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源性寄生虫病认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21-12-02常慧洋石武祥

医学信息 2021年19期
关键词:包虫病食源性寄生虫病

常慧洋,石武祥

(桂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食源性寄生虫病(food-borne parasitic disease)是指因食用或饮用被食源性寄生虫污染的食物或水源而引起的疾病。我国于2015 年在全国31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农村和城镇地区组织开展了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显示,其中重点寄生虫感染率为5.96%。相比于前两次流行病学调查感染率虽大幅降低,但寄生虫感染人数仍巨大[1]。我国西南部农村地区是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重灾区,寄生虫感染及其造成的疾病负担相当严重[2]。食源性寄生虫病也已成为制约我国西南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少数民族安定团结的重要原因。寄生虫病是一种行为疾病,它是由危害人们健康的卫生行为所导致。为防止“病从口入”,我国推行健康教育作为寄生虫病防控的重要措施之一。大量研究表明[3-6],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增加人们的健康知识,提高疾病认知水平,从而改变不良的卫生行为,降低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患病风险。“知信行”理论认为,一个人的行为与认知有关[7]。正确卫生行为的形成有赖于具备良好的卫生知识。因此,具备良好的卫生知识储备,可以避免由于卫生意识匮乏而造成的寄生虫病伤害。本文就食源性寄生虫病相关卫生知识的认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为健康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及干预措施的制定夯实基础。

1 食源性寄生虫病相关卫生知识的认知水平

我国近十年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发现,居民在食源性寄生虫病卫生知识认知层面存在以下问题。

1.1 认知水平普遍偏低 近年来所开展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当地居民、大学生、中学生3 类群体展开的。在山东[8]、北京[9]、内蒙古[10]等地对当地居民开展的食源性寄生虫病知晓情况的研究中发现,居民的知晓率普遍较低。谢永鑫等[11]在对宁夏城乡居民棘球蚴病五条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调查中发现,其中四条核心知识的知晓率城乡居民之间存在差异,城市居民知晓率普遍高于农村居民。居民对不同虫种的知晓率也有所不同,刘怡芳等[12]研究表明,对华支睾吸虫病的知晓率低于对蛔虫病的知晓率。闫鑫磊等[10]在对内蒙古中西部地区2457 名大学生的调查发现,对肺吸虫病的了解程度最高(60.86%),而对除肺吸虫以外的其他食源性寄生虫病知晓率均小于40%,且蒙古族学生知晓率远低于汉族学生。马晓雪等[13]在武汉市展开的一项研究中发现,非医学专业的学生对寄生虫病知晓率较低,其中社会科学学部学生对食源性寄生虫病危害知晓率为73.3%,远低于医学部知晓率(88.8%),这与南宁市的一项调查结果[14]相似。周琪等[15]在对徐州某中学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初中生对于寄生虫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低于高中生,农村中学生对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也远远低于城市中学生。总体来说,国内对于常住居民、大学生群体、中学生群体所开展的有关食源性寄生虫病认知情况的调查发现,三个群体均存在认知度较低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发现为相关部门接下来的健康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1.2 认知内容片面 食源性寄生虫病相关卫生知识包括疾病的危害、临床表现、治疗药物、易感人群、疾病防治等方面的内容。据以往的研究发现,一些地区的人群存在认知片面的问题。西藏某高校大学生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16],该人群对疾病不同方面的卫生知识知晓率不同,对包虫病患者的主要症状知晓度最高,为76.42%,但对包虫病患者的帮扶政策方面的了解度仅为23.47%。罗春香等[17]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而唐磊等[18]对黑龙江省居民的调查中则发现,居民对同一方面卫生知识的认知也存在差异,在防治知识方面,居民对“鱼虾应煮熟后食用”的认知率最高,为61.33%;而对“生、熟食砧板分开”的认知率仅为1.62%。这些结果都表明一些地区人群对食源性寄生虫病的认知内容有所侧重,可能与当地日常宣教工作的侧重不同有关。由此看来,政府应加大对认知薄弱环节的宣传和普及,增强居民的卫生意识,从而引导正确的卫生行为。

2 食源性寄生虫病认知水平的影响因素

近年来,研究人员从个人、家庭等方面对食源性寄生虫病认知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但研究结果尚未统一。依据现有的文献将其进行分类,分为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和其他因素。

2.1 个人因素

2.1.1 年龄 由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对知识的获取途径不同,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也有所差异,可能造成不同年龄段人群对食源性寄生虫病认知有差异。李凡等[19]对甘肃省72 个县的调查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居民和学生的包虫病相关基础知识的知晓率呈下降趋势。艾力亚力·艾力[20]对新疆某三甲医院包虫病患者进行的调查结果也显示,老年人知晓率最低,青年知晓率最高,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也可能与年轻人较老年人好奇心强,爱接触新鲜事物有关。

2.1.2 性别 男女在社会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社会分工,由此造成男女的认知情况差异。男性大多外出工作,容易从不同途径获取到更多的知识,一些研究显示男性的知晓率高于女性。李梦芝等[21]分别从知晓传染源、知晓易感人群和知晓主要治疗药物三个方面调查江汉大学在校学生的食源性寄生虫病认知情况,发现男性在主要治疗药物方面的认知率高于女性。陈亚秀等[22]研究也显示,男性寄生虫病知晓率较女性更高。但是一些研究得出了与之相反的结论。高静涵等[23]在对秭归县某重点中学高中生食源性寄生虫病知信行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在知晓传播途径方面,男生的知晓率低于女生,这可能是与女性更讲卫生、更注意生活细节有关。

