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进展
2021-12-02连淑君
连淑君
(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埌东医院,广西 南宁,530021)
功能性消化不良(FD)常见症状包括恶心、腹胀、呕吐、食欲下降、嗳气等,症状反复发作会严重降低进食与消化功能,影响患者日常工作与生活,临床主张对症用药治疗,以经验性治疗为主,用药目标旨在减轻症状,但临床尚未研究出特效药物[1-2]。因我国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此社会背景下我国儿童饮食内容选择性更加丰富,选择更多,但大部分家属缺乏专业的儿童营养知识,食谱杂乱,且因过分溺爱可能导致儿童挑食、偏食现象,使得FD 发生率逐渐上升,影响儿童发育,因此早期诊治是减轻疾病造成不良影响的关键措施[3-4]。
1.小儿FD 的病因
小儿FD 的病因与感染幽门螺旋杆菌(Hp)有关,患病后儿童会合并不同程度的食欲下降、腹部饱胀表现,以动力障碍型FD为高发类型,会影响胃排空功能,因此临床上对有指征的儿童检测HP,针对阳性结果的患儿给予药物根除治疗[5-6]。患儿体内血浆食欲刺激素水平低下与胃部运动功能障碍关系密切,故临床需重点监测FD 患儿食欲刺激素水平,根据结果帮助判断胃动力功能[7]。通常情况下儿童学习压力大,心理负担过重,导致大脑高压,同时父母婚姻状态也会对儿童身心健康产生影响,如父母离异情况下儿童心理压力大,如长时间发展则会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影响胃肠激素分泌,产生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疾病,由此可见为小儿FD 患者提供心理疏导、限制饮食,限制摄入零食与碳酸饮料意义重大[8]。同时小儿FD 患病与维生素A、C、胃黏膜肥大细胞胃电活动等因素关系密切,如人的胃电活动的构成为动作电位、胃慢波电位等,一般情况下胃电活动与胃收缩运动频率、传播速度、方向关系密切,而胃电活动之上即为动作电位,会产生强力的封闭式收缩[9]。胃电活动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胃电节律紊乱,影响正常的胃部收缩,因胃动力减弱后也会相应降低胃排空速度,因此针对小儿FD 患者需要检查胃电图以辅助治疗[10]。
2.诊断与鉴别诊断
临床诊断小儿FD 可通过临床表现、超声、体表胃电图等方法综合评估,FD 临床表现以嗳气、腹痛、腹胀、厌食、恶心等为主,临床诊断标准采取罗马Ⅲ诊断标准,通常指患儿具有症状、且1 周发作次数≥1 次、持续时间≥2 个月,伴随持续性的腹部不适表现,且排便后症状未明显缓解[11]。临床提出小儿FD的鉴别诊断需区别于儿童功能性腹痛综合征及肠易激综合征,3种疾病的共同点均伴随明显腹痛;但不同点在于FD 患儿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肠易激综合征多在下腹部、儿童功能性腹痛综合征多在中腹部;其中FD 患儿疼痛多为间断性,而肠易激综合征与功能性腹痛综合征疼痛多为持续性[12]。
3.FD 治疗
3.1HP 感染阳性的患儿
根据《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通常采用标准三联疗法:奥美拉唑(0.6mg-1.0mg/kg/d,分两次,餐前口服)+阿莫西林(50mg/kg/d,分两次)+克拉霉素(15-20mg/kg/d,分两次),一般疗程为10-14 天。若青霉素过敏,则换用甲硝唑(20mg/kg/d,分两次)。奥美拉唑属于常见的质子泵抑制剂(PPI),药物作用机制指可逆性结合H+-K+-ATP 酶,降低酶活性,阻止胃壁细胞内的H+进入管腔,降低胃酸分泌量。阿莫西林用药后可有效清除Hp,抑制细菌增殖RNA 转译细胞壁蛋白,降低细菌的有丝分裂,保护胃肠道黏膜;克拉霉素用药后可有效清除幽门螺杆菌,可保护胃黏膜,减轻炎性反应;3 种药物联合使用疗效乐观。同时还可以尝试微生态制剂如猴头菌与双歧杆菌,猴头菌提取物颗粒和双歧杆菌可有效抑制Hp 生长,达到控制炎症,改善症状的目标。
3.2 胃动力药干预
小剂量红霉素干预:研究结果证明小剂量红霉素(3mg/次,3 次/天,饭前口服,用药一周)对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小剂量的红霉素能够有效和胃肠道平滑肌细胞当中的胃动素受体相结合,继而形成胃动力作用[13]。 多潘立酮:指导患儿饭前口服多潘立酮,每次剂量<10mg,连续治疗4 周,多潘立酮的作用机制指可通过适当方向与速度将胃部食物推送进肠道,加速食管蠕动速度,提高食管下部括约肌张力,改善症状。
3.3 助消化药
常用助消化药包括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等,药物的主要成分包括阿嗪米特、胰酶,用药目的是提高自身消化能力,因胰酶中具有淀粉酶、脂肪酶与蛋白酶,用药后可促进吸收消化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14]。
3.4 中医治疗
中医可利用四磨汤促进儿童胃肠道蠕动,促进胃肠平滑肌张力,改善胃肠道功能。
3.5 联合用药
小儿FD 发病因素复杂且多样,临床治疗包括单一用药与联合用药等方式,可有效改善疾病症状,但联合用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用药。
3.6 胃电起搏治疗
小儿FD 发病与胃十二指肠运动功能异常关系密切,胃电起搏是一种新型疗法,近年来逐渐在临床开展,治疗目的是观察胃电起搏治疗对小儿FD 胃肌电活动与症状的疗效,治疗基本原理是利用外加电流驱动胃体起搏点,产生胃电活动跟随效应,恢复异常胃电节律、波幅,帮助改善胃动力,改善症状,达到治疗目标。由儿童学习压力大、精神、家庭问题等因素引起的消化不良,需为小儿FD 患者提供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4.小结
小儿FD 疾病发生后会对儿童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通过分析病因发现心理与生物等因素互相作用会导致小儿FD 发病,因此治疗也需从生物、心理、社会等方面开展,通过单一或联合药物治疗改善胃肠道功能,加速胃排空提高,提高治疗效果;同时重视儿童饮食、营养等知识宣传,提高儿童家长认知能力,为儿童生长发育阶段提供健康合理的营养支持。临床认为在未来小儿胃肠道疾病研究中仍然需要不断深入研究,探究小儿FD 病因以及高效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