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下有效开展小学课后延时服务策略的研究

2021-12-01韩琳

民族文汇 2021年6期
关键词:策略研究新时代

韩琳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国家正在进一步有序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为提高教育的服务能力,减轻家庭教育负担,推动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发展,实现课后延时服务全覆盖有其现实必要性。但在具体实践中,课后延时服务,尤其是小学课后延时服务仍然存在诸多困难。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目前我市小学开展课后延时服务的困难,并针对这些问题,探索实施我市开展小学课后延时服务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新时代;小学课后延时服务;策略研究

一、小学课后延时服务推行的必要性

随着《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的出台,课后延时服务,尤其是小學课后延时服务逐渐得以推行和强化。一方面,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减轻了双职工家庭的教育负担,避免因时间差造成的小学生放学无人照看以及送到校外托管机构费用高昂等问题的出现;同时,这也是学校履行社会责任,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因此,小学课后延时服务,是家校双方共赢的大胆创新,十分有必要加以推行和完善。

二、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实际推行中存在的困难

我校作为鹤壁市延时服务的试点学校,在小学课后延时服务的推行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具体推行上也出现了一些困难。课题组在对我市各小学实施课后延时服务的现状进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通过深度访谈、实地调研等形式,总结出了目前我市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在具体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一)家长观念不同,对课后延时服务的理解存在偏差

相较于国外,课后延时服务在我国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社会认可度还比较低,而具体到我市的情况,课后延时服务更是缺乏。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发现我市小学家长对课后延时服务理解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完成作业就可以,对课后延时服务没有概念,甚至简单将其理解为学校和老师赚取课时费的名目,对学校推行的推行课后延时服务存在抵触情绪;而一些家长认为,课后延时服务虽然为家庭减轻了负担,解决了家长接孩子困难的问题,但对课后延时服务质量持有怀疑态度,认为不如把孩子送进校外托管机构或者课外特长班;而少部分家长认可课后延时服务的原因在于,自己不能按时接孩子放学,学校负责看管孩子和辅导作业,家长就可以撒手不管了。因此,家长对课后延时服务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差,需要我们通过转变家长观念,让家长认识到课后延时服务这一惠民政策的必要性。

(二)小学课后延时服务的推行对教师等管理人员缺乏有效激励

小学生课后留在学校,需要专门且专业的看管和辅导。因此,教师等学校管理人员将是小学课后延时服务的主要参与者,师资力量成为影响课后延时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然而,实践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尚未全面推行,教师权益并未得到进一步保障。就我市而言,小学课后的时间段有两种情况:上午11:40到下午2:00;下午分为4:10到5:30(春秋冬季)与4:40到6:00(夏)。因此,推行课后延时服务,无疑加大了教师等学校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间,但并没有给予相应的补贴;同时,教师等学校管理人员精力有限,也可能涉及到教师将对学生的安全问题承担更多责任。如果没有适当的激励机制,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小学生在学校的安全问题、教育质量等都将受到影响,课后延时服务也就很难顺利推行。

(三)小学课后延时服务缺乏明确具体的标准界定

就小学课后延时服务的初衷来看,就是要解决“无人接管”“时间差”和学生课后教育质量的问题,因此,课后延时服务不仅是对学生在课后的看管、作业辅导,更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升。由于小学课后延时服务的推行刚刚起步,课后延时服务尚未形成机制,缺乏明确的界定标准。比如小学课后延时服务是否应当收费,收费的标准如何设置,是否强制参加等其次,课后延时服务应提供哪些服务,学生对作业辅导、自由活动、兴趣课程班的需求各有不同,服务种类如何设置等,质量如何保证等问题都是课后延时服务机制建立过程中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三、开展小学课后延时服务的策略

(一)积极向家长宣传普及小学课后延时服务

小学课后延时服务的推行,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只有家校共建,课后延时服务才能实现三方受益的目标。在教育部相关政策推行的背景下,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当做好宣传普及,通过开家长会、发放课后延时服务家长告知书、课后延时服务课时体验等形式,适时向家长介绍、解释课后延时服务,转变观念;同时,开展小学课后延时服务要坚持自愿原则,在家长学生自愿的前提下,由其自主选择是否接受课后延时服务,以消解家长的疑虑。

(二)整合资源,提高教师待遇并引导规范校外多方力量参与

教师等学校管理人员作为课后延时服务的关键力量,影响着课后延时服务的开展效果。但教师精力有限,单纯依靠他们的力量来推行课后延时服务,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应当尊重他们的意愿,允许其自由转岗,并由财政建立相应的激励保障机制,为教师等管理人员发放合理的经济补助或酬劳,提高其待遇;同时,对参与课后延时服务的学校的水费电费、消耗品购置、设施设备维护更新等经费给予保障,进而提高学校管理课后延时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在探索课后延时服务时,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可以积极引导规范校外多方力量参与进来,严禁有不良记录的机构和人员参与课后服务,在保证专业性的基础上达到良好的现实效果。比如,可以鼓励有资质、有条件的社区、青少年宫、校外活动中心等公益机构到校内组织实施实践培训活动等学生课后服务。

(三)明确服务功能,提升小学课后延时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小学课后延时服务机制化的前提就是要明确课后延时服务的定位和功能,强化学生需求。目前,教育部并未对小学课后延时服务是否收费进行专门规定,各地做法不一。结合我市的开展情况,课题组建议可以通过整合资源,循序渐进,建立地方财政、学校、家庭共同负担机制,既不过分增加家长的经济负担,又能避免学校因财力问题弱化课后延时服务。同时,以服务功能为导向,增加学生“弹性参与”,在课后延时服务期间内,充分尊重学生、教师的意愿,方便家长。再次,课后延时服务还要注重增强教育服务能力,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因材施教,在完成书面作业的基础上,着眼培养学生兴趣、特色专长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打造“基础+自主+拓展”课后延时服务课程体系,研发丰富多样的活动课程,聚焦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如,通过对学生对教育的不同需求进行分层细化,满足学生对课业辅导、户外活动及特长发展等不同的需求,破除一刀切、片面追求作业辅导等单一化模式,防止课后延时服务演变成课外辅导机构的变形,与国家推行的减负政策相违背。当然,小学课后延时服务还要坚持以人为本、安全至上原则,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强化课后安保工作,组织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学生意外伤害等突发状况的应急处理机制等,切实做到有人监管、有安全措施、有统一组织,确保师生安全。这样一来,课后延时服务就与课外辅导机构区别开来,以真正发挥其作用和能量,提升小学课后延时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背景下,课后延时服务作为我国一项惠民政策,已经成为当代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只有把课后延时服务充分利用起来,加强对于小学课后延时服务的开展策略的研究与探索,才能真正提高教育的服务能力,减轻家庭教育负担,推动学校教育素质化。

此论文课题号:2020YB1002

参考文献

[1] 周一涵.课后延时服务背景下家庭作业设计与研究[J].中小学教育.2021(03).

[2] 刘凯.我国课后延时服务政策研究[J].教育评论.2019(02).

[3] 杜建锋.课后托管,家长不能"脱管"[J].湖南教育.B,2018,(10):15.

[4] 任玲.小学校园社团的发展现状及前景研究[J].中华少年.2018,(10).

猜你喜欢

策略研究新时代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中美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比较研究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