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籍普查在古籍传承与保护中的推动作用

2019-06-11刘丽娜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1期
关键词:古籍普查藏书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古籍保存的现状,阐述了古籍普查在古籍传承与保护中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古籍普查;古籍传承与保护

【中图分类号】G264 【文献标识码】A

古籍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符号,其承载着璀璨的华夏文明,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的载体,是历史留下的丰厚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古籍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一旦破坏无法再生,正因如此而愈显珍贵。为了更好地掌握我国现存古籍的保护现状,加强对古籍的保护和利用,我国于2007年启动了“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古籍普查工作。古籍普查是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基础性工作,只有做好古籍普查,摸清家底,才能有针对性地保护、利用和传承古籍,更好地实现其自身的价值。

一、古籍普查的定义

古籍普查是对现存古籍的种类、数量、级别等次、破损情况和保存保护环境所进行的调查、鉴定和记录。古籍普查的主要内容是对现有古籍进行清点、整理和编目,建立《中华古籍总目》。搞好古籍普查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顺利进行的重中之重。通过古籍普查,国家可以全面掌握各级图书馆、博物馆、藏书馆等单位及民间私人所藏古籍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便于国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古籍保护政策、预算资金和安排人员等,这样才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古籍保护、利用和管理工作。

二、我国古籍保存的现状

我国现存古籍存在着书目不清、数量不明、纸张老化、破损情况不知、保护条件简陋、大量珍贵古籍流失海外等不利情况。建国以来,国家多方面采取措施,通过收集、调拨、购买等方式,将大量珍贵古籍集中在全国各级图书馆、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中。由于各级收藏单位古籍专业人员有限,再加上重视程度不足,部分图书馆和藏书单位还没有对馆藏古籍进行全面的编目整理和细致清点,即使编目整理也是整理标准不一,多数单位的古籍编目整理只停留在简单的书目登记,版本鉴定、详细分类、古籍等级、破损情况、保护条件等均未列入其中。流散在民间和国外的古籍更是一个未知数。古籍属于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一旦破坏不可再生。由于现有古籍修复人才匮乏、修复手段落后,许多珍贵的古籍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我国虽然在古籍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不可否认,古籍保护的形势依然严峻。

三、古籍普查在古籍传承与保护中的作用

(一)古籍普查有效地推进了古籍保护工作的开展

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正式启动以后,古籍普查工作在除港、澳、台之外的全国各省级行政区域迅速展开。2010年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研制的“古籍普查平台”已基本覆盖到全国各省级古籍保护中心,为及时展现古籍普查成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截止到2016年,已有五批共12278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80家收藏单位获“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殊荣。在古籍普查中,一些不为人知的收藏单位陆续被发现, 一些珍稀的善本、孤本也逐渐被世人知晓。在古籍普查過程中,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也有条不紊地公布古籍普查中的重要发现,为学术界和社会提供各方面的科研资料,也为古籍版本学家研究和利用古籍创造了条件。

(二)摸清家底,促进古籍全面保护与利用

古籍普查的主要目的是摸清家底,全面保护、传承和利用现存古籍。摸清家底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普查尚未整理编目的藏书,各级古籍收藏单位将未经编目的藏书按照古籍普查标准进行整理登记。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图书馆都有一定数量没有编目的古籍,如果不加以整理,任其散落各处,这些文化瑰宝很有可能遭到损害或流失。随着古籍普查工作的全面开展,古籍收藏单位要按要求清查家底,补充编制新书目。经过普查,不但发现了许多新的古籍收藏单位,许多散落民间的古籍也登记备案。以山东为例,截止到2016年,全面完成267家古籍收藏单位共计350万册古籍的普查工作。山东省图书馆自2007年9月开始普查海源阁书库和五楼书库八类古籍,截至2016年,共普查古籍约50万余册,许多原先未登记的古籍都登记造册,更加完善了古籍书目。二是普查已经编目的藏书,原有的古籍书目大多比较简单,为了全面准确地反映古籍的原貌,要严格按照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制定的古籍普查标准,重新登记审核,完善藏书的鉴定著录,准确揭示原书面貌。各级古籍收藏单位统一按照古籍普查规范对已经著录的书目进行校对,补充未填写的项目,按照要求拍摄书影,作为古籍版本定级和破损定级的依据。同时详细的鉴定著录也为古籍保护单位的人才培养、书库改善、器材配备、装具制作等诸多方面的资金预算提供了准确的数据。

