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籍用字繁简转换问题考

2021-12-01项麒达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古籍

关键词:古籍;《墨子閒诂》;繁简转换;文字学

摘要:孙诒让先生《墨子閒诂》中的“閒”字对应两个简化字:“闲”和“间”。文章旨在考证题名中“閒”应该简化为“间”还是“闲”,探究其真实题名,并对古籍用字的繁简转化错误问题进行浅议,旨在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中图分类号:G2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1)10-0138-03

1繁简字转化现状和《墨子閒诂》之问题

吕叔湘先生在《怎样解决中文信息处理中的繁简对换问题》一文中,首先提到繁简字转化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为对应关系,往往不是一对一的,而是一对多的,极为复杂的。”[1]国家为了规范此类字形,公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等,但仍存在大量由于异体字混用而引发的争议。

1.1繁简转换的现状

目前,简化字已完全通行。日常生活中繁体字极少出现,掌握与否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几乎没有影响。但在学术研究尤其是在古代文学研究中,只有准确掌握繁体字,才能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的意义。目前,计算机能正确完成大部分古籍用字的繁简转换,但有些繁体字转化十分复杂,对应关系不唯一,引起很多争议,需要人为鉴别。为应对这一问题,文化部(现并入文化和旅游部)于1995年制定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并在2013年又相继出版《通用规范汉字表》和《规范字与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存在很多争议。

1.2“閒”对应“间”和“闲”的转化问题

殷仲堪云:“三日不读《道德经》,便觉舌本閒强。”该句中的“舌本閒强”应简化为“舌本间强”,意思是舌头间或会感到僵硬。但还有一些出版物的编辑因不熟悉古文字,而将其简化成“三日不读《道德经》,便觉舌本闲强”,不免贻笑大方。而其中争议最大的便是《墨子閒诂》中“閒诂”的“閒”应简化为“间”还是“闲”的问题。在BCC语料库中搜索《墨子閒诂》,这两种简化方式并存,如下三例:①鲁迅的一篇《趋时和复古》文章中题为《墨子闲诂》——孙诒让(清),浙江瑞安人,字仲容,清末朴学家,著有《周礼正义》《墨子闲诂》等。②《文汇报》2002年3月刊一篇《艺术为墨学增辉》中题为《墨子间诂》——清末孙诒让校编《墨子间诂》,俾2000年前古著,厘然复其旧观。③“百度搜索”中《墨子间诂》《墨子闲诂》均有之。

《墨子》长期以来未被学界重视,正所谓“传诵既少,注释亦稀,乐台旧本,久绝流传,阙文错简,无可校正,古言古字更不可晓。”但其书包罗万象,不仅记录了墨子的思想,还记录了许多科学知识。直到清中期该书才得到重视,其中孙诒让著《墨子閒诂》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清代学者们从此开始大规模考据《墨子》。梁启超称:“盖自此书出,然后《墨子》人人可读。现代墨学复活,全由此书导之。”可见此书对后世学者影响之大。但如今,其书名竟然还未有定论,实在是可悲可叹。

2“閒”之考释

“閒”字最早见于金文,由“门”“月”二字构成。从门,示门中见月之义;从月,示月从门中见之义;会二字义得门隙之义。《说文解字》卷十二《门部》:“閒,隙也。从门,从月”[2]。段玉裁注:“隙者,壁际也。引申之,凡有两边、有中者皆谓之隙。隙谓之閒。閒者,门开则中为际,凡罅缝皆曰閒。”从段注不难看出“閒”本义是指空间上的间隔,是“間”的初文,字形变化见图1。但随着字义的引申,“閒”字所代表的月夜,同样也代表了忙于农耕劳作的古代人难得的空闲时光,从而引申为在时间上有空闲,读音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读若“闲”,这就造成了“閒”字指代的困扰。

第二版《汉语大字典》对“閒”作如下解析:①[jiàn]亦作“間”。间隙;缝隙。[jiān]亦作“間”。内,中间,指事物两者的关系。②[jiǎn]通“簡”。检阅,视察。③[xián]亦作“閑”。闲暇。《楚辞·九歌·湘君》:“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閒。”王逸注:“閒,暇也。”结合上述字形的变化和工具书中的解释,结论如下。

