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一般原则、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2021-12-01谭文辉赵金林朱晓莉
谭文辉 赵金林 朱晓莉
【摘要】居住区绿地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居住区环境品质的重要内容。绿地环境质量直接影响到居民生活舒适度,成为人们择居极其关键的考虑因素。
【关键词】居住区绿地;设计原则;常见问题;应对措施
Abstract: residential green spa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urban garden green space system and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residential environmental quality. Green space environmental quality directly affects residents living comfort, and has become an extremely key consideration for people to choose their residence.
Key words: residential green space; Design principles; common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加快,老旧居住区、城中村、城郊村相继被拆迁改造,新的居住小区不断建成,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得对居住区环境品质要求不断提高。居住区绿地是小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区品质的重要影响因子。快速发展的居住小区建设和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对园林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几年笔者调查了多地多处居住小区,发现在居住区绿地设计、施工、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笔者认为研究居住绿地规划设计的一般性原则,剖析常见问题,探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办法,很有必要。
1、居住区绿地的范畴和功能
1.1 居住区绿地的范畴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设部2017年颁布实施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17]规定,居住绿地附属绿地(RG)是居住用地内的配建绿地,属于附属绿地类(XG)[1]。2018年发布实施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中规定,居住区内的公共绿地是指为居住区配套建设、可供居民游憩或开展体育活动的公园绿地[2]。根据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形式,居住区内公共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园、中心游园、组团绿地、儿童游戏场地和其他块状、带状绿地。
1.2 居住区绿地的功能
众所周知,园林绿地是城市中唯一具有生命的城市基础设施,以植物为主体的居住区绿化,除了在净化空气、降低尘埃、吸收噪音、保护居住区环境方面有良好的作用外,还有改善小氣候、遮阳降温、调节湿度、降低风速的作用。绿色植物营造的良好的室外环境,还可以吸引居民的户外活动,加强邻里之间的交流,陶冶居民的情操。在地震或火灾时,居住区绿地还肩负着防灾避难、疏散人流的作用。
由此可见居住区绿地对城市人工生态系统的平衡、城市面貌的美化、居民心理的调节都有显著的作用。
2、居住区绿地设计的一般原则
2.1 生态性原则
即生态优先原则,追求生态效益最大化,体现绿色发展理念,最大程度提高绿地率和绿视率,使居民能身处其中,感受自然、亲近自然,营造“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绿化环境,促进生态平衡,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2.2 因地制宜原则
2.2.1充分考虑居住区所在地的地形地貌及自然风貌,灵活运用借景、框景、障景、对景等设计手法,巧于因借,在大的生态环境基础上辅以人工造景,营造变化丰富,步移景异的园林景观。
2.2.2适地适树,选择适宜当地气候特征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树种,充分了解各类植物的生长习性、生物学特性,在不同的环境和立地条件配置适宜的树种。
2.2.3区别对待行列式、高层住宅、联排别墅、独栋别墅等不同建筑布置方式的小区绿地设计,使绿地布置和景观分区与建筑布局相协调相适应。
2.3 多样性原则
包含生物多样化和配置形式多样化。在统一基调的基础上,树种力求变化。多种植物材料多层次搭配,分别组合成特色各异的群落式栽植形式,有利于形成四时有别、多姿多彩的植物景观。为丰富树种种类也可以适量引进树形美观、适应性强、生长迅速、观赏价值高的外来树种。
2.4 人性化原则
即通常所说的“以人为本”原则。笔者认为需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设计时需充分考虑各地文化习俗,建筑、植物与风水的关系,尊重人的心理感受,避免在小区中栽植当地百姓忌讳的植物。二是植物设计符合人的行为规律和需求。如在道路两侧和广场中适当栽植乔木,起到遮蔽烈日的作用,打造林荫小区;三是在空间划分和场地设置上,考虑各个年龄段居民的生理及心理需求,区分封闭空间、半封闭空间、开敞空间,采取不同的植物品种和配置模式,为不同年龄段人群营造适宜的环境氛围。
2.5 个性化原则
注重小区绿化的个性和地域特色打造,通过采取差异化配置模式,采取不同植物品种、规格等使小区绿化具有鲜明的个性,同一小区内不同区位体现不同的植物特色,增强小区之间和小区内部不同位置的可识别性。
2.6 美学原则
遵从均衡和统一,对比和调和,比例和尺度,韵律和节奏等美学原则。在植物空间上追求起结开合,疏密有致,“疏可跑马,密不透风”的布局。季相色彩变化上,运用色彩协调、互补等原理。植物搭配层次分明,错落有致,营造优美的林缘线和林冠线,使建筑美和园林美交相呼应,四季景色各异。
2.7 经济实用原则
尽量选用适于当地生长的,抗性强(耐寒、耐旱,耐瘠薄,抗病虫害)寿命长的乡土树种作为主调树种。例如在北方地区的雪松、油松、黑松、国槐、白蜡、五角枫、朴树、苦楝、楸树、樱花、山楂、大叶黄杨等都是在城市绿化中常用的乡土树种。
