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原省县级行政区划调整评介

2021-12-02韩军垚

关键词:行政区划专区平原

韩军垚

(武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无论是对新中国史研究、行政区划史研究还是河南地方史研究而言,平原省(平原省设立于1949年8月,由山东省西部、河南省北部、河北省南部组成,人口1 500万人,耕地面积为363万公顷。1952年11月平原省建制撤销。)这个建制存在时间仅三年零三个月的省级行政区划,确是微不足道。在为数不多的研究成果中,学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平原省建制的设立与废止(1)目前关于平原省研究的专著除了正在编纂的《平原省志》外,仅有平原省大事记》和《中共平原省简史》两部(李振华.河南省大事记 1949.3—1990.12 附 平原省大事记[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中共河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平原省简史[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在中国知网等学术检索系统检索可得,以平原省为研究对象的论文不过10篇。其中研究平原省设废问题的论文有:肖东辉.平原省废立始末[D].成都: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7;申志锋.平原省建置缘由考[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3);申志锋.平原省废置缘由考[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5)。。诚然,平原省的设立具有过渡性,它的设废是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6年)行政区划调整工作的一部分。但是在短短的三年零三月的时间中平原省本身也在积极调整辖区内县级行政区划,以期收促进各项任务完成之效。而日后平原省的发展也证明了其县级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奏效。因此平原省的县级行政区划调整问题也值得关注和探讨。

一、平原省县级行政区划概况及调整情况

1949年8月平原省设立之时共辖县级行政区划56个。这56个县级行政区划包括:新乡专区15个:新乡、封丘、延津、原武、阳武、济源、孟县、获嘉、温县、辉县、汲县、修武、武陟、博爱、沁阳;安阳专区6个:安阳、林县、邺县、汤阴、淇县、浚县;濮阳专区10个:濮阳、范县、朝城、观城、濮县、南乐、清丰、滑县、长垣、内黄;聊城专区11个:聊城、高唐、荏平、博平、清平、堂邑、莘县、冠县、阳谷、寿阳、东阿;菏泽专区7个:菏泽、曹县、东明、定陶、鄄城、郓城、梁山;湖西专区7个:金乡、单县、鱼台、钜野、城武、嘉祥、复程[1]。

平原省成立后不久即着手开展县级行政区划调整工作,且此项工作贯穿平原省始终。资料显示,三年零三月时间中,平原省县级行政区划调整工作有10次,详见表1。

表1 平原省历次县级行政区划调整情况

续表1 平原省历次县级行政区划调整情况

分析表1,按调整目的汇总平原省的10次县级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又可得出结论:平原省县级行政区划调整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发展地区经济、稳定地方社会秩序和黄河治理的力量。而主要目的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了新设立的平原省面临着艰巨任务。

二、平原省县级行政区划调整缘由

县级行政区划在中国历代的行政层级中,都是极为重要的一层,因而对于县级行政区划的调整必须极为慎重。平原省在其建制存在的三年零三月的时间中,基本行政框架并未有变动:即六大专区(新乡专区、安阳专区、濮阳专区、聊城专区、菏泽专区、湖西专区),两个省直辖市(新乡市、安阳市),一个矿区(焦作矿区)。平原省的行政区划层级也始终保持五级,即省、专区(省直辖市)、县(区(2)这里的区指的是城关区。平原省建立后,为了加强城乡物资交流,密切城乡关系,在部分地区设立城关区,直接隶属于各专区。至1950年11月27日,为了加强对于城关区的管理,平原省人民政府将各城关区改归各该县领导(平原省人民政府.关于各专辖城关区改归各该县领导的通令 1950-11-27[A].郑州:河南省档案馆藏,档案号:J35-01-023-5)。)、乡镇、村五级。然而,与之相反的是,平原省却多次调整辖区内的县级行政区划。究其原因在于平原省面临的艰巨任务。

