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写话走向习作,起步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

2021-12-02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东太湖实验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21年28期
关键词:习作笔者作文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东太湖实验小学 沈 洁

起步作文教学一直是作文教学的难点,甚至可以说是痛点。三年级学生如何扎实有效地从写话过渡到习作,是一个重要且棘手的问题。写话到习作,不单单是学生作文外显字数的陡然增加,更需要教师怎样教、如何评的内显基本功。遗憾的是,许多一线语文教师不具备作文教学的基本功。一遇到教作文,便回到老路上:一是例举范本让学生模仿,如何写开头,如何写中间,如何写结尾,熟悉的“开头结尾两行半,中间写两段”,结尾处一定又是让学生写悟得的道理;二是让学生边阅读边做读书笔记,抄写并背诵好词、好句和好段,名曰:积累。“后遗症”——学生害怕课外阅读,再让他们写作文,结果可想而知。

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所以,从写话走向习作,在当前仍处于一个较为漫长的实践探索阶段,其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甚至更长。而教师首先要做的——为学生打开一扇窗,鼓励并激励三年级学生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出来。为此,笔者以后疫情时代线上教学为契机,立足三年级写话到习作的现实困境,建构“三微”,尝试线上作文教学探索,为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做积极有效的实践研究。

一、微习作:转换写作阵地,让学生愿意写

传统习作行文方式是让学生自己先动脑去想内容、去构思,然后拿笔写草稿,最后完成一篇一百字左右的作文上交。这对三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关注的第一点便是字数,教师往往提出的要求就是完成一篇百字作文,要先写在草稿纸上,再誊写到作文本上。因此,症结就在于他们的习作写在哪里——腾出写作空间,转换写作阵地,降低作文字数,将习作自由交还给学生,何乐而不为?

笔者尝试引入微习作,线上写,每日一写。微习作是指写小片段,不规定字数,甚至可以是简单的一句话。不受纸质作文本的限制,可以直接在QQ群或微信群中行文。在具体的实践中,周记、小作文是不需要的,取而代之的是每天写个小片段。草稿本也不用,作业本已经很多了。看到学生脸上的笑容,教师也开心。他们第一次知道:原来写作文是可以在手机上完成的。

在具体的操作中,笔者有两个法宝:一是线上“打卡习作”,提前布置一周的习作题目,让学生选择,每日完成其中一个,开展线上打卡习作;二就是“点名点赞”,充分利用聊天群“@”功能,一周的时间里点名点赞。实践中,学生会因教师一个小小的大拇指而欢呼雀跃,尤其是群中点名,给每一个学生在群体中亮相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教师与学生间不再是作文纸的铅墨距离,生硬又冷淡。教师的批改也不是红色的修改符号,那么无趣与烦躁。每次“微习作打卡”一发布,群内跟帖无数,学生主动行句行文的意愿非常强烈,积极性空前高涨,平日那些不爱动笔的学生都“神采飞扬”,跃跃欲试。

M,一个从来不交作文的学生,他写道:“我是不知道别人今天心情如何,我只知道上个星期的我整个人都馊了!”笔者点赞:“一个‘馊’字好有灵气。”M回复:“嗯!馊得都要发臭了,老师,烦死了。我很慌。”

H,一个写作文从没有超过50个字的学生,他写道:“老妈今天上班,说单位有开门红包。爸爸说,店里都没生意了,肯定不会给你红包的。”笔者点赞留言:“增加老爸的戏份。优秀!”H看到回复,立即“补刀”:“晚上,妈妈从包里拿出红包。爸爸很不爽,心想着,有什么了不起的!走着瞧。”

真的是每天都有学生在群里写,写写字数就变多了,写写就喜欢写了、愿意写了。

“打卡习作”和“点名点赞”是微习作的两大法宝,线上写小片段不仅将习作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自己在群里操作,还能经常看到别人的文字。教师能够时不时地点赞学生,大大增进了师生间的互动和友谊。当然,有教师会问,这不是在增加批改作文的负担吗?其实文字不多,批改很快,如今哪个人不玩手机呢?我们只是将习作从纸上搬到了线上而已。将习作放在线上,写作变得更为透明,将自由表达真正还给学生,直抒真情,这便是学生愿意动笔的真正原因。

二、微修改:改变修改形式,让学生在意改

传统的作文训练方式主要是作前指导和作文本上的圈画修改。从高年级下来的教师再看三年级学生的作文,怎么看怎么不舒服,不把其修改到“让自己满意”心里就有莫名的惭愧感。于是,教师们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去修改错别字、纠正标点、调整语序,还会亲自告诉学生这里语句不通,那里没有中心句,表达意思不明确。教师看到经自己修改后满是红色字迹的作文本,满满的成就感,学生却是欲哭无泪。

