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在家校合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成因简析
2021-12-02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华侨实验学校杨阳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华侨实验学校 杨阳
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的通力合作,可以实现彼此分享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功能,使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然而在现阶段,家校合作工作存在诸多弊端与缺陷,其成因也是复杂多样,会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针对初中班主任在家校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问题背后的成因进行探究分析,有着极大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
一、班主任在家校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合作内容狭隘,合作方式不当
就目前形势而言,尽管我国教育行业已经大规模普,并落实了新课程教育改革工作,注重开展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唯成绩论”等理念仍然普遍存在于多数学生家长心目当中。这种情况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大中城市中相对较轻,然而在城乡结合区,特别是乡村地区尤为严重。相比于大中城市,这些地区往往更看重分数,所以我国家校合作的主要指向目标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围绕家校合作开展的家长会、班主任家访、班主任家长沟通等活动形式,主要目的就是交流学生在校内的学习情况、考试成绩,成绩成了家长班主任交流、评价学生的重要标准,同时也成了衡量学生家长地位的一种无形尺度。长此以往,这种指向学生成绩的家校合作模式,会严重缩小合作内容,导致合作方式存在误区,造成合作内容狭隘,学生评价标准严重失衡,忽略了学生在品德状况、兴趣爱好、心理健康等方面的交流评价,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合作形式单一,家长意识淡薄
开展班主任家长合作工作,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双方彼此交流互动,共同贡献力量,发挥双方自身的资源,完成共同任务。然而在现阶段,家校合作形式十分单一,并未给予学生家长足够的尊重与肯定。一般情况下,多为学校规定,家长被动地支持并配合班主任工作,服从学校的安排和计划,学校很少听取家长的诉求与想法,合作方法过于单一。除此之外,多数学生的家,还普遍存在合作意识淡薄、不愿意主动配合的问题。例如,在家长会期间,责任心较强的班主任往往会与家长交流教育心得,让家长填写反馈建议等。然而有部分家长却出现了推诿、冷场、不愿意填写反馈意见等问题。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既存在教师地位强势、凌驾于家长之上的问题,也存在家长合作态度不积极,应付了事走过场的问题。
(三)合作随意性强,缺乏规范机制
根据相关研究分析表明,我国多数初中班主任在开展家校合作时,往往缺少家校合作计划,造成合作环节充满随意性,在有限的合作时间段内难以有效解决相关问题。家校合作活动的准备工作不足,组织疲软,缺乏对以往合作活动的有效总结与评价,导致家校合作工作无法获得成效。除此之外,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依靠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更多时候校方只是将家庭作为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在学校难以处理的情况下,才会想到家长的作用,因而不注重日常教学期间的分析与总结,不注重采取行之有效的规范性制度,不注重与家长的交流合作,导致频繁发生教育问题、安全问题、学生心理问题。
二、班主任在家校合作中出现问题的成因
(一)家长方面
首先,部分家长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就目前形势而言,我国初中学生家长的学历与文化程度大部分都在高中水平及以下,大学专科、本科以上的家长所占比重不到三成,这说明多数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根据相关研究分析表明,学生家长学历水平的高低和家长所获取的教育学知识存在较大的关联性,文化素质越高,越会通过书本获取教育知识;文化素质越低,越会依赖学生家长会获取教育知识,其教育子女的方式,也更容易受到长辈的影响。因此,大多数学生家长的自主学习观念普遍较弱,缺少必要的教育教学基础尝试,同班主任进行沟通时难度较大,造成家校合作活动收效甚微。
其次,部分家长的思想观念传统陈旧。在我国,多数家长潜意识中会认为子女上学就是为了学习,一旦学习成绩不好,便将责任归咎于学校与班主任,很少从自身方面进行反思,认为自己只要管理好子女的衣食住行即可。部分家长对家校合作工作也采取不重视的态度,合作形式只局限于参加家长会,或是只有等子女在校内出现问题时才会去找班主任了解沟通,家长很少注重主动和班主任合作交流。家长这种单方面将责任归咎于学校和班主任的想法,会造成家校合作困难重重。
最后,部分家长学历偏低、综合素质不高。一般情况下,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往往会注重子女的教育工作,为子女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为其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而我国多数学生家长,由于其文化程度不高,生活习惯存在问题与不足,没能给子女产生优良的模范作用,会对子女带来诸多负面影响。还有部分家长存在打麻将、赌博、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很少同子女进行交流沟通,不重视子女在初中时期的心理变化,造成孩子染上不良恶习陋习、产生心理健康问题。这种情况下,即便多次开展家校合作工作,也很难再对学生进行纠正。
(二)班主任方面
第一,班主任是被动的参与者。家长会是家校合作的重要形式之一,多数家长会主要由校方进行统一组织管理,班主任多数情况下只能被动执行校内决定。从这一角度而言,班主任也属于家校合作的被动参与者、执行者。在我国初中学校中,几乎有半数以上的班主任极少甚至从未进行过家访,班主任并未积极投身于家校合作行动中,导致班主任难以全面、近距离地了解学生情况。
第二,班主任的教学压力较大。班主任在学校教育中需要发挥关键作用,平时工作内容繁重、工作任务沉重、工作种类多样,不仅要开展课程教学工作,还要负责班级管理、协调各类关系、开展班会活动、对个别学生进行教育等。在实际工作期间,由于学生数量较多,班主任又承担着其他班级的科任教师,教学压力与管理压力会使多数班主任身心俱疲,造成班主任没有多余时间参与家校合作工作。
第三,班主任合作的无计划性。由于班主任的日常工作繁杂且沉重,剩余时间较短,因而在实际教学期间,针对教学合作工作,班主任多数是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临时性参与到家校合作中。因此,在结束家长会等活动之后,多数班主任并未进行反思与追踪;在合作期间,合作内容与合作形式同样缺乏连贯性,难以同家长保持连贯性交流,家校合作的效果同样不尽如人意。
(三)学校方面
其一,学校缺乏合作机制。校方和家长间的合作,主要依靠班主任进行,合作的主要形式为家长会。为此,在实际合作期间,学校实际上并未构建家长会以外的其他合作形式。多数学校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体制影响,往往更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家校合作工作,自然也不会将家校合作纳入学校运行、管理机制中。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与学生家长都没有可供参考的合作形式、详细的合作方法、合作的具体措施等,为班主任的家校合作工作造成多方面的问题与阻碍。
其二,学校缺乏专业培训。要想确保家校合作工作的质量,强化合作效果,就必须注重提升班主任的理论素养,对其开展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活动,使班主任进一步掌握合作方式、合作策略等,从而在最大限度上发挥班主任的作用,避免在合作期间发生各类问题。
综上所述,初中班主任在开展家校合作期间,发生的各类问题和学生家长、班主任自身以及学校存在着极为重要的关系。班主任应在反思问题、分析原因的前提下,不断提升自己,积极和家长与学校展开沟通,共同处理出现的问题,共同探求科学的合作模式,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