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融合条件下网络魔术的基本特征

2021-12-02陕西省杂技艺术家协会

杂技与魔术 2021年2期
关键词:微距魔术媒介

文︱(陕西省杂技艺术家协会)

如今,技术的创新发展推动了魔术呈现方式的叠化。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诱发了魔术艺术媒介的融合,同时改变了魔术发展态势,促进了魔术多元创作,带动了新旧呈现形式共存且共同发展的全新局面。

网络魔术是在数字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基于影像要素和魔术元素的深度融合,以移动互联终端(手机)作为传受媒介、以互联网作为传播载体,吸收电视魔术基本特征叠化衍生出的新形式。探求网络魔术在媒介融合条件下,以互联网媒介特点为导向,在继承魔术艺术和电视艺术规律基础上的基本特征,笔者认为主要包括:独立发布的多类传播、融合生产的影像创作、个体传受的观演关系三个方面。

一、独立发布的多类传播

在信息碎片化的时代,受众的欣赏需求越来越多样,观看时间越来越零散,传播媒体越来越多样。网络魔术在传播环节中能发挥大众传播的优势,同时将魔术独具特色的话题性人际传播和其他媒介传播的形式结合起来,并以突出性的视觉传播、非线性的信息传播、显著性的移动传播作为主要特征。

突出性的视觉传播。无论是电视魔术还是网络魔术都强调画面视觉,反映出直接性、直观性的类现场感,视觉在网络魔术的传播中占据突出地位,为此可以通过不断优化摄录系统创造更为完善的视觉传播。

非线性的信息传播。电视魔术以节庆晚会直播和电视节目录播作为组织形式,按照线性传播的方式表现内容。而内容的独立采集、独立导入、独立发布是网络魔术传播的一大特点,“平台投放”就成为其持续传播的另一大特点,短视频平台则成为网络魔术的一大聚集地,使得媒介材料永久留存,可反复观看,这时就形成非线性信息传播。

显著性的移动传播。网络魔术并非网站魔术,移动传播矩阵是网络魔术传播的最大优势,在传播过程中反作用于创作主体和创作内容。近年来,各地杂技家协会和魔术专委会建立的公众平台和移动视频端制作开发出了各异的魔术展播专栏和网络魔术展演内容,通过网站发布、手机终端等矩阵传播形成作品汇。特别是在防控新冠疫情期间,涌现出如中国杂协“打赢疫情阻击战 汇聚文艺正能量”、陕西杂协“以秦百戏,艺心移疫”等网络魔术展播的形式,以及中国杂技团魔术师李宁的《魔术与你同在》,山东省杂协、北京奇幻森林魔术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深圳竭力世界文化有限公司等创作的《武汉!加油》《病毒一定会被赶跑》《武汉必胜》等为代表的多部网络魔术作品。

二、融合生产的影像创作

媒介融合改变了魔术的创作和生产模式。影像是电视摄录系统对事物光影状态及其变化的连续再现。网络魔术的影像则是更丰富、具体,更具深度的,配合多要素融合创作生产的。

电视魔术是以现代魔术的艺术语言与电视艺术的蒙太奇融合产生的组织形式和呈现方式,将现场演出创作手段的“直观性”变为“影像性”,并以“再现性”手法呈现出形声一体、多重表意的作品。网络魔术是电视魔术衍生的全新呈现形式,在对电视魔术影像基本特征的继承下,以非线性传播改变了视觉传播的方式和时序,增强魔术艺术的结构性。其对镜头语言、画面构图、光线影调、拍摄角度、镜头运动、视域范围等要素的深度融合,并将其豁然贯通形成影像。网络魔术在影像生产上具有多元创作、全新组构、审美前置、视域微距等主要特点。

多元创作。网络魔术区别于电视魔术的电视台一体制播,在创作方式和内容生产上最大的变化是基于互联网传播特性的UGC生产,更具创作范围的社会性,原创形式更为突出。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涌现出了多类的社会性网络魔术创作,呈现出媒介融合条件下创作参与的强大优势。

全新组构。网络魔术是基于非线性编辑的方式,其镜头语言更为注重连贯、对比、呼应、联想、设疑等表意效果,而非电视魔术的镜头语言较常侧重的转场和组接。在5G技术普及后,“VR”和“AR”技术的使用,会使创作更具立体感、真实感、沉浸感和趣味感。

审美前置。网络魔术规避了现场演出的“熄灯换场”,增加了更为丰富的影调设计、画面构图和造型设计,使其构成完整画面,增强了设计美感,内容和形式也更具有广泛兼容性。魔术本体元素作为审美依据的同时,图像、声音和文字这些影像基本表现元素的设计、搭配、组合均作为审美依据,使得网络魔术在一定程度上审美前置。

视域微距。网络魔术的拍摄工具更为优化,摄像机与被摄主体的距离设计得当,改变摄像机位拍摄方向,增加了对变焦镜头和移动镜头的恰当使用,增强了魔术的细部表现,动态视听可感。使用微距道具,制作微距场景,调整微距距离,使得以近景魔术景别更近于“微距魔术”。笔者在陕西省杂协“以秦百戏,艺心移疫”战疫文艺作品网络展播中发布的魔术短片《守望》便是通过变幻的纸牌和各样巧妙制作的微距场景,融合魔术语言和影像要素,讲述了疫情爆发以来的所思所感,用一段魔术设计回顾了中国人民抗击新冠疫情的精彩瞬间,在指尖上构建起了一幅战“疫”画卷。

三、个体传受的观演关系

电视魔术形成了从“人眼”到“电子眼”的两个现场,改变了“只有在场,才是现场”的观演模式,突破了传统魔术传受的唯一现场性,形成了电视魔术在大众传播角度观演关系的非现场性,但同时增加了对收视环境的要求和确定性。

而当电视媒介受到手机媒介的冲击时,网络魔术以移动互联终端(手机)作为传受媒介,带来了对电视魔术传受关系的解构和重构。传播和接受上,第二现场由“一个魔术多人同地同看”变为“一个魔术多人多地多看”,更多的观众是以个体接受的方式,淡化了电视对于收视环境的要求。网络内容虽是单向传达的,但是评论、弹幕等高互动性的内容建设可以完成跨屏的观演互动。同时,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魔术接受者得到了精准定位,可根据大数据喜好“定点约会”。传受的个体化,使网络魔术不必过度考虑接受者文化基础、思想水平、审美能力等。

小结

网络技术的力量改变着媒介的特征,为魔术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提出了新的要求。紧盯网络技术走向是魔术发展的外生动力,也是艺术融合发展的重要推力。但网络为魔术发展带来新机遇的同时,网络揭秘、恶搞创作等问题乱相层出不穷,平台建设和作品质量有待提高。网络魔术因网而生,通过汲取电视魔术创作经验,深度分析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媒介融合,广大魔术从业者要对网络魔术的生产、传播和接受等关键环节增强认识,不断着眼新特征,总结新经验,优化新设计,投身新实践,让魔术艺术与新时代同行。

猜你喜欢

微距魔术媒介
微距下的昆虫
微距下de雪花
魔术学
挑选微距镜头时都该看什么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书,最优雅的媒介
吸管悬浮
摄影做媒介引无数爱心扶贫手
庞大的魔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