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农旅融合发展现状与对策①
2021-12-02欧阳诚袁晓军
欧阳诚 袁晓军
(1海南热作高科技研究院股份公司 海南 海口 571101;2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海南 海口 571101)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旅融合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路径之一,对催生海南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实现生态宜居,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在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港,是党中央着眼于国际国内发展大局做出的重大决策,推进农业与旅游深度融合,对推动海南旅游消费提质升级,做强做优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促进农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热带高效农业与旅游业是海南的两大支柱产业,农旅融合已成为海南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自由贸易港建设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并将迎来新的风口。走“以农促旅、以旅兴农”道路,推动旅游与特色高效农业等深度融合,可实现农旅两大产业良性互动、融合互补以及当地乡村的经济振兴。
1 海南省农旅产业基本概况
1.1 海南省农旅产业概况
海南省位于我国最南部,陆地面积为3.4万km2,占全国热区面积的42.5%,是我国最具热带海洋气候特色的地方,非常适合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3]。从2014~2019年,海南省农业总产值逐年上涨,但上升趋势逐渐趋于平缓,其增速也不断地放缓。种植业面积逐步扩大及产量增大,渔业转型升级发展,催生了新建的大型农业产业园区和生产基地、休闲农业和休闲渔业等农业领域的新产业、新业态、新要素,海南的农旅产业逐步趋向于融合发展。
2010年,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国际旅游岛的概念及其战略规划的推出,迅速拉高了各路资本投资这一块旅游热土的积极性[4]。据统计,从2010~2019年,海南省旅游业年均收入增长速度保持在15%,旅游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同时,海南旅游业新业态迅猛发展,除了免税购物、保健养生旅游、高端休闲娱乐旅游、海洋旅游以外,大部分来源于对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乡村旅游成为海南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的产业典型模式。
1.2 海南省农旅融合概况
旅游业在结合海南省农业产业的基础上,充分合理地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将海南现阶段农业与旅游业有机融合,培育旅游新业态新模式,形成农旅互促互助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主要类型有:一是农事农活体验游。即“农家乐”类型,一般由当地农户经营,让游客体验到乡村生产方式带来乐趣,感受农村慢节奏、放松身心的生活方式。这一类型是目前海南省最为广泛、最为典型、数量最多的农旅融合类型。二是保健养生度假游。以当地优良的生态环境、宜人的自然气候为基础,开发完善出食补、疗养、保健、天然氧吧、天然温泉游等特色旅游项目,如海口观澜湖温泉度假区、三亚南田温泉度假区等。三是乡村人文自然游。将海南岛独特的热带自然风光、特色作物农业、风土人情、特色建筑等旅游资源开发成特色的乡村人文自然游,供人们闲暇之余领略不一样的乡村民俗,感受到亲近自然、释放压力的休闲体验。这一类型有文昌东郊椰林、海口东寨港红树林、保亭槟榔谷黎苗文化景区等。四是美丽乡村建设游。有着优美环境、特色农业、政策支持和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的美丽乡村,能够吸引许多游客前来参观新时代新农村的风貌,2020年海南省政府批准了海口市秀英区的文塘村等185个村作为美丽乡村建设单位。五是农业园区研学游。以现代化科学技术和相关物质装备为基础,集农业生产、科学技术、科普教育、生态观光等多种功能类型为一体的综合性示范园区,是农业产业示范区的高级形态。这一类型有兴隆热带植物园、海口热带农业科技博览园等[5]。
2 海南省农旅融合发展SWOT分析
2.1 优势(Strong)
2.1.1 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海南岛有着丰富的水热资源,空气质量优良,阳光和沙滩最受国内外游客青睐。全域森林面积达200多万hm2,省内森林覆盖率达到60.2%。海南全域耕地面积为72.81万hm2,拥有独特的农业体系,农业结构合理且具有当地特色[6]。由于气候条件优越,生物生长繁殖速率较快,农地全年都可以进行种植,农作物一年可收获2次以上。这样的自然优势为海南省发展农旅融合打下坚实的基础。
2.1.2 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
汉族和苗族都是岛上世代居住的民族。黎族是海南岛上最早的居民,占总人口的14.73%。海南民俗风情有儋州民间歌节、文昌公期、万宁文灯节、南山长寿文化节、保亭七仙温泉嬉水节等。这些区域的民族特色与特有的服饰文化、餐饮文化、居民建筑文化、东南亚文化一同构成了海南当地民族的风情画卷。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也是其农旅结合发展的优势和基础条件之一。
