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续“临川才子金溪书”记忆:金溪浒湾雕版印刷技艺的高校传承

2021-12-02亚,

关键词:技艺印刷中华

李 亚, 李 英

(1.东华理工大学 艺术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2.南昌理工学院 财经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4)

金溪县浒湾镇历史悠久,属江西四大古镇之一,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临川才子”盛名天下,而“临川才子”之乡的文化生态又刺激了金溪刻书业的发展,并形成了以浒湾为中心的雕版印书业,“金溪书”即由此得名。“临川才子金溪书”被世人所称道,而浒湾镇也因此有“江南之书乡”的美誉。近代学者郑振铎先生曾将金溪浒湾与福建四堡、北京琉璃厂、武汉汉口并列为清代全国四大刻书中心地。可见,金溪浒湾雕版印刷在历史上的影响力。如今,浒湾雕版印刷手工技艺已列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浒湾镇亦因雕版印刷而建有“中国雕版印刷文化保护基地”和“中国印刷博物馆浒湾分馆”。 从古至今,浒湾雕版印刷都在刻书业占有一席之地。然而,“临川才子金溪书”的故往,在时间长河中已渐行渐远渐无书。随着传统印刻业的凋零,“金溪书”在新时代又存在着古之盛名远播与今之困境求生的尴尬境遇。如何传承传统技艺,使其在困境中求新生,真正发挥古之雕版印刷技艺的价值,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 “金溪书”的昔日辉煌与今之落寞

浒湾镇位于金溪县西部,南濒临抚河,水路交通便利,是“朝廷之漕仓、赣东之商埠、江南之书乡”。“明初,浒湾无市,惟古竹有之。后以舟楫辐辏,市遂集于此。”[1]清代,得益于水利之便,浒湾商贾集聚。至民国时期,浒湾“有人口万余人,商店七百余家,贸易以洋方货及附近各县出产之纸料为大宗,商业之盛甲于抚州”[2]。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加之“临川才子”之名的加持、官私办学兴盛,金溪县文化氛围浓厚,文人辈起,人才辈出,“金溪书”也正是在此境遇下逐步名满天下。清代,金溪县浒湾镇及其周边村落成为江西最大的木刻印书的出产地,其所刻书籍亦称“江西版”,即“金溪书”。

1.1 “金溪书”的辉煌历史

据史料记载,金溪雕版印刷始于元代,至明中后期开始有商业性书坊出现,入清后,因时代际遇而开始走向繁荣,至清末民国时期逐渐衰落。以“金溪书”的中心地浒湾来说,其木刻印书业始于明代,至清康熙中后期走向繁荣,尤以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为鼎盛时期。据载,繁盛时期的浒湾有书坊60余家,包括大文堂、两仪堂、红杏山房、旧学山房、文林堂、文奎堂、善成堂、三让堂、世德堂、漱石山房、忠信堂、槐荫书屋等,约占整个江西书坊的50%以上;刻工有六、七百人,从业总人数超过千人。镇内形成宽3米,总长410米的前、后书铺街,首尾相接,曲径贯通,聚集书坊40余家,街口分别设有石拱门,上嵌“籍著中华”“藻丽嫏嬛”匾额(1)参阅《江西省出版志》编纂委员会.江西省志·江西省出版志[M].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3,4,178;江西省金溪县志编纂领导小组.金溪县志[M]. 北京:新华出版社,1992:387;王咨臣.江西最大的刻书作坊——浒湾书铺街[J].江西图书馆,1992(2):74.。可见,当时金溪浒湾刻书业的繁盛之势。在当地“金溪浒湾男女皆能刻字”,书版也代表财产,被用于婚嫁之礼上,“女方答以针黹,士族则有笔墨、书籍之赠”[3]。

“金溪书”所刻书的内容囊括经史子集,范围涉及文史哲、医药、地理、年画碑帖、家谱等诸多方面,其中,尤以《四书》《五经》等科考书,以及《三字经》《千字文》等启蒙读物最多(2)参阅《江西省出版志》编纂委员会.江西省志·江西省出版志[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4,178;江西省金溪县志编纂领导小组.金溪县志[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2:388-389.。当时比较有影响力的竹桥村余氏大文堂经营、刊刻的书籍中,现存书目有《资治通鉴纲目正编》59卷、《书经集传》6卷、《神农本草经读》4卷、《黄帝内经素问灵枢合编》《百家姓考略》等[4]。另外,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浒湾刻书业有明令禁刻淫词小说,立有“严禁淫词小说”禁书碑。该碑立于同治十一年(1872)四月,位于前、后书铺街相接的瀚陵桥巷交会处,上面明列了包括《水浒》《西厢记》《红楼梦》《牡丹亭》《今古奇观》《笑林广记》等200多种禁书(3)参阅江西省金溪县志编纂领导小组.金溪县志[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2:387;王咨臣.江西最大的刻书作坊——浒湾书铺街[J].江西图书馆,1992(2):74.。

