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古今中外的对话
——评《文学通诠》
2021-12-02陈奕颖
陈奕颖
《文学通诠》是一本文学理论译著,由三个部分组成,根据先后顺序分别为罗选民全译本《文学通诠》,出版于2021年,翻译为白话文;严复节译本《美术通诠》,出版于1906年至1907年,翻译为文言文;沃斯福尔德(W. Basil Worsfold)英文原著On the Exercise of Judgment in Literature,出版于1900年。这本书的篇章,构成了一场古今中外关于文学理论的对话。
这样一本结构特别的书,读者群也许可分为三种:其一,翻译学研究者。翻译文学作品不易,翻译文学理论作品更难,不仅需要深厚的文学素养,还要有对理论知识的叙述把控。本书的全译本是由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罗选民翻译。推荐研究者对照全译本和原著阅读,体会资深译者的功力。其二,文学理论研究者。原著全书分八章,较为系统地阐述了从古希腊到19世纪西方文艺批评理论的发展与流变。译者在翻译的基础上,还添加一些原著所中提及的作者和文化的插图,并添加多处关于背景知识详细的注释,是初涉文学理论研究者的上佳之选。其三,历史语言考据研究者。1906年严复在《寰球中国学生报》发表了第一篇原著的章节翻译,这应该是20世纪我国第一部根据英文翻译的文学理论著作。但严复为突出美术教育的主题,在节译时另拟书名《美术通诠》,使得学术界的相关研究因找不到英文原著而止步。罗选民从2007年开始就关注本书的英文原著的搜寻,几经辗转波折才找到原著,并对原著进行全文翻译,这本身就开启了学术研究的历史递进。
《文学通诠》由三种语言形式构成,对于现代汉语与英语互译、古代汉语与英语互译、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等,关于理论研究的不同表述研究都大有裨益。这场“古今中外的对话”,是一本理论书籍,也是一本阅读史的典籍。它为当代翻译史、文学史、思想史等领域提供新的视角和研究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