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江大叶茶种质资源研究现状与发展建议
2021-12-02张潇引王彬力
张潇引,王彬力
(巴中市绿色农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巴中分院,四川 巴中 636000)
南江大叶茶原产于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主要分布在32°00 ′91″N~32°27 ′79″N,107°06 ′24″E~107°45′72″E,海拔887~1240m的秦巴山区境内[1]。南江大叶茶质优名响,1965年2月被中国茶叶协会认定为全国21个地方良种之一,1985年4月经四川省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四川省4大地方良种之一,与崇州枇杷茶、古蔺牛皮茶、荥经枇杷茶等地方品种齐名;2009年4月,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证明商标,2009年11月农业部批准对其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18年品牌价值达12.03亿元。
1 研究现状
1.1 种质资源研究[1]
1.1.1 形态特征 南江大叶茶树树型均为灌木型,树姿多为半开张,分枝密度中偏密。叶片大多为中叶,叶质中,叶形椭圆形居多,叶面微隆,叶尖多为渐尖。芽叶绿色和黄绿色居多,茸毛中等偏多,发芽较密。中花型,花瓣数较少,花柱多为3裂,裂位较低。果实多为球形和肾形,种子多为球形、半球形,种皮呈棕褐色。
1.1.2 生化成分 2016年春、夏季的生化测试结果,各居群南江大叶茶茶树新梢生化成分含量较丰富,水浸出物含量为39.61%±0.42%~54.77%±0.79%,茶多酚含量为15.78%±0.58%~22.30%±0.23%,氨基酸含量为1.90%±0.15%~6.87%±0.35%,咖啡碱含量为2.65%±0.17%~3.71%±0.24%,儿茶素含量为110.08%±0.62~185.6±3.12mg/g,酚氨比(TP/A)值为2.38±0.12~10.41±0.86。
1.1.3 多样性 李慧等人实地调查南江大叶茶树主要分布区域,根据其群落的自然分布情况,将其划分为8个居群,并从中筛选出外部形态具有代表性的茶树材料共52份,对其形态、生化及遗传的多样性开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南江大叶茶种质资源的表型多样性丰富。春、夏梢主要生化成分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氨基酸含量变异幅度大,遗传改良及选育高氨基酸品种的潜力大,并从中发现2份高氨基酸茶树资源。野生居群较栽培型居群类型更为丰富,遗传多样性高。
1.2 品种选育
1.2.1 南江1号 南江1号由重庆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茶叶研究所等单位选育,2010年通过全国茶树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成为国家级无性系茶树良种[2]。灌木型,中叶类,早生种,树姿半开展,叶型为椭圆形,叶色深绿,富光泽,持嫩性强,芽壮实。抗旱性、抗寒性、抗虫性都优于福鼎大白茶。产量比福鼎大白茶高,春茶的比重比福鼎大白茶大。芽叶内含物成分丰富,含茶多酚24.28%,氨基酸2.25%,咖啡碱4.06%,水浸出物38.09%。适制优质绿茶,外形深绿,汤色黄绿明亮,香气嫩香,滋味尚嫩鲜,叶底尚嫩绿。适宜在重庆、浙江、湖北、四川及相似地区栽培推广。
1.2.2 南江2号 南江2号由重庆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茶叶研究所等单位选育,2002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成为国家级无性系茶树品种[3-5]。中生偏早品种,中小叶种。抗旱性、抗寒性、抗虫性较强。产量与福鼎相当。红绿兼制,制绿茶肥嫩显芽深绿,汤色黄亮,香气清香,滋味鲜爽,叶底黄绿尚亮;制红茶棕红色润,汤色红较亮,香气浓纯,滋味鲜爽尚浓,叶底红较亮。适宜在四川、重庆、贵州等茶区种植。
1.2.3 云顶早 云顶早由四川省农业科学研究院茶叶研究所等单位选育,2013年通过四川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6]。灌木型,中叶类,特早生种,树姿直立或半开展,叶型为椭圆形,叶色绿色,富光泽,持嫩性强,芽头肥厚壮实。抗寒性、抗虫性均优于福鼎大白茶,适应性广。产量高于福鼎大白茶。芽叶内含物成分丰富,含茶多酚45.73%,氨基酸3.80%,咖啡碱3.77%,儿茶素总量26.96%,水浸出物48.70%,可溶性糖4.10%,属高氨基酸、高EGCG型茶树品种。适制名优绿茶,外形扁直较润、黄绿带毫,汤色嫩绿明亮,香气鲜浓持久,滋味鲜醇回甘,叶底黄绿明亮。适宜在西南茶区、江南茶区相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种植推广,尤其适合芽茶产区大力推广应用。