平原省初建之时,虽然已处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前夕,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但此时,由于解放战争仍未结束,华北地区刚刚结束战争,各项工作进展极不平衡。“建省之初尚有三百多万人口的新区来进行土改,有一千二百万人口的老区、半老区(3)对于老区、半老区的定义,毛泽东认为,老区即“日本投降以前的老解放区”;半老区即“1945年9月至1947年8月两年内所解放的地区”;新区即“大反攻后新解放的地区”(参见毛泽东.在不同地区实施土地法的不同策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277-1278)。,土改已彻底完成,二百多万人口的恢复区土地已大体平分。由于经过长期战争,农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城市工商业亦大部遭到破坏。加以灾情严重,群众生活贫困,迫切要求进行生产救灾,恢复与发展生产。恢复区与新区则要求迅速完成土地改革。扫清反革命残余势力,稳定社会秩序。”[2]平原省具体情况如下。

(一)工农业生产亟待恢复

平原省所辖区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都是主战场之一,因此,这一地区长期遭受战争的摧残,生产力得不到发展,工农业生产水平大幅度下降,人民普遍贫困。至平原省设立之时,“全省各种工业均陷于停顿状态,电力全毁,纱锭仅存一万五千余锭。其他各业即使有开业者,也仅能勉强维持。其中煤的产量恢复到战前的百分之五十;现存纱锭全部转动,也仅达战前的百分之三十;制粉达现有生产力的百分之六十;电力则仅及战前的百分之十。农业经济也同样陷于落后状态。全省粮食总产量为五十四亿八千九百七十八万斤,仅为抗日战争前百分之六十七点一六,棉花总产量为战前的百分之五十六点六四。其他花生、烟、麻等经济作物亦大为减产”[2]。因此,平原省的工农业生产亟待恢复。

(二)交通运输陷入半瘫痪状态

铁路方面,平原省辖区内道清铁路西段和平汉铁路新乡至安阳段,因受到严重破坏而无法通车。全省公路也因战争破坏陷于瘫痪。卫河、黄河的航运、船只也多遭厄运。全省交通运输的半瘫痪状态,致使城乡物资交流处于停顿状态。市场萧条、物资奇缺,更加重了人民生活的困难。

(三) 社会治安亟待稳定

平原省是在原冀鲁豫解放区的基础上设立的,省内辖区多为革命老区。但是由于新乡、安阳两大重镇解放较晚(1949年5月),平原省辖区内还包含282万人口的新解放区。新解放区由于战争刚刚结束,经济亟待恢复,土地改革工作尚未开展,社会秩序亟待稳定。仅在1949年8月平原省设立至1949年12月短短四个月时间中,平原省内发生的烧杀抢掠、聚众暴动事件多达13 000余起,损失公粮25余万公斤,暗杀伤亡革命干部60余人[3]132-133。

(四) 黄河急需治理

详勘平原省政区图,政区形状并非传统的狭长型或紧凑型,而是沿黄河流向,自西向东北方向弯折。政区形状可以反映出平原省建立的任务之一就是加强对于黄河的治理。且平原省内黄河流经地区正是历史上最容易决口、水患最大的黄河“豆腐腰”部分。加之平原省下辖地区长期处于战争状态,无人治河,加剧了黄河水患。黄河在这一地区十年九决,为害极甚。虽然黄河在1947年归故,但堤岸年久失修,千疮百孔,极不巩固,时有黄河决口之危险。因此,平原省仍然遭受着黄河水害的严重威胁,黄河如不尽快治理,则无法保障各项工作的开展。

除上述任务外,更严峻的是,新建的平原省政府,面临着严重的财政经济困难:省政府除面对薄弱的经济基础外,还要承担大量的军费和其他必要的开支(如按照中共中央的既定政策,对留在大陆的数万国民党军政人员实行“包下来”的政策)。这就使财政支出猛增,而财政收入却一时难以大量增加,财政困难是十分严重的。这种财政收支不平衡的情况不仅会影响各项任务的完成,更能够冲击市场,加剧省内物价暴涨的混乱局面,严重危害全省经济的恢复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三、平原省县级行政区划调整的现实作用