2.1.3 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从建省办经济特区到2010年国家颁布《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再到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2020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和2021年国家发改委及商务部颁布《关于支持海南省自由贸易港建设放宽市场准入若干特别措施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优化准入环境开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创新发展试点。这些政策支持都为海南农旅融合发展提供了相应的政策引导和强有力的保障。
2.2 劣势(Weak)
2.2.1 产业发展还未成型
从农旅融合产业整体供给能力看,海南现有农旅融合产业基地具备一定的服务供给能力。但从全省布局、资源调配来看,相关旅游规划战略目标的制定与后期的发展路线执行没有衔接到位,缺乏区域间的组织与协调,缺乏自己的特色。部分市县推出的农旅融合产业重点项目存在雷同现象,干扰了整个海南农旅融合旅游产业市场的布局规划。
2.2.2 资源开发水平不高
海南市场田园休闲产品大多以农家乐为主,文化内涵和创意不足,作为休闲度假新发展模式的乡村休闲、田园度假产品有待大力开发;部分农旅融合旅游点的打造偏离了农业本质与内涵,不能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海南特色商品开发不够,缺乏本土民俗文化的挖掘,缺乏有影响力的本土旅游品牌;海南省的乡村旅游餐馆餐饮设施相对简陋,缺乏行业规范,某些农家乐住宿设施及卫生条件不足,相关从业人员也缺乏岗位培训,服务不够规范。
2.2.3 市场监管能力不足
市场监管是确保旅游业能长久发展的重要保障,但当前海南旅游市场存在一些欺骗消费者、虚假宣传的乱象,某些打着“绿色休闲生态旅游”旗号的旅游项目,存在名不副实的问题;部分旅游景点及餐馆存在宰客行为,导致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相关监管督查部门对这些问题的处理不够及时有效,影响了当地旅游的业界口碑,也影响了农旅融合的良性发展。
2.3 机会(Opportunity)
2.3.1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国家出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及多项政策,明确提出要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这既为优化海南省全域旅游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也为其激发活力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国家高度重视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和发展,先后出台多项先行先试政策,大力支持海南旅游、医疗产业发展;中央和地方的高度关注,对海南省农旅融合产业发展给予了很大的机遇和支持。
2.3.2 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2020年我国的国内旅游人数已达60.15亿人次,出入境旅游人数为3.2亿人次。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市场需求在未来会不断扩大。旅游产业在海南省的经济和就业贡献均占较大比重,作为国内的海岛度假圣地,有望成为全国最为重要的中高端旅游消费承接地。
2.3.3 地区吸引力不断增强
一般而言,常住人口较快增长且流动大是地区发展的表现。随着海南省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加快,尤其是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和地区吸引力不断增强。海南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海南省常住人口达1 008.12万人,比2010年海南省常住人口867.15万人增长16.26%,较全国人口增长5.38%快10.88个百分点,地区吸引力不断增强[7]。
2.4 威胁(Threat)
2.4.1 国内同类型旅游地竞争
农旅产业融合发展是当今旅游行业的热门领域,目前,全国范围内以休闲生态农业旅游为发展路线的项目数不胜数,四川等省区开发项目的体验性与娱乐性给游客的体验感和口碑相对较高。海南休闲农业旅游项目多为观光型项目,大多数游客来岛只是想感受海南岛的阳光、沙滩,而真正住下来感受乡土风情生态农业文化旅游项目的游客相对较少,面临着国内外同类型旅游产品项目的双重挑战。
2.4.2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海南有些农旅开发区只想着如何快速收益,生态环境保护不到位,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尤其节假日游客的大量涌入超过了地方生态的承载力,对于乡村生态环境造成破坏;部分游客和当地村民的不良习惯,随意乱丢垃圾,使得污染物堆积,破坏了乡村风光,这对海南本就脆弱的海岛生态环境更是雪上加霜,难于做到良好的生态基础与旅游发展的齐头并进,影响了海南农旅产业在业界的口碑。
2.4.3 农旅产业专业人才缺乏
专业的人才建设队伍对于海南省农旅产业发展来说是一道重要的保障。但海南省农旅融合项目大多没有重视人才的挖掘和培养,特别是农旅专业策划型人才、运营型人才和服务型人才比较缺乏;同时乡村农户自身素养和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对未来海南农旅融合发展有较大影响。
3 加快海南省农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对策
3.1 加快农旅产业融合特色小镇建设