2.1.3 职业 不同职业人群对外界信息的接触程度不同,导致寄生虫病相关卫生意识有差异。国内多数研究表明,不同职业人群食源性寄生虫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不同。陈喆等[24]在对江西省信丰县居民华支睾吸虫病知识知晓率调查中发现,商人和公职人员的知晓率最高,其次为工人和农民,这与程旺等[25]对宁夏南部居民包虫病的研究结果相似,可能是因为不同职业的人群文化素养和受教育程度不同,了解相关疾病知识的途径也有很大差异。而公职人员相对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对健康知识也更为关注,导致公职人员的知晓率最高。

2.1.4 受教育程度 文化程度高的人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更高,接受新知识的途径和方式更多样化,健康教育的参与度也更加积极。Qucuo N等[26]对西藏自治区棘球蚴病的调查显示,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其知晓率越高。关于新疆某医院患者的一项调查也显示[20],对于不同学历的包虫病住院患者,本科及以上学历居民知晓率最高。文化程度越高的人对卫生知识的理解能力越强,对寄生虫病防治知识的理解也更加透彻。显然,受教育程度已经成为影响居民对食源性寄生虫病知晓率的重要因素。

2.1.5 寄生虫病感染史 感染过寄生虫病的人,食源性寄生虫病的知晓率更高。魏选东等[27]在对1224 名湖南省居民华支睾吸虫病知识知晓率比较中发现,有过华支睾吸虫病感染史的居民寄生虫病知晓率为24.57%(115/468),而没有感染史的居民知晓率为8.60%(65/756)。张铭等[28]对芜湖市大学生寄生虫病认知情况的调查研究也表明,有寄生虫病史的大学生食源性寄生虫病知识知晓率更高。这种结果可能与有寄生虫病感染史的居民对寄生虫病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或在医院诊疗时接受过相应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有关。

2.1.6 健康教育经历 寄生虫病是一种行为疾病,开展健康教育是预防寄生虫病的重要措施。加强健康教育,有利于人们更好的掌握食源性寄生虫病的相关知识,对食源性寄生虫病有更加充分的认识,降低其感染率。汪瑞鸥等[29]研究发现,参加棘球蚴病培训3 次以上的居民知晓率最高,从未参加过培训的知晓率最低;此外,来自马来西亚农村地区土壤传播蠕虫的一项KAP 研究[30]也表明,受过健康教育的受访者对肠道蠕虫的知晓率更高。健康教育及次数成为影响食源性寄生虫病知晓率的重要因素。政府应加大对居民食源性寄生虫病健康教育的力度和频率,使健康教育在全人群中更普及、更常规化。

2.2 家庭因素

2.2.1 家庭居住地 周琪等[15]分别从知晓食源性寄生虫病、知晓危害、知晓传播途径三个方面对徐州市600 名中学生食源性寄生虫病认知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居住在城镇的学生对于传播途径的知晓率(77.83%)高于居住在农村的学生(66.49%),与陈亚秀等[22]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是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水平相对较低,健康教育普及程度相对较差,以及农村学生接触信息化系统的机会较少导致。而程旺等[25]对宁夏山区居民的研究得出了与之相反的结论,研究发现,城市居民对于问题“使人得包虫病的寄生虫的成虫寄生在哪里?”的认知度低于农村居民。这可能与农村地区生活条件较差,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感染率更高,居民的重视程度较城市更高有关。

2.2.2 家庭年收入 研究发现不同家庭年收入的居民认知度差异显著,但对该因素的研究较少,需进一步研究验证。张铭等[28]对芜湖市大学生寄生虫病知晓情况的调查显示,家庭年收入为11 万及以上的大学生食源性寄生虫病的知晓率更高。

2.3 其他因素对认知的影响 除上述因素外,近年来发现,寄生虫病家族史、是否坚持每年体检、婚姻状况以及是否养狗等因素,也对食源性寄生虫病的认知情况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如高晶[31]对200 例新疆藏族肝泡型包虫病患者的调查发现,有包虫病家族史的患者认知水平高于没有家族史的患者;马尔康市的一项研究[29]发现,养狗的居民认知度低于未养狗的居民。

总之,食源性寄生虫病认知情况影响因素较多且复杂,目前部分因素对认知的影响尚存在争议,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予以论证。

3 总结

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医疗卫生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国居民食源性寄生虫病的知晓率存在偏低的现象,需采取措施增强我国居民的卫生意识,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自觉主动的参与到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防治活动中,改变自身的不良习惯和不健康行为,控制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食源性寄生虫病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有很多,研究学者从个人、家庭2 个层面进行了广泛的探索。本文通过对近几年来相关文献的分析,认为现有的研究仍然存在许多有待提高的地方:①据了解,对于食源性寄生虫病相关知识认知度调查,国内没有标准统一的问卷,已开展的研究所用问卷都是由研究者自行设计,问卷内容的不同导致各项研究结果缺乏可比性;②对于食源性寄生虫病认知水平的高、中、低分类,国家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导致各项研究得出的结论缺乏说服力;③婚姻状况、亲属是否在医疗机构工作以及对相关报道的关注程度也有可能是其影响因素,但对于这些因素的研究较少,建议今后可开展此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包虫病食源性寄生虫病
秋冬季高发食源性疾病的危害与预防
夏季食品安全头号杀手——食源性疾病
羊脑包虫病的诊治
勇做包虫病防治工作的
藏区包虫病防治缺长效机制
鸭体内三种寄生虫病及诊治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
鸡场常见寄生虫病的诊治
猪常见寄生虫病防治措施探讨
包虫病为害一方盼“国家队”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