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见鱼病的防控措施

2021-12-02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风情巴黎9栋A座206信箱442001肖永清

新农村(浙江) 2021年6期
关键词:鱼病清塘鱼体

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风情巴黎9栋A 座206信箱 (442001) 肖永清

(本栏编辑:陶岳荣)

鱼病危害对水产养殖生产的威胁十分严重,故研究鱼病预防措施,以控制鱼病流行,具有重要经济意义。鱼病防控,确保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把疾病减少到最小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值得水产养殖者的高度关注。

1.防控鱼病科学诊治是关键

引发鱼病的因素很多,如致病菌、环境因素、鱼体体质及人为因素等,如池塘老化、鱼种退化、水质恶化、管理不当等。此外,由于部分渔民过于追求养殖产量及效益,采取高密度放养、过量投饲,使鱼体自身免疫力低下而产生一系列的复杂病变;防控鱼病过程中,由于受“消、杀、肥”等传统模式影响,普遍存在药前死的少、药后死得多的现象,新病种、暴发病、疑难病的出现,给渔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经济损失。

据生产实践,鱼病临床症状和剖检观察,近年鱼病多表现为慢性化和非典型化。如细菌性烂鳃、病毒性出血病、细菌性败血症等,临床症状大都表现为病程增长,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临床症状较为轻微,临床诊断时必须借助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水质环境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做出诊断。鲤鱼病毒病、草鱼“三病”、细菌性败血症,甲鱼肿脖子病、肝组织坏死和病毒性出血病,注射疫苗和常规治疗很难控制病情。饵料中出现的霉菌毒素,鱼病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极具典型性,主要危害草、罗非、鳟、鲤鱼,死亡率可达40%~80%。

鱼病防控作为水产养殖业的组成部分是一门实实在在的实用技术,学则会,看则懂。从事多年水产养殖业的渔民往往久养成渔医,对常见鱼病的流行特点、防治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因此,往往把鱼病防控看得过于简单,从而忽视了鱼病防控的复杂性。鱼病防控很复杂,同样的鱼病采用同样的治疗方法,或许在这个鱼塘有效,而在另一个鱼塘则可能无效;此时有效,彼时则可能无效;往年有效,今年则可能无效。因此,防控鱼病科学诊治是关键。

2.鱼病防控的误区与对策

(1)病因判断错误 实际生产中,鱼病发生后由于未能准确判断病因,往往很难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例如,引起烂鳃病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寄生虫性烂鳃病(如指环虫,车轮虫,杯体虫等),细菌性烂鳃,其它疾病继发感染引起的烂鳃(如肠炎病、营养不良)等。如果不能对病因做出准确判断,仅凭病鱼鳃部腐烂症状就简单诊断为细菌性烂鳃,就很难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2)鱼病防控错误 部分养鱼场(户)或未经专门职业训练的渔医错误认为抗生素、氯制消毒剂就是“万能处方”。虽然“万能处方”有一定的抗菌、消毒作用,但使用效果不明显往往就会加大药物用量,甚至高出几倍、几十倍。对不敏感的微生物过量使用抗生素,不但不能发挥作用,相反会增加微生物的耐药性,使鱼病越来越难治。硫酸铜、硫酸亚铁、漂白粉等是较常见的治疗鱼病药物,但并不是所有鱼病都可使用这类药物,必须准确诊断,对症用药。

(3)药物拮抗作用 据生产实践,有些鱼用药物,时间长了鱼体会产生抗药性。例如,寄生虫病可采用灭虫灵、鱼虾安等药物防治,可将这些药物交替使用,一种药物不宜长久重复使用。部分养殖户由于不懂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药性,碰到鱼病就乱用药、多用药,不但大大提高了治疗费用,药物之间还会产生拮抗作用,降低疗效,导致产生抗药性。所以用药要适量,如漂白粉含氯量低于30%,应该适当增加用药量,不然起不到防控效果。不要将酸性鱼药和碱性鱼药一起混用,否则可能增加毒性,或引起鱼药失效。