1.2.4 云顶绿 云顶绿由四川省农业科学研究院茶叶研究所等单位选育,2013年通过四川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7]。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树姿开张,叶型为椭圆形,叶色绿色,富光泽,持嫩性强,芽叶粗壮,芽头肥厚壮实。抗寒性、抗虫性均优于福鼎大白茶,适应性广。产量高于福鼎大白茶。芽叶内含物成分丰富,含茶多酚47.08%,氨基酸2.43%,咖啡碱4.00%,儿茶素总量26.37%,水浸出物47.53%,可溶性糖4.44%,属高茶多酚、高 EGCG型茶树品种。适制名优绿茶,外形扁直较润、黄绿显毫,汤色嫩绿较亮,香气嫩香浓郁持久,滋味鲜爽,叶底黄绿明亮。适宜在西南茶区、江南茶区相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种植推广,尤其适合绿茶产区及芽茶产区大力推广应用。
1.2.5 川茶5号 川茶5号由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等单位选育,2017年通过四川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8-9]。小乔木型,大叶类,中生种,树姿半披张,叶型为椭圆形,叶色绿色,光泽性较强,持嫩性较强,芽肥壮。抗寒性优于福鼎大白茶,抗病虫害能力与对照福鼎大白茶基本相当,抗性和适应性均较广。抗旱性、产量比福鼎大白茶高,春季采摘独芽的产值可观。芽叶内含物成分较丰富,含茶多酚18.17%,氨基酸4.81%,咖啡碱3.44%,儿茶素总量14.77%,水浸出物49.87%,属高氨基酸型茶树品种。适制扁形名茶、毛峰等名优绿茶以及大宗绿茶。春季生产的烘青绿茶,外形肥壮、较紧实绿润,汤色绿明亮,香气嫩香高长、带毫香,滋味较鲜醇甘爽,叶底肥嫩匀亮。可在四川茶区广泛推广。
2 存在的问题
2.1 种质资源保护不够
地方政府、部门对本地茶树种质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宣传不到位,保护意识较弱,缺乏专业的保护管理机构、人员和措施。茶树种质资源普查、收集和保存工作未能形成常态化,对茶树种质资源品种、分布、性状系统掌握不足,收集、保存缺乏科学方式和手段,以南江大叶茶为代表的地方茶树种质资源面临流失风险。
2.2 良繁体系建设滞后
一是缺少专业机构,南江大叶茶无性系良种繁育长期以来只有元顶子茶场部分职工自繁自栽,分散且无序,标准化茶树良种繁育基地数量、出苗数量有限,销售和服务环节基本缺失。二是技术支撑不足。南江大叶茶无性系良种繁育主要采取露地扦插技术,尚未开展系统化研究和精细化管理,出圃率不足50%。三是育苗成本偏高。全市南江大叶茶无性系良种母本园不足7hm2,扦插繁育所需穗条缺口较大,加上育苗所需物资以及育苗期茶苗折损,茶苗出圃成本达0.3~0.5元/株,市场竞争优势不明显。
2.3 本地良种应用不足
一是推广应用力度不够,目前,南江大叶茶系列品种占全市茶园面积8.74%,其中以群体品种为主,云顶早、云顶绿、川茶5号无性系茶园占0.44%,南江1号、南江2号未在市内推广栽植。[10]近年全市新植茶园中,除南江县、巴州区栽植了部分南江大叶茶系列茶苗,其他各区县均未栽植,近3年全市南江大叶茶无性系良种推广面积不足新植面积的1%。二是政策支持引导有限,全市制订和出台了有关茶叶产业发展的系列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注重扶持茶叶龙头企业、专合社,在资金上给予补贴、在政策上给予支持,但对于本地茶树良种推广缺乏政策引导。三是加工产品有待开发,全市以元顶子茶场、大观梁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金枝玉叶茶叶有限公司等茶企为代表开发销售南江大叶茶产品。但长期以来,主要以加工春季绿茶为主,茶叶产品结构单一,夏秋茶利用有限,且存在与其他茶树品种鲜叶混合加工的现象,产品特性未能充分凸显。
3 发展建议
3.1 加强种质资源保护
市、县农业农村局牵头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细化措施,力争用2年时间全面摸清市域范围内茶树种质资源状况,按照《茶树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做好茶树种质资源登记,探索建立茶树种质资源信息库,实现茶树种质资源信息的数字化、标准化和网络化。建设以南江大叶茶为代表的地方茶树种质资源保种场与资源圃,划定野生茶树种质资源自然保护区,落实活体保存。争取将南江大叶茶种质资源纳入国、省农作物基因保存库离体保护范围。
3.2 加大本地良种科研力度
研究总结南江大叶茶感官特性,开展南江大叶茶系列茶树品种特质理化指标检测分析,探索适制性,以有力的数据支撑南江大叶茶的优质。加大南江大叶茶与国家级茶树品种的对比分析研究,以比较优势宣传推广南江大叶茶。市、县级财政从产业发展资金中预算茶产业发展科研专项经费,用于本地茶树资源保存、品种选育、技术集成、产品开发、技术培训,实现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
3.3 加快本地良种育繁推
与中茶所、川茶所、川农大等科研院校合作开展南江大叶茶等优良地方品种的选育、登记工作。建设南江大叶茶无性系良种标准化母本园、采穗园、种苗繁育基地,降低育苗成本,提高茶苗出圃率。落实专门的机构,预算专项经费,细化攻关目标,斗硬考核奖惩,用3年时间形成南江大叶茶从品繁到推广的技术支撑体系、品种改良体系、技术推广体系、种苗追溯体系、产品营销体系。通过推广应用本地茶树良种实现巴中茶产业特色化、差异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