(三)古籍普查有利于更好的收集、整理各行各业的专业资料,更系统地促进古典文献的传承、保护与利用

中华民族有着灿烂的传统文化,宗教、哲学、古典文学、史书、地方文献等各方面书籍浩繁卷帙,零散地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古籍收藏单位,通过古籍普查能够分门别类地收集、整理各行各业的专业资料,更好地实现古籍的学术资料价值。以中医古籍整理为例,基于医疗实践和学术传承的需要,中医界历来重视中医古籍的收集、整理和保护工作。1958年开始至2008年,中医科学院就与国家图书馆合作进行了多次自发性的古籍资源调查,共收录1949年以前出版的中医图书13455种、版本3.2万余个,为医学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更系统、更详细的资料。中国古籍资源丰富,分布面广,收藏分散,单靠自发性的古籍资源调查无法全面地搜集资料,2007年启动的全国性的古籍普查将更好地推动各行各业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保护。

(四)基层古籍收藏单位的古籍保护与传承得到重视

基层古籍收藏单位大都存在着保管条件有限、财政投入少、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通过此次全国范围内的古籍普查,原来不被重视的基层古籍保护单位也被重视起来,财政加大了基层古籍收藏单位专项保护资金的投入,从根本上改善了古籍保护条件。为了提高古籍整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古籍整理编目的效率和准确率,政府出资开设古籍专业培训班,有计划地聘请专家对现有古籍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以山东省蓬莱市慕湘藏书馆为例,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之前,古籍书库只有一个电话报警系统,书柜也很简陋,许多珍贵书籍裸露在外也没有函套的保护。通过古籍普查,馆内很多有价值的古文献在整理编目的过程中被发现。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馆藏古籍,地方政府财政给予大力支持,2007年至2017年期间,共添置古籍专用书柜48个,制作新函套3千多个,安装了防盗监控报警系统、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和除湿系统。为了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曾多次安排古籍普查工作人员参加山东省古籍培训班的学习。2009年慕湘藏书馆被山东省政府评为首批“山东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评为第四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鉴于慕湘藏书馆在古籍普查中的突出表现,2009年至2017年多次被山东省文化厅授予“山东省古籍保护先进单位”称号。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古籍,慕湘藏书馆对馆藏《大学》《中庸》进行了善本再造,对《登州府志》进行了扫描影印。慕湘藏书馆所有的改变和成绩都是来源于古籍普查的有效推动。

(五)古籍普查促进了古籍专业人才的培养

古籍普查是编目、典藏、保护等多项工作的整合。这就需要工作人员拥有古籍鉴定、编目和保护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在古籍普查的推动下,古籍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在全国范围内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第一,部分高校开设了古籍教育课程,建立起古籍保护专业学科。高校与古籍收藏单位之间搭建互相学习的平台,古籍收藏单位为在校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和基地,学校为收藏单位的工作人员提供到高校短期深造的机会,双方共同提升理论素养,在实践中培养锻炼古籍普查的骨干力量。第二,政府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增加古籍收藏单位古籍保护专业人员编制,切实让高校毕业生能进得来,用得上;政府出资开办培训班,让现有工作人员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古籍专业水平。第三,根据需要尽快启动文献修复师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开展三、四、五级文献修复师职业技能鉴定考前培训工作,并为鉴定工作提供人员和场地支持。

(六)有利于民族文字的研究和各民族的和睦团结

古籍普查内容除汉文古籍外,还包括各少数民族古籍,同时,民族文字也是古籍普查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举措不仅能够更好地推动少数民族古籍、文字的普查和研究,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典籍的完整性,更有利于增强各族人民的凝聚力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例如,新疆、西藏都是古籍文献大区,流传古籍历史久远、卷帙浩繁,为了响应国家的“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更好地开展古籍普查工作,新疆和西藏皆于2010年启动了古籍保护专项活动,各民族、各地区因地制宜,全心投入,古籍普查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

华夏文明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族人民利用其智慧创造了极为丰富的典籍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利用好祖国的典籍文化遗产,对于维系中华民族血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增进民族团结,振奋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推动人类文明进步,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推进古籍普查 加强古籍保护[N].中国文化报,2012-1-13(7).

[2]古籍普查培训讲义:中国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编,2007(6).

作者简介:刘丽娜(1982-),女,山东省蓬莱市人,馆员,本科,研究方向:古籍版本鉴定和图书管理。

猜你喜欢

古籍普查藏书
西藏大批珍贵藏文古籍实现“云阅读”
古籍修复师的巧手与匠心
小毛驴藏书
江苏完成九成以上古籍普查
2018年中国将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系列漫画
为巾帼藏书发先声
学习调查要“四会”
古籍出版的困顿与生机访谈录
与普查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