金溪刻书业鼎盛时期,书坊曾开至北京、南京、衡阳、成都等地。“厂甸书业,于嘉以来,多系江西人经营。”[5]据孙殿起记载,当时江西籍书商在北京开设的书肆有:文关楼、富文堂、荣华堂、三槐堂、幕光阁、龙威阁、文华堂、玉生堂、铭德堂、文宝堂、善成堂、二酉斋、博文斋、槐荫山房、文盛堂、宝森堂等[6]。李文藻又记载这些江西籍书商以金溪人为主。“乾隆己丑(1799)五月二十三日,予以谒选至京师……书肆中之晓事者,惟五柳之陶,文萃之谢,及韦也。韦,湖州人,陶、谢皆苏州人,其余不着何许人者,皆江西金溪人也。正阳门东打磨厂,亦有书肆数家,尽金溪人,卖新书者也。”[7]可见,清乾隆时期金溪人在北京印书业中的重要地位。金溪人在湖南开设的书坊,代表者有雍正年间吴氏会章公在湖南衡阳所设的三让堂。清乾隆中叶,金溪人周舒腾在四川成都学道街开设“尚友堂”[8]。

1.2 “金溪书”的落寞

“金溪书”在清代辉煌时期名扬天下,雕版印刷技艺既推动了地方文化事业的发展,又服务于“临川文化”的传播,“临川才子”与“金溪书”在一定程度上亦形成了良性互动。遗憾的是,随着清光绪时期石印、铅印等印刷技术的推广,“金溪书”的市场日渐萎缩,程序繁杂的浒湾雕版印刷技艺亦开始走向衰落。至晚清民国,浒湾刻书业已日渐凋敝,大部分书坊惨淡经营,少数如三让堂等坚持营业到1935年,忠信堂有存世的1941年石印本。浒湾现存的木刻版亦凤毛麟角,具有代表性的是2003年和2004年先后发现的33块明清时期的《易经》《诗经》《聊斋志异》《康熙字典》等典籍的木刻印刷雕版。浒湾雕版印刷的短暂“复兴”仅存在于20世纪90年代金溪乡村修家谱盛行时期,当地人多选择传统的木刻活字排版印刷,然而很快又被电脑排版所取代。

随着“金溪书”的没落,浒湾镇与雕版印刷相关的明清建筑也大多被破坏,尤其在1942年日本侵略时被毁最为严重,书铺街繁华不再。目前,浒湾古镇保存的900多栋明清古建筑中,书铺、作坊有600多栋,保存比较好的堂号有红杏山房、大文堂、三让堂、旧学山房、忠信堂、善成堂、文奎堂等30多处。近年来,金溪县政府对浒湾镇保护与开发也做了一些努力:通过多渠道争取官方、民间资金对古镇进行整修,包括书铺街景观桥改造、古建筑文物修复与保护、路面维修、环境整治,等等。2008年,中国台湾商人林志和捐资20万元用于修缮浒湾书铺街;2013年,当地成功人士捐赠1 600万元用于建造浒湾书铺街门楼。如今,浒湾镇书铺街门楼及配套环境已建造完成,书铺街改造及仿古商铺建造已见成效。浒湾镇亦把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推进文旅融合旅游,力图打造古镇雕版印刷体验游的“书乡”之旅,以期再现古镇曾经的荣光。然而,古镇旅游的成效并不大。如今的书铺街已然成了空巷,留存的传统建筑虽有修复,但是整个书铺街除了几户村民居住外,其他都处于闲置状态,古街的风骨仍可寻,却难掩萧条。

2 雕版印刷技艺高校传承的理性选择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弘扬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的重要使命,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雕版印刷技艺作为传统手工技艺,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文明,而其传承境遇在新时代却让人堪忧。

2.1 雕版印刷技艺传承的情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涉及人、物、空间、环境等诸多因素,有学者提出其传承体系的构成要素有:传者与受者、传承场、传承内容、传承方式、保障体系等,且各要素、各环节之间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多重关系[9]。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浒湾雕版印刷技艺,在当代的传承体系尚待重构。受现代科技的冲击,传统雕版印刷的现世实用价值被湮没、经济价值难以实现,其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作为传承主体的传者与受者都后继乏力,而传承场所承载的自然空间和社会文化空间几乎荡然无存。与此同时,社会对雕版印刷的认知度、认可度不够,传承的社会环境欠佳,传承内容、传承方式、保障体系都因传承不力而多方受限。

