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话剧表演中“第四堵墙”的辩证思考

2021-12-02

艺术品鉴 2021年5期
关键词:话剧戏剧舞台

“第四堵墙”形成的时间非常早,在戏剧舞台上还没有大幕时,作为可以分隔观众和演员的“第四堵墙”就被默认为戏剧舞台的必备要素。在戏剧的发展中,“第四堵墙”一直被坚持地应用在舞台中,让戏剧和大众化的仪式有明确的区分。而近年来,在对这道墙的用法和态度上,戏剧家们有了不同的看法,部分人认为对于演员而言,这堵墙应当始终存在,他隔绝了演员自身与观众,让演员无论对于观众欢呼也好反感也好都不要理会。而另一部分人尝试打破“第四堵墙”,让观众也参与到剧情中来,从而实现沉浸式的观剧体验。这种在戏剧结构设计时也会和传统设计有很多的不同。本文主要谈论“第四堵墙”对于当代话剧表演的影响,并对其存在的意义进行辩证分析,探讨在打破“第四堵墙”后,应当如何调整整个话剧的演出。

一、“第四堵墙”理论基础

“第四堵墙”是戏剧理论界的专业术语。在常规的镜框舞台上,一般写实的室内景只布满了三面墙,沿台口的一面是空旷的,以便于观众观看台上的表演,但对于演员来说,这是一堵不存在的墙,即“第四堵墙”。这面“墙”将演员和观众隔开,让演员忽视观众的存在,承认“第四堵墙”的存在,使得表演的干扰因素更少,达到忘却观众乃至本我的效果。

法国戏剧家让·柔琏在1877 年最早提出了“第四堵墙”的概念,并表示演员需要梳理舞台“第四堵墙”的观念,使其在表演中如同在自己家里一样,不去理会观众的反应。表演学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导演理论也是以“第四堵墙”为基础构建的。在演出实践中也在着力打造“第四堵墙”,努力地帮助演员营造剧本描述的生活环境,比如沿台口大幕线布置一些能唤起第四堵墙的道具,做一些让演员背朝观众的舞台调度等,让演员表演能够更加投入,忘却台前的观众。20 世纪30 年代,我国一些著名的表演艺术家如郑君里、焦菊隐等人都深受斯坦尼表演体系的影响,对“第四堵墙”为基础的表演理论一以贯之。因此可以说第四堵墙是我国早期戏剧表演的基础条件之一,在我国戏剧理论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而从实践来看,过去的演员在“第四堵墙”的基础上系统学习表演理论,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诞生了一批非常优秀的表演人才。演员学会了通过将舞台想象成现实,从而创造生活幻觉,使得表演更加自然真实。现代艺术百花齐放,互相融合,使得现代戏剧表演的发展也出现了很多新趋势,部分学者并不满足“第四堵墙”对演员的限制,进而对戏剧舞台进行创新,他们以布莱希特的观点作为基础:无需让观众感到自身的表演是真实的,表演需要打破“第四堵墙”。这种观点认为,“第四堵墙”始终会令观众的视角单一,通过打破“第四堵墙”能让观众更靠近舞台,有更加强烈的参与度,从而获得观剧新体验。其次“第四堵墙”让演员和观众始终无法做到深度交流,通过打破能够提高戏剧的交流性,让演员与观众进行良好的互动,从而构建新式的观演关系。

二、话剧表演的“第四堵墙”对比分析

(一)使用“第四堵墙”的效果分析

“第四堵墙”的使用对于传统话剧舞台来说有两大优点,一是能够提高话剧情景的客观性。

“第四堵墙”理论诞生之后,对其具体的实施方法通常是为演员创造一种“生活幻觉”,达到“三个逼真”。

一是舞台环境的逼真。要打造“第四堵墙”,就得让舞台环境与现实环境更加贴合,通过布置贴近真实的布景道具与灯光,无论对于演员还是观众,都能够感受到这样真实的情境,从而更容易投入。另外逼真的场景也能够更深度地渲染戏剧冲突,和演员行动的联系更加密切。

二是个人的形体,通过服装与化妆设计,让演员和角色之间的外在形象更加的贴合,这样演员个人和对手都更容易入戏,能够很清楚地辨认对方所代表的角色、身份等特征。通过合理的动作与姿势设计,使得演员所扮演的角色更贴合剧本的人物设定,让他人很清楚当前角色的行为以及行为意图。

三是情感逼真,这要求在表演过程中,演员要表现出演员当时的心理情感。通过“第四堵墙”式的环境,排除其他的干扰,同时又有一个再现剧本情节的环境,演员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角色所处的环境与氛围,这样演员更容易自我代入到角色的世界中。可以说,“第四堵墙”能够很好地帮助演员摆脱本身心理与现实行动的种种习惯,全身心投入到角色的世界里。

