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 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

2021-12-01刘新杰李潮海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师德师风建设影响因素对策

刘新杰 李潮海

摘要:良好的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新时代背景下国家教师队伍建设、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师德师风建设可在注重思想认识教育、完善管理体系建设、关注身心健康、调整行为规范、学习先进典型等方面不断完善,促进中小学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关键词:中小学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影响因素;对策

“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即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师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教育家孔子提出了“躬厚而薄责于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等教师的内在要求。合格的教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新的历史时期,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前提。我们要弘扬高尚师德师风,解决师德失范等问题。

一、中小学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要求

(一)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推动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2019年12月,教育部等七部门又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在将师德师风建设要求贯穿教师管理全过程等五大方面提出了15项举措。在新时代背景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做人。教师肩负着时代重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更是实现新要求的重要保障。

(二)青年教师发展阶段性特点的需要

青年教师刚刚踏进校门,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对待学生和工作充满了热情,可塑性强,这都是青年教师的特点和优势;但同时,青年教师正处在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没有形成固定的个人风格,在工作中也正处在感知学生、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的磨合期,此时需要在优良的工作环境中接受正向引导和教育。此外,青年教师还面临着社会、家庭和工作带来的压力,如果压力和负面情绪无法及时纾解,极易导致职业倦怠、简单粗暴对待学生等职业道德失范现象的产生,需进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教育和引导。

(三)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青年教师面对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年龄特征,需要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保障下,充分地了解学生,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是信赖老师,教师具有最强大的教育影响力。到了初中学习阶段,学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增强,教师的垂直影响减弱,其教学水平能力更多的受到关注。

(四)新时代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需要

在新时代背景下,师德表现成为教师考核的关键指标。“一票否决制”明确地告诉教师,这是红线,绝对不能越过。红线摆在面前,管理部门首先要明晰界限,判断教师的失范行为是长期的行为表现还是第一次发生,错误程度是高还是低,要有层次的评价。师德评价方式应是公平合理的,有据可循有法可依的,并且能够有实实在在的利于教师职业行为的改进。教师既不能“胡作非为”,也不必“束手束脚”。因此,迫切需要重视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营造出良好的师德师风氛围,保证师德评价的严格落实,进而形成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

二、中小学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教师职业道德失范是教师群体或个体偏离或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也指教师的职业伦理和道德偏离了学生学习榜样和模范的标准。中小学教师尤其是中小学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面临着冲击和挑战,加强中小学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青年教师的师德养成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环境。当下全社会正在高速发展,青年教师作为一个“社会人”并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易受到社会某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个别教师心理失衡,贪图个人利益,利用工作谋取私利,改变了原有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职业操守,导致出现了青年教师道德失范现象的发生。

(二)现有教师评价机制的影响

目前关于对教师评价的各种标准比较模糊,缺乏对实际操作的指导性,如师德评价受涉事学生家长的主观态度和社会舆论等的影响颇多。教师是一份稳定的工作,往往在同样的环境中面对同样的科目、教材、教学程序(包括备课、讲课、批改作业)等,随着课时的重复和教龄的增加,青年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在这种工作内容周而复始的循环中可能会被慢慢消磨,而学校又疏于对青年教师关于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教育,易使青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甚至出现道德失范问题。

(三)青年教师自身素质和身心健康问题的影响

全社会高度关注教育,对于教师的期望更高,要求也更加严格,“不敢出错”的意识使教师压力倍增。有研究发现,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与普通人群相比较差,强迫症状、躯体化、抑郁等心理问题突出。与此同时,个人发展的焦虑和教师职业竞争压力加剧也会给教师心理带来严重冲击。心理健康是提高道德素质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心理健康工作的滞后,导致许多教师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解决,阻碍了教师良好道德行为的形成。

三、新时代加强中小学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对策

(一)弘揚传统文化,传承师德师风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关系到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孔子倡导“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优良的师德师风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要务,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的第一标准。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既离不开自身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他们为人处世、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对于教师个人来说,从进入师范院校的校门开始,就要坚定理想信念,提高道德水准,增强奉献意识,理解“教师”的崇高意义。当代教师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既然选择了成为一名教师,就要认同教师这个角色,认同职责范围和应尽义务。对教育部门和学校来说,在教师录用阶段要注重教师的品德考察,严把教师队伍入口关。

(二)完善评价体系,关注身心健康

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从专业角度出发,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师德评价指标体系。

首先,明确师德评价界限,明确教师必须遵守的规范和责任。这个界限既是全面的,也是具体的。师德评价是对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的行为进行评价,避免将教师的个人德性和个人生活混淆进来。

其次,细化师德评价内容,增强操作性和规则性。评价体系不仅要有原则性的刚性要求,还要有具体的可赋分的评价条目,避免仅作道德要求。教师对照指标明确在教学工作的中的行为举止,可进行自我诊断和相应的行为修正。评价指标无法涵盖所有的条目,这需要教师运用实践智慧将规范与实践联系起来,灵活的运用“自评”与“他评”的方式,期望达到规范和修正行为的目的。

关注教师身心健康,给予教师压力疏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逐步建立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及时纾解不良情绪,释放压力,让教师找到宣泄的出口,有健康的纯粹的心情面对学生,面对工作。同时需要家长和社会各界给予教师恰当的期望和要求,对教师有充分的信任、理解和尊重。

(三)确切了解学生,调整行为规范

师生关系是影响教育效果的关键要素,也是体现教师师德的主要方面。面对不同年龄段学生,教师所承担的角色不同,其行为规范也就有所区别。

首先,小学阶段学生稚气未脱,且对老师有着全然的信任和依赖。教师要做到公平、公正,做到“因势利导”“以情感人”“宽严并济”,让学生感受到关爱与鼓励。

其次,初中阶段学生的独立性逐渐增强,教师对于学生的垂直影响力降低。教师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和个性,精于“授业”和“解惑”,不断地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用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教师除了遵守普遍法则之外,还须遵守角色道德要求。教师的服务对象是孩子,年龄差距和岗位职责决定了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言行来确切地适应学生,使学生心中充满的敬爱,助力学生成长。

(四)树立模范典型,营造健康环境

树立师德榜样,让青年教师感觉到榜样就在身边。模范典型不是遥不可及的,他就在我们身边。教师作为一个社会人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教师榜样和幸福的生活不能只做一种选择。道德能够帮助人们获得幸福生活,是配享幸福生活的必要条件,即“德福一致”。职业范围内的具有良好的师德能够帮助教师获得尊敬和爱戴,归属感和获得感让教师有意愿实现其职业理想,职业成就又会为其带来物质奖励和精神赞誉。当职业成就和幸福生活成为师德高尚的发展方向,“德福一致”原则深入人心,将给予广大青年教师莫大的动力。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教师则会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总之,青年教师肩负着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当他们形成了内在的自觉行为,迅速成長成为教师队伍中师德高尚的中坚力量,就可以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带动教师队伍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参考文献:

[1]谷玉端.中学教师师德失范的原因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5(1).

[2]檀传宝,等.走向新师德——师德现状与教师专业道德建设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赵昆伦)

猜你喜欢

师德师风建设影响因素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浅谈小学管理中师德师风建设探究