3、居住区绿地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3.1 绿地规划设计中整体布局、空间划分、道路布置等方面
(1)在做绿化规划设计时,因考虑不全面,缺少整体思路和统筹安排,导致功能分区、整体布局及空间划分不尽合理。如儿童活动区紧邻住宅楼,环境喧闹影响居民生活。游园道路流线设计不合理,行人因出入不便导致植物材料被踩踏、破坏,不利于后期管理。
(2)老人、儿童及残疾人活动场地面积及相应的设施占比较小。建议合理设置适合老人、儿童和残疾人使用的活动场地和设施,营造无障碍通行、康复花园等环境。
3.2 植物选择方面
(1)植物栽植层次单调,品种单一,没有形成群落式复层种植结构,生态效益差,缺少生物多样性和配置形式多样性。可大力推广有益身心健康的保健植物群落,如松柏林、银杏林、榆树林;有益消除疲劳的香花植物群落,如月季灌丛、丁香树丛等;以及有益招引鸟类的植物群落,如樱桃、山楂、石榴、海棠、柿树等。同时避免大面积使用草坪等绿化效益相对较小的植物。
(2)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乔木与灌木数量上比例失调。常绿骨架树过少,感觉冬季景观萧条无生机,尤以北方地区表现突出。常绿与落叶树搭配的适当比例应为3:7[3]。居住区绿化应以乔木为主,适当搭配花灌木和地被植物。
(3)没有按照美学原则和植物生长特性搭配植物,季相变化不明显,花期没有连续性。设计者应充分了解乔、灌、藤、草各类植物的叶色、花期、花色、形状、果期等性状,进行色彩和树形搭配调和,营造四季景色各异,色彩丰富的植物景观。如碧桃、连翘、丁香可组成春季景观;紫薇、石榴、合欢和棣棠组成夏季景观,红枫、银杏、山楂和五角枫组成秋季景观;女贞、腊梅、南天竹和竹类组成冬季景观等。色叶植物如红叶石楠、五角枫、元宝枫、银杏、栾树、乌桕等的运用可以有效调节居住区环境色彩,营造“春赏百花,夏亲绿荫,秋观色叶,冬看松竹”的四季景观。
(4)植物选择违背适地适树的原则,过度运用不适合当地生长的外来树种,导致植株生长不良甚至死亡,造成极大的浪费。设计者应在充分了解当地的气候特点,植物分布规律等的前提下,多用适应当地生长的乡土树种。
(5)植物搭配忽视地形的存在,植物选择不能强化地形反而削弱地形,例如在地形高点栽植了低矮的灌木,在山腰或低处栽植高大乔木,这样就会从感觉上消减了高差,浪费了地形资源,效果不佳。正确的栽植方式应为:在地形高点栽植高大乔木,低处栽植低矮灌木或球类植物,强化地形效果,获得起伏变化的林冠线,形成良好的绿地景观。
(6)栽植植物密度不合理,栽植过密或过稀。急功近利,栽植过密,没有给植物留出足够的生长空间,导致病虫害多发,徒长,缺乏营养,生长不良。栽植过稀,导致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耗时过长。应当采取合理密植的栽植方式,营造健康、良性发展的绿地格局。
(7)不重视垂直绿化在小区中的运用。在适当位置应用栽植攀援植物如葡萄、紫藤、凌霄、爬墙虎、小叶扶芳藤、常春藤、爬藤月季、蔷薇等可以软化建筑、园林小品等的生硬线条,提高小区整体绿量和绿视率。
3.3 绿地管理方面
俗话说园林绿地“三分建,七分管”。由于物业管理队伍水平不高,专业性不强,管理人员没有进行专业培训,管理粗放,对绿地中的健身器材、园林建筑、小品等设施的维修保养跟不上,植物浇水、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措施不及时,导致植物长势不旺甚至死亡等。应对措施就是应该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大管理投入,聘用专业技术队伍进行管理。
3.4 小区特色方面
存在千区一面的现象,内容缺乏个性和创意,缺少点睛之笔,文化性、艺术性不强,园林意境的营造成为薄弱环节。应在造园之始对小区进行绿地系统规划时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挖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彰显地域特色。
3.5 人性化设计方面
(1)缺少防雨、防晒等庇护设施,残疾人及老人儿童设施不全,园林建筑和小品过度重视形式,忽视内容,实用性差。建议充分考虑居民的实际需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合理设置亭、廊、花架、坐凳、健身器材等园林建筑和小品。
(2)在对小区主要道路两侧、组团绿地的园路、广场周围进行植物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当地日照、风向、雨水等气候特点,遮阴的落叶高大乔木使用较少,炎热夏季缺少绿荫,体感极不舒适,达不到林荫小区的景观效果。建议考虑场地冬季日照和夏季遮阴的需求,根据功能和景观分区合理进行植物配置,如儿童活动场地周围避免设计带刺、有毒等对儿童存在安全隐患的植物。
3.6 对小区景观环境建设重视程度不高,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绿化质量不高。建议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加大对居住区绿化工程监管力度,不仅抓规划而且抓施工,后期管理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设计、施工、管理、监督环环相扣,才能保证居住区环境的质量和档次。
3.7 节能设计不足。
设计及施工中海绵城市理念贯彻不到位。例如浇灌设施设置不合理,绿地坡度设计过大,导致水土流失,浪费水源。建议有条件的新建小区结合雨水排放,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通过设置雨水花园、下沉式树穴、植草沟等手段,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4]。
还有的小区栽植大规格植物甚至是古树名木,导致养护成本大大提高,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结语:
综上所述,居住区绿地的景观营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设计、施工、管理各方面协同作业,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5],坚持一般原则,避免常见问题,才能营造安全、卫生、方便、舒适、美丽、和谐以及多样化的居住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17]第4页
[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第3页
[3]苏喜富.我国北方城市绿化树种的选择与配置.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9,22(2):81-83
[4]《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
[5]《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