至1952年11月平原省建制撤销前,平原省的县级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在工农业生产、交通、社会治安、黄河治理等方面初见成效。

(一)工农业生产方面

恢复与发展地方经济是平原省的首要任务。这不仅是地区现状使然,也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大环境的要求。因此,平原省初设之时即多次开展县级行政区划调整工作:10次调整工作中的7次均发生在1949年9~10月间。而且这7次调整工作是为了配合平原省经济恢复与发展工作的开展。

平原省所辖地区,原本就是冀鲁豫三省交界地带。平原省设立目的之一就是发展这一三省交界地区。因此为了促进省界地区经济发展,平原省设立后仅一月,省府即新设漳南县以促进平原省与河北省交界地区经济的恢复发展(尽管漳南县设立的效果更多体现在稳定地方社会秩序之中,详见下文)。紧接着为了促进平原省与山东省交界地区经济的恢复发展,平原省又将原本属于新乡专区管辖的封丘县划归濮阳专区管辖,并向中央申请将河西和齐禹两县划归山东省管辖。

与此同时,为了促进省会新乡市经济的发展,1949年10月新乡县郊十五个村划归新乡市、次年3月又设立了原阳县以加强新乡地区恢复与发展经济的力量。至1952年10月,平原省会新乡市的工商业已有较大发展:新乡市已建立了14种工业种类,42个动力工厂,总产值达12 541 016万元[4];商户由平原省设立之初的638户发展至3 104户,与建省初相比增加了近4倍[5]。而焦作矿区的设立,顾名思义则是因为该地区的矿产资源,为全省经济恢复与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平原省的县级行政区划与其他各项工作一到促进了全省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至平原省废止前,全省的工农业生产已经得到了恢复与发展,且主要产品的产量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工业方面,三年来平原省不仅将1949年8月建省之时原有的62个厂矿进行了扩大,还新建了50个厂,“职工由13 930人发展到28 385人,资金由978亿发展到3 192亿;资金的公私比例由88%:12%发展到9%……煤为抗日战争前的145.33%,纺织业为抗日战争前的114.16%…工业生产总值超过敌伪时期两倍半左右,超过抗日战争前的20%到30%”。更重要的是平原省辖区内的产业结构得到了初步调整,工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也由1949年的9%提升至12%,为即将到来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奠定了工业基础。

农业方面,平原省粮食总产量,从1952年计划生产86亿斤,到实际生产93亿斤“为抗战前的215.89%,超过战前1倍以上,为1949年的380.83%”[3]179-181。粮食的增产,使得广大农民群众有了余粮,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保障。工农业生产的恢复,平原省内的物价也得到了稳定,物价飞涨的局面不复存在。

(二)交通方面

平原省的交通,建省之初,处于半瘫痪状态。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公路已发展到3 049公里,是一九四九年建省之初的三倍以上。新建桥锻涵洞705处,此外,还加强了对航运、航道码头及公私船舶的管理[6],全省交通运输得到恢复与较大发展。在平原省的交通体系中,道清(道路镇到博爱县清化镇)铁路占据重要位置。一方面道清铁路以省会新乡市为中心,自西向东连通全省;另一方面,焦作矿区的煤矿经由道清铁路运输。但是连年战争致使道清铁路遭受破坏严重.

平原省成立后,“人民政府大力进行了恢复与发展工商业生产和交通运输,很快修复了道清铁路西段”[5]604。道清铁路西段就是自东向西由道口镇至省会新乡市的部分。而滑县地处安阳市和濮阳专署驻地濮阳县之间,地理位置优越。此外滑县也是产粮大县,可为道清铁路的修复工作提供后勤保障。因此平原省设立后不久,省府便将重要铁路枢纽道口镇划归滑县管辖。道清铁路的修复工作也得益于这次调整。