从浒湾雕版印刷技艺传承的总体情态来看,当下其保护与传承,以政府行为为主,社会辐射力有限。浒湾古镇打造旅游景观的初衷是把雕版印刷技艺传承与古镇古村文化旅游开发相结合,但是,目前古镇旅游惨淡,雕版印刷技艺也多被藏于古镇之中。目前,保护的主要阵地是2016年在浒湾镇所设立的“中国雕版印刷文化研究保护基地”和“中国印刷博物馆浒湾分馆”。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中国印刷博物馆浒湾分馆”,其兼具复古、展示与体验功能,内分书铺区、展示区、体验区。展示区用于展示浒湾镇宋、元、明、清时期不同木刻雕版和古书藏品,以及浒湾雕版印刷的详细制作工艺与流程;体验区可以让大众亲身体验制板、写样、上板雕版、刷印、套色等雕版印刷的各制作环节。另外,也有一些民间力量的加入,比如,创建于2013年的微信平台——浒湾书铺街静月堂,致力于弘扬浒湾雕版印刷、书法、传播传统历史文化等,但平台内容单薄,收效甚微。

传统雕版印刷技艺的传承以师徒传承、家庭传承为主。传承人难继,是目前雕版印刷技艺传承的首要问题。时至今日,懂得浒湾雕版印刷技艺的工匠已是凤毛麟角,其传人仅剩“忠信堂”第七代传人——王加泉先生,且王先生已80多岁高龄,亟待后继有人。然而,雕版印刷技艺本身对书法功底、雕刻水平、绘画等要求甚高,再加上难以适应当下市场需求,经济价值难以转化,由此也导致传承人传承困境丛生。比如,王加泉先生的学徒及弟子都因生活压力而改行谋生。

2.2 雕版印刷技艺传承与高校教书育人目标的耦合

就文化传承的方式来说,主要有民间师徒、家庭、社区、节日、学校教育、媒体、场馆、文化产业等传承方式,其中,当代学校教育又有系统性、完整性、稳定性、强制性等特点,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地位[9]。教育几乎与文化体内所有部分都发生直接联系,任何一种文化特质和文化模式如果不借助于教育的传递和深化,都将影响它存在的质量或缩短它存在的历史长度[10]。学校教育传承在传统文化传承中有其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尤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与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始终的培养过程有高度的契合,高校教育教学与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有耦合性。历史上,临川文化的培育也曾与书院教育息息相关。临川书院在地方人才培养、地域文化交流以及塑造临川作为“才子之乡、文化之邦”的文化性格中作出了重要贡献[11]。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即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教育的各阶段、各环节和各领域,特别指出“推动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在哲学社会科学及相关学科专业和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2019年9月,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指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坚持育人与育才相统一。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内容重点之一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育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脉,富有中国心、饱含中国情、充满中国味”。教育传承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之一,必须要承担起相应的使命;同时,高校教书育人的整个过程与人才培养都需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把中华文明所蕴含的“中国智慧”融入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雕版印刷技艺作为中华传统手工技艺的代表,在其传承困境丛生的当下,高校教育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3 雕版印刷技艺高校传承的实践路径

面对雕版印刷技艺的尴尬生存之境,其传承刻不容缓。高校要发挥自身优势,立足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同时,整合社会资源,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教育传承的良好平台。

3.1 重塑雕版印刷技艺的时代价值,增强文化自信

随着刻印书籍日渐稀少,社会大众对雕版印刷的了解与认知越来越少。与此同时,雕版印刷技艺的显性实用价值被现代科技印书所湮没,隐形的文化价值也日渐被淡忘。如今,雕版印刷几乎淡出大众的生活,甚至走出了大众视野。加大对其宣传力度,提高其社会认知度、认可度是必要的。雕版印刷技艺曾经的辉煌之道需要再次解读,其时代价值亟须重塑,以此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在新时代大力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境下,浒湾雕版印刷技艺作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更要乘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之风,全面推动其传承与弘扬,并实现其在地域文化中的引领作用,增强地方文化自信。另外,从实用主义立场看,浒湾雕版印刷技艺的时代价值也需要其实用价值来体现。在实践中,高校育人可从雕版印刷技艺所蕴含的工匠精神、工艺之美等文化内涵的再解读开始,同时结合现代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重塑雕版印刷技艺的生活价值、人文价值、美学价值等,以彰显其时代魅力。

