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道德与法治教学开展法治实践活动的思考

2021-12-02江春强

初中生世界 2021年8期
关键词:法治法律活动

■江春强

北京大学法学博士钱弘道指出,法治理论根植于实践才有生命力,书本上的法律不等于行动中的法律,理论上的法律不等于实践中的法律。笔者通过对本校218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除了道德与法治教材上涉及的部分零散的法律知识,八年级宪法专册的内容之外,大多数学生没有主动阅读完整法律文本的习惯。学生对法律条例的理解更多地来自教师课堂上情境案例的展示,多以死记硬背的套路应对考试。大多数学生在生活中碰到一般违法情况时,不能运用相关法律知识去解释和应对。基于道德与法治教学开展法治实践亟待推广,让法治教育更“走心”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谈一谈我校法治实践的尝试。

一、丰富校内法治实践活动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提出,要“引导青少年参与法治实践”。初中阶段要“进一步深化宪法教育”“加深对社会生活中常见违法行为的认知,强化法律责任意识,巩固守法观念。了解犯罪行为的特征、刑罚种类,建立对校园暴力等青少年常见违法犯罪行为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初步认知罪刑法定、无罪推定等原则,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概念”。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以下校内法治实践活动。

1.开展多样化专题法治实践活动。

(1)思辨活动。

每周可开设两节法治类社团课,制定社团章程,确定活动主题。结合道德与法治教材,围绕《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指导学生以生活中的违法案例为研究对象,开展模拟法庭、法庭辩论等活动,在活动探究中关注生活中的问题,以国家小主人的身份建言献策,参与社会事务的管理。这不仅是营造校园法治文化氛围的需要,还能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同时,学校布置了专门的模拟法庭活动室,邀请法院专业人士来指导环境布置,组织各班进行模拟法庭比赛。

(2)体验类活动。

七到九年级教材中,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都穿插了对应的法律知识,如法律的特征、违法与犯罪、未成年人四大保护、公民权利和义务等。根据课程开展相应的学生体验活动:要求学生收集法治方面的成语故事,组织法治成语故事演讲比赛;开展法制栏目主持人模仿大赛;进行法治手抄报、黑板报评比;开展法制节目观后感评比等。

疫情期间,为落实江苏省2020年度网信普法“清朗领航计划”方案要求,常州市网信普法办采用线上录制网信普法微课的方式向全市中小学生推出了5节网络法治课,我校组织学生收看后要求他们撰写心得体会,开学后进行评比。这对增强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文明上网的意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在德育主题活动中引入法治实践。

可以将安全教育、廉政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国防教育、交通安全教育、禁毒教育等专题教育,与法治教育内容相整合。深入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充分利用国家宪法日、国防教育日、国家安全教育日、全国消防日、全国交通安全日、国际禁毒日、世界知识产权日、消费者权益日等,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在入学仪式、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成人仪式等活动中,融入法治教育,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体验感悟。

3.在参与学校管理中开展法治实践。

学校是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乐园,但也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很多矛盾摩擦升级是因为学校对这类行为没有作明确的规定,所以现在全社会都在呼吁完善校园惩戒制度。2020年8月,广东省首先出台了校园安全条例。如果说人民代表大会立法要征求民意,保证立法的科学性,那么我们制定校园安全条例完全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确保条例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同时,成立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从学生会主席到纪检部、学习部、生活部等部门干事,明确职责分工,严格按照修订完善的学校规章制度开展学校管理,维护良好的校园秩序。

二、走向社会开展法治实践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提出,“各地要根据实际,积极建设综合性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在司法机关、相关政府部门或者有关组织、学校建立专项的法治教育基地。在统一组织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要安排相当比例的法治实践内容,让学生在真实的法治实践情景中进行学习。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加强与社区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社区法治服务活动”。

1.走访调查身边的法律机构。

这类社会实践活动主要让学生去看、去听,着重于走访调查,培养关注社会、关注身边法律机构的意识。

(1)参观少年法庭。

在教授七年级下册第九课“法律保障生活”中的法律特征时,笔者展示了参观少年法庭的图片资料。国家强制力包括军队、法庭、警察和监狱,对于初中生来说,这个概念非常抽象,用调查走访收集的素材作为教学资源,能让学生的课堂体会更加深刻。还可以组织学生带着思考参观少年法庭,如:少年法庭的布置是什么样的?比较常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有哪些?刑事审判的流程是什么样的?不同的角色在审判过程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还可以组织学生对少年法庭的法官进行采访等。

(2)走访仲裁委员会。

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做守法公民”中的“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涉及很多民事违法行为,它与每个家庭息息相关。笔者带领学生走访仲裁委员会,帮助他们更好地区分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如:侵犯智力成果权(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等)、侵犯人格尊严权(某电子厂扔员工证件)、财产继承权等,并由此引导学生去了解社会生活百科全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2.开展社区法律志愿服务活动。

八年级“善用法律”中有很多探究与分享,这些法律知识来自中学生视角下的生活常识,服务了课堂。运用法律知识机智地帮助别人有多种途径,如组织学生进社区,向老百姓宣传防范网络电话诈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民法典》等相关法律知识。这种类型的志愿活动既能对他人提供必要的帮助,又能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在探究中学法知法,在普法宣传中提升法治素养。

3.基于地方特点开展法治考察。

在教授八年级下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居民自治,我们确定一个主题,指导学生开展社会法治考察。如:XX村法治文化建设情况、XX村社会治安情况。要求学生围绕主题商定考察内容、形式,分组开展实地考察,收集文字图片资料,撰写考察报告。教师全程引导,确保学生全面细致、围绕重点、关注焦点。法治考察活动还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亲近社会、服务社会,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三、指导开展亲子法治实践活动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指出,“积极引导家长重视家庭美德和家庭文化的建设,成为子女学法、守法、用法的榜样”“大力宣传推广家庭文化建设和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制定家长法治教育手册,提高家长对孩子进行法治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指导家长及时督促改正青少年的不良行为,预防产生违法行为”。

家是孩子幸福成长的港湾,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提高孩子的法治素养,首先要从家庭生活体验开始,教师可建议家长与孩子一起制订家规。在确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教师可引导家长带着孩子进行角色体验活动,如:交通协管员、城管协管员、菜场管理员等。相比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学生更能在这种亲子活动体验中理解行政法律法规。

四、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用法实践

引导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生活和交往中的问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权利,明确作为学生的义务。学生在生活中碰到一般违法情况时不能运用相关法律知识去解释和应对,这是课堂学法和生活用法的脱节。

2020年2月1日,我校一教师接到学生咨询,求证学校是否提前开学(因为有学生在QQ群里转发着一份落款为“学生处”的文件)。幸运的是,通过3个小时的排查,学校找出了编造假文件的源头,并及时在学生家长群中发表声明,防止事态朝不可控的方向发展。笔者让编造假文件的学生查阅相关法律文件,从法律的角度点评自己的行为,最后这名学生主动写了一篇两千多字的反思。

初中生法治教育在注重教学内容和方式形象、生动的同时,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深化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在实践运用中强化对守法用法的认识。仔细留意,处处都是法治实践的契机。作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师,应该充分调动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力量,积极思考法治实践活动新路径,使广大青少年学生树立法治观念,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法治法律活动
法律的两种不确定性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文明养成需要法律护航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律讲堂之——管住自己的馋嘴巴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