(三)社会治安方面

平原省设立漳南县配合其他各项稳定地方社会秩序的工作即为一典例。1949年9月漳南县设立后划归安阳专区管辖[7]607。而安阳地区是解放战争时期华北地区解放最晚的地区之一。据统计解至1949年5月安阳解放前,整个安阳地区“土匪、特务、反革命分子达9 000多人”,虽经清剿但仍有“3 000多人散布民间”[8]3。土匪、特务和反革命分子对成为危害社会秩序的毒瘤。安阳专区北部地带,漳河贯穿,且又处于平原省与河北省交接地区。因此需要在这一地区设立一个新的县级行政区划以完成稳定地方社会秩序的任务。漳南县设立后在全县及周边地区开展了大规模肃清运动。仅两个月时间,漳南县即捕获土匪、特务和反革命分子1 000余人。初步稳定了地方社会秩序。

漳南县的设立仅为一例。伴随着全国范围内镇反运动的开展和深入,平原省也陆续采取措施严厉镇压国民党残余势力、土匪、反动会道门的破坏活动。至1950年10月平原省的镇反工作基本完成。仅1950年当年即“破坏匪特组织及会道门十九种,剿灭匪特三千余人,取缔会道门一万余人”[2]。至平原省建制撤销前,平原省总共“清查出一般的敌伪党团军政人员十六万人,取缔会道门发动道徒退道二五万余人,消灭股匪四百余股五千余人,破获重大政治案件六十四起,一般治安案件一八零八一起,缴获长短枪三万余支,轻重机枪一一五挺,小炮一八门。县区以上机关、中等以上学校的教职员及百人以上的工矿企业,已作了比较彻底的清理”[2]。同时,在镇压反动运动中,平原省的民兵也得到了锻炼和发展,在维护地方治安,保障地方经济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平原省通过开展县级行政区划调整工作,配合了其他各项稳定社会秩序的工作,给予土匪、特务和反革命分子以毁灭性打击,使得全省频发的武装暴动、特务暗杀等反动活动几乎绝迹。更重要的是此项任务的完成为贯彻以生产为中心的方针提供了保障,为全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保障。

(四)黄河治理方面

如上文所述,治理黄河水患是平原省急需开展的一项工作。为了配合治黄工作的开展,平原省积极调整了辖区内的县级行政区划:1949年9月,省府将濮阳专区范县位于黄河以南的三个村划归菏泽专区鄄城县管辖;次月又将新乡县郊十五个村划归新乡市管辖;1952年9月为聊城专区东阿县增设两个区。

县级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开展后促进了平原省治黄工作的开展。一方面体现在黄河大堤的加固。在三年零三月的时间中,平原省在治黄防汛中贯彻了“防汛、生产雨不惧”的方针,大力进行了防汛工作。整修堤防共动用2 284万余工日,修堤4 043万方土,保证了黄、沁河沿岸960余公里的所谓“黄河豆腐腰”堤线险工未生溃决[2]。另一方面体现在水患预防工程的建设。新乡市经济的发展与治河力量的加强促进了“人民胜利渠”的修建和“引黄灌溉济卫”工程的开展。在此基础上,平原省按照“排防并重,蓄泄兼施”的方针,共疏通了省内大小河流400余条[2],积极做好了内河防汛防涝工程,加强了预防水患的力量。

四、结 语

平原省的县级行政区划调整工作不仅在当时收效,推动了各项任务的完成,而且为当今中国县级行政区划的调整提供了借鉴经验与良好的范本。与其他研究对象相比,平原省确是一个很小的点,微不足道,但有其独特之处。因此通过研究平原省,力争实现以小见大,以加强对新中国史、行政区划史以及河南地方史的研究。

猜你喜欢

行政区划专区平原
那一片平原
江淮平原第一关——古云梯关探秘
平原的草
“新福建·新女性”电视专区上线
一图读懂“粤省事”民政服务专区
浪起山走
中国行政区划的前世今生
会员专区
GIS在贵阳市行政区划历史沿革中的应用研究
行政区划管理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区划名称需体现历史文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