特色小镇是综合开发农业旅游,加快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破题之举。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要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体现热带风情的精品小镇。2015年海南省提出建设百个特色产业小镇中,有旅游小镇40个、热带特色农业小镇26个、黎苗文化小镇7个[8]。下一步应强化规划引领,结合特色小镇的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产业发展等实际,实行差异化指导、个性化塑造;突出产业支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乡村特色旅游,打造农旅融合的特色小镇;突出文化创意,充分利用本土文化,把特色小镇打造成有地域特色的区域。
3.2 探索绿色农旅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海南的自然环境是发展生态休闲农业旅游的基础条件,也是农旅融合的基础和平台。应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成功的可持续发展绿色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思路,建立现代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监管体制,完善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形式多样、绩效导向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强农业生态保护,实施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美丽乡村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保障海南热带度假岛屿能够健康持续地发展下去。推进农业与乡村休闲、研学游、健康养生、体育等产业间的融合发展,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绿色农旅融合发展模式,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路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探索经验[9]。
3.3 培育新型农旅融合经营主体
龙头企业是整个行业的坚实力量。海南农旅产业融合发展缺少具有强带动性、广辐射性、大经济社会效益性的龙头企业。下一步应加强对农旅产业融合型龙头企业的培养力度,发挥海南自贸港的政策优势,从土地、财税、金融、人才、监管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发挥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势,高度重视资源整合与市场开拓,成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主力军;加快构建“农业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小农户”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体系,让农户变为参与者和受益者[10]。
3.4 持续加大农旅融合产业投入力度
由于海南农业总体水平不高、底子不够扎实,还不能充分满足高质量旅游业产品开发需求,处理不当会对旅游业发展形成阻碍。下一步政府仍应继续加大对农旅融合产业基础设施、资金、技术和政策的支持力度,完善乡村产业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和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农村产业融合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对农旅融合项目的投资力度和金融服务力度,减少农旅融合发展成本[11]。加强对农业科学研究、农业生产种植技术和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等方面的稳定扶持,提高乡村教育水平,依托科研机构优势资源研发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及新设备,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推动农旅融合发展。
3.5 创建农旅产业融合特色旅游品牌
品牌建设是海南农旅融合发展高度关注的环节。下一步应要精心策划、科学规划,深度挖掘农业生态价值、旅游价值与文化价值,拓展农业多功能性,推动产业链优化延伸,打造品牌农旅融合产品体系。顺应特色化、绿色化、品牌化的消费趋势,加快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具有特色、绿色、品牌的农业产品与服务。创新旅游产品开发,完善旅游路线,建设农耕文化主题餐厅,推出传统生产技艺体验等项目,促进农产品变成旅游产品。创新农旅融合发展的市场运作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和新模式,提升旅游服务等建设水平,打造特色产品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12]。
3.6 加大产业融合人才培养和村民参与力度
农旅产业融合发展和乡村建设,离不开一批高素质的农旅融合人才和广大村民的支持和参与。下一步地方政府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加大投入力度,选拔引进一批具备农旅产业融合相关经验知识的优秀人才,组建一批农旅融合专业型高素质人才团队,以更好地为海南省农旅融合发展做出贡献;积极开展农旅融合职业培训教育,对农旅产业从业者和管理人员,可采用旅游院校“订单班”“校企合作”等形式,培养高素质旅游人才[13];加大乡村农户教育的支出力度,支持他们学习农旅融合相关知识,提升自身素养和文化水平,投身于乡村旅游业和家乡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