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环节自主化管理的实践

2021-12-02

好家长 2021年11期
关键词:餐点自主化午餐

文 董 玮

我园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精神渗透到幼儿的吃、喝、拉、撒、睡等生活环节中,尝试开展生活环节的自主化管理,从自主签到、自主餐点、自主午餐,延伸到午睡、盥洗、如厕等其他环节的自主化实践,用课程的思路解决生活问题,尽量减少教师干预,支持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制定自己需要的规则。让幼儿尝试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挖掘生活环节中的学习价值,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一、以点到面,探索入园签到的自主方式

为了让幼儿和家长重视早晨按时来园,我园从大班开始尝试自主签到,幼儿自己学会看钟表,以自己的方式记录每天到园的情况。

我园创设适宜的签到环境,增添铅笔、电子钟、篮子、签到本等用品;帮助幼儿熟悉签到本、学会书写数字、初步学会看电子钟等。由于签到本的封面一样,幼儿很难一眼分辨出,需要仔细辨认自己的名字才能找到。

为此,我园通过晨间谈话与幼儿讨论,找到解决方法,将签到本分成蓝色和粉色两种,蓝色代表男孩,粉色代表女孩,以便能通过颜色迅速找到自己的签到本,签到结束后将签好的本子放在相应的篓子里。

大班幼儿有了时间概念,但由于个体发展不均衡,有的幼儿对日历上的数字感到很茫然,不知道其数字代表的含义。签到时,这些幼儿往往要在家长帮助下和教师提醒下才能完成。

《指南》中指出:“要引导幼儿感知和体会生活中的数,关注周围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数的信息,体会数代表的不同意义。”

因此,我园采取集体活动和小组化学习等途径,提升幼儿的相关能力。我园设计了绘本阅读《吧嗒猫上学记》、综合《我会看日历》、音乐《卡卡的小时钟》等课程,结合区域游戏展开小组化学习。例如,美工区开展“自制台历”活动;益智区开展“数字对对碰”游戏,进一步增强幼儿对时间概念的认知。

接着,我园尝试各年龄段不同的签到方式。

小班:家长和幼儿一起选择相应形状的磁片,贴在姓名标记下(即圆形为按时、三角为迟到)。同时,家长根据幼儿需要,和幼儿一起设计出行方式或接送人或来园心情的磁片,幼儿选好磁片后贴在相应位置。

中班:幼儿根据意愿,个性化设计签到本的封面、表格及记录的标记,每周一张。幼儿设计的记录表格,有各种各样图形,如花朵状、三角形状等。记录标记也不尽相同,有用三角形、圆形等不同形状记录的,有用不同数量的圈圈记录的。

中、大班:按不同周期,尝试汇总自主签到的记录。中班每周汇总按时到园的天数。如果幼儿每天都不迟到,就可以把自己的形象标记贴在相应的“守时宝宝”一栏内;大班每月汇总按时到园的天数,按每天按时、有迟到、有缺席三栏进行统计,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按时、迟到、缺席的含义。

自主签到的实施,有效促进了幼儿发展。一是数概念的发展。幼儿学会看日历、钟表,知道日历和钟表上的数字能表明时间的早晚。通过自主签到,幼儿学习用数字、图画或其他符号进行记录,从而发现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可以用数字来解决,体会数可以代表不同的意义;通过每周、每月的汇总,知道简单的数据统计;二是社会性发展。幼儿早晨签到,进入活动室、集体讨论时,注意到今天谁缺席,对他人表现出同情和关心,能感受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三是健康发展。幼儿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懂得入园参加晨间锻炼的益处。

二、抓住契机,形成餐点环节的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意识

在餐点环节中,幼儿何时吃、吃多少,都是教师安排好的,幼儿不能根据自身需要选择餐点,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的意识不强。因此,我园尝试自主餐点,把更多自主权交给幼儿,在自主选择餐点量和进餐时间的基础上,提高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

我园通过不断尝试与调整,将餐点时间从单一的时间段整合到上午的弹性作息中。幼儿可以在适宜的时间段内,按照意愿与需要取用点心,自主喝水,并做记录;中、大班还增加了“今天你吃了吗”提示牌、图文并茂的“爱心小贴士”。 “爱心小贴士”上的规则提示全部以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图标形式呈现。此外,豆浆保温桶替代了豆浆壶,解决了幼儿无法自主倒豆浆的难题;餐点罩替代不配套的餐点盖盘,解决了幼儿不宜取拿的问题。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发现幼儿进餐时间较长。因此,教师设置了时间约20分钟的沙漏,便于幼儿自主控制餐点时间,培养幼儿珍惜时间的意识。中班尝试结合自主签到,让幼儿用自己设计的四个标记分别记录到园情况以及餐点量、饮水量;大班尝试每天以小组化的形式,汇总统计每天吃餐点的情况和饮水量,学会合计。

以前用餐时,教师要事先分发餐点,结束后再由保育员收拾清理,实施自助餐点后,幼儿按照自身需求自我服务,主动摆放物品、清扫地面、桌面。在自主餐点中,幼儿自己吃餐点、自己选择饮品、自己盛装、自己清理,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提升。

三、大胆放手,尝试午餐环节的自主管理

传统午餐存在盛装过多吃不完、盛装过少不够吃、挑食以及自我服务意识不强等现象。

因此,我园从大班开始尝试午餐环节的自主管理,打破传统的“午餐是教师的忙碌时分”,把餐前、餐中、餐后的管理与服务交给幼儿,尝试午餐环节的自主化管理。

分餐桌从高高在上的餐车到灵活可移动、台面多变化、功能多样化的木质餐桌;盛饭菜汤的器皿经历了从大铁桶到小铁盆的变化;装饭菜的菜勺经历了从拎不动到轻巧方便的变化。

幼儿对自主午餐非常感兴趣,但在实施过程中问题不断出现。教师发现后没有立刻提供帮助,而是引导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以往,幼儿就餐的座位多为教师指定或相对固定。幼儿提出:“能选择同伴一起进餐吗?”我园尊重幼儿的建议,大胆放手,让幼儿自选餐桌,自选同伴共进午餐。教师发现,幼儿与自主选择的同伴一起用餐后,用餐习惯更加良好,如原本吃饭慢的幼儿在同伴提醒下不再“磨蹭”。餐中,幼儿与共餐人产生一些有趣的话题;餐后,幼儿用自己的记录方式,或图画或符号呈现谈话内容,按自己意愿分享。

自主午餐能促进幼儿手部动作的灵活性与协调性,给予更多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的契机,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进餐及卫生习惯,有利于提升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选择共餐人能促进幼儿的社会交往,懂得与同伴友好相处;记录共餐话题能锻炼幼儿的书面表达技能。

在生活环节自主化的实践过程中,我园努力创设激励幼儿积极投入、主动学习的教育环境,给予适宜的、能满足其需要与学习发展的自由空间,让幼儿在与生活环境的互动中体验、思考、探究,学会自己发现问题、共同商议解决、实现自主管理,获得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餐点自主化午餐
大型核电汽轮发电机组自主化成果介绍
走近小班幼儿自主餐点活动
井下午餐
我们的“魔法餐厅”
午餐
懦弱的代价
试析小学数学课堂的自主化教学
数学课堂的自主化教学
TSW2500型短波发射机控制系统自主化
午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