(4)病症混杂因素 实际生产中,大部分鱼病都是几种病症混杂感染,且以一种或两种疾病为主,其它症状大多是主要疾病的继发感染所致。如指环虫病、锚头鳋病往往伴随着细菌性烂鳃病,草鱼“三病”往往同时发生等。所以,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分清主次,先治主要疾病,后治次要疾病。如果胡子眉毛一把抓,几种病都治,或者治疗的先后顺序、侧重点产生偏颇,就容易造成疾病的蔓延。

(5)鱼药种类繁多 目前市场上鱼用药物种类繁多,仅就治疗细菌性烂鳃病为例,就有氯制剂、二氯制剂、三氯制剂、二氧化氯、季铵盐类等,各个厂家生产的药物品种更是五花八门。实际上,部分新药由于没有经过大面积应用检验,效果并不稳定,如果鱼药过期,部分成分已经分解,毒性就会增强。如果加大用药量,不仅治不了病,反会引起鱼体中毒死亡。

(6)鱼药使用时间 一般夏季中午水温较高,这时向水中施药,药性会很快挥发,很容易使药物达不到应有的防控效果。高温时期用药,最好选在早晨或傍晚,避开中午。近年来,部分养殖户一旦发现鱼群食欲减退就盲目用药,不是用杀虫药就是用杀菌药,预防用药剂量往往超出正常用量的几倍,由于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防控鱼病,往往引起鱼群的抗药性和药物残留问题越来越严重。

所以,在常见鱼病的防控过程中,一定要做到谨慎小心,一个小小的疏漏,就可能造成截然不同的治疗效果。同一鱼池,往往可能同时发生几种鱼病,应根据发病的具体情况,首先对较严重的疾病使用药物,使该病得到基本控制后,再对其余病症进行对症用药;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易产生抗药性,因此应选择相似药物交替使用。另外,在养殖过程中,应严格实施科学饲养管理,创造良好的水体环境,选择优质饲料,定期检查防病,保证养鱼生产的健康发展。

3.养鱼生产的科学管理与鱼病防控

(1)鱼种的运输管理 鱼种健壮与否直接关系到鱼种下塘后的成活率。放养鱼种应选择鳞片完整、鳍条完好、体色鲜亮、游动活泼的健壮鱼苗。耐寒鱼类下塘季节最好选择在水温较低的冬季,以减少苗种在操作过程中的损伤。下塘前经3%食盐水浸洗消毒10分种,以避免因鱼体受伤而感染水霉病。鱼种在运输、养殖中的缺氧,有害物质侵害,高低温刺激,饱饥反应等应激,都会破坏和干扰鱼体的生理生化反应,降低免疫力。主要对策是掌握好合适的运输方式和装运密度,减少和缩短缺氧浮头程度和时间,转移水体时避免水体温差过大。生产实践表明,当鱼体某一部分长时间受压时,就会引起该部位组织的血液流动不畅,引起组织萎缩、坏死。如果运鱼工具或过秤计重容器中鱼种处于缺水情况,鱼体与鱼体之间就会相互堆积压榨受伤,这种鱼伤的表现是胸鳍基部或腹鳍基部常会出现溃疡,因为鱼体在受压时常用胸鳍和腹鳍或鳍条支撑身体,承受体重压力之故。所以鱼种在入池入箱放养前都要严格杀菌消毒,以免因伤感染发病。

(2)鱼药的种类与使用 鱼病和鱼药根据种类、性质不同可分为细菌类、寄生虫类、病毒类;根据作用部位或区域不同可分为体外(鳃、皮肤)、肠道、组织(肌肉、肝、脾、肾)等。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根据季节和放养密度不同,4—11月每隔15~30天各用一次杀菌药和杀寄生虫药物对养鱼水域消毒,主要采食季节的5—9月每隔7~15天连用2~4次以防治肠炎为主的内服药物饵料,一般每2~3个月使用一次杀灭大型寄生虫药物。二是不同种类的疾病特征不一样,细菌、病毒性疾病往往高温季节多发,细菌性疾病往往带有鱼体组织发白腐烂现象,寄生虫类疾病往往可引起鱼体组织缺损,肌体反应起胞囊或自身形成白色胞囊,大型寄生虫大多肉眼可见或幼体时易形成体表点状出血;肠炎疾病则肠道发红、肛门红肿外突、肛门口滞留粪便、流出黄色粘液、肚大浮肿等情况;细菌性传染病既有不同种鱼类先后同时死亡和鱼鳃部变色、头颚鳍基出血等状况,出血病可呈现出独特的肌肉、肠道发红等特征。三是鱼体患病往往是多种疾病同时并发,首先要判断主要疾病,本着先治主要疾病(先急后缓)、外用内服同步、菌虫同杀、改善水体环境等原则。其次是先杀菌保持鳃功能正常,内服药饵保证肠道消化吸收正常,调节肝、脾、肾、皮肤、粘液等组织,最后用加注新水调节pH值的办法改善生态环境。