基于此,笔者引入“微修改”,即线上改,每周一修改。微修改:针对学生一周内的某几个片段进行修改,可以组团修改,可以一对一修改,分别对应的修改方式也是不一样的。著名特级教师管建刚曾说过,一次写作训练学生进步1分就够了,甚至0.5分便是成功。所以,对于三年级学生改得好不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们在意自己写的东西,在意了就一定会主动修改自己的文字。

组团修改,应将修改的权利下放到学生手中,通过创建一个五人“修改讨论组”,让学生自己点评,自己修改。因为微习作的短小,有时修改变得简单许多,在学生修改困难的时候教师适时点拨、点赞,引导学生自主修改。学生修改完,既可以在讨论组内展示,也可以投放到大群给全班进行欣赏学习,为接下来的“微亮相”做好准备。例如小T的微习作片段:

今天特别的日子——生日,家里一点动静也没有,妈妈早上没说话,爸爸吃着早饭,然后送我上学,好奇怪。

五人讨论组各抒己见,语音交流,有的说可以写一下妈妈爸爸的神情,有的说可以增加小T的心理活动,有的说进行情境的“神补刀”就更精彩了,还有的说缺少动作描写……

T认真地听取伙伴们的意见和建议,随后再看看T修改后的小片段:

今天特别的日子——我的生日,我早早起来,悄悄打开房门,看看外面有啥惊喜。奇怪,很安静,有些失落地走出房间。妈妈微笑地看了我下,走进了厨房。爸爸低着头只顾吃着早餐,嘟起小嘴的我,走向沙发收拾书包,不时回头看看他俩,结果还是啥也没有。难道时间静止了?

你看!这样的习作是不是挺有意思。学生对习作有一定的判断,他们会说出好在哪里,问题在哪里,应该如何去改,教师只要适当引导一下就可以了。“微修改”,教师是主导者,做好组织、管理、激励,有时可以示范,就可以了。学习的主体永远是这群生机勃勃的学生。

再者,一对一修改中,笔者目前是面对面帮助学生修改,以纸笔的方式引导学生修改片段。笔者开发了许多有趣的符号代替传统的修改符号,如“五角星”“小月亮”“小卡车”“小爱心”等。这是一种教师与学生间的修改习作的暗号,这些可爱的修改符号不仅极大肯定了学生写的微习作,也在无形中帮助学生去修改。既保护学生的尊严,又给学生带来了写作的乐趣。目前,有趣的修改暗号是以线下为主,笔者希望在接下来的作文教学实践中将探索转向线上。学生会更加喜爱这样的修改形式。所有的形式最终指向的都是希望每个学生都喜欢写作文,喜欢文字带来的成就感。

三、微亮相:开发亮相平台,让学生乐意秀

写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如果没有评价、没有收获、没有肯定,则会极大地降低学生习作的积极性。笔者认为,写的目的是收获“评价”。“评价”是为了让学生坚持“写下去”。传统的评价无非是作文本上的总评,出现的评语千篇一律,学生都能背出来,教师都觉得心虚。教师是一份良心的职业,如果没有意义、没有价值,那就不用教授给学生。

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紧紧抓住学生心理,给有闪光点的某个片段、某个句子、某个词语,甚至某个标点,再加上学生的个性特点,来个精彩的亮相。在线上平台中展示学生作品,借此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

笔者引入“微亮相”,线上亮相,每月一亮相。线上如何亮相?在群里每日进行点名表扬?不,这太过单一。目前,笔者主要采取两种亮相方式:一是电子小报,内容上一改原先的只是发表学生作文的形式,以学生QQ群中的“打卡习作”和“点名点赞”为核心内容,采取截图的方式,辅之以亮相学生的照片或频,将习作、音频、小作家的照片、个人简介等都搬上班级的“美篇”上,每期三个学生,至今仍在延续。每一次的“美篇”做完,笔者都会及时发到班级QQ群、家长群、学校语文教研组群,充分利用线上宣传效应,最大化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增强他们写作的自信心。

四、小结

笔者的作文教学实践,“三微”构建,“线上沉浸式”习作教学的摸索,完全采用线上写作的方式去激发学生习作。从每日一次的“微习作”,到每周一次的“微修改”,再到每月一次的“微亮相”。从每天到每周再到每月,周而复始,循环不止,让班级每一个学生沉浸其中、乐在其中。笔者始终认为,“三微”模式的构建为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实践走出了一条清晰的过渡之路。教师在这个实践过程中更是要将“微”用得彻底,“微”就要“微”在线上,“微”就要“微”得让学生有兴趣。笔者也相信这对三年级的起步作文教学有一定的借鉴与启发作用。

猜你喜欢

习作笔者作文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习作展示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