(二)打破“第四堵墙”的效果分析

在一些现代话剧中,创作者们开始尝试打破“第四堵墙”,同样也获得了出人意料的优秀效果。当“第四堵墙”消失时,虽然受到外界的影响更多,但演员也得以冲出“第四堵墙”设下的边界,获得更宽阔的舞台空间。对于其他的话剧创作者来说,由于并不需要采用“第四堵墙”的空间模式后,就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舞台空间有更加多元的视觉形式,比如说中心式舞台、延伸式舞台等。以中心式舞台为例,这种舞台类似于演唱会的舞台,把表演区设置在观众席的中央,不仅没有“第四堵墙”,其他三堵墙也没有,观众360 度环绕在舞台周围,不同观众的观看角度有较大的不同。而延伸式的舞台类则和T 台非常像,这种舞台会向外凸出,既有中心区域也有凸出的拓展区域,演员既可以在中心区域进行表演,也可以走出中心舞台,去离观众更近的舞台和观众接触,让现场的气氛更高。另外当代媒介越来越重视交互性,各个领域都越加重视产品本身的互动性以及观众的体验感,现代话剧发展也在努力地靠近这一趋势。话剧舞台有更多的互动性,能够给观众带来全新的体验,而“第四堵墙”的存在,演员和观众不仅地位不对等,交流和互动也十分困难。通过打破“第四堵墙”,缩短观剧区域和表演区域之间的距离,并让二者互相浸入,这样演员能通过语言、眼神和手势动作等和观众进行交流,改变观演关系,能够更大程度地影响观众的内心,让观众不再局限于旁观者的角度,而是参与者,作为一个重要的对象,和演员进行沟通,和演员互相倾诉,彼此传递情感,这样在观剧中,观众更容易在剧情中带入自己的主观情感,并对于话剧的发展有一种更深的主人公意识,形成一种观剧成就。

三、如何打破“第四堵墙”——以《两只狗的生活意见》为例

《两只狗的生活意见》是一部先锋话剧,但形式上采用了即兴喜剧的形式,使得该话剧有较多的创新与尝试,无论是对于“第四堵墙”的摒除还是现实的题材、喜剧的形式,都是对僵硬固化的传统话剧桎梏的突破,为新剧场表演形式提供了多样的思考方向。在此分析《两只狗的生活意见》如何实现对于“第四堵墙”的突破。

(一)舞台场景设计

传统舞台要求尽可能地逼近现实,因此舞台布置内容繁多,会有很多与表演无关但是有助于烘托真实氛围的工具。而《两只狗的生活意见》由于不遵循“第四堵墙”的理论,并不追求舞台的真实感。因此舞台设计非常简单,舞台布景只是用一块简单的黑白涂鸦幕布,显得怪诞有趣。道具除去演员表演所必须,其他一概不设。整个舞台上只有一个台阶、一台架子鼓和一个椅子,舞台上的限制元素越少,演员可以发挥的舞台空间就越大。同时由于舞台非常的空旷,人们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演员以及几个重要的道具上,演员更容易让观众的目光聚集在自己身上,并通过表演带领观众进入到剧情。同时架子鼓用于完成现场背景音乐,舞台音响这种一般不会在台前展示,将幕后音乐的制作展现在观众面前,更加丰富地展现了话剧的结构,让观众对于话剧的理解更加丰富,是对“第四堵墙”理念的彻底反叛。

(二)演员的服装设计

《两只狗的生活意见》的服装方面,基于本身即兴戏剧的风格,对于服装设计也要别出心裁,在不同的版本中,有的采用了服装风格的混搭,上半身用白衬衫、领带加黑色西装,下半身搭配休闲裤,并且随意地挽起来到小腿肚的位置。给人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有的采用了色彩的拼接,大面积采用张扬的色彩,花色的裤衩等,这种混搭显得非常的现代化、新奇,能够让观众不知不觉地被演员吸引。

(三)观剧距离与互动设计

“第四堵墙”的打破,就是要打破演员的心理防线,不再忽视观众,而主动去和观众互动,并让观众影响自己的表演。

对此一是可以缩短舞台和观众的距离,舞台边缘和观众席要离得很近,《两只狗的生活意见》的舞台边沿即是观众席,且舞台本身的纵深也不长,观众和演员距离很近。

二是剧情的设计上,设计大量的和观众互动、让观众参与的情节。在《两只狗的生活意见》中,很多时候演员都是直面观众,和观众进行交谈,同时也会对观众的行为态度做出灵活的反映。比如说在剧场一开始,有前排的观众迟到自己偷摸溜到座位上来,“旺财”发现后立即向前凶到:“哎,怎么回事?”,表达对于观众迟到的不满,这样能够让观众在观剧中更注意自己的言行,感受到舞台上演员对自己的重视。

再如“来福”指挥“旺财”向观众乞讨,这时候观众也就需要交出自己的钱包,供台上的演员进行评论,这样一来,观众的参与度就大大提高,观剧心理也会发生改变。

四、结语

“第四堵墙”的存在具有它独特的意义,它能够增加话剧情景的现实感,帮助演员迅速进入状态,与角色进行融合。而近年来对于打破“第四堵墙”的提议也有一定的道理,它能给观众带来和传统话剧完全不同的体验,通过重构舞台空间,拉近人们与话剧的心理关系。但打破“第四堵墙”并非单纯地让演员忘却这堵不存在的墙,而后还需要进行舞台结构、互动台词等方面的设计,这需要话剧各个创作者共同的努力。

猜你喜欢

话剧戏剧舞台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有趣的戏剧课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话剧《二月》海报
我是话剧小演员
都市年轻人的“话剧梦”
戏剧类
贝亲2015贺岁话剧《二胎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