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分析

2021-12-02谭明

今日健康 2021年3期
关键词:特发性紫癜脾脏

谭明

(平凉市第一人民医院,甘肃 平凉,744000)

近年来,腹腔镜脾切除术逐渐成为一种应用的高级腹腔镜技术,与传统上的开腹脾切除术相比,具有创伤小、对生理功能干扰少、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在对脾脏患者的手术治疗上起到了很好的临床应用效果。本次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某院2017 年10 月-2019 年2 月腹腔镜脾切除患者20 例,其中男性4 例,女性16 例,年龄(10~65 岁),平均年龄(34.2±2.8)岁。术前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5 例,先天性溶血性贫血4 例,原发性脾脏套细胞淋巴瘤1 例。术前B 超测量脾脏长径9.5~15.7cm(平均13.0nm)。病例入组标准:①全身情况较好,无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②脾肿大不明显或仅有轻 中度肿大脾脏;③无上腹部手术史,影像学检查无明显脾周围炎或脾周粘连。

1.2 方法

围手术期准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术前提升血小板至30×109/L 以上;术中备血小板10U;先天性溶血性贫血术前血红蛋白提升至90g/L。术前置胃肠减压、导尿、灌肠,增加腹腔空间,便于腹腔镜下操作。

手术方法:全麻,头高足低,向右倾斜45~60°,四孔法切除脾脏。沿脐环左上侧切开5~10mm 弧形切口,建立气腹;置入10mm 套管针,作为腹腔镜观察孔,置入30°斜面腹腔镜,观察腹腔内情况,了解脾脏大小、位置及有无合并疾病的存在等。在腹腔镜监视下,分别于剑突下、左腋前线肋缘下脾下极2 横指处置入5mm、12mm 套管针,于剑突至脐部中点偏右约2cm置入5mm 套管针。超声刀距离脾脏约1cm 处离断脾结肠韧带,显露脾下极,随后沿脾背外侧逐渐向上离断脾肾韧带,然后于脾门上方展开脾胃韧带,以超声刀切开显露网膜囊,超声刀向上离断脾胃韧带,至脾上极处分离显露胃短动脉,予肽夹夹闭,超声刀离断剩余之脾膈韧带,至此脾蒂游离成功,予仔细分薄后以强生内镜切割吻合器60mm 白色钉仓切割离断脾蒂。1 例术中发现副脾并切除。切下脾脏后,将脾脏装入标本取出袋,延长12mm 套管针处切口至2.0cm,由此处提出标本袋口,用有齿卵圆钳粉碎后取出[1]。

2.结果

所有20 例脾脏疾病患者都成功完后了腹腔镜脾切除术,4例中转开腹手术,切除脾脏时间60~140min(平均92min),术中出血50~370ml(平均165ml)。在手术完成后的24h 内,肠胃蠕动功能显著恢复,次日恢复饮食和下床活动,住院时间4~15d(平均7d)。术后3d 的血小板计数为(41~255)×109/L,平均128×109/L;7d 后显著上升为(52×510)×109/L,平均272×109/L。

在对所有患者的手术临床治疗效果上,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得到了有效治疗,达到了临床痊愈效果;先天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逐渐提高到了120g/L;原发性脾脏套细胞淋巴瘤也得到了有效治愈。所有患者随访6~112 个月,未见复发。

3.讨论

腹腔镜下脾切除术的适应症有很多,比如,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史,经正规皮质激素和各种内科治疗3~6 个月以上无效,或者糖皮质激素治疗虽然有效,但停药或减量后复发,需泼尼松才能控制者等等[2]。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正式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建立人工气腹,确保手术体位的规范化,要注重做好脾周韧带的处理、脾门血管的处理、副脾的处理等等。其中,对于脾周韧带的处理,需要遵循“先易后难,先下后上,先脾周后脾门”的分离原则,保证手术的安全性。通常先游离脾下极,无损伤钳将脾区结肠向下牵开,显露脾结肠韧带,超声刀游离、切断;然后助手用吸引器向右上方抬起脾下极,显露脾肾韧带、脾膈韧带,超声刀分离、切断;再将脾脏推向左上方,显露脾胃韧带并用超声刀分离、切断,最后处理脾膈韧带。脾胃韧带中有胃短动脉穿行,操作过程应避免暴力牵拉脾胃韧带,分离出胃短动脉后Hem-Lock 夹闭、离断[3]。

对于腹腔镜脾切除术的术后并发症预防,这是不可忽视的环节,应该针对不通的并发症类型,在手术操作中采取有效的针对性解决措施,避免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确保良好的康复效果,不会出现复发的情况。例如,对于急性肾上腺皮质危象这个常见的并发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糖皮质激素能够抑制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皮质轴功能,导致外源性皮质功能减退,当遇到创伤、感染、手术等应激时,肾上腺皮质不能分泌足量的皮质激素维持应激状态,导致急性肾上腺皮质危象,处理不及时或不当时会加重病情,甚至严重时危及生命。术后24h 内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血红蛋白的变化,诊断明确后,立即予以甲泼尼龙120mg 冲击治疗,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最后口服泼尼松[4]。

通过对本次研究发现,腹腔镜脾切除术在临床应用中实现了良好的效果,脾脏疾病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治愈,术后恢复情况良好,相关身体指标恢复正常,并且没有出现并发症和复发情况,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特发性紫癜脾脏
说说过敏性紫癜
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肺癌
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在胰体尾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
对诊断脾脏妊娠方法的研究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中医治疗探赜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激素在过敏性紫癜的应用
特发性矮小患儿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达
一例与附红细胞体相关的犬脾脏肿大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