(3)防控措施与对策根据鱼病发病的种类、病理、流行病学和药理学等特点,制定鱼病诊断和治疗操作规程,确定病害防治和用药规则。在鱼病防治工作中加强卫生消毒和环境净化,要始终把卫生消毒放在重要位置,抓好三个环节:即放养前的清塘,鱼种消毒和饲养期间消毒工作。整个饲养期间必须掌握五要点:一是选择合适的消毒药物,老塘可选用溴氯海因、二溴海因、聚维酮碘,新塘可选用生石灰等。二是药物用量要足,清塘消毒用量要大,饲养期间带鱼消毒要按说明使用。三是要有合理的消毒次数,春秋季每月2次,夏季每月3次。四是消毒药物要经常轮换使用,以防耐药性。五是净化鱼池中的氨氮,推行新的饲养模式,减少疾病传播。

(4)环境控制与投饵养殖水体周围应无高大物体,合理的放养密度和混养,合理设置网箱结构和布局,及时排出老水和加注新水,定期清洗网箱以加快水体交换,一般可采用生石灰定期调节水质呈弱碱性,保证水体溶氧充足,保持浮游生物种群合理。做到四定投饵,少量多次。饲料中可适量添加乳酸杆菌、枯草芽胞杆菌、酵母菌为主的微生物添加剂,以改善鱼体肠道环境。水质改良可用EM菌、光合细菌、粪肠球菌等为主的微生态制剂;避免操作和运输不慎造成鱼体外伤感染,鱼体外伤应及时治疗;严禁在鱼池附近喷洒杀虫药剂或其他有毒物质,避免伤及鱼体;放养密度要适当;经常巡池,仔细观察鱼群表现。一旦发现鱼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应及时隔离观察和治疗,防止疾病扩散;新引进的鱼种要确认鱼体健康后才能与原池鱼群混养。

(5)养鱼池塘与管理养鱼池塘是鱼群生长和活动的主要场所,一定要加强管理,控制和消灭病原体。加强精养池塘的水质管理,彻底清理池塘,杀灭隐藏病原体,可采用干池清塘或带水清塘。最好用生石灰清塘,既能杀灭残留在池塘中的敌害生物,如野杂鱼、蛙、水生昆虫等;杀灭微生物,寄生虫病原体及孢子;且石灰中的钙质可使池水变肥;能改善池底通气环境,加速池底有机质分解;可在水体中形成碳酸钙,保持水中pH值稳定呈弱碱性。有条件的鱼场可在冬季排干池水,经过冰冻、日晒使池底土质表层疏松,改善通气环境,加速泥土中有机质转化为营养盐类。干池清塘可在鱼种放养前10~15天每亩(1亩=667平方米)化浆施用生石灰50~75千克,隔天用齿耙翻底泥一次,同时清除鱼塘中的杂草、杂物,彻底消除病虫害,减少昆虫产卵。带水清塘水深1米每亩施用生石灰125~150千克,化水全池泼洒。

猜你喜欢

鱼病清塘鱼体
掌握核“芯”科技!全国首家血液诊断鱼病示范店开业,开创血液精准诊断新时代
三维鱼体参数化建模
鱼病肆虐,4000万打水漂!洪湖龙口有水产人在行动
浅析夏季鱼病增多的原因及防治办法
卢华
春山闲话
鱼冷冻之前要去掉内脏
鱼冷冻之前要去掉内脏
提高水花鱼苗成活率的四措施
水产养殖户提高鱼病治疗效果的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