2.1“間”是“閒”的俗体

“閒”本义是空隙,同“間”二者为一字。“間”是“閒”的俗体,出现较晚(毕沅著《经典文字辩证书》题:“‘間乃‘閒之俗体”),直至清代在正式场合仍写作“閒”。

2.2“閒”本意与“闲”无联系

“閒”在表示其引申义“闲暇”时,可同“闲”,而表示其他意義时,“閒”和“闲”并无联系。

2.3“閒”已不再是“闲”的异体

我国目前已废除“閒”字这一异体,统一用“閑”为“闲”之繁体。而台湾地区则“閒”“閑”同时使用[3]。

3《墨子閒诂》题名疏证

综上可知,清末学者孙诒让在书中使用“閒”这一在清代正式场合通行的字,是十分合理的。从文字演变以及通假的角度来看,将《墨子閒诂》释为《墨子间诂》和《墨子闲诂》似乎均可。不过学术需要严谨,必须探究孙诒让先生题名的本义,才能准确简化《墨子閒诂》。

3.1从自序方面考证

书名是读者看到的第一信息,作者给自己的作品题名时,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在本书自序中,孙怡让先生写道:“昔许叔重(即许慎)注《淮南王书》,题曰《鸿烈閒诂》,閒者,发其疑悟,诂者,正其训释。今于字义多遵许学,故遂用题署。”[4]显然,孙诒让先生是为了效仿许慎的《鸿烈閒诂》。《鸿烈閒诂》是许慎为刘安《淮南鸿烈》写的注释。“閒诂”就是古时为古书做注的方法。现代汉语《辞海》对其解释如下:“閒诂”犹言夹注。汉朝的许慎为《淮南子》做注,题名为《鸿烈閒诂》。叶德炯跋云:“閒诂犹言夹注,与笺同实而异名。《说文》‘閒,隙也。《墨子经说上》中,‘閒,谓夹者也。盖其书为许君未卒业之书。仅约略笺释其旁,若夹注然,故谓之閒诂。”孙诒让《墨子间诂自序》:“间者,发其疑忤。诂者,正其训释。”命意与叶说虽不完全一致,但总体也是为古文做注[5]。

3.2从实义方面考证

孙诒让先生将“閒”字释为:“閒者,发其疑忤”。“发其疑忤”有两种意思:①其本人对《墨子》文字的校对考释。如疑某当作某之误,某句疑当作某句等。②通过加按语来表示对其他人校勘正误的看法。这说明“閒”的意思就是找出疑惑,发现疏漏。因为“閒”和“閑”只有在表示“闲暇”这个意义时可以通用。显而易见,《墨子閒诂》中的“閒”简化为“闲”是全然错误的。而“间”字可以释为空隙、缝隙,进而引申为遗漏,空缺。因此,简化为“间”字更加合理。按照作者的本义,释为《墨子间诂》无疑。在《墨子閒诂》一书中,凡“间”都写作“閒”(如“閒有可采”,即间或有可以采纳的),此为又一证据。

4古籍繁简转换错误问题的解决方法

学术界如此知名的学术著作尚且如此,可见使用计算机对古籍进行繁简字转换时问题不计其数。例如:“皇后”使用电脑软件转换为繁体时写作“皇後”,其实在历史文献中,作为皇后、王后、太后或者君主早期的称呼,如“夏后氏”,“后”的繁体还应作“后”。类似这样的繁简转换错误,普通读者辨别异常困难。为避免繁简转换错误,笔者提出以下四个建议。

4.1将一部分繁体字恢复为规范汉字

当一个简体字对应多个繁体字时,对于难以区分的部分应恢复其繁体用法(由于简体字已经约定俗成,只需恢复一部分特别难以区分的即可),如上文提到的“后”(後、后),在表示时间空间的“后”时,恢复“後”为规范汉字,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讹混,而且“后”和“後”用在姓氏中也是不同的两个姓氏,完全不必担心恢复繁体造成的错误。又如,发(發、髮),将“髮”作为头发的“发”的规范用法,让“发”只作为“發”的简体字。

