端两侧约1 cm处用记号笔标记1个点。于2019年5月27日施药,采用手动喷雾器(新加坡利农HD400型)对各小区菜豆植株均匀喷雾。

1.3.4 统计方法 施药前调查各小区南美斑潜蝇的虫口基数,药后3 d、7 d、10 d,各调查1次小区标记菜豆上的南美斑潜蝇残存数量,并计算防治效果。计算公式参照GB/T 17980.66—2004,采用Microsoft Excel统计数据,DPS 18.05版数据处理系统作Duncan's新复极差测验,分析防效间的差异显著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南美斑潜蝇的发生动态

从图1看出,南美斑潜蝇在贵阳和平坝地区5月、9—10月出现2个高峰期,且5月的发生数量较9—10月多。贵阳平均每叶潜道数达6.27条,平坝达5.84条。从整个调查期看,2月22日起有少数南美斑潜蝇危害,2—4月气温较低,发生数量呈缓慢上升趋势;4月后随气温升高,南美斑潜蝇的发生表现出急剧上升趋势,在5月达到第1个高峰;5—7月随气温不断升高和降雨增多,危害数量下降;7—9月南美斑潜蝇发生又出现上升趋势,9月底10月初出现1个小高峰,之后随着气温下降,发生随之减少。

图1 2019年贵阳和平坝地区南美斑潜蝇的发生动态

2.2 贵州不同地区南美斑潜蝇危害情况

通过贵阳乌当、安顺平坝等5个不同地区的调查表明,南美斑潜蝇在5科10种寄主上均有发生,各个地区的发生程度不同。从表2、表3看出,2018—2019年贵州5个地区南美斑潜蝇的危害处于中等。从危害寄主上看,南美斑潜蝇在黄瓜、菜豆、蚕豆、莴苣上的危害较严重,处于2~3级,在南瓜、茄子、大白菜、甘蓝上的危害主要为1级及以下,个别地区如2018年遵义播州的茄子和大白菜上未发生,2019年安顺平坝、遵义播州和毕节大方的大白菜上均未发生。从年际间的变化看,2019年毕节大方和黔南都匀的莴苣上危害加重,遵义播州的黄瓜和安顺平坝的蚕豆上危害加重。另外,在贵阳乌当和毕节大方的甘蓝上,危害等级从2018年的1级转变为0级。

表2 2018年贵州不同地区寄主南美斑潜蝇的危害程度

表3 2019年贵州不同地区寄主南美斑潜蝇的危害程度

2.3 不同药剂对南美斑潜蝇的防治效果

从表4可知,用药后3 d,处理1、处理3、处理6表现出较好的速效性,防效分别为77.58%、74.32%、85.41%,处理4的防效较差,为54.89%。药后7 d防效与药后3 d相似,以处理1、处理3、处理6的防效高,分别为87.19%、84.05%、93.52%,处理4较低,防效为65.54%。药后10 d,处理6的防效仍最高,为96.9%;其次是处理1,为92.85%;处理3第三,为91.05%,处理1、处理3、处理6的防效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总体而言,10%溴氰虫酰胺OD、75%灭蝇胺WP、60 g/L乙基多杀菌素SC防治南美斑潜蝇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适合在田间推广使用。

表4 不同药剂对南美斑潜蝇的防治效果 %

3 结论与讨论

3.1 贵州南美斑潜蝇的发生动态

对南美斑潜蝇年内发生动态调查,可以明确南美斑潜蝇田间发生规律,为南美斑潜蝇的田间防控提供理论依据。贵阳、平坝地区年内南美斑潜蝇均在5月、9-10月出现2个高峰期,与韩靖玲等[6-7]在昆明和冀东地区的调查规律相似,南美斑潜蝇在低温和多雨潮湿气候条件下发生数量均出现下降,但是出现高峰的时间不一致,原因可能是不同地区温度、降水等因素差异引起。

3.2 贵州不同地区寄主南美斑潜蝇的危害程度

通过调查南美斑潜蝇的寄主选择性和发生程度,能掌握其分布扩大的趋势[5]。选择贵州菜区常见的5科10种寄主作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南美斑潜蝇在所调查的全部寄主上均有发生,与问锦曾等[3-4]在贵阳等地的调查结果一致,特别是在葫芦科(黄瓜)、豆科(菜豆、蚕豆)、菊科(莴苣)上的发生最重;最嗜食作物黄瓜和莴苣上常布满虫孔和虫道[3]。据此可见,南美斑潜蝇自从1994年入侵贵州以来,在莴苣、菜豆、黄瓜等寄主作物上普遍发生,且发生危害程度未见下降。贵州近年来蔬菜种植面积一直不断增长,蔬菜上南美斑潜蝇的危害应引起更多重视。

3.3 不同药剂对南美斑潜蝇的防治效果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溴氰虫酰胺OD用于防治南美斑潜蝇的效果最好,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续性,与孙雪梅等[8]在防治豌豆潜叶蝇上的效果类似,即防效在药后7 d、10 d均较高。溴氰虫酰胺是第二代鱼尼丁受体杀虫剂,内吸性得到提升可通过植物木质部快速传输。张尚卿等[9]在温室秋瓜防治美洲斑潜蝇表明,溴氰虫酰胺高、中、低浓度均能有效控制美洲斑潜蝇。由此说明,溴氰虫酰胺可作为斑潜蝇的首选药剂。灭蝇胺、乙基多杀菌素的防效也较好,可作为备选药剂。

猜你喜欢

菜豆南美贵阳
陈静:宁静致远,香飘南美
高速通到我的家
找朋友
南美三大高海拔球场
贵阳城乡“三变”了不得
贵阳数据共享开放条例亮点多多
菜豆娃娃
菜豆之音
菜豆啊!我和你真的像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