3.2 提升高校传承自觉,搭建雕版印刷技艺传承与弘扬的良好平台

高校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的传承场域,要为传者与受者的传承自觉性、传承内容、保障体系等文化传承的诸要素创造良好的环境,激发各要素的相互促进作用。高校要立足“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方位地践行育人与育才相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在教育教学中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认同,为其传承与弘扬搭建良好平台。教育实践中,雕版印刷技艺传承既要注重顶层设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相结合,发挥彼此的相互促进作用,又要落到实处,把雕版印刷技艺引入高校,多途径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雕版印刷技艺要实现高校教育传承,可以多途径并进。首先,雕版印刷技艺传承要提升师生对其的认知学习与情感体验。我们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融入、专业实习基地建设、非遗传承人进课堂、校园活动推广等方式,把雕版印刷技艺引入高校,让师生认识它、认可它,为其传承与弘扬营建良好的环境。其次,雕版印刷技艺的时代价值亟待实现。教育中,教师要把雕版印刷技艺的时代价值与文艺创作、教学实践等相结合,在作品创作、文化体验中增强师生对其的认知度与认同感,以达到教育教学、文艺创作与传统文化传承的协同,全面提升师生对雕版印刷技艺传承的自觉性。实践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立足时代,把雕版印刷技艺的木刻制作工艺、特有的刀木味、字体设计美学等融入文艺创作中,鼓励研发木刻印刷文化创意产品,实现传统艺术的多元创新。如在传统雕版印刷技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现代雕版水印版画,就是比较成功的实践。最后,学校要借助新时代的媒体优势,加大对浒湾雕版印刷技艺在高校中的传播力度,通过由表及里的宣传方式,循序渐进地扩大其在师生间,乃至社会中的认知度与影响力,为其传承与弘扬创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与社会环境。

3.3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发挥雕版印刷技艺的育人功能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必须将思政工作体系贯通其中,“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在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践类课程中多途径融入思政教育。高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同时,高校要立足艺术类专业课程的基本载体,在课程教学中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自觉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高校应该深入贯彻《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精神,把雕版印刷技艺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养分,施于高校思政教育的土壤之中。教育实践,要坚持认识先行,充分把握浒湾雕版印刷技艺的美育价值,深入挖掘其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比如工匠精神、艺术审美等,并将其有机融入各类课程教学,尤其是艺术类专业课程的教学,以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育人功能。另外,理念与实践要统一,要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理念,多途径引导教师自觉把雕版印刷技艺融入课程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同时,高校要因地制宜地建立传统技艺类非遗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保障机制,为实现雕版印刷类传统技艺的传承与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协同发展搭建良好平台。

3.4 发挥临川文化辐射功能,构建雕版印刷技艺传承与弘扬的良好社会文化空间

曾经“临川才子甲天下”的盛名、“金溪书”享誉四方的美誉,相互成就又相得益彰,都书写了临川文化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浒湾木刻印书曾经辉煌的社会环境巨变,雕版印刷技艺传承与弘扬的社会文化空间亟待重构。这既是新时代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验,也是浒湾雕版印刷技艺新生的必然之选。首先,高校要拓展思路,开阔视野,立足地域文化,借助临川文化圈的辐射力,唤醒社会大众对“临川才子”与“金溪书”的认知度、认可度与自豪感,扩大“金溪书”的时代影响力。其次,浒湾雕版印刷技艺与新时代古村镇文化旅游要高度融合,从保护印刷文化实体遗迹、规划旅游路线、开发文创产品等方面,最大限度地营建雕版印刷技艺生存的社会文化空间。此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需要全社会共担责任,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利用新时代新媒体的优势,有意识、有目的地加大对雕版印刷的宣传,创新其表达方式,可以彰显其时代魅力,为全社会自觉地传承与弘扬金溪雕版印刷技艺营建良好的社会氛围。

4 结语

“金溪书”的昔日辉煌已成故往,而其新时代的新生亟待唤醒。新时代,在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之下,浒湾雕版印刷技艺的传承与弘扬同样面临新的际遇。高校作为弘扬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之一,应该发挥其资源优势,自觉承担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雕版印刷技艺作为传统手工技艺的代表,无论从实用主义承载上,还是价值内涵获得上都与高等教育相契合,其高校传承的实践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教育传承的典型性,其经验亦是可借鉴与推广。

猜你喜欢

技艺印刷中华
金属抬凿和錾刻技艺绽放苏州
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
超级印刷机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淳度:泉州卤煮的“匠”技艺
绿色印刷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