4.2对应复杂的简化需标注说明

对于具有复杂对应关系的简化字应做出详细的说明。如上文提到的“閒”(间、闲),在简化为“闲”时应标注说明。只有当义为“闲暇”时,才能简化为“闲”。再如斗(鬥)可以分成两条来解释:斗[dǒu]①容器单位。②称量食物的器皿。③斗形的东西。④圆形的指纹。⑤星名。斗(鬥)[dòu]①斗争;争斗。②在某方面较量。③使争斗。

4.3假借用法要标注本字

在一些约定俗成的假借用法中,应标示出本字。例如:飞(飛、蜚),“蜚”本义是一种飞虫(《左传·隐公元年》:“有蜚不为灾”),古时经常假借“蜚”表示“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一而败”)。现在虽然不能再相互替代,但在一些成语中仍保留了原来的字体,如:在“流言蜚语”“蜚声海内”中仍使用“蜚”而不用“飞”[6]。这种情况下,就应标注本字以帮助人们区分。

4.4及时更新繁简字使用标准

相关部门应及时更新专业工具书,规范异体字和特殊用法,明确何时使用繁体,何时使用异体,以正视听。

5结语

普通读者难以辨别古籍整理中出现的繁简转换错误,假若古籍原本由于某种原因亡佚,只留存讹误的再版古籍,若干年后讹误将无法辨识。这不仅给读者带来困惑,甚至会导致思想的错误引领。古籍整理出版的要义是将浩瀚的历史文化经典展现给世人,让圣贤思想启示后人,如张载所说:“为万世开太平”,其最重要的就是它的准确性。只有准确,读者才能正确理解文化的精髓,才能体会经典的真正含义,历史文献的价值才能得到发挥。

如果将异体字不加甄别统改为“规范汉字”,不仅会混淆视听,而且让人困惑不已。清代陆心源在《仪顾堂题跋》卷一《六经雅言图辨跋》中说:“明人书帕本,大抵如是,所谓刻书而书亡者也。”就是说前人妄改古书导致书的本义不在。如果仍然坚持用“统一,规范”的简化原则“统改”下去,那整理的古籍中就会有越来越多现代人的臆想,给研究者和读者带来理解的困难[7]。不过诸如“烟、煙”和“鄰、隣”等意义完全相同、字形有别的异体字,由于汉字发展趋向统一性的原则,可以统改。但这种异体字太少,大部分异体字追溯本源都代表着不同的意思。

笔者认为,为古籍繁简字转换而出版一本繁简字对照表已刻不容缓。为了避免讹误出现,出版单位应增加校对次数,同时,编辑应具备古文字学、古代文学方面的知识,能对基本的讹误或异体字等进行判断和注释。

参考文献:

[1]吕叔湘.怎样解决中文信息处理中的繁简对换问题[J].语文建设,1991(4):45.

[2]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5:249.

[3]高明峰.“閒”字释义商补及相关问题[J].兰台世界,2012(30):7-8.

[4]孙诒让.墨子閒诂[M].北京:中华书局,1954:1-6.

[5]翟锦程,杨岗营.《墨子閒诂》题名疏證[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9(2):14-16.

[6]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179.

[7]祝伊湄.繁简字转换是古籍编辑的一道坎:对《规范字与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的一点建议[J].编辑学刊,2018(1):19-23.

(编校:周雪芹)

作者简介:项麒达(1996—),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古籍
古籍修复师妙手补书
尽快制定《贵州省古籍保护条例》的几点建议
西藏大批珍贵藏文古籍实现“云阅读”
全国7.2万部古籍已上线,足不出户浏览高清古籍
古籍修复师的巧手与匠心
古籍普查在古籍传承与保护中的推动作用
江苏完成九成以上古籍普查
古籍收藏可先从藏经入手
我国将建统一的中华古籍目录
古籍出